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碧岩錄》十五則講記 第十二 第六則 日日是好日之上▪P2

  ..續本文上一頁但他也沒有脫下僧裝,在家裏一樣的接待四方參學的人。

  叁年以後,“睦州指往雪峰處去,至彼,出衆便問:“如何是佛?”峰雲:“莫寐語。”雲門便禮拜,一住叁年。”在《雲門祖師廣錄》裏,這則公案更精彩。雲門祖師到了雪峰莊,先住在下邊,看見有一個出家師父正准備上山,他先不上山,他讓那位僧人帶一則話給堂上大和尚。帶什麼話呢?他說:“明天你上山進了廟,見到雪峰老和尚上堂的時候,你就站出來,雙手叉腰,說:“老和尚,你爲什麼不把脖子上的枷鎖放下?””這位師父第二天上了山,進到廟裏,就把雲門祖師教他的這個話當著雪峰祖師說了。

  當時雪峰祖師吃了一驚,馬上從法座上跳下來,抓住他說:“道!道!”那僧一下慌了神兒了,他只知道雲門祖師教的那一句,不知道後邊的變化,只有一招,沒有第二招、第叁招。雪峰祖師一下把他推在一邊,“這句話不是你的,是誰教你這樣說的?”那個人說:“就是我說的嘛。”雪峰祖師說:“你還敢嘴硬,明明不是你的,你還敢來騙我。僧值師拿繩索來,把他捆了。”這個人就嚇軟了,招供了:“的確不是我的,是山下一個後生教我這麼說的。”雪峰祖師說“大家打鼓,迎接一千五百人的善知識上山。”你看,這個就是雪峰祖師的眼光,給人的感覺就是不一樣。

  “至彼,出衆便問:“如何是佛?”峰雲:“莫寐語。”雲門便禮拜,一住叁年。”《燈錄》的記載與這裏有點差別,《燈錄》的記載是,當時雪峰問雲門:你是什麼因緣到這兒來的?雲門祖師馬上禮拜。這個就叫規矩,這個就是應機。因爲到這個時候已經沒有說話的份兒,雲門祖師見雪峰祖師,他的話頭一天就托人帶上去了,雪峰祖師也說了這是一千五百人的善知識,還需要說話嗎?他就不需要說話了。

  “一住叁年,雪峰一日問:“子見處如何?”門雲:“某甲見處,與從上諸聖,不移易一絲毫許。””誰敢這樣說話?雪峰祖師問他:你的見地到底怎麼樣?你如實道來。平常人可能會說:我很差勁啊,我還在因位之中啊,我還要繼續學一學,繼續修,跟著師父學,跟著師父修,基本上會這樣說話。但是雲門祖師就敢說:我的見處,從佛祖以來,與曆代祖師,曆代佛菩薩沒有一點差別。這就是王者氣,這就是天子氣。當然,很多外面的人來都說,雲門寺的師父們一個個都是泥少石頭多,硬得不得了。

  雲門寺的確是藏龍臥虎的,很多師父都很厲害。爲什麼呢?外面的人沒有雲門寺常住的福分,哪見過老和尚這麼一種風格和多年言傳身教的影響。老和尚雖然沒有經常開堂說法,畢竟禅七還打過多次,老和尚的棒子在雲門寺多年來一直敲打著的。所以雲門寺的師父們也受到老和尚的作風的影響,骨子裏面也有雲門山的這麼一個氣。這種氣在其它地方確就少得多。下面又說:

  “靈樹二十年不請首座,常雲:“我首座生也。”又雲:“我首座牧牛也。”複雲:“我首座行腳也。”忽一日令撞鍾:“叁門前接首座!”衆皆訝之,雲門果至,便請入首座寮,解包。”要知道,咱們雲門祖師可真的有來曆,爲什麼有來曆?第一個,他見道的師父是睦州老和尚,而且在睦州老和尚那兒學了叁年,親承指教;第二位師父雪峰祖師,是德山老和尚這一脈傳下來的。第叁位師父是靈樹祖師。

  靈樹和尚何許人也?靈樹是大安和尚的徒弟。大安和尚何許人也?大安和尚是百丈祖師的徒弟。沩山老和尚建沩山,呆了五年沒有人來,百丈祖師才派大安帶了十多位百丈山的人到沩山去,幫助沩山教化。有了這麼十幾位生力軍,沩山那個地方才開田接衆,才建成寺廟,才把沩山的道場真正的建立起來。沩山圓寂以後,大安是沩山的第二任住持。等他住持期滿以後,他又跑到了福建,在福建住下。他的徒弟在廣東有靈樹和尚,在四川有“神照大師”,是被蜀王封爲“神照大師”的,也非常了不起。雲門祖師在靈樹這兒住了八年,住了時間是最長的。所以黃檗臨濟這邊的禅法他熟,德山雪峰這邊的禅法他也熟,百丈沩山這邊的禅法雲門祖師也熟。如果要用現在接法的程序來說,可以說臨濟,德山,乃至于沩仰的禅法,雲門祖師都有了,他是集諸方之所長啊!

  靈樹很了得,“靈樹號“知聖禅師”,過去未來事皆預知。”在中國佛教史上,有兩叁位這樣的人物,第一就是東晉的佛圖澄,是西域過來的,他神通廣大,預知告凶。那後面這位,就是咱們知道的濟公活佛,但濟公活佛神話的成份、民間傳說的成份多,《高僧傳》和《燈錄》裏並沒有他神通的記載。靈樹老和尚有神通,《高僧傳》裏是有記載的,《燈錄》裏也是記載的,他的確是能知過去未來,不然他不會受到南漢王的禮敬,把他奉爲神明而加以供養。在這裏,雲門祖師出生、牧牛——開悟及保任、行腳這一切,似乎都在靈樹大師神通的關注中,也不知他們過去有什麼樣的因緣。

  有一次,“廣主劉王將興兵。”興兵幹什麼呢?那個時候,兩廣的桂林、柳州一帶,被湖南的軍閥占據著。這是嶺南天然屏障,不能被北方的侵入,他沒有安全感。他要去把那個地方收回來,保持嶺南的一種完整,完整他才安全。也可能是今天越南的北部——當時的靜海節度使分裂出去了。但南漢王不知道這一仗打下去是吉是凶?于是親自從廣州跑到韶關,見了靈樹老和尚,“請師決臧否。”到底行不行,請老和尚給我打打卦,給我開示開示。

  “靈樹已先知,怡然坐化。”遇到打仗殺人這個事兒,老和尚怎麼給你出主意呢?本來他也八、九十歲了,沒興趣活了,對不對?他知道,前幾天就知道了這個南漢皇帝要來找他這個麻煩,就在皇上到山門口的時候,他就已經坐化而去。當然南漢皇帝就大發雷霆,就問:“和尚何時得疾?”因爲老和尚是他親自供養的,他早就打了招呼給常住,“老和尚身體的健康你們隨時要給我打報告,我親自供養的老和尚有什麼感冒、發燒、發冷,有什麼不舒服,你們就要飛鴿傳書,我好派我的禦醫去侍候。缺什麼,你盡管向我要。老和尚病了你們都敢隱瞞,不向我報告,這了得!”

  “侍者對曰:“師不曾有疾,適封一合子,令俟王來呈之。””侍者就跟皇上說,老和尚沒有得病啊,早上還是好好的,剛才就封了一個盒子,說大王要來了,大王來了就把這個盒子交給皇上。哪知道我們在叁門外面恭候大王的時候,老和尚就走了。你看這個神不神奇?“廣主開合,得一帖子,雲:“人天眼目,堂中首座。””大家想一想,雲門祖師出山,靈樹和尚捧場。靈樹老和尚不僅自己給雲門祖師捧場,他還要把南漢的皇帝拉來給雲門祖師捧場。

  “廣主悟旨,遂寢兵;請雲門出世,住靈樹,後來方住雲門。”當然這個南漢皇帝看見了靈樹老和尚的帖子,知道靈樹大師是以死來讓他請雲門祖師當方丈,不是讓他興兵討伐。于是乎就把這次戰爭計劃撤銷了,組織了雲門祖師的升座儀式,恭恭敬敬地把雲門祖師請出來,出世住靈樹。

  靈樹在什麼地方?大概在韶關的這麼一片地方。虛雲老和尚當年到韶關來的時候,遍問靈樹道場,但是,都不得消息,也是一個遺憾。虛雲老和尚是專門重修祖庭的,但是,韶關這麼大,靈樹道場到底在什麼地方?直到今天我們終于知道了消息,經中山大學和韶關有關專家的周詳考察後,確定在丹霞山南面的韶石景區內。但雲門祖師在靈樹住了幾年,感覺到靈樹道場在南北交通線附近,感覺到吵了一點,就遷到如今乳源的這個地方的雲門山下。這裏離韶關,以前的小路還是有一百多裏,現在的公路大概有四十多公裏,公路修通了就沒有那麼長了。

  “師開堂說法,有鞠常侍致問:“靈樹果子熟也未?””這也說明韶關地方不簡單,自從六祖大師在南華寺開法以來,曆代禅風很盛。同時靈樹祖師在韶州也是住了幾十年。你看,這裏邊兒的官僚也會參禅,而且問的是:“靈樹果子熟也未”,這個就有點要命啊。就譬如來了一位領導,韶關市的一位領導,來我們這兒問我們法師:“你開悟了沒有?”靈樹果子熟了沒有?你對前一代老和尚的法你是不是玩轉了?你是不是得道了?就這個話嘛,只是問得委婉一點而已。面對這樣的問話,怎麼回答?你能回答“我悟了”嗎?那可是大妄語。

  所以有人問六祖大師:“達摩袈裟什麼人得?”六祖就回答:“會佛法的人得。”“那您老人家得到達摩袈裟了,您是會佛法的人啊?”六祖回答:“我不會佛法。”你也不能說我沒有悟,因爲說“悟”也錯,說“不悟”也錯。

  雲門祖師反問他一句:“什麼年中得信道生?”請問這位長官,您是什麼年代相信的“道”?相信有佛法,相信有佛法僧叁寶的呢?當然這些語言扔出去,這些地方官員、士大夫是接不上話頭的。“複引劉王昔爲賣香客等因緣”,這個我就不知道是怎麼樣的了,估計以前有這樣的傳說,因爲在《雲門語錄》裏,在我們“南漢碑”裏邊兒,沒有看到這樣的記載。但是在《碧岩錄》裏邊兒透露這樣一個消息,說雲門祖師在跟這個鞠常侍講述了南漢的皇帝前輩子是賣香客,廣植福報,廣種善緣,現在才在兩廣地方當了一個小皇帝。包括以前一些小說,如《叁言》中說,浙江的吳越王錢镠前世,也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也是廣結善緣,供佛供僧,有了功德了,有了因緣了,終于當上皇帝了,當然只是在浙江當了一個皇帝,小小浙江的一個皇帝。

  “劉王後谥靈樹爲知聖禅師。靈樹生生不失通,雲門凡叁生爲王,所以失能。”這裏我們也不知道裏面的因緣,爲什麼呢?圓悟祖師憑什麼知道靈樹祖師是生生世世都有神通,而這個神通不丟失?可能在那個時候留下有很多人這樣的傳聞:靈樹祖師神通廣大,而且百靈百驗。那麼雲門祖師爲什麼就不示現神通了呢?有人就說,雲門祖師他曾經叁世爲王,當了叁代的的皇帝,所以神通就消失了。這也是雲門有“天子氣”,雲門是“天子禅”的這個說法的源頭,也有這樣的輿論基礎。

  “一日,劉王诏師入內過夏,共數…

《《碧岩錄》十五則講記 第十二 第六則 日日是好日之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