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棒喝截流 引言——從“一從大地起風雷”說起▪P2

  ..續本文上一頁出了“思量”的牢籠,而進入了常人不知所雲,不知所之的境界。

   這裏的境界是什麼

  既然是“頓悟”,那就“成佛”了,也就是進入和達到了佛的境界了。佛的境界是什麼

  是“叁身四智”,八十種好呢

  還是“叁十二相”,或“常樂我淨”呢

  這一切是佛教內“教”的說法,不是禅宗的說法。若以這個問題請教古代的祖師們,他們全都會搖頭,並異口同聲地說“不可說,不可說”。

   在禅宗內,一是方法“不可說”,若要追問,得到的常常是“當頭棒喝”;二是目的“不可說”,“頓悟成佛”也是妄念,——經顯露出來得到的也常常是“當頭棒喝”;叁是開悟後的境界“不可說”,一經說出,你那個“開悟”便是十足的假冒僞劣産品,恰恰證明你沒有“開悟”,所以得到的必然是更爲嚴厲的“當頭棒喝”。

   那麼禅宗是不許進行思維活動,排斥一切語言文字的嗎

  也不是。若以這個問題去質問老禅師,他們會憤憤地說:“語言文字又沒有得罪你,與你無冤無仇,你爲什麼要刻意與之過不去呢?”用南泉禅師的話說,道當然“不屬知”,但也“不屬不知”。“知”、思維、語言文字不是道,但“不知”,排斥思維、排斥語言文字也不是道。禅宗的作爲和方法,真有點像孔夫子所說的,“扣其兩端,空空如也”。這雖是《論語》記載的孔夫子的原話,奇怪的是,這句話放在佛經裏,放在憚師門那裏,卻也水乳交融,絲絲人扣,看不到半點儒釋的區別。也如老子所說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明白了這個道理,當然可以在其中逍遙自在,左右逢源了。若不明白這個道理,在其中則是左右爲難,八方受氣了。

   所以,禅是不可捉摸的,不可表述的。據說釋迦牟尼佛在晚年自我總結時說,說法四十九年,未曾說著一個字。許多禅師也說一些法,當人們尋迹而來詢問時,他們往往又會推得一幹二淨;如趙州禅師有個著名的“庭前柏樹子”話頭,他的弟子慧覺禅師行腳到法眼文益大師那裏時,法眼大師問他:"聽說你的老師在回答”如何是佛

  ”時說過“庭前柏樹子”。是否有這一個公案呢

  "慧覺禅師卻賴得一幹二淨,說:“先師實無此語,和尚莫謗先師好”——請你不要誹謗我那過世的老師,行行好吧!結果慧覺得到了法眼大師極高的贊譽,認爲他真正繼承了趙州禅師的衣缽。

   禅宗公案,說出來熱鬧,但往往是以已之昏昏,使人昭昭,弄不好就成了“南轅北轍”。本書的題目赫然是“棒喝截流”,這在禅宗內認爲是“千聖不傳”的“惡辣鉗錘”。“棒喝截流”,是“不立文字”中的“不立文字”,是禅宗內的禅宗,是“宗”中之“宗”,豈是語言文字可以表述的——這個題目本身是反語言文字的,何況寫成一部書。

   這個題目原非筆者所敢承當的而另有高明,而承擔這個題目的作者因故不能成稿,爲了不影響這套叢書出版的進度,四川省社科院和四川人民出版社的朋友要我濫竽充數,推辭不掉,加之"爲朋友兩肋插刀"的沖動,于是就鼓起勇氣,用禅師門"懸崖敢撒手“的精神,閉上眼睛,往下一跳但願能取得“肉體下降,靈魂飛升”的效果。懂行的朋友說:“你不要命了

  ”沒有辦法,只好不要命了,或許這恰恰能和那個合拍呢。

   “棒喝截流”這樣的題目是不能寫的,的確是不能寫的;但這樣的題目又是應該寫的,而且是完全應該寫的。作爲禅宗的門徑,“棒喝截流”有點像武俠小說中描寫的少林寺羅漢堂,要想出去,就必須闖過羅漢堂中的“羅漢陣”一樣,少林武功的秘密是絕不允許外泄的。何況一經文字表述,就失去了“棒喝截流”的作用和意義,宋代圓悟克勤禅師著了那部有名的《碧岩錄》,他的弟子大慈宗杲禅師認爲泄了"禅機",會瞎天下修行的人“法眼”,所以敢于不顧老師的情面而把刻版付之一炬。另一方面,作爲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粹,這個題目是應該寫,值得寫的-——我們民族文化寶庫中的珍寶,總不能放在他人的幾案上向我們炫耀吧!禅宗同禅是一種文化現象和精神現象,對文化現象和精神現象作一番介紹和表述也是應該的。在東西方文化大交融的今天,歐美各國對禅宗的研究已經形成陣容,並運用禅宗的方法參與到其它一些科學領域(如心理分析、管理科學等,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中國是禅宗的故鄉,禅宗——禅文化在當代中國近些年來,有關禅宗的典籍和著述出版不少,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隨著國民經濟的進一步繁榮,我國的文化事業——包括傳統文化中的禅文化必然也會蘩榮起來,並有所發展和提高。所以“棒喝截流”這樣的韪目是應該寫、值得寫的,並且應該有人寫的。

   去年上旬,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和四川人民出版社擬定了這套叢書十部作品的題目,當時筆者就感到《棒喝截流》之難,因而“接受了《心靈鎖鑰》這一選題。《心靈鎖鑰》主要是運用佛學來解釋人的多層次的精神和心理現象乃至生命現象。佛教唯識學是一門龐大精深而且嚴密的精神現象學,雖然龐雜艱澀,畢竟有路徑可循,並且有其合理的體系結構。在唯識學的基礎上,通過《大乘起信論》來溝通印度和中國兩大文化體系的差異,從而進入天臺宗和華嚴宗,這樣,對印度佛教和中國佛教所表述的精神——心理現象,包括其各自的特點就有了較爲明確的認識,最後,結合這一切來介紹禅因爲《心靈鎖鑰》的重點在于佛教的精神現象觀,所以該書對禅宗的介紹,也多側重于精神現象學這個特定的領域內。而《棒喝截流》是專談禅宗的,禅宗就是主題,所以對禅宗的那些主要方面都應有所介紹,在精神——心理這一層上,就難免出現沖撞和某些重複,也是筆意所到,就在所難免了,這裏先行向讀者和編者致意。同時要強調一點是,欲讀《棒喝截流》,最好先看《心靈鎖鑰》,看了《心靈鎖鑰》,也應再看《棒喝截流》因爲《心靈鎖鑰》是隨著唯識學的理性路途在走,有點累人,但得到的是清晰;而《棒喝截流》則力圖表現祥宗的神韻,可能清爽,但得到的很可能是模糊。兩書若能合璧,筆者不誤行其意,讀者不誤會其意,那就深感萬幸了。

   ;十五年前,爲幫助自己在對禅宗的追求上有所突破,曾一度以古詩詞的方式來進行自我的催化,當時習作了一些。這裏選出一首,作爲這篇“無可奈何的自訴狀”的總結吧。

   木蘭花慢·讀《五燈會元》

   問拈花底事

  

   笑非是,亦情真。

   得禅院鍾砧,

   悠依曉暮,深染苔痕。

   取香柏燃蕙草,

   且隨他玄霧駕光塵。

   叁界何須細認,

   眼中一葉飄零。

   冥冥,莫怨空泯,

   知誤了,月中人。

   取窄帽青衫,

   松窗素酒,一意孤行。

   堪尋舊時影迹

  

   被西風卷盡漫無憑。

   還守東臯翠樹,

   且呼瑞鶴爲鄰。

  

《棒喝截流 引言——從“一從大地起風雷”說起》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