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格言寶藏論釋(上)▪P23

  ..續本文上一頁。古人說:“耳聽爲虛,眼見爲實。”對于現量見到的事物應該值得肯定,不必予以懷疑詢問。而愚者往往是自己親曆親見之事物,仍然不敢肯定,也不思維辨別,反而會反複盤問。這些人就算到了黃河邊也會不死心地反問:“這是黃河嗎?”

   (五)膽怯:無論在世俗還是學修佛法,若想成就事業和圓滿修行,不僅需要智慧,而且需要膽量和勇氣。所謂“大智大勇”或“智勇雙全”都是對仁人志士和高僧大德的褒獎之詞。而愚者缺乏勇氣,膽小如鼠,見事就躲,見難就逃。無緣無故地會覺得恐慌而萎靡不振,這樣的人做任何事都不會成功,對于修行中出現的各種境界也會萎縮不前,驚慌失措。

   (六)盲從:有智慧的人對任何事情首先反複地思維、辨別,再作抉擇。而愚者遇事遇人,不加鑒別和取舍,盲目愚從,人雲亦雲。往往敗事毀己,無有適從,茫茫然荒廢一生。比如一些修行人,聽人說某某氣功學了好,便舍棄佛法修學外道之法;外道本師說無因果輪回,殺生無過失,他也積極宣揚,勵力隨行。

   了知上述愚者之相後,聰明人自會反省、對比、取舍。能如理行持者,成功之路即在你的腳下。

   懦夫僅嘴說滅敵,遠見怨敵恐叫號,

   戰場遇敵敬合掌,返回家中說大話。

   懦夫說要消滅敵人,僅僅是嘴上逞能,老遠看見怨敵就會驚恐地號叫,在戰場上遇到敵人只會恭敬地合掌求饒,返回到家中卻盡說大話。

   懦弱的人膽小怕事,只會在口頭上說漂亮話,實際上任何事情托付給他都不能成功。特別是在面對是非恩怨和仇敵的時候,他們常常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沒有面對個人或集體的怨敵時,他們表面一副滿不在乎、英勇無畏的樣子,其實內心充滿了恐懼。爲了顯示頑強的“大無畏”氣概,只好硬著頭皮摩拳擦掌:“我要報仇,一定要殺了他”、“匹夫不可奪志,甯爲玉碎,不爲瓦全。”好一派豪言壯語,若出于真正的英雄之口倒值得學習,由此可以鞭策我們處逆境而不變氣節,只可惜是出自懦夫之口,頓時變得一文不值。他們遠遠地見到怨敵時,便嚇得汗毛豎立,驚恐哀號,仿佛怨敵已來找他報仇了,于是象鬥敗的公雞一樣落荒而逃。在迫不得已逼上戰場之時,尚未交鋒便雙手合掌跪到怨敵跟前求饒:“我投降!請給我一條生路吧,來世做牛做馬也要報答您們。”這樣的人在曆史中已屢見不鮮,諸如叛徒、漢奸等,在未遇敵人之時也能侃侃而談,一旦上戰場或與怨敵對峙之時馬上會“威風”掃地,顯得萬般溫順恭敬,唯恐小命不保,他們喪盡天良,出賣國家、親人等。當返回自方時,不管光彩與否,他們立即成立謊言出口公司,大言不慚地宣說自己如何英勇,立下了何等功勞等。真是場下的英雄場上的狗熊。

   古人言:“疾風知勁草,困難顯英難”,困苦可以造就人材,磨煉意志。在修行的道路上,違緣是難免的,切不可象上述懦夫于逆境前束手待斃,一定要使自己成爲一座冰雪壓不垮的高山。

   懦夫商議時勇敢,一旦派差即算財,

   出征之時複生病,遠見戰場亦懼喊。

   懦夫在商議如何消滅敵人之時是勇敢的,一旦派遣時就開始盤算利害得失,待出征時他卻突然生病,遠遠望見戰場也會驚懼得失聲大喊。

   人們在與敵方交戰之前定會商議,抉擇方案。此時,懦夫們俨然一副大義凜然的英雄氣概,咬牙切齒的鼓動叫囂:“我們要英勇頑強,徹底消滅敵人。”“甯願站著死,絕不跪著生。”但派遣他上陣迎敵或打探敵方情況時,他馬上就會在心裏盤算利害得失,怎樣才能得到功名利祿而又不危及生命呢?事成之後會得到什麼獎勵呢?……正式出征之時,如果知道敵衆我寡或凶多吉少等,他便會臥床不起,詐稱身患重病而加以搪塞,怯陣逃跑。爲了假戲不被識破,甯願施展搬石頭砸自己的腳,或吃些不危及生命的毒藥等苦肉計。這種人不要說親臨戰場,即便是躲在一個安全地帶遠遠地觀看激烈的戰場,也會嚇得驚恐萬狀,哭天喊地叫爹娘,風吹樹枝響便認爲埋伏有敵軍而嚇得抱頭鼠竄:“救命呀……!”

   在此作者形象地爲我們描述了懦夫的精彩表演,查看一些戰爭史例,他們的事迹是不難發現的。我們修行人面對五毒煩惱魔敵不也是常常需要出征應戰嗎?所以應反懦夫爲英雄,誓不向邪惡低頭。

   懦夫稍勝便自诩,一旦失敗恨親友,

   集會討論引爭論,秘密商議亦泄漏。

   懦夫稍微得到一點勝利就驕傲自滿,一旦遭到失敗就會怨恨親人和朋友,在集會討論的時候,他便起哄引起一些爭論,並且對秘密決議也要泄漏。

   無論在戰場還是日常生活中,懦夫們稍微取得一點勝利便會沾沾自喜,自吹自擂是如何英勇擅戰或是如何精明能幹。但在己方失利、事業衰敗或所做不成功時則怨天尤人,將失敗的理由強加在戰友或同事的頭上大加報怨。回到家中便大發雷庭,橫挑鼻子豎挑眼,看誰都有氣,仿佛親人都是他慘遭失敗的罪魁禍首,各打五十大板也難解他心頭之恨。

   如果衆人聚集在一起商量事情,懦夫們絕不甘當沈默寡言之人,爲了顯示他那叁寸不爛之舌,喋喋不休地瞎起哄。此類人常常抓住一些無關緊要的細節,強詞奪理,引起諸多不必要的爭論。對于秘密商議得出的決議,他會毫無保留地泄漏給他人使其成爲公開的秘密。他在告訴別人時會顯出神密的表情,四處打探,覺得安全可靠後關窗閉門。首先給予警告:“此事是不能講的。”然後又露出相信大度的姿態說:“我倆不是一般的交情,現在我只告訴你一個人……你可千萬要保密啊……”之後他又如法炮製紛紛告訴別人,似乎要以泄漏秘密作爲交友的手段。藏族有句諺語:“話一開口,定能傳遍全世界。”縱有千只手也難捂萬人口,秘密便這樣輕而易舉地被泄漏。

   懦夫有如此多卑行劣迹,辦事怎能成功?因此當反觀自己,處處警鑒,爭做高尚之士。

   沙場之上擦拭衣,遇見恨敵即躲避,

   親近彼較敵生懼,武器送于怨敵前。

   懦夫在沙場上只會擦拭衣服,遇見深仇大恨的敵人就會設法躲避,親近這樣的人比敵人更可怕,他反會將武器送到怨敵的跟前。

   進入戰場,每一個戰士都應擦拭好武器,准備好彈藥,而懦夫們卻對自己的衣服百般整理,細細擦拭。不知他是笑對死神而作准備——迎接血與火的洗禮,還是已忘卻戰場而准備參加慶功喜宴。反正已是手足無措,卻又盡量裝出無事的樣子。一旦開戰,敵人猛沖上前,懦夫們一看便嚇得魂飛魄散,左躲右藏,唯恐撞到槍口上。更有甚者一不作二不休幹脆躺下裝死。

   提起懦夫見敵就躲的本性,在此插一個秘密山洞的故事。以前有個喜說大話而膽量很小的藏族青年,名叫秘密。一次,兩個村子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戰鬥,他遠遠看見敵人便嚇得兩腿直抖,于是背上槍躲進了一個山洞。等雙方戰鬥結束,他假裝打過仗的樣子,就地摔滾幾下大步流星地趕回村子,口誇此次戰鬥多麼精彩、打得多麼漂亮、降服了多少怨敵,而且越吹越起勁。在戰鬥前,爲了開槍順暢,人們都會在槍口擦酥油。當人們拿起他的槍,看到槍口擦的酥油尚存,便知他從未發射一枚子彈。真是“紙鳥經不住風吹,泥人經不住雨打”,在事實面前他無奈地低下了頭。從此,他躲藏過的山洞就叫“秘密山洞”,延用至今。

   懦夫往往還有貪生怕死、賣友求榮的本性,與他們論親交友倒不如結交怨敵顯得安全。因爲對怨敵早有防範,不至于出大差錯,而對待親人中的懦夫卻難以把握,他隨時都可能投敵賣友。表面上笑呵呵盡說好話,背地裏一把刀壞事做盡,所以這樣的人比敵人還可怕。爲了個人的利益,他們絕不會顧全大局,投敵賣友時反把武器送到敵人跟前,妄圖受嘉獎得重用。

   在此宣揚所謂“英勇頑強,消滅敵人”之事理,並非要求學佛人以冤報冤,以仇報仇,而是讓我們認清懦夫的本性,對外加以防範,對內自我改造。在修行途中必須以大無畏的膽量面對一切困難險阻。

   列隊上陣在排尾,凱旋歸回在排頭,

   若見吃喝拼命擠,遇見難事設法躲。

   列隊上戰場時懦夫們一定會排在最後,凱旋榮歸之時卻又排在第一位,如果見到吃喝等好事就會拼命往前擠,遇到困難的事情卻又想方設法躲避。

   在上戰場之時,軍人都會排成整齊的隊伍,懦弱的士兵一般都會磨磨蹭蹭地排在最後,即便長官事先點名將他排在隊伍前面,他也會以各種方法拖到隊尾去。而戰爭勝利以後,他便勇躍地排在最前面,以功臣、英雄、豪傑自居。雪域有個叫卓瑪的地方,一次那裏的人和其它村落發生爭鬥。卓瑪地區的長官帶領人馬列隊出征,行至途中,長官就對手下人說:“你們先去正面迎敵,我去另一個緊要的地方把守,到時我們內外夾攻,定能大獲全勝。”說著他便往後山跑,躲進一個山洞裏。等戰鬥結束,人們得勝回歸的時候,他以勝利者的姿態出現在人們面前,耀武揚威地排在第一位,不失一位首領“風範”對鄉親們頻頻點頭揮手,凱旋而歸。

   象卓瑪長官那樣的人實在不少,他們會抓住各種機會在事後炫耀自己的“豐功偉績”。在慶功喜宴上,他們更是擠在最前面,好吃好喝先享受,“榮譽勳章”高高舉。好事一旦成功,他們就會不加思索地一口咬定:“這是我做的。”如果事情失敗或遇到違緣,他便腳底擦油,或者向衆人聲明:“此事與我無關”,“不是我的責任”。這種好事向前擠、壞事推脫淨的做法完全是愚者的本性,與他們交往肯定正事辦不成。

   有智之正士卻與上述愚者恰恰相反,他們遇事在前,榮歸排後,好吃好喝讓他人,困難險阻迎頭上,錯處過患自承當,這才是我們應學習的。

   如此凡是惡人相,雖有不可思議數,

   然誰願掏髒水坑,智者誰嘗嘔吐味。

   如是等等惡人的體相,雖然數量衆多,不可思議,然而有誰願意再掏那肮髒的水坑,有智慧的人…

《格言寶藏論釋(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修心八頌略釋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