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學位是你考得的,社會大衆公認的,你的學術到哪個等級。所以佛門裏頭一切衆生都可以成佛,宗教裏頭不可以,一切衆生不能成上帝,上帝獨一無二,你怎麼可以成上帝?佛教裏頭一切衆生都可以成佛。它學位,像博士,每個人都可以拿到學位,都可以拿到博士學位,這個要搞清楚、要搞明白。所以把佛教搞清楚之後就不迷了。
現在的佛教變成宗教了,它不搞教育、不教學了,只有宗教裏頭祈禱這些儀式。佛門裏經忏佛事跟外國宗教祈禱完全相同,這個東西人家說你是迷信。其實我們知道,祈禱起不起作用?起作用。什麼道理?念力,這被現代科學家發現的,念力不可思議。但是什麼?你拿不出證據。你說現在有災難,我們祈禱,災難化解了,人家說你胡說八道,謠言惑衆,根本沒有災難,你胡造謠言,我們沒話應對。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今天科學,第一個把證據拿來。所以佛法要回到教學。
釋迦牟尼佛一生教什麼東西?我們可以把它分爲五大類。第一大類是倫理,第二大類是道德,第叁大類是因果。這叁類是普世教育,就是社會大衆統統都要學的。這叁種教育普及了,社會安定,人民幸福,國泰民安。另外還有兩種是高等的東西,那不是普通人學的。高等是什麼?一個是科學,一個是哲學,科學、哲學都是現代科學、哲學的最高峰,這佛經上有。今天科學的報告,拿來我們一看就懂,爲什麼會懂?佛經上早就講過,講得比它還圓滿、還透徹。我學佛是學哲學,從哲學裏頭來的。我的老師方東美先生,哲學家,他告訴我,他說釋迦牟尼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佛經哲學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我從這進門的。我搞了六十年了,不但它是最高的哲學,現在發現它是最高的科學,這是佛法的精華。佛法是科學的教育、是哲學的教育、是普世的教育,是一切衆生所必需的,主要的教育,必須要學習的。佛稱爲天人師,不但在人間是老師的身分,在天堂裏頭他還是老師的身分。佛給我們講天堂不是一個,有二十八層天,天堂很多。天人的道德水平比我們高,有那種德行自然到那裏往生。
所以現在的佛教,你看變質了,變成宗教。最近,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佛教裏頭又出現新的,有企業的佛教,完全用企業的觀念來經營佛教,在全世界有連鎖的分店,道場各地方都是的,有總部、有分店,這二戰之後才有的。還有一種變成觀光旅遊,觀光旅遊的佛教。還有一個最差勁的,變成邪教的佛教。我們學佛都必須把它搞清楚,我們是學哪一種。所以我學佛不是從宗教裏頭入門,我是從哲學入門的,頭腦比較清楚一點,沒有受到這些幹擾,我就看得很清楚。佛教有六種不同的佛教,我們要學真東西。
普世的佛教,倫理、道德、因果,跟中國傳統文化完全相應。中國從唐朝以後,唐朝中葉以後,中國人不學小乘了。小乘經在我們《大藏經》裏頭非常完整,跟現在南傳巴利文的藏經對比,叁千多部經典,它比我們只多了五十幾部,你就知道翻譯多完整。我沒有去比較過,這是章嘉大師告訴我的。佛說過,「佛子」,就是佛弟子,你想學佛,「不先學小乘,後學大乘,非佛弟子」,佛不承認你,你躐等了。小學沒有念去念大學,這不可能的事情。大乘是大學,小乘是小學,小學沒念去念大學,這怎麼行?釋迦牟尼佛一生教學,他確實有等級。你看阿含最初,阿含十二年。他叁十歲開始教學,完全講的是普世教育,一般人都歡喜接受。十二年之後這才提升,講方等。前面十二年好比是小學,小學畢業了辦中學,方等好比是中學,八年,加上前面十二年是二十年,二十年的基礎才講大乘,般若。般若是大乘教,沒有前面二十年的基礎,大乘般若不能接受。般若講了二十二年,你就曉得佛教的核心是般若,智慧,真實智慧;四十九年教學,般若用二十二年。最後八年是講法華,講成佛之道,那是研究所。所以釋迦牟尼佛一生講經教學,他有計劃、有層次的,一點都不亂。我們學佛不從小學紮根那怎麼行?現在人就是小學不學了。
中國在唐朝中葉,祖師大德不學小乘,但是他有代替的,他用儒跟道代替。行不行?行,曆史做了證明。唐朝到現在這一千四百年,最近兩百年衰了,我們看一千二百年,就是兩百年之前,在中國各個宗派,高僧大德輩出,講學的、注疏的很多,成績超過印度。所以儒學佛、學道,道也學儒、學佛,佛也學儒、也學道,祖師大德都是通家,儒釋道是一家。儒釋道一家的概念,我們看到少林寺有一塊碑,傳說是唐肅宗時代留下來的。唐肅宗是唐明皇的兒子,至少也有一千叁百年。唐明皇初期不錯,開元之治也挺有名的,幾乎趕上貞觀,以後楊貴妃把朝廷搞亂了,衰了。那是個魔,魔障,唐明皇遇到魔障了,造成晚年的衰弱。
所以,那個時候祖師大德用的方法正確。那我們今天學佛,如果不從儒道上打下根基,一定要從《阿含經》。古人爲什麼不用《阿含經》,用儒道?儒道是我們本土的東西,儒道的思想跟小乘非常相接近,而且比小乘還要高,因爲裏頭有很多思想接近大乘,所以它比小乘高,又是中國本土的東西,學起來容易。我們如果不從儒、不從道,就最近這些年來,應該差不多也有十年了,我們提倡紮根教育,儒釋道的叁個根。從哪裏下手?從《弟子規》下手、從《感應篇》下手。《弟子規》、《感應篇》做不到,學佛可以,學什麼?學知識。你可以將來在大學教書,成爲一位名教授,于你了生死、于你戒定慧毫不相幹。這就是什麼?學術的佛教,把佛教當作一種學術去研究,沒有修行的功夫,沒有戒定慧的概念。
許許多多學校,哲學系有開佛經課程,我在早年還教了五年。二00五年、0六年,我有個機會到倫敦去參觀,看看歐洲的漢學,倫敦是歐洲漢學中心,我就看牛津大學、看劍橋大學、看倫敦大學。學生都是些外國人,講的一口北京話,看得懂中國古文,不能不佩服。我問他們,你們學中文學多久?叁年。不難!外國人學叁年,能看得懂中國古書,這個經教裏頭讀古注疏,讀唐人的東西、讀漢人的東西,不難!爲什麼我們不讀、不去學?我在年輕的時候老師告訴我,熟讀五十篇古文,你就有能力看文言文,鑰匙就拿到了;你能夠熟讀一百篇,這個熟讀的標准是能背誦,一百篇,你就有能力寫文言文。我相信,二、叁十年之後,中國文言文是世界語言。爲什麼?全世界人都要學。爲什麼?要智慧。智慧在哪裏?智慧在中國文言文裏面。《四庫全書》,文言文寫的,《大藏經》是文言文翻譯的,你不懂文言文,你不能直接去讀,靠別人翻給你的已經打對折了。所以你真正想學,花上叁年,外國人花上叁年,中國人我想兩年就夠了,一個星期學一篇古文,兩年,一百個星期,你學一百篇,鑰匙就拿到了。《四庫》,那就是你的朋友了,你有能力去閱讀,經典你也有能力,文字的障礙沒有了,爲什麼不幹?叁十五歲以下的朋友,你們都有這個機會,叁十五歲以上比較困難了。四十以上就不太可能了,就老實念佛,生到極樂世界跟阿彌陀佛學去。叁十五歲以前,你可以用兩年的時間,萬緣放下,一心去學文言文。
中國這個國寶,唐太宗的《群書治要》。他說他有寶,可惜沒有流傳下來,他很感歎,沒有想到這個寶找到了,他自己都記不得了,找到了。唐朝亡國,這套書在中國失傳了,失傳了一千年。這書到哪裏去了?到日本去了。唐朝,日本的留學生在中國特別多,把這個國寶帶回去了。一直到嘉慶,乾隆把皇帝位子傳給嘉慶,他的兒子,嘉慶登基,日本送一些禮物,就是進貢,慶祝嘉慶登基,裏頭有這部書,中國人才看到,才知道有這麼個東西。我是在早年知道有這部書,沒看過,知道失傳了,很感歎,講經的時候提到。沒有想到有聽衆,他們到處替我找,居然找到兩部,寄到我這來,我非常感恩!中國傳統文化有救了,不但國家有希望,全世界都有希望了。所以我就把它印成一萬套,這樣就不會失傳,分送給全世界每個國家大學圖書館去收藏,不會失掉了。
接著沒有多久,又送了一套書給我。我不知道有這套書,但是我心裏想著,想了有十幾年。早年臺灣印《四庫全書》,有一個居士他想供養我,問我要什麼,我說你給我買一套《四庫全書》好了。臺灣錢那個時候差不多兩百多萬。他真的把這套書買給我了,送給我,現在放在澳洲。這麼厚的本子,一千五百冊。這書從哪裏看起?怎麼看法?所以我就想到,我是怎麼個想法?找一些教文史的教授,老教授退休了,他就沒事了,請他來看這個書,把這部書裏頭重要的,我們現在這個社會迫切需要的,把它抄寫出來編成一部書。跟唐太宗這個《群書治要》念頭完全相同。找了幾位教授,也花了一點錢,花了五、六萬人民幣,做了兩年,拿來給我看,不行、不適合。這就是說,我們今天國文程度跟古人比相差太遠了。沒有想到古人已經把這個工作做好了,叫《國學治要》,我不知道有這套書。送來只有一套,而且這一套很舊了,書都很脆了,紙很容易破,好在字一個沒有傷到。我們如獲至寶,字還看得見,我也請世界書局給我印一萬套。這是什麼?這是《四庫全書》的鑰匙,你想研究中國傳統文化,你就從這部書上下手。這部書能夠熟讀,仔細多看,你對于整個《四庫》就了解了,你想學某一個部門你就能找到,你所需要、想學的東西,太理想了!
《國學治要》那個治是治學,《群書治要》這個治是治國,都是治,意思不一樣,這兩套書真的是中國傳統文化複興的基礎、奠基的石頭。我們常常在想念,居然想到了,也是念力的能量把這個東西挖出來了,真是寶,非常不容易找到。現在這兩部書都印出來了。現在有不少人在這裏下功夫,在這個裏面,《國學治要》裏頭選一百篇古文,做爲學習文言文的教科書。我要求這些老師們把這部書注音、批注,再翻成白話文,從白話文當中再翻成外國文,這個有意思。二十一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我跟外國人說,不是中國的…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六四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