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別的、特殊的現象中得到全部的顯現。既然“微塵”有這樣無邊的性能,那麼“一切法”同樣有這樣的性能。如一張小木桌,必是某株樹木被人砍伐後加工做成的,這株樹有其漫長的種類發展演變史,其光合作用可以與太陽乃至宇宙群星搭上關系。而木匠則是社會的人,有著全部的社會關系的信息,如木匠的斧鋸刀尺可以聯系到無窮的關系,木匠的衣食住行也可以聯系到無窮的關系。而從購買使用這張小木桌的人也可以聯系到無窮的關系,等等。
四是“通局無礙門”。通局是萬有的聯系,這種聯系,如同宇宙中群星輝映,在虛空中沒有半點障礙。每一個星球的光輝都照耀著宇宙,同時又接受其它星球光輝的照耀,于是形成了一張無邊無際的“光網”,互交互融,並成爲一體。
五是“廣狹無礙門”。事理之間,不論大小一律平等。既然“通局無礙”,“事理互融”,那麼形態上的大小、廣狹、深淺、遠近、是非、善惡、一切差別就沒有絕對性。何況以相對論而言,如莊子所雲“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山爲小;莫壽于殇子,而彭祖爲夭。”大有大的有限性,小有小的無限性;大小、有限無限的統一就是這個廣狹無礙門。
六是“遍容無礙門”。一可以進入無窮之多,無窮之多可以歸攝于一。無窮多的每一個單一個體又同時含攝了無窮之多,所以稱之爲遍容無礙。
七是“攝入無礙門”。遍容無礙偏重于多與多之間的“遍容”與“無礙”,這個攝入無礙則專指一與多的那種“攝入”和“無礙”。
八是“交涉無礙門”。前面均就性能而言.這裏專就動態而言。有“無礙”的那種互攝互融的性能,當然必有能夠互融互攝的“交涉”關系,這種“交涉”同樣是“無礙”的。正因爲有“交涉無礙”,那種種“事事無礙”才能得以成爲事實和真理。
九是“相互無礙門”。我中有他,他中有我,彼中有此,此中有彼,我他彼此互融互在。一就是一,一就是一切;一切就是一切,一切就是一,相互無礙。
十是“溥融無礙門”。溥者普也,包括一和一切,同時互融無礙,無須在時間和空間中加以論證,融會了前面那九門。
以上是對《華嚴法界觀》所作的極爲粗淺的介紹,當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華嚴教觀。嚴格意義上的華嚴教觀要嚴密和深入得多,而且與專門的修行有關。《華嚴法界觀》也是一種心法,是華嚴宗人禅修時所作的一種系統性的、以華嚴教義爲宗旨的思維修,而且是落實在具體的意念或念頭之上。如圭峰宗密大師在對《華嚴法界觀》所作的注解後面,有一段有趣的偈頌,叫“漩澓頌”:
若人欲識真空理,身內真如還遍外。
情與無情共一體,處處皆同真法界。
只用一念觀一境,一切諸境同時會。
于一境中一切智,一切智中諸法界。
一念照入于多劫,一一念劫收一切。
時處帝網現重重,一切智通無挂礙。
帝網就是印度神話中的帝釋天王的寶網;這張寶網的線如激光束,網線是鑽石珠寶結成。網線與網珠光輝映,每個珠寶都映現出寶網的全體。華嚴宗和佛教其它宗派都愛用這個故事來比喻宇宙萬物間的相互關系,歸根到底是念頭與念頭的關系。華嚴宗的法藏大師在講這個“事事無礙”、“圓融無礙”和“緣起無盡”時,曾用了十面鏡子分十方安立,在這十面鏡子中間放了一尊佛像,並點了一支蠟燭。于是這十面鏡子“互影交光”,佛像和燭光重重疊疊,使那些學者們立即領悟到了法界緣起、圓融無礙的道理。
法藏在爲武則天講“十玄門”時,武則天不懂,他以殿前金獅子作爲譬喻,從心念、金和獅子的關系上反複喻說,百余句話,就使武則天“開悟其旨”。
杜順大師的叁法界後來又被擴充爲四法界,就是在前面加了一個事法界。後來還有十法界之說,就是事法界、理法界、境法界、行法界、體法界、用法界、順法界、達法界、教法界、義法界這十種,不外是四法界的引伸。
華嚴宗的“圓融周遍”、“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把人們狹隘的眼界引向了總體宇宙的這個“華藏世界海”之中,把個體的認識活動納入了星光輝映的群體智慧的海洋中。以往佛教講智慧,大多是著重于當事者個人——離開了當事者個人,一切就無法談起。但佛法畢竟是面向衆生的。有無窮無盡的衆生,又有無窮無盡的佛菩薩,如何使這種種差別的精神世界得到統一,華嚴宗的這個“圓融無礙”、“法界緣起”的學說就顯得極爲重要了。宇宙現象的差別性和統一性,人們主觀精神和認識的差別性和統一性在華嚴宗的教義中都得到了圓滿的解釋,而且歸攝在人們的那一念的心中,統一在無窮的精神網絡中。
再如法藏大師的十玄門,僅就題目就十分有趣,稍有哲學常識的人也不難理解,這十玄門分別爲;一、同時俱足相應門,二、因陀羅網(即帝網)境界門,叁、秘密隱顯俱成門,四、微細相容安立門,五、十世隔法異成門,六、諸藏純雜具德門,七、一多相容不同門,八、諸法相即自在門,九、唯心回轉善成門,十、托事顯法生解門。這十玄門無不與心理和思維認識有關,並可使認識和思維開竅。
不論唯識、天臺、華嚴、淨土和禅宗;其理性成份都相當重。從上面唯識學、《大乘起信論》、天臺和華嚴的教旨中看不到什麼神異和荒誕,裏面唯有純精神的力量在其中運行。 它們都是充分運用理智之光,來觀照我們這個世界,觀照我 們這個心靈。特別是中國佛教,如天臺宗和華嚴宗所設立的各種止觀,已經沒有印度文化中的那層神秘色彩,給人以現 實的、智慧的精神力量。
《心靈鎖鑰 第叁章:是天上飄浮的雲朵還是連通大海的海眼(叁)理事無礙、事事無礙》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