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六0集▪P4

  ..續本文上一頁很多附體求超度。

  第叁這是餓鬼道,「餓鬼道中,受苦無量,障于見佛聞法,是故名難」。第四,「長壽天難。謂此天以五百劫爲壽」,這就是色界四禅無想天。「言無想者,以其心識不行」,他沒有念頭。「如冰魚蟄蟲」,蟄蟲就是冬眠的蟲,冬天的時候牠冬眠,蟄蟲。「外道修行,多生其處。障于見佛聞法,是故名難」。修無想定,心裏面他什麼都不想,也很了不起,無想定在四禅天。四禅有四天,叁種是四禅天裏面正常的,另外一種就是無想天,無想天也叫做外道天,墮到這個裏頭去,他不能夠見佛聞法,所以這是難。

  第五就是北俱盧洲,「北郁單越難。梵語郁單越,華言勝處。謂此處感報,勝東西南叁洲」。這個地方天人福報大,其它的叁洲都比不上,我們住的這個地方叫南贍部洲,是南洲。「其人壽一千歲。命無中夭」,也就是人的壽命是一千歲,沒有短命的,沒有夭折的,都能活這麼久的壽命。「爲著樂故」,他的環境自在享受,人貪圖享受不願意修行,這修行太苦,他不願意修行。這是佛法裏面所說的「富貴學道難」,北洲的人富足,所以他不願意修行。「是以聖人不出其中」,就是佛菩薩那個地方沒有感應,佛菩薩不到那邊去。韋馱菩薩護法神,我們看韋馱殿上的「叁洲感應」,就是北洲他不去,那沒有佛法。換句話說,生到那邊去至少一千年中斷,聞法機會沒有了。

  第六,「盲聾喑啞難。謂此等人,雖生中國,而業障深重,盲聾喑啞,諸根不具。值佛出世,而不能見佛。雖說大法,亦不能聞。故名爲難」。這個地方的中國不是我們中國,大乘經裏面常說的中國,是指文化程度很高的地區、有佛法的地區,稱爲中國。這在大乘經裏面看到的,我們要知道它到底指什麼。不是指一處,只要是有文化水平高、有佛法的地方,這叫中國。中是代表中道,這個地方有中道,行中道,是這個意思。盲聾喑啞學佛困難多,盲者見不到佛像,聾者聽不到音聲,聽不到佛號,喑啞有疑問沒有辦法提出來,縱然遇到佛出世,或者這個地方佛法很興盛,他有困難,這是一種難。第七「世智辯聰難」,這是世間之人,「邪智聰利」,他也很聰明,他也有辯才,他不相信佛法,不能接受佛法,這也是遭難。這種人很多,多半仗他的才幹、聰明、地位貢高我慢,他對于正法有批評、有辯才,這樣的人很難教化,所以這也是一難。

  第八「生在佛前佛後難」,他出生這個時代,這個時間沒有佛法,前面的佛過去了,後面佛還沒出世,這個很苦。我們今天生在釋迦牟尼佛末法時代,還是受佛的影響,釋迦牟尼佛他老人家的影響力,在空間,這影響整個世界,在時間是一萬二千年,他的法運。一萬二千年之後,他的影響不存在,也就是說佛法在這個世間滅了,要等底下一尊佛,彌勒佛出世,這個世間再有佛法出現。在這個當中就沒有佛法,沒有佛法,人很苦!我們讀《地藏經》,《地藏經》上有一段,釋迦牟尼佛囑咐地藏菩薩,在他滅度之後,彌勒菩薩沒有出世之前,希望他發大慈悲心代佛教化衆生,我們從這裏看到佛菩薩無盡的慈悲。爲什麼佛不出世?衆生福薄沒有福報,佛菩薩住世,衆生有大福報。佛出現在印度,中國古代帝王有智慧、有福德,帕特使到西域把佛法請到中國來。佛法不是自動到中國來的,是中國帝王帕特使到印度去禮請,兩位法師摩騰、竺法蘭,漢明帝的時候帶著經書、帶著佛像到達中國,跟中國朝野一接觸,真叫一見如故,非常歡喜。這什麼原因?佛法沒到中國來之前,中國傳統文化是孝道,孝親尊師,孝親尊師的文化在中國至少都有一萬多年。佛法是師道,師道一定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這個大家就歡喜。

  所以釋迦牟尼佛的法,佛滅度之後,弟子們向四面八方去宣揚,有些地方一、二百年沒有了,有些地方叁、四百年沒有了。我們看到像阿富汗的七百年沒有了,爪哇島上的佛法也是七百年沒有了。唯獨在中國這一支,一直到今天還存在,什麼道理?中國人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是佛法生根、茁壯、開花、結果最理想的一塊土地。這也就說明中國人有大福報。大福報的根源是孝養父母,中國人沒有不孝父母的,祖宗再遠,清明、中元、冬至都要祭祀,永遠不忘記。遠祖幾千年的老祖宗都不忘記,眼前父母哪有不孝順的道理!所以佛法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

  特別是淨宗,佛給淨宗立下最高的指導原則,淨業叁福,《觀無量壽佛經》上講的。第一福頭一句「孝養父母」,第二句「奉事師長」,這兩句代表了整個佛法。佛法講什麼?佛法講孝親尊師,跟中國傳統文化千萬年以前老祖宗所教的完全相符合。所以中國人喜歡佛法,跟我們自己老祖宗東西相應。佛法確實豐富了中國本土的文化,它影響了儒家、影響道家,儒跟道家的經典用佛法來解釋,用大乘來解釋,把它們提得很高,提升了。所以今天講中國傳統文化,離不開儒釋道,離開儒釋道中國就沒有文化了。我們生在末法時期,生在中國,佛法在全世界宣揚,只有在中國根深蒂固,在中國的成就遠遠超過印度。將來佛法在全世界複興,要靠中國這一支。世尊留下來經典,保存最豐富的是中國的漢譯《大藏經》。這個使命現在都在我們身上,特別是年輕這一代要認真學習,發揚光大,智能、福報無量無邊。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六0集》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