..續本文上一頁,他的本願,一定來接引,所以化身來接引。那在十方世界示現,如果這個地區衆生根性成熟了,有很多人得度,他就用應身,像釋迦牟尼佛叁千年前出生在印度,那叫應身。應身是什麼?來投胎,示現投胎,示現八相成道,這叫應身。
化身是突然來的,你不知道,你的問題解決了,他就不見了,那是化身。從哪裏來、到哪裏去都不知道,那是經上講的「當處出生,隨處滅盡」。我們在《虛雲老和尚年譜》,看到老和尚見到文殊菩薩的化身兩次,而且時間都很長,是他朝五臺山。怎麼朝五臺山?叁步一拜,拜到五臺山,時間要拜一、二年才拜到,那麼遠的路。在路上生病了,特別是在山區,沒有人居住,沒有農村,在這個時候病倒,那真的是可憐!文殊菩薩來了,他化身,他變化一個乞丐,遇到老和尚,看到老和尚病倒了,他就幫助他,每天出去討飯來供養他,找藥草。照顧十幾天,老和尚身體漸漸恢複,可以走路再拜了,他們兩個就分手走了,不知道他到哪裏去了。過了大概有半年多,又一次生病,碰得巧,又碰到他。第二次碰到他,他就問他,問他怎麼稱呼?他說他姓文,他叫吉,吉祥的吉,叫文吉。問他住在哪裏?他說我就住在五臺山,就是你想去的地方,還告訴他,五臺山的人都知道我。老和尚沒聽懂,記在心上。第二次又把他照顧好了,真的拜到五臺山,他就很留意打聽,你們這裏有沒有個叫花子,叫文吉,沒人知道。到山上之後,有個出家人告訴他,那是文殊菩薩的化身,他一下就覺悟了。是真的,不是假的。
你看看發心,一路上菩薩照顧,你真有困難的時候,他真幫你解決。于是我們就曉得,任何一個人,真正發大心、發大願,你求生淨土,護持正法,弘揚正法,決定有佛菩薩在旁邊照顧你。你會不會遇到困難?不會。遇到大災大難,肯定有人來幫助,菩薩化身。爲什麼?我們起心動念他知道,我們身體狀況他知道。怎麼知道的?我們學過《還源觀》,賢首國師的《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那是一篇論文,用現在的話來說,那是博士論文。《還源觀》上給我們講得很清楚,「從一體」,一體就是自性,就是法性,就是常寂光。「起二用」,二用就是依報正報。依報跟正報都具足叁種周遍,第一個是周遍法界,就是我們念頭才動,遍法界虛空界都收到這個信息。
我們起個念頭,我們的身體,身體是物質現象,物質現象也是波動。彌勒菩薩告訴我們,一秒鍾一千六百兆的頻率在波動,也是周遍法界。所以這些諸佛菩薩對我們的意念清楚,對我們身體狀況清楚,我們意念出了問題,他會照顧我們,會幫我們修正;我們身體出了問題的時候,我們自己不懂得調理,他會來幫助。問題你得真信,真信再不求人了,你一心一意專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什麼都給你照顧,你什麼都別操心。你要不相信,自己去找醫生、去找藥,找什麼補品,那佛就不照顧你,爲什麼?你自己很能幹,不需要他照顧了。從這個地方我們就能體會到,信佛真難!他不相信,他相信醫生、相信鬼神,那就沒有法子。《虛雲老和尚年譜》這兩樁事情不是假的,可以給我們做證明,非常好的案例,真信切願,你什麼問題都解決了。飲食起居一切隨緣,那毒藥,毒藥你要是清淨心去吃了它,它不起作用;你要是妄想分別心吃了它,它起作用,它真的有毒。清淨心裏頭沒有毒,平等心裏頭沒有毒,哪來的毒!慈悲心能夠化解毒,清淨心裏沒毒,慈悲心能夠解毒。老和尚住在深山裏頭,豺狼虎豹、毒蛇猛獸常常看到,爲什麼沒有受到傷害?慈悲心、愛心,看到毒蛇愛牠,沒有恐懼、沒有傷害的念頭。
唐朝李通玄長者,注《華嚴經合論》的,他前面序文裏頭寫得很清楚。他學《華嚴》有心得,想給《華嚴經》做部批注,想找一個清靜的環境,到山上去找。在山上遇到一只老虎,他就給老虎說,我要找一個環境批注《華嚴經》,你知不知道這山上有清靜的地方,帶我去。老虎聽話就帶路,帶到老虎窩裏面去了,一窩老虎,地方真不錯,行!老虎搬家,把這個洞讓給他。他就在山洞裏頭,他帶的就一套《華嚴經》,其它的什麼也沒有,看到環境不錯,好,就住進去。到第二天看到有兩個女孩子,年輕女孩子,他以爲是山下附近的,來照顧他,吃的東西,用的東西,都給他帶來了,筆墨紙張全都給他准備好了,好像是知道的一樣。李長者看到她們很歡喜,沒說過話,也沒有問她,妳叫什麼名字?從哪裏來的?一句話沒問。一直到這部經批注(《合論》)寫完了,想到這兩個照顧的人,照顧這麼久,時間這麼長,沒問到什麼名字,沒問她,下山到附近村莊去打聽,沒有人知道。
從這裏我們看到李長者的定力,心就在經上,有人來照顧他,他知道,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妄想執著,寫這個批注至少也要半年以上的工夫。以後這兩個人不見了,再找不到了,不知道是什麼菩薩來化身的,不曉得。記載在序文上,這不是假的。老虎窩,老虎挑的窩,居住的地方,搬家讓給他,感應道交不可思議。他的批注當然不會錯誤,有價值,流傳到後世。今天我們看《華嚴經》批注,最完整的就是這兩樣,清涼國師的《疏鈔》,李長者的《合論》。我們相信《合論》前面這篇序文,絕對不是造謠,決定不是假話,都幫助我們起信,幫助我們對佛法要真信、要切願、要真幹,才能成就。我們今人比不上古人,原因在哪裏?古人用心專,專一,沒有一個雜念,我們現在用心不專,雜念妄想很多,所以功力比不上古人,原因在此地。
我們再看念老底下這一句,「又佛之叁身」,法身、報身、應化身,叁身。「實非一非叁」,實是什麼?實在說,不能說一,也不能說叁。「而叁而一」,形相上有叁有一,這事相上說,理上講非叁非一。「如伊叁點」,伊字叁點,伊是梵語,梵文裏頭有這麼一個字叁點,叁角形的叁點,「不縱不橫,不並不別,不可思議」。這是神通妙用,目的幫助衆生破迷開悟。衆生不容易相信,所以一定要以應化這種手段,你才能相信,這是我們一般講顯神通。文殊菩薩變一個化身,乞丐,幫助虛雲老和尚朝五臺山,讓人知道菩薩真照顧你。李通玄老居士注《華嚴經》,佛菩薩知道這個大經能利益一切衆生,所以感應老虎把這山洞讓給他,示現有兩個女孩子一直照顧他,不需要老居士吩咐一句話,樣樣都給他照顧周到,就好像她知道的一樣,照顧周到。李長者,這定功,我們能看到。定生慧,留下這一分法寶,供養後人。
乾隆時候鼓山道霈法師,把《疏鈔》跟《論》合起來,《華嚴經疏論纂要》,疏跟論的體不一樣,他把它合在一起,這也是了不起的一樁大事情。我們過去講《華嚴》,用的本子就是《疏論纂要》,我們學這個本子非常歡喜!因爲現在災難多,念佛比學《華嚴》重要。《華嚴》分量太大,這部經古人稱爲中本《華嚴》,我們一年學一遍,增長我們對于淨宗的認知,對淨宗的信心、願心,希望在這一生當中決定成就,就換了這個本子。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四八集》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