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一樣美,象龍王一樣富有,實際全是無常的,不可靠的,只有修持正法才是真正有意義的。確實,對于修行人來說,地位的高低並不能說明你的相續調伏得怎樣,往往大成就者都是默默地潛修才有所成就的。一個修行人沒必要追求高貴的地位,在家人也沒有這樣的必要,若沒有利益他人的心,則官越大造惡業就越多,對自己也只是有害無益。
叁是"不求華麗之衣飾",修行人天天著重打扮,一般來說他的修行肯定不好。藏地除了極少的大德外很多高僧都是穿著十分樸素。嘎單派的高僧大德們很多都是穿糞掃衣,淨土宗十叁祖印光大師一雙羅漢鞋穿五年,一件衣服穿十幾年。專注于聞思修,把自心調伏得象蓮花一樣柔軟,要比僅在外面穿花花綠綠、細軟昂貴的衣服好得多,《遺教經》中也講過:最勝的衣服是細柔的心。所以,修行不要裝飾外表而要嚴飾內心。
17、不能誹謗有叁種:不謗衆望所歸者,
不謗他人買賣物,不謗慈我善知識。
對誹謗有兩種解釋,一種是世俗顯現上無中生有的誹謗,一種是將離戲本體說爲實有的誹謗,如《涅槃經》雲:善男子,若說一切衆生定有佛性,則名爲謗佛法僧;善男子,若說一切衆生定無佛性,則名爲謗佛法僧。此處是從世俗顯現方面講的。
"不謗衆望所歸者"。就是對衆人都恭敬的大德不能誹謗。因爲,大德們無論顯現什麼樣的言行,其中的密意我們不可能都領悟,當然就不能妄加誹謗;再者有威望的大德有衆人諸天護持,若妄加誹謗只有自招違緣--以前藏地有位非常了不起的大德,由于對我們的上師的行爲看不慣而作了誹謗,後來,漸漸地他各方面都不如以前了,就象成了一位普通的人一樣;從因果方面來講也不能誹謗,恰美仁波且說過:若誹謗一位菩薩,其罪過超過殺害叁界的衆生。另外,如果依靠教證理證如理地澄清見解上的疑惑這不是誹謗,如果是以嫉妒或貪愛之心而否定他人便成了誹謗。所以,大家頭腦要清楚一點,該說的一定要說,不能說的千萬不要妄說。
二、"不謗他人買賣物"。一個修行人除了自己購買生活必需用品外,其它時候不要這個商店轉轉那個商店看看,無聊地評價商品的真假貴賤。本來跟買主講了半天價,賣主眼巴巴地盼望買主能買,卻因爲你亂說,買主就不買了,東西沒有賣掉因此很失望,是很可憐的。修行人時時處處要有一顆饒益衆生的心。可憐的衆生受業報所感無奈地生活,大商店大市場的服務員賣主們,可以說與監獄裏囚犯沒有很大差別,整天守著櫃臺攤頭,坐的凳子也沒有,看到顧客來時特別高興,想方設法抓住顧客的心理,講來講去總希望能買自己的商品,但若中間有人插一句不好的話,買賣就做不成了。所以,我們應當做個本本分分的人,不要多管閑事誹謗別人買賣的物品。
叁、"不謗慈我善知識"。因爲在叁界中沒一個人比善知識對自己的恩德更大,如果對自己的善知識誹謗,不僅傳承上得不到加持,將來也必定會墮入惡趣受無量痛苦,故千萬不能誹謗,應該象珍惜自己的眼睛一樣愛重自己的善知識才是。
18、不能贊歎有叁種:不贊衆夫所指者,
不贊自大愚昧者,不贊幼稚之孩童。
平時我們應常常贊歎諸佛菩薩及高僧大德們的功德,麥彭仁波切說過:如果贊歎高僧大德、菩薩,能圓滿自己一生中很多功德。但有些對境卻是不能贊歎的,主要是:
一、"不贊衆夫所指者",就是對一個衆人都指責的人不能贊歎,這樣會招來無謂的誹謗。戒律中和其他聖者言教中也這麼說過。即便對自己的上師也不能以大妄語來贊歎,何況對那些衆夫所指責的人呢?
二、"不贊自大愚昧者",對那些自高自大的愚昧者不能贊歎。比如一個人自己說自己成就了,可是連皈依的心和簡單的教言都不能如理地講解,你若去贊歎他定會贻笑大方的。
叁、"不贊幼稚之孩之童",對幼小不懂事未成熟的孩童不能過份贊歎,小孩子如果得到一點贊歎,就會覺得自己很了不起,什麼事都敢去做,越來越調皮,任性放縱很難束縛。麥彭仁波切說過:對待十六歲以下的孩子,要象怨敵一樣天天打。嚴師出高徒,小孩從小不嚴加管教,長大後,既沒有教養又沒有學問,自己也空虛別人也討厭。
19、不贊不謗有叁種:不贊不謗自親屬,
不贊不謗陌生師,不贊不謗一切人。
此偈講不贊歎也不誹謗的對象有叁種:
一、"不贊不謗自親屬",對自己的親屬自己作贊歎難免有自诩的嫌疑;若自己誹謗自己的親人,別人會認爲你在那樣的生活環境中薰習,肯定也不會好到哪裏去,而且會認爲你的人格不好。每個人的習氣都不同,有的人與生俱來喜歡誇大地贊歎,有的人則喜歡誹謗,如果有這樣的習慣,應該慢慢地改掉它。我們說話要說實話,既不過份褒揚也不過份貶低。
二、"不贊不謗陌生師",對陌生的上師作贊歎未免有點草率輕浮。若自己根本不知道他是位什麼樣的修行者,而一見面就贊歎他是很不負責任的,很可笑。同樣,對陌生的上師的言行方便根本不知道,還自以爲是妄加批評,則顯得狂妄自大,輕浮無知。
叁、"不贊不謗一切人",總而言之,對一切人都不要輕易地誹謗或贊歎。一方面無謂地贊歎一切人沒有很大的必要;另一方面不能誹謗一切人,很多認識不認識的人往往都對自己的修行有益,有時見別人的缺點過失能提醒自己注意,見別人之苦能令自己生起大悲心和出離心,見別人的精進能令自己發起精進心和信心,確實生活中的一切人對自己的啓迪很大,不能誹謗。這個竅訣教言極爲殊勝!
下面兩偈是結束語。
如此竅決尚衆多,總之時時刻刻中,
自觀自己極爲要,世出世法亦歸此。
華智仁波且說:象這樣的竅訣還有很多很多,總而言之,時時刻刻中自己觀察自己非常重要,世間法和出世間法都不外于此竅訣中。世間上尚且推崇自我批評、自我教育、自我檢查等,出世間的大德更是如此。作爲一個修行人,我們必須時時刻刻觀察自己,才能對治煩惱和避免過失這也是做人的基本條件。
如是略說之教言,無垢智慧瑜伽士,
爲調自心而宣說,此乃極深當修持。
這樣簡略宣說的教言,是具有無垢智慧的瑜伽士我(華智仁波切)爲調伏我自己的相續而宣說的,是非常深的竅訣,修行人應當好好依之修持。象華智仁波且這樣瑜伽士尚鞭策自己,我們這些後學之輩何需多說呢?
自我教言有外內密的甚深意義。以上爲大家略解外義的部分,以此善根回向一切有情,願他們離苦得樂,早證菩提!
一九九九年二月二十日
《自我教言淺釋》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