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漫談《信心銘》 第二講、心地法門的關鍵▪P3

  ..續本文上一頁面目。《心經》說“不垢不淨”,這裏可以把“垢淨”二字當動詞講。我們的真如本來就是不垢不淨的,但我們經常在心裏不是去“垢”就是去“淨”。今天,我的戒律精嚴,可明天我這裏犯規了,那裏又犯戒了,不停地修理自己。你修來修去,沒修好,反而把自己修得六神無主。不要去管那麼多嘛!首先不要去垢,不要自我汙染;同時也不需去淨,也不要自我淨化。真如是不受這些的。這也就是六祖大師所說的“不思善、不思惡”的道理。善惡都莫思量!

  以上所說都是我們應該具備的基本功。學《心經》的人把《心經》背得滾瓜爛熟,但不知道這些都是基本功,只把它當成知見而已。換句話說,這些基本功都是心地法門的關鍵。一切法門都要掃歸心地,掃歸念頭;一切都要在這個地方用功,在這個地方裏使勁。不要在見地上玩花樣,也不要理論上大鬧天宮。玩完了,鬧完了,依然故我,自己的問題還是沒有解決,還是一個業障鬼子。

  惟嫌揀擇,你不要主動去生,也不要主動去滅,去生去滅就有揀擇;不要去垢也不要去淨,去垢去淨也是揀擇;不要去增不要去減,真如並沒有因之而增多,也沒有因之而減少。它是如如不動,動亦如如的。

  瞧瞧地球上多熱鬧

  最高的法往往是從最低處入手,最玄的法也是最平常的法,所以至道必須落實在我們日常的舉心動念上,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平常心是道,日用之爲道。如果不落實在日常之用上,就是葉公好龍,說食不飽。一個人,只要他有道心,哪怕他做的是最低賤的工作,他都能在平常的生活中真正地潇灑起來。

  莊子筆下有很多這樣的道人,他們是最貧賤的人,同時他們又是過得最自在潇灑的人。因爲他們有道心,心與道相應,行與道相應。反過來講,有些富貴中人,如《紅樓夢》裏的富家公子小姐,個個煩惱多多,麻煩多多。我們經常看曆史劇,曆朝曆代的官不好當,皇帝也不好當,沒有哪一天的日子過得安生,哪能像我們現在這樣,坐下來自在無拘地喝茶擺龍門陣呢?如今有些老板當大了,一天到晚提心吊膽的,一會兒怕生意拓展不開,一會又擔心金融危機來了,每天還得惦記著生意場上的敵人,防著公司裏的內賊。所以,錢多有錢多的難處,權大有權大的難處,像我們這樣逍逍遙遙、自自在在的,確實是神仙過的日子。

  十年前,李緒輝老師、楊光岱老師寫信給南懷瑾先生,說成都的朋友們想做點事。南先生說,你們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我這樣好累好苦,哪能像你們那樣喝茶聊天。我想求你們這種輕閑,是求而不可得啊!人爲名累,人爲事累,的確是不一樣的。

  事情本身不分富貴貧賤,關鍵在我們的心上。如果把我們的心打點好了,雖賤猶貴。道人不等于是貴人,貴人也不等于是道人。《五燈會元》中的人物也好,莊子筆下的人物也好,如果真正是體道而行的人,即使是沒有衣服穿,飯也吃不飽,但日子一樣過得滋潤、潇灑。相反,爲富貴所累的人,爲名譽所累的人,那個日子反而過得淒淒惶惶的。所以我們要明白一個道理,只要把我們的心擺順了,日子就過得高興。依我看,乞丐討了個熱包子所得的歡喜心和老板做生意掙了一百萬所得的歡喜心,沒有什麼差別。

  事業上的任何順逆成敗,都會轉化爲一種精神作用,即心理上的一種承擔。這種承擔更直接地說,就是人的喜怒哀樂。富貴人與貧賤人的喜怒哀樂是平等的,情緒沒有貴賤之分。我曾在書上說,對人而言,世界上有幾大平等:太陽是平等的,地球是平等的,空氣是平等的,水是平等的,時間是平等的。就時間而言,它並不會因爲你是皇帝一天就給你四十八小時,讓你活夠一萬歲。那是不可能的。嚴格說來,這些都是平等的。

  去年,我在梅州千佛塔遇見一個美籍華人,他是專門回國參加千佛塔水陸法會的。這位師兄是學密宗的。晚上,我們住在一個房間一起擺龍門陣的時候,他十分熱情地送給我一個轉經筒,還有一些活佛的開示。看他滿懷著教化、普度衆生的情懷,我便一一笑納了。然而聽他不停地說法教化,顯擺自己的功德,于是後面的龍門陣,我也開始不客氣了,說了點“調皮話”,說得他恍兮惚兮的。

  說到藏地修行的喇嘛,他說,他們曾迎請在喜瑪拉雅山岩洞裏修行的喇嘛出來在美國傳法。一切供養圓滿之後,在萬人的盛大法會上,喇嘛說:“我哪裏有什麼法,你們非得讓我傳,那我就把最要命的法傳給你們:嗡嘛呢叭彌吽!這個六字真言,你們回去好好修持就行了。”說完便下了講臺回去了。這位師兄說,當時求法的人個個聽得目瞪口呆。

  我對他說:“真正的法的確是那麼回事,對于真正有修行的人來說,法就是這麼簡單,沒有什麼多余的話。”我話題一轉,問他:“你晚上看星星嗎?”他反問我這話什麼意思?我說:“我們在地球上看金星、木星、火星只有針尖那麼大,如果我們站在火星上看地球,可能地球也是如此大小。你再看看如此小的地球上有多熱鬧,有飛機、原子彈,有“9·11”、“非典”,還有活佛在傳法、在灌頂,你說熱不熱鬧?”他一聽毛骨悚然,嘴上還是忍不住說:“馮老師,你這兩天說的話讓人聽起來最順!”我說:“沒什麼順不順的,世界本來就是這樣。倒是每個人都該想一想,地球已有四十六億年的曆史了,釋迦佛成道才兩千多年。在無窮無盡的時間中,在無邊無際的世界裏,我們的心到底該怎樣放?話說得再熱鬧沒有用。你是美國人,見過克林頓也見過許多活佛,了不得;我只是四川蜀地來的山裏人,沒有見過什麼世面,只能說說自己的想法。”他聽我正話反說,就有點不知所措了。

  其實不管正說反說,說得多麼熱鬧,關鍵是要看自己當下的心理感受。你覺得一個人了不得,是你自己心裏有個了不得的東西;你要覺得一個人沒名堂,也是你自己心裏覺得他沒名堂。你覺得大象很大很大,這是一個念頭;你覺得螞蟻很小很小,這也是一個念頭。念頭是平等的。活佛與凡夫、聖人與衆生,作爲念頭是平等的。關鍵是不要自己哄自己,自己騙自己。如果今天我要給大家傳大手印、大圓滿,說不定眼前的供養都要把我淹死了。可我說,今天給大家講這個“至道無難,惟嫌揀擇”,肯定就有人心裏犯嘀咕了:“馮老師賣的是什麼狗皮膏藥,這也是法?”

   那麼,佛爲什麼說萬法平等?平等的依據在什麼地方?其依據就是我們的心念平等。釋迦牟尼佛離不開當下一念,最蠢的人也逃脫不了這一念,最卑賤的人也逃脫不了這一念。只要有了這個本錢,萬法建立,學什麼成就什麼!這就是所謂的後得智。而建立萬法的本錢即所謂的根本智、無師智。如果看經書,對它的闡述可能有幾百卷上千卷了,然而一句說破了,它就是這個!人人本具啊!爲什麼說一切衆生皆可成佛?其依據是什麼?依據的就是這個!這個說穿了,就是根本智,也叫無師智,就是本覺。

  “1+1=2”這個道理小孩子知道,就是愛因斯坦來得出這個結論,也是“1+1=2”。開水是燙的,冰糕是冷的,這個還需要別人教嗎?有了這個根本智,一切因緣而起的都是後得智。後得智就要學,需要花費時間、功夫,還應具備一定的條件。因緣具足了什麼法都可以學,當皇帝、做活佛沒有什麼不可以的。但這些都是緣起的,有生就有滅,有成就有壞,不可靠。

  根本智、無師智這樣的“本覺”,才是最可靠的。很多人不知道這個,總覺得自己什麼本錢都沒有,只能像乞丐一樣,今天這兒去求法,明天那裏去求灌頂,覺得自己很可憐。這是不知自家寶藏,舍家亂走啊!

  

《漫談《信心銘》 第二講、心地法門的關鍵》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