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五七集▪P3

  ..續本文上一頁把它清理出去,恢複到清淨。清淨心出現,那個人的病就好了,自然就好了。

  最明顯的一個病例,一個例子,他曾經在夏威夷醫院(精神病院)工作了叁年。這個病院裏頭所收的是嚴重的精神病患,他們會殺人,他們會無緣無故起沖突。所以這個醫院醫生都怕病人,怕病人打他、攻擊他,護士也都怕這些病人,常常不上班,常常請假,沒有人敢跟這些病人接觸,搞得很煩惱、很麻煩。修藍博士進入他們的醫院,每天自己在一個房子裏面看這些病曆,清理自己,他跟病人沒有接觸過。叁年的時間,把這個病院裏叁十多個嚴重精神病人全部恢複健康。病人恢複正常了,醫生、護士也都很高興,病人完全離開了,這醫院就沒人了。叁年叁十多個。這個成績做出來之後,這是很大的震撼,美國的醫學界知道了,這不可思議的事情,就請他去講演,說明他的理論跟方法。方法非常簡單,理論就是你一定要肯定自他是一不是二,要好好清理自己,所有問題都在自己身上,與別人根本不相幹。

  實際上這個道理,跟我們早年李老師教我們換心是一個意思。他那個清理什麼?就是把自己內心裏面這些負面的、不好的東西統統清理出去,連不好的記憶都把它清理出去。你何必想這些不好的東西!叫你的思惟全部想正面的,不要想負面的,統統清理出去。李老師教我們念佛的人,把阿彌陀佛請到心裏去,把別的東西統統清理出去,打掃幹淨,裏面只請阿彌陀佛進來,念念只有阿彌陀佛。比修藍博士那個還要高一著,他那裏頭有清淨心,沒有阿彌陀佛;那個裏頭清淨心不是百分之百的清淨,爲什麼?他還有清淨在裏頭。阿彌陀佛是染淨統統清除掉,只存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性德,圓滿的自性,無量的功德。這個方法、這個成就肯定比夏威夷土著這個高明,我們得做出來!

  我們身心原本是健康的,這個自己一定要有信心,要肯定。不能把自己想成一個病人,一點點病痛就受不了,就放在心上,這個不好,你的病痛會愈來愈嚴重,無法治療。醫藥是很有限的工具,我在二十多年前在美國,曾經跟一個醫生,中國人,在美國行醫,我用佛法的觀點告訴他,病人相信醫生,醫生相信病人,病可能治好,怎麼治好的?信心治好的。如果病人不相信醫生,醫生不相信病人,決定治不好。一切法從心想生,念頭重要。現在醫院裏頭,我看他們的報告,有一種叫對病人的安慰劑,實際上它不是藥。沒得治了,無法治了,開一點東西給他吃,告訴他這是最好的藥,你吃了之後你的病馬上會好了。病人也不知道,信以爲真,吃了病真好了。他怎麼好的?他那個念頭把它轉好的,是這麼個道理。都是佛經上說的「一切法從心想生」,意念會産生不可思議的效果。

  所以今天如果是你得了癌症,醫生說不能治療了,你就用佛法來做個試驗,你的試驗成功了,你就度了好多好多人。這個試驗就是你把阿彌陀佛請到心裏頭來,把你那個什麼病的念頭、健康的念頭統統掃出去,我全部都不要,我就要阿彌陀佛。如果叁個月效果卓著,你再去檢查,病沒有了,你就會度很多人。所以得了重病,好事不是壞事,讓我來做表演的,表演成功,多少人從這個地方信佛法了,相信意念能量不可思議,這是科學家說的。我們相信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功德不可思議,跟科學家講那個意念是一樁事情,意念的能力、能量,其實是一樁事情,兩個說法。不但可以改變我們身體,恢複健康,而且可以化解地球上災難,布萊登所說的,美國的量子學家。棄惡揚善,棄惡,就是把所有惡的念頭,不善的念頭、不善的言論、不善的行爲統統清除,不要放在記憶裏頭。把這個記憶放下,把這個記憶清除、舍掉,沒有這個記憶。所有記憶都是好的、都是清淨的、都是善良的,純淨純善,問題就能解決。這些事情佛菩薩會做。

  今天量子力學家發現這個秘密,叫念力的秘密,發現這個秘密,他們今天在追蹤、在求證。現在這個證明案例已經有幾千件了,繼續不斷追蹤。如果事實證明這個事情是真的,對我們養生之道、化解災難的方法大有幫助!縱然不能將災難完全化解,也可以將災難大幅度的減輕,不至于造成嚴重的危害,可以做得到。所以在這方面,我們不能不認真去思考,如何把自己自性裏面深處的大慈大悲心把它發掘出來,把它發揚光大,表現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賢首國師所說的四德,好!講得簡單。第一個「隨緣妙用」,就是普賢菩薩所說的恒順衆生,一切隨順衆生。能受得了,自己沒有任何意見,自己心裏只有一尊阿彌陀佛。自己有意見、有成見就不能隨順,自己心裏清楚、幹幹淨淨什麼都沒有,就可以隨順,隨順不礙事。自己裏面不幹淨,隨順就礙事,就會産生喜怒哀樂;自己心裏面清楚、幹幹淨淨的,不礙事,隨緣妙用。妙用就是我們剛才講的,你把性相、理事、因果看透了,全都明白,這就沒事了。

  第二個,給社會一切大衆做好樣子,「威儀有則」。我們把佛陀的教誨做出來,聖賢的教誨做出來,做出個好樣子讓大家看。這個做出好樣子就是佛法裏面講的修行,行是行爲,起心動念是意的行爲,言語是口的行爲,身體動作是身的行爲,身口意叁業。依照《弟子規》,依照《感應篇》、《十善業》,把這些裏面所講的,善的統統做出來,惡的統統改正過來,這叫修行,這就是好榜樣。威儀有則,則是好樣子。第叁條,「柔和質直」,叫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態度柔和,言語真誠,質直是真誠,沒有妄語,沒有欺騙。最後一條「代衆生苦」,我們要做得很認真,爲什麼?別人才相信,別人才會受感動,才會也跟著我們一樣來學習。對聖賢的智慧相信了,對古聖先賢那些方法、理念予以肯定,這些東西是真理,能救我們自己,能救我們家庭,能救我們國家,能救這個世界。極樂世界的好榜樣足夠了,我們學不完的。

  第四,「莊嚴形相功德成就。偈言:淨光明滿足,如鏡日月輪」。這從比喻上來說的。形是形狀,相是相貌,這從事上講的。形相,偈子裏說得好,淨光明滿足,清淨光明。怎麼做?沒有私心,就做到了,無我,就做到了。有我、有私心就有貪瞋癡慢疑,貪瞋癡慢疑是嚴重的染汙,不清淨。滿足這兩個字非常要緊,滿足就是知足,知足常樂。知足的人無求,真正做到于人無爭、于世無求,這個人多快樂,他一無所有,快樂。釋迦牟尼佛爲我們做出最好的榜樣,過的是什麼生活?乞丐的生活,于人無爭,于世無求。最快樂的人生,是什麼?乞丐,乞丐要學釋迦牟尼佛,都成佛了。一般人講知足,我到底生活還能過得去,乞丐一無所有他知足,這了不起,這真正是好榜樣。釋迦牟尼佛的生活是乞丐,財産就叁衣一缽,叁件衣一個缽,那是他全部財産。養身,你看日中一食,每天出去托缽一次,晚上找個樹蔭底下,樹下一宿。沒有貪戀,樹下只一宿,第二天不在這個樹下,沒有分別心,沒有執著心。這個樹很大,樹蔭很好,我每天都在這個樹下,這是什麼?起貪心了,你想擁有,要占有。他沒有這個念頭,第二天別的地方去了。

  淨光明滿足,我們想想這五個字,形容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的生活,是不是很恰當?清淨光明,一切滿足,于人無爭,于世無求。他的淨光明眼開了,他才有能力教化衆生,他才能爲我們做出最好的表演。威儀有則,表演給我們看,真的是知足常樂,常生歡喜心,法喜充滿。事業是教學,「得天下之英才而樂育之」,這人生一大享受,人生最快樂的事情。跟他學的人,證阿羅漢果的、證菩薩果的多少!那是天下的英才。不是英才,怎麼能成菩薩,怎麼能成阿羅漢!阿羅漢跟菩薩在佛門裏面都是學位的名稱,跟釋迦牟尼佛拿到學位了。這個學位是有條件的,阿羅漢的條件,見思煩惱清除掉了,證阿羅漢果;菩薩不但見思沒有了,塵沙也把它清除掉了;最高的,無明煩惱清除掉,這就成佛了。一切衆生本來是佛,成佛不稀奇,你本來是佛。

  所以在這個地方的形相,形相功德成就簡單說叁樁事情,第一個是智慧,第二個是福德,第叁個,智慧、福德的成就都在知足,都在滿足這一句。智慧是光明,福德也是光明,因爲福裏面有慧。釋迦牟尼佛用什麼布施來修福?他用的是叁業,身口意,心裏面無盡的慈悲,這是福;無量的智慧,在生活當中、在教學當中、在待人接物當中圓滿的顯示出來。福慧的根本就是知足,不知足的人,再高的地位、再多的財富,他都生活在苦惱的世界。爲什麼?他還不足,患得患失,得到的怕丟掉,爲這個擔心;沒有得到的想求,他心不能安定下來。知足的人心是定的,心是安的,心是快樂的;不知足的人永遠在痛苦。

  後面這一句是比喻,如鏡,鏡能照見,鏡之德,照見而不染。你看鏡子照外面,它有沒有染汙?沒有。這意思教給我們,用心要像鏡子一樣,照得清清楚楚,一絲毫染汙都沒有。我們的心要像鏡子,照見,沒有一樣不清楚,裏頭幹幹淨淨,一點都不染汙。如果照見,要記在心裏,就染汙了,常常回憶想它,那就被染汙了。照見的時候歡歡喜喜,正在照的時候不染汙,照完之後更沒有染汙,不留印象。不留印象就是不用阿賴耶,阿賴耶是記憶,不用記憶。修藍博士講的,特別是不好的記憶,一定要清除。那佛法,好的記憶也清除,爲什麼?你才真正能常住在清淨平等覺中。如果不好的記憶清除掉了,好的記憶還在,你的心還是不清淨,你還是在搞輪回。不好的東西沒有,全是好的,你在叁善道,出不了六道輪回。善惡的記憶全沒有,你超越六道了,不在六道,而且不在十法界,在一真法界了。這是佛菩薩爲我們表演,教導我們。

  這個東西說起來是容易,做起來很難。釋迦牟尼佛教給我們最好的辦法,就是心裏頭只有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之外,善惡全部清理幹淨,我什麼都不要,就是阿彌陀佛。這就真管用了,比斷煩惱、消業障容易太多了。一句阿彌陀佛,煩惱不斷自己沒有了;一句阿彌陀佛,業障不消全消了、全不見了,你想這個方法多妙!這是我們要學的。如鏡日月輪,日月是表光明,鏡是表前頭的滿足,無求無爭,一塵不染。

  第五,「莊嚴種種事」,你看前面講性相,後頭要給我們講事理,事多,所以叫種種。「偈言:備諸珍寶性,具足妙莊嚴」。備跟具意思相同,備諸跟具足意思相同,備是完備,沒有欠缺;諸,諸是多,無量無邊。珍寶性,珍寶性是一切事的理,理體,珍寶是比喻、是形容。爲什麼?性是空的,叫空寂,也是寂淨,淨是幹淨,寂是寂滅。這是從事之體上來講的。底下一句就從事相上講,種種事上講,具足妙莊嚴,這裏頭統攝十法界依正莊嚴。我們看到「極樂妙果圖」,是正面的具足妙莊嚴;我們看「地獄變相圖」,那是負面的妙莊嚴。這妙什麼意思?妙是非有非無,這叫做妙。有不是真有,妙有;無不是真無,迷的時候他真有苦受。可是覺悟的人眼目當中是平等的,這是我們在學習當中常常提到,消業障,從消業障上來看平等的,天堂跟地獄平等。

  你造的善業,自性清淨心裏頭沒有善惡業,不但惡的沒有,善的也沒有。爲什麼?善惡是對立的、是相對的,邊見要是破掉,相對就不存在了。什麼人破了邊見?初信位的菩薩就破邊見了。所以修證有沒有階級可言?說真話沒有階級。如果有階級,爬樓梯一樣一層一層往上去,惠能大師怎麼能一下就到頂上!沒有階級。階級從哪裏産生的?是從迷悟産生的,悟了沒有階級,迷了有階級。那我們想,覺悟了,你看看,時間沒有了,時間沒有,先後次序沒有了;空間沒有了,空間沒有,遠近距離沒有了。佛跟衆生平等,都在當下,當下就是此時此地,就是當下。真的嗎?真的,彌勒菩薩給我們講的,就是當下那一念,一念覺悟了,念念覺;一念迷了,念念迷。佛菩薩的教誨用意在哪裏?用意就是轉迷爲悟,幫助你把這一念迷把它清除掉,一念覺就出現。爲什麼?覺是本有的,迷是本無,這個一定要知道。一念不覺這迷了,這是本來無的,覺是本有的。智慧是本有的,煩惱是本無的,迷了,把智慧變成煩惱;覺悟了,把煩惱解除了,又恢複成智慧。全在迷悟!所以諸佛菩薩的教學教什麼?就是幫助人破迷開悟,問題全解決了。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五七集》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