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祖的師兄,就說,如果要論戰——在禅宗的見地上相互勘驗,就需個個都要立在轉處。這個轉,我前面說了,應是非空非有,萬法不滯,萬法不留,又萬法具足的這麼一個狀態。還有“黃龍心和尚道:“窮則變,變則通。””這裏是用周易的話。
“這個些子,是祖師坐斷天下人舌頭處。”祖師爲什麼能夠坐斷天下人的舌頭?坐斷天下人舌頭,就是截斷衆流,就是要讓你進入語言道斷、心行處滅的這麼一種狀態之中,讓你品嘗到自身的真如法性的存在。而不是被心裏東一個念頭,西一個念頭,騙得團團轉;被這水中月、鏡中花騙得團團轉。所以,我們要看到“坐斷天下人舌頭”的這麼一個妙處。“爾若識機變,舉著便知落處。”我們怎麼識機變?識機變得有本錢,一般的小孩子,沒有經過社會的曆練,就不知道機變;沒有吃過虧的人,他不知道機變。所以,吃一塹,長一智,虧吃得越多,智慧越高。所以,吃虧是好事,是賺錢的生意。我經常說的,忍辱般若蜜,布施般若蜜,爲什麼老佛爺要在六度般若蜜裏面安上這兩個?只有忍辱般若蜜才能觸動第七識,只有布施般若蜜才能瓦解第七識啊!。
平常間,我們都是牛高馬大的,意氣風發,各人有各人的自尊心,各人有各人的牛脾氣。這時就恰恰沒法對第七識、對煩惱、對我執有所觸動。只有真修、勤修忍辱般若蜜,你才能讓第七識慢慢地低下頭來;只有我們勤修、廣修布施般若蜜,舍我我所有,除斷一切貪,癡與疑見盡,涅槃道在望。你必須要走這樣的路,才能把煩惱放得下,才能把我執、我慢這些去掉。這樣,你才能真正的識機變——把這個第七識放下,第六識的妙觀察智就出來了,爲什麼呢?因爲第七識成了平等性智了嘛。所以這個識機變,說起來這麼叁個字,很簡單。實際上要花多少修行汗水啊!用祖師的話來說:要穿破幾百雙草鞋,坐爛幾十個蒲團,才能夠有這一個成就!
“有般漢雲:“管他道叁喝四喝作什麼,只管喝將去。說什麼叁十二十喝,喝到彌勒佛下生,謂之騎虎頭。”——若恁麼知見,不識睦州則故是,要見這僧,大遠在!”有的人對公案透不過,卻要逞強,于是自作聰明去胡攪蠻纏。說“管他(睦州老和尚)說叁喝四喝以後作什麼生,我就不管那麼多。就一直喝他下去,喝到他說叁十喝、二十喝,喝到彌勒佛下生,謂之騎虎頭。” 騎在虎頭上,老虎也奈何不了我嘛!真的是不知輕重。我們可不可以喝到彌勒佛下生啊?雲門寺這位老修行可能要喝到彌勒佛下生。這麼多年能這樣喝,這一股韌勁不得了。但是在這個公案裏,你是這樣看,不識睦州是肯定的了,他根本意識不到睦州老和尚的用處。不僅看不懂睦州老和尚,也看不懂這位來喝的這位僧人的來曆啊!
“如人騎虎頭,須是手中有刀,兼有轉變始得。”什麼叫騎虎頭?那可不得了啊!一不留意,就給老虎吃掉了。唐太宗的時候,西域進貢了一匹汗血馬,獅子一樣桀傲不馴。唐太宗手下好多馴馬的騎士,都被它摔得腰斷了,腿斷了。唐太宗心裏很郁悶,把這個馬宰了,又太可惜了,誰能把這馬調教出來呢?武則天那時還小,才十五六歲,剛進宮不久。她對唐太宗說:“這個馬,我有辦法把它調教好。”他看她一個小丫頭,怎麼能行呢?武則天說:“給我叁樣東西。第一是鞭子,第二是錐子,第叁是刀子。我騎上去,它如果不聽話,第一我就抽鞭子;抽鞭子它不聽,我就用錐子錐它的屁股,錐它的脖子;如果還不聽,我就拿刀子出來把它的咽喉割斷。既然不能于我用,我還要它幹嗎呢?讓它去死吧!”唐太宗一看,這個小丫頭厲害啊!“如人騎虎頭,須是手中有刀。”在叢林裏要斷天下的公案,斷天下是非,沒刀怎麼行呢?這個刀就是金剛王寶劍啊!
“兼有轉變使得”,還要善于轉,善于變。並不是說我只有這張臉,寺廟裏的這些菩薩,有四面觀音,還有多面如來嘛!十二面觀音,千手觀音實際指的是什麼呢?能夠轉,能夠變嘛!雪窦道:“若恁麼,“二俱成瞎漢。”如果不能究竟,二方面大家都是沒具眼的人,沒眼的人。“雪窦似倚天長劍,凜凜全威。若會得雪窦意,自然千處萬處一時會,便見他雪窦後面頌,只是下注腳。”祖師也說,你真正通了一則公案,後面一千六百九十九則公案都能通;有一則公案不通,那你前面所通的一千六百九十九則公案,都不是真的通。所以,我們要看到這個“會得雪窦意”,那麼肯定是千處萬處一時會,一通百通了。怎樣使我們在法上、在心性上,做到一通百通呢?下面圓悟祖師繼續評唱:
“若會得雪窦意,自然千處萬處一時會,便見他雪窦後面的頌,只是下注腳。又道“誰瞎漢”,且道是賓家瞎?是主家瞎?莫是賓主一時瞎麼?” 一通百通之後,雪窦祖師後面的這些頌古,都如同是在下注腳一般的平常無奇了。但這算說到這個分上,圓悟祖師又在設立懸念,就一個“瞎”字,象電影、電視裏給你一個懸念。你若尚未一通百通,這個懸念就會把你絆住,讓你犯迷糊。如果你不犯迷糊了,那你大步走去,也就沒事了,天下本來就很太平嘛。如果你又在旋渦裏面去晃蕩,那就把你淹死,還是出生不得。
““拈來天下與人看”,此是活處,雪窦一時頌了也,爲什麼卻道“拈來天下與人看”?且道作麼生看?開眼也著,閉眼也著,還有人免得麼?”我們看祖師的精彩處,禅宗的這種風格也跟中觀一樣的,破後不容有所立,若有立,馬上就把它掃去。掃了又掃,直直把它掃清掃淨。旋立,旋破;旋破,旋掃,不斷的給大家布置疑陣,布置疑兵,然後又一一去破、去掃。所以開眼的也別執著——開眼也錯;閉眼的也別執著——閉眼也錯。我們怎樣破這個金剛圈?破這個疑兵,這個迷魂陣?就需要我們去真參實悟!
《《碧岩錄》十五則講記 第十七 第十則 睦州掠虛漢》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