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裁。
若是極爲狡猾者,暫時雖成終摧毀,
驢蒙豹皮偷食禾,最後被人殺掉已。
如果是一個詭計多端極爲狡猾的人,雖然暫時會成辦一些事情,但最終將被摧毀。好比蒙上豹皮的驢子去偷食禾苗,最後還是被人殺掉了。
心懷不軌的狡猾者以惡劣的發心、卑鄙的行爲謀取私利,如果短期內做一些壞事,暫時可能不被人發現;然而最終必定會遭到毀滅。比如社會上那些大盜宵小,殺人越貨、貪贓枉法之人,暫時可以用種種手段得到利益,並且盡力掩蓋。但是“做賊瞞不過鄉裏,偷食瞞不過牙齒”,幹的壞事多了就容易露出馬腳。正所謂“久走夜路必遇鬼”,一旦東窗事發,只有後悔不疊而捶胸頓足了。
曾經有一個狡猾的人養了一頭驢。一次,他偶然得到了一張豹皮。看著豹皮,他心生一計:如果我給驢蒙上這張皮,然後把它放到別人家的田裏吃莊稼,就算被人發現也不敢怎樣,因爲人人都怕豹子,時間一長,就能省下一大筆飼料錢,這可是一本萬利的好買賣呀!第二天,這頭披著豹皮的驢子就大搖大擺地去吃別人的莊稼了。初時,人們見到豹子吃莊稼的確不敢管,以致驢糟蹋了很多莊稼。衆人雖然沒有懷疑豹之真假,但一致認爲,長此下去後果不堪設想。于是招集衆人一起殺掉了這頭吃素的“豹子”,最後才發現是頭披著豹皮的驢。當然那個狡猾的人自是得不償失,啞巴吃黃蓮有苦說不出。
目前,有些冒牌居士和出家人也正披著佛教徒的外衣,用各種各樣的方式欺騙虔誠的信徒,若不馬上回頭,勢必越陷越深,終究沒有好下場。在此,作者已對他們發出了警告,希望沈淪惡途的狡猾者能懸崖勒馬,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知過能改者仍可算是有智之士。
若是奸猾詐巧者,公開謊言能騙人,
盜者山羊說爲狗,婆羅門便舍山羊。
如果是一個老奸巨滑、權巧善詐之人,那麼他們公開地說謊言也能欺騙對方。正如盜賊詐說山羊是狗,其婆羅門主人便抛棄了山羊。
狡猾的人在欺詐方面,口才技巧等都具有一定的能力。他們的言語動聽,表情誠懇,不僅在背地裏損害衆生,而且也以公開的謊言欺騙有情。比如一些妄稱有神通的“瑜伽士”到處撞騙:“看你的氣色不佳,嗯!有一冤鬼纏上你了,需要斬妖除害。”“你是天人下凡,與我有殊勝因緣,曾發願輔助我“弘法利生”……”又如一些外道邪師,宣揚反佛教反科學的謬論,患病不求醫、以惡爲功德、自焚可生天等。奇怪的是居然還會有無數的愚人上當受騙而不覺醒,欣樂隨行,虛張聲勢以致生靈塗炭,紛墮險坑。
此頌用一個盜賊欺騙婆羅門的故事來說明惡人以公開的謊言行騙的情形。以前有五個盜賊結伴而行,此時遠遠的路上有個婆羅門牽著一只山羊正朝他們走來。爲了騙取山羊,盜賊們湊在一起商量,決定五人各自拉開一段距離,待婆羅門走到跟前,每人都說山羊是狗。當婆羅門走到第一個人面前時,盜賊面帶奇怪的表情,驚訝地問:“尊敬的婆羅門,您牽著這只狗做什麼?”婆羅門猛吃一驚:“分明是山羊,怎麼說是狗?”盜賊說:“哈!山羊!誰見過這樣的山羊?你若不信可問問其他人。”說完做出趕路的樣子匆匆離去。婆羅門看著他遠去的背影認定此人是個瘋子搖搖頭繼續趕路。沒走多遠就碰到第二個盜者,他以同樣的表情和語氣說羊是狗並勸他馬上扔掉。婆羅門申辯:“這不是狗,是山羊!你看這羊角、尾巴、蹄子,狗不是這樣的呀!”盜者說:“反正這是只狗,趁早扔掉吧!”說完頭也不回地走了。緊接著碰到第叁人,也說是狗,婆羅門生起了一點懷疑,開始注意這只山羊。此時第四人走過來又說是狗,婆羅門疑心大增,幾個人都說它是只狗,看來這東西八成是狗,不是羊……。當碰到第五個盜賊,聽到同樣的一席話後,婆羅門完全相信了,他自言自語:“我一定是著魔了,把這只狗當成山羊牽著走了這麼遠。”于是毅然抛棄了山羊。就這樣五個狡猾的盜者用公開的謊言騙取了婆羅門的山羊。
狡者親自行罪惡,反以诳言欺哄人,
大天口出傷歎聲,騙人而說苦谛聲。
狡猾的人親自實行的諸多罪惡之事,反以诳言妄語明目張膽地欺哄他人。正如妄稱比丘的大天悔罪叫苦,發出種種傷歎聲,卻又騙人詭稱是在宣講苦谛。
詭計多端的人犯錯誤、造罪惡之事後,絲毫不會承認,或者將罪名強加于人,或者爲自己找名正言順的理由,以種種妄言诳語欺騙衆生。他們于騙人方面有一定的能力,暫時能騙取一些人的信任、恭敬,讓人覺得他的過失也是一種功德,但這些把戲早晚會被戳穿,騙得了鬼卻騙不了神。
以前印度有戶富裕的人家,但苦于膝下無子,于是四處祈供土地神。不久果然遂願,生下了個詐看起來具足福報的兒子。父親喜不自勝爲其取名大天,爲籌備盛大喜宴慶賀此事,父親只身下海求取如意寶。這個嬰兒以前世的業力,成長得異常迅速,僅十年時間就長成一個虎背熊腰的壯漢,然而父親尚未歸來。大天淫欲熾盛常與母親行不淨行,其母也樂意隨順,並對他說:“你若想與我長此生活就得殺掉你父親。”大天聽後前往海濱,待父親歸來時,殺死父親後返家。過了一段時間其母又與另一個男人有染,大天嗔心大起,殺死了母親。他認爲自己的罪行凡人不可能知道,只有附近一位具六種神通的羅漢知道,于是一不做二不休,悄悄地把羅漢也殺了。此後因大天的惡行使當地受到大災難,百姓缺衣少食,困頓不堪,盡管如此,人們仍然對出家僧人很恭敬並盡力供養。大天走投無路,就自己剃掉頭發,從屍陀林找得一些衣服披在身上假扮出家人,因此也得到了足以維持生命的供養。初時他到牧場上爲牧民講故事,開示一點佛理。因爲他本來就十分聰明,騙術也很善巧的緣故,牧民都恭敬地依止承侍他。他還自稱具有神通,于是名聲逐漸傳開了,甚至有許多出家人拜他爲師,請他傳戒。當時附近有許多阿羅漢因厭煩世間而靜居山林。相比之下沒有大天“渡化”衆生的能力大,故爾羅漢身邊的弟子也轉而依止了大天。他的眷屬多達十萬。據曆史記載:釋迦牟尼佛涅槃後,再也沒有一個凡夫能象大天一樣攝受如此衆多的眷屬。
大天在僧衆中不僅以大比丘身份自居,而且還宣稱是滅盡煩惱我執的大阿羅漢,因此他越來越受人恭敬,名聲也越來越大。說來也怪,聽他傳法的弟子也有許多證得了阿羅漢果。大天到了晚年,才覺得自己的做法很不對,一天晚上,他准備睡覺時,回想起往事心裏愧悔難當,終于忍不住發出種種愁歎、痛苦的聲音。這些傷歎之聲正好被附近茅棚裏的比丘們聽到。第二天早上,衆比丘去他座前發問:“您是已經斷除煩惱痛苦的大阿羅漢,爲何昨晚發出種種傷歎之聲?”大天說:“你們弄錯了,我並非因痛苦而傷歎,而是在宣說四谛法語“嗚呼苦谛、嗚呼集谛、嗚呼道谛、嗚呼滅谛”……。”一部份比丘相信了他的話,另一部分比丘尚有疑惑,于是又提了一些問題。也許是大天業力開始現前了,他竟然沒能回答。比丘們又問:“您不是羅漢嗎?怎麼連這麼簡單的問題都不能回答?”大天說:“我雖是羅漢,但智慧未達究竟,舍利弗也有解答不了的問題,只有佛的智慧才是最圓滿的。”此後大天越來越煩惱、痛苦,衆比丘又問:“您得了羅漢果位怎麼還會起煩惱?”這時,大天不得不承認:“我已經退失了羅漢果,現在成了一介凡夫。”衆弟子聽到後相繼離開了他。最後大天業果成熟,落得墮入地獄的悲慘下場。
在佛法興盛的時代,大天比丘竟能欺騙衆多修行人,如今時處五濁惡世,狡猾者的欺騙手段自然更是高超精明。所以待人處事需要多方面的觀察,依止善知識更應小心謹慎,善加抉擇。
狡者僞裝語甜蜜,未經觀察勿輕信,
孔雀身美聲悅耳,然彼所食皆爲毒。
狡猾的騙子極擅僞裝,說出的話也非常甜蜜,在未經觀察、了解之前千萬不要輕易相信他們。比如孔雀不但體態優美,而且聲音悅耳動聽,然而它所食用的都是毒物。
歹毒狡猾的人爲了達到某種目的,常常把自己裝扮成老實、誠懇的樣子。他的行爲如同正人君子,語言也要經過一道特殊的工序——攙拌蜂蜜,一出口就能使聽者心花怒花,戒心全無。受騙者往往會迷醉在甜言蜜語中,未經觀察便輕信萍水相逢的朋友,將自己的事和盤托出並委托其代辦重要事情。初時,狡猾者爲了得到對方充分的信任,也有可能把一些小事作得很圓滿。但是好景不長,一旦時機成熟,他們就會大刀闊斧地做損人利己之事,定要讓被騙者吃盡苦頭。所以,逢人遇事都要認真觀察,俗話說:“畫龍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在未詳細了解一個人時切不可全抛一片真心。否則僅憑表面現象便覺得此人誠懇、熱情、心地純善,完全可以信賴而視爲知己,但卻事與願違,上當受騙後才後悔不疊,大呼小叫又有什麼用呢?
在修學佛法方面也特別強調觀察,比如學密法,首先上師和弟子都應互相慎重地觀察。甯瑪派祖師蓮花生大士曾說:“不觀上師如飲毒,不察弟子如跳崖。”如果弟子未經觀察便輕率地依止一位能說會道、喬裝僞善的邪師,終將墮入叁塗。又若上師未仔細觀察弟子是否具足法相而隨便給狡猾者傳以甚深密法的灌頂和竅訣,則此弟子一旦生邪見,打罵、誹謗上師或嗔恨金剛兄弟等就犯了嚴重的密乘戒,必墮金剛地獄。按密續的觀點,弟子犯戒,金剛上師也有過失,雙方都將墮入金剛地獄。由此不觀察的危險程度和觀察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在此,作者將上述道理作了個比喻。狡猾的人猶如孔雀,其體態、尾屏、色澤美麗非凡,是整個鳥類中的嬌嬌者,它的聲音也婉轉動聽,但我們卻不能由此斷定孔雀是十全十美的。有經驗的人都知道,孔雀常以有毒的食物充饑,其體內遍滿毒素,即是典型的內外不一;外表華美,內在惡毒。古人說:“美不在外表而重在心靈。”…
《格言寶藏論釋(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