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七0集▪P4

  ..續本文上一頁缺衣食,釋迦牟尼佛的福報,我們享的是釋迦牟尼佛福報。那出家弟子正業是什麼?正業是如教修行,弘法利生,這出家人的事業。世尊當年在世四十九年講經教學,這是佛門的事業。我們仔細觀察釋迦牟尼佛是什麼身分?搞教育的,一生搞教育。現在把它搞成宗教,這是我們後世弟子對不起本師,它不是宗教。宗教裏面第一個條件,要有一個造物主、要有個真神。佛教裏頭沒有,佛教說這個萬物,宇宙萬物從哪來的?「一念不覺而有無明」,「無明不覺生叁細」,阿賴耶出現了,「境界爲緣長六粗」,他說宇宙是這麼來的。這是什麼?這是科學、這是哲學。

  這幾百年來科學家、哲學家就討論這問題,算是有成就,最近叁十年,就一九八0年之後,量子力學家真的把這個根源、眉目找到了。他們是從物質搞起,物質到底是什麼?把物質搞清楚、搞明白,跟佛經上講的完全相同。我們這部經上說的,這個連十乘理觀上第一觀開頭就講到,宇宙一切萬法不出色、心二法,把它歸納起來不是屬于色,就是屬于心,只有這兩法。色從哪裏來的?色由心生,心生的色法,歸納到最後,全體是心,色從心造,全體是心。這句話現在量子力學家承認,整個宇宙一切萬事萬物跟自己是一體,這樣密切的關系。所以佛菩薩對于五逆十惡、毀謗佛法的人都愛護,爲什麼?一體。他爲什麼會做這些不如法的事情?他迷了,他沒有覺悟,他覺悟他不會做。胡塗了,一時胡塗,他會覺悟的,他不會迷到底,爲什麼?覺是真的,迷是假的。《起信論》上說,「本覺本有,不覺本無」,所以地獄衆生他也有一天會成佛。不覺本來沒有,本覺本有,不覺本無,他一定會回頭,他是好人。所以佛眼睛看一切衆生都是佛!

  我常常勉勵同學,你真想到極樂世界,要怎麼看待這個世界?看待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是阿彌陀佛,我對阿彌陀佛的恭敬,對每個人都是一樣恭敬,這樣你才能見佛。爲什麼?佛是這個看法,我跟他同樣看法,佛是存的這個心,我跟他同樣的心,跟佛同心、同願、同德、同行,哪有不志同道合的!這是真學佛。無論他幹什麼壞事,我們心目當中,他真的是阿彌陀佛,他自己不知道,這話是真的,不是說我們比作,不是的。阿彌陀佛我們知道是自性、是法性,這個名號是自性的名號,翻成中文就是無量覺,是法性的德號。一切衆生本來成佛,就是說一切衆生皆有無量覺,只是他現在迷了,他不知道他有無量覺。我們過去也是迷,現在搞清楚,搞清楚就不再迷了。對于所有迷惑人,我們心目當中對他恭敬,禮敬諸佛。他做的善事我們贊揚,他做的不善不放在心上,更不能放在口上。這是什麼?這學佛,學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這個樣子。

  所以正命,古人說的一句話說得好,「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既出家了,享受釋迦牟尼佛白毫光中這一分供養,就是釋迦牟尼佛二十年的福報,我們享受他的,要受用得真,我們得真幹。我們往生極樂世界,這供養應該的,你可以接受;不能往生就不行,不能往生來生來世披毛戴角還,你接受多少供養,你得要還多少,負債。往生極樂世界這債一筆勾消,這佛供養的。這正命,所以依法乞食,我們今天還是依法乞食。不依法乞食的有,我們看到了,但是各人有各人的果報,不用放在心上,也不用批評,批評有過失。

  第六,「正精進,謂修諸道行無間雜也」,這正精進。我們修這個法門不懷疑、不夾雜,這個間雜就是夾雜,不夾雜、不間斷,這叫正精進,一門深入,長時熏修。「七、正念,謂專心憶念善法」。在淨宗專心憶念彌陀,專心憶念極樂世界,如何去憶念彌陀?如何憶念極樂世界?都在這個經本裏頭。所以我們每天想經本上這些教訓,經本上所講的這些理事真相,這都是屬于正念。這些正念有好處,幫助你斷除疑惑,斷疑生信,斷疑開智慧,讓你的信心、願心天天增長,讓你在修行功夫上法喜充滿。真正契入境界,雖然生在這個環境,依然是清淨無染,無異于極樂世界,你有能力不受外頭六塵境界幹擾。像宗門大德開悟時候所說的,「百花叢裏過,片葉不沾身」,清淨。所有境界善的、不善的都不放在心上,心地確實是清淨心、平等心,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什麼都不放在心上。這句話重要,什麼都不能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錯了。

  這個人于我有怨,那個人于我有恩,都不是真的。六道輪回是假的,十法界也不是真的,講到最後,連實報莊嚴土都不是真的。真的只有一個常寂光淨土,常寂光淨土是什麼?自性。所以修行成佛最後回歸自性,我們從自性,迷了自性出來,轉了一個大圈,轉到最後回歸自性。這個大圈?這個大圈是一場大夢,回歸自性是夢醒了,夢裏頭全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這個道理要搞通,你才真正能得法喜,真正慈悲心生出來,平等對待一切衆生,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前幾年我們常常說的,跟不同宗教往來,「慈悲遍法界,善意滿人間」,你說這個生活多快樂,這不就是極樂世界!極樂跟娑婆沒有差別,就在你的念頭,你的念頭真的要轉過來,娑婆無異極樂,念頭轉不過來,極樂世界去不了,沒分。

  後面「正定,謂一心住于真空之理」,這是真正的正定。爲什麼?《金剛經》上講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有爲就是有生有滅,無爲是不生不滅,不生不滅是真的,有生有滅是假的,爲什麼?自性本定。不定就是自性迷了,自性要覺,它是不動的,它沒有念頭,一念不生。一念不生是真心,一念不生是真誠,一念不生是真的誠敬,有二念就迷了。有一個念頭起來,就一個有念,一個無念,變成二就迷了,一念是覺,二念是迷。我們今天沒有能力回歸到一念,我們把所有一切集中在一句佛號,我都歸一句佛號。到極樂世界見阿彌陀佛,在那邊聽經修行,到最後連這句佛號也不見,那就完全覺悟,你回歸常寂光。還有這一念,回不了常寂光,在實報莊嚴土法身菩薩,這一念沒有了就回常寂光。其實在實報土那個念沒有了,念的習氣在,習氣沒斷,習氣斷了,實報莊嚴土不見,只剩下常寂光。

  常寂光是哲學裏面所講的本體,宇宙萬有的本體,宇宙萬有的根源,宇宙從哪來?從這來的。在佛法講宇宙是誰造的?是你自己造的,與別人不相幹,真的。什麼造的?念頭造的。現在科學家發現,念力的能量不可思議,念力的能量要能夠集中,集中在善的這點,對自己身體可以治病,什麼病都能治好,不需要用醫藥,念頭。對我們居住的環境,什麼樣的災難都可以化解,念力。佛在《楞嚴》上告訴我們,水災是貪婪感應的,海水上升、海嘯,貪;火山爆發,地球溫度上升,瞋恚感應;風災,愚癡感應的;地震,傲慢感應的;山崩地陷,懷疑感應的。貪瞋癡慢疑斷掉,這五種災難沒有了,五種災難對應在自己身上就是五髒六腑,各有對應點。所以佛教給我們妙絕了,不但可以救自己,也可以幫助衆生。

  好,今天我們把八正道就說到此地。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七0集》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