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叁十忠告論要義簡疏▪P2

  ..續本文上一頁大堆生活用具,也會很累贅,而且這些財物用品會成爲引起爭奪與糾紛痛苦的因。所以真要住山修行者,應該將上師竅訣牢記心間,如同彌勒日巴尊者、無垢光尊者一樣無有任何所需,獨居靜處,就連小偸去找也得不到任何可偸的資財,這樣便可以毫無牽挂爭鬥精進修持,這也是我的忠心教言。

   濁世中于野蠻之眷衆,爲其面責等雖是善意,

   依彼生起煩惱之因故,言談平和即是吾忠告。

   善知識直接指責弟子的缺點過失,對弟子可說是最甚深的竅訣。但五濁煩惱深重之時,衆生根性頑劣,非常野蠻,做事大都是任意而行,違背世出世間之規。雖然善知識以大悲心攝受他們,對于他們的過失以善意當面進行指責,但對于這些剛強野蠻的眷屬卻起不到任何作用,甚至有些眷衆對上師生起忿恨之心,以此會使善知識自己也生起煩惱,所以我奉勸善知識盡量不說弟衆之過失,言談語氣平和是我忠心的教言。

   雖無私欲誠心利他語,以憫揭發他人之過失,

   雖思正意彼心結石因,言談悅耳即是吾忠告。

   此頌與上頌意大致相同。在煩惱深重之濁時,雖然自己毫無私欲,只是誠心誠意以利他之語言,以悲憫心揭露他之過失;雖然發心純正,但聽者內心卻會爲此煩惱,對你心生厭煩,如同心中有一塊結石一樣,一直難以消除。所以與他人交往時,言談悅耳即是我忠心的教言。

   護持自宗破除他宗者,雖思辯論清除教法塵,

   依彼生起煩惱之因故,沈默禁語即是吾忠告。

   修學佛法者一定謹慎,在弘揚自己所學之宗派時,對于其他宗派之觀點不要進行破除。雖然認爲此種辯論是爲了清除教法中一些邪見微塵,使佛法正知正見可以樹立,但這往往會使自己生起煩惱,造衆多罪業。尤其是聞思過因明中觀教理者,沒有很大必要不應隨意破斥他宗。我們凡夫智慧低劣,聞思修都未獲究竟,自己所認爲的正確觀點不一定完全正確,與他人進行辯論對于自他諸衆有利有弊也很難說。以前如麥彭仁波切等高僧大德與他宗辯論時,通過本尊開許對衆生有利才進行辯論。我們可以贊歎自宗殊勝,但不應該對他宗高僧大德毀謗,妄說他宗無有解脫道,在刹那之間便會造下深重惡業。不但對佛教中其他派不應進行辯駁,對外道宗派也不應隨意誹謗,否則會觸犯密乘戒。依靠辯論往往是使自己對自宗貪執,對他宗生起嗔恨等煩惱之因,所以不具備很高智慧與方便者,禁語不談論是非即是我忠心的教言。

   偏私護持師傳宗派等,彼等縱使以爲是承侍,

   贊自謗他貪嗔之因故,一切放棄即是吾忠告。

   由于內心懷有偏私,沒有站在公正的角度,而是一味地維護自己上師所傳之宗派觀點,將暫時方便不了義之說法也認爲是究竟了義觀點,上師這一系傳承爲最清淨,而其他教派傳承沒有如此清淨等等,這是很不應理的。我們應該依法不依人,通過聖教與理證抉擇自他宗之觀點,將了義觀點安立爲究竟見,暫時方便之說法應知對應其相對之根基,猶如醍醐,實爲高僧大德無僞大悲之示現。如果認爲這種維護自宗對他宗誹謗是對上師教派之如理承侍,但贊自謗他爲引發貪嗔煩惱之因,與解脫道之意趣相違,所以應放棄一切不如法行爲,這是我忠心的教言。

   廣聞觀察諸法之類別,了知他過雖思即智慧,

   依彼自己造惡之因故,觀修淨現即是吾忠告。

   廣聞如海叁藏經論,經常觀察諸多法門類別,如果未將此智慧內觀,卻用來觀察上師或道友,了知其他道友有過失,上師一些行爲似乎也不如法,有些高僧大德論典中觀點不太應理等等。雖然自己覺得智慧很深,但從修行角度方面卻是無利有害,墮入了邪慧之中,依靠這種邪慧只是使自己多造惡業。修行不好者,常常尋求他人過失,認爲他人所做一切都不如法。而修行比較好的人,從不觀察他人過失,見到一切都觀爲諸佛菩薩的清淨顯現,整個器世間也是清淨刹土,如是而行方與解脫道相應。所以我忠心勸告:一切修行者,應將一切都觀爲清淨的顯現。

   惡說皆空誹謗諸因果,雖思無作乃爲究竟法,

   若舍二資斷絕修行緣,當修雙運即是吾忠告。

   有部分愚昧淺學者,只聽聞過一些空性名相,自己並未證悟法界本性,而妄說一切諸法皆是空性,做頂禮、供燈與布施等善業也無功德,殺生、偷盜等惡業也無任何過失,因爲一切都是空性,如是誹謗世俗因果。雖然自己思維無作是最究竟的法,但自己未證此境界之前,則不能如此妄言諸法皆空。雖然一切諸相皆是虛妄,一切即是離戲,大圓滿中講一切不執著,大手印認爲一切執著皆有過患,法界實相中無作乃爲究竟,但在世俗衆生前,因爲二取分別尚未融入法界,所以世俗因果仍會無欺顯現,故不應舍棄福德資糧,世俗中的善業還需繼續行持。如果舍棄福德與智慧資糧,則會斷絕自己修行的緣分,所以應當修持智慧與方便雙運,即有時修持空性,有時觀修大悲心,積累福德資糧,此爲我忠心的教言。(無作:無有任何勤作與相狀執著。)

   爲叁灌義修降明點等,雖思他身即道之助進,

   有漏道欺衆多大修者,當修解道即是吾忠告。

   密乘建立在顯宗的基礎上,不僅具備了顯宗中的高深見解,而且還有很多不共殊勝方便法,加上門法與下門法等很多修法,解脫道與方便道等殊勝道。對于利根者,依靠她身方便修持雙運,能增上證境迅速成就。但對于鈍根者,自身圓滿此第尚未修持圓滿,不能依靠她身方便,否則會墮入地獄。進入密乘需先獲得灌頂,得到第叁灌頂之後,即可以修持雙運。但修此雙運之前,自己必須獲得解脫道中任意降持逆融明點的能力,如果自己未獲此境界,而娶一個凡夫女子修持雙運,不可能獲得密乘證悟。如果爲了獲得第叁灌頂之意修持明點,而自己還沒有真實證悟空性,雖然思維她身爲助道之緣,但此仍爲有漏之道,此有漏道曾欺騙過諸多大修行者,使他們墮入惡趣,所以應當修持比較穩妥之解脫道,這是我忠心的教言。

   雖無緣分衆前施灌頂,加持品等散發于衆人,

   诋毀之根失毀密戒因,敦肅直行即是吾忠告。

   末法時代的有些人妄稱自己爲金剛上師,自己不具備密法傳承,卻任意爲他人灌頂。有些雖然具有傳承可以灌頂,但密乘中對上師與弟子法相要求嚴格,蓮華生大師曾說:“不察上師如飲毒,不察弟子如跳崖。”不對弟子根機進行觀察,不知此弟子與法有無緣分,在無有緣分之弟子前也施予灌頂,並且將灌頂中加持品隨意在衆人之前散發,這無疑是失毀密乘戒的非法行。如今能恭敬上師,守護密乘戒律之弟子非常稀少,所以隨意爲無緣弟子灌頂傳密法極容易成爲被诋毀的根緣,因此而失毀密乘叁昧耶戒律,故應敦肅直行,這是我的忠心教言。

   衆人之中露體奔跑等,狂妄諸行雖思即禁行,

   世間俗人不起信心因,當依謹慎即是吾忠告。

   密法之中有一些不共同的禁行,特別是無上密法中,如修持區分有寂時,爲了表示赤裸覺性,有時要進行裸體奔跑等六道衆生的各種行爲。這樣對瑜伽士修法有很大的助益,但這些行爲必須在無人深山靜林中行持,應極爲保密,否則不易獲得成就。如果你在衆人之中露體奔跑,還自認爲是行持密宗禁行,實則屬于狂妄行爲,世間俗人會對你不起信心,認爲你是精神病而進行诋毀,如果爲了名聲而如此行持,則爲墮落惡趣之因。我們應該內修大圓滿深法,外依小乘別解脫戒小心謹慎地行持,這是忠心的教言。

   此處爲自欲得殊勝位,雖求淨行博學及賢善,

   是從高頂墮于低處因,行無松緊即是吾忠告。

   有些人在某處爲了獲得殊勝的高位,表面上修法很精進,守持清淨的戒律,使人認爲自己行爲清淨學識淵博、心地善良,但此爲狡詐行爲。雖然可以蒙蔽衆人,一時得到一些名聲地位,但紙包不住火,因爲自己沒有真才實學,本性並非賢善,最終自己假相會被識破,從高高的頂層而墮落低處。如《薩迦格言》亦雲:“劣者有時變善良,此爲即是僞裝相,玻璃塗上珠寶色,遇見水即露本相。”所以修行人不應急于求成,使自己心行不松不緊是我忠心的教言。

   村落寺院以及深山等,雖住何處不應交親友,

   于誰相處不怨亦不親,穩重自主即是吾忠告。

   修行者不論住在村落當中、寺院裏或深山寂靜等地方,都不應交接親友。不論與何人交往都不應過分親密,太親密則易生起貪染之心等煩惱而障礙修法。我們與人相處關系要融洽,在凡夫比較執著的財産方面一定要分清楚,不能錯亂混雜使用,否則容易引起糾紛而産生煩惱。對一些有困難者應給予幫助,一旦他自己可以自立時則應分開。與誰人相觸都既不怨亦不親,穩重自主,而不應如同牆頭上的草隨風倒,這即是我忠心的教言。

   雖受具信男女供飲食,恭敬侍奉自亦詐現向,

   爲護他心自受束縛因,當行平等即是吾忠告。

   雖然受到一些善男信女之衣食供養,與對自己的恭敬侍奉,此時自己也在形象上刻意僞裝,顯現賢妙威儀,雖然這是爲了護持施主信心,但同時名聞利養之分別念將自己已牢牢束縛。仲敦巴格西曾說:心舍現世爲修行,若心未舍現世則發心不清淨。昔日奔恭甲格西有一次因爲一位大施主要來,所以刻意將佛堂打掃清潔,正在打掃時,內心意識到自己心中貪著現世名利,發心不清淨,于是呵斥自己,順手將一把香灰撒在佛堂上。帕單巴尊者聽後稱贊說:在全西藏的供品中,奔恭甲的一把香灰最殊勝。作爲修行人不應隨世間八法而轉,平等而行即是我忠心的教言。

   工巧曆算藥等無量書,雖是方便緣起佛果因,

   然此種種散亂靜慮因,放棄所知即是吾忠告。

   工巧、曆算、醫藥以及政治等世間學問的書籍無量無邊,雖然從廣的意義方面也是一種方便緣起,是得到佛果的因。彌勒菩薩的《現觀莊嚴論》中,以及麥彭仁波切的《智者入門》中…

《叁十忠告論要義簡疏》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