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脫道總要——《出世法言·蓮苑歌舞》所述加行修法略說
一切吉祥最吉祥,名稱吉祥美名稱,
高豎勝利正法幢,文殊智尊賜護持。
公元2001年藏曆4月16日,無比恩德的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上師圓滿了于97年所訂的四年教學計劃,爲藏漢四衆弟子完整地傳授了九乘佛法寶幢頂尖的如意寶珠《上師心滴》。于圓滿之際,法王如意寶告訴沈浸于無比法樂中的弟子:前些日子,于光明夢境中,見到了全知上師麥彭仁波切。全知上師叮囑:在傳完《上師心滴》後,應爲衆眷屬傳授《大圓滿前行引導文》。當時心想:在目前這種情形下,要圓滿傳授《前行》這麼長的法,恐怕有些困難。于是請求:能否改爲傳講《蓮苑歌舞》或《開顯解脫道》?得到開許後,上師如意寶便發願傳講十萬遍《蓮苑歌舞》中所述的加行修法。4月16日,法王如意寶將這個任務付囑給了座下的衆弟子。
全知麥彭仁波切與法王如意寶于大圓滿智慧境中流露的這個垂示,是對我們這些修行人的無比加持,也是善察了我們所有修行人的根器後,所作的適機引導。諸有緣者若想做一名合格的修行人,應如實依教奉行,切實地修習前行,痛下功夫改正自己的惡習相續,趨入善道。《蓮苑歌舞》是華智仁波切的傑作之一,所述故事是其弟子的親身經所,而且其甚深法義與優雅的文法完美的結合,曾使無數藏傳佛教的修學者深爲感動並受益。近年祝維翰居士所譯的漢文本,也切實保存了原文的風格,其譯筆的優雅流暢,誠堪贊歎。
《蓮苑歌舞》中的這段加行引導文,是在金蜂蓮花達陽、小玉蜂蓮花阿甯遇到仙人端衮珠巴(當時的一名大修行人)時,經供養祈求後,端衮珠巴上師所傳授的修法。從內容次第上看,這段引導文所述的與華智仁波切在《大圓滿前行引導文》所傳的修法相同。也可將此文視爲前行的攝頌,而且此處是以偈頌的形式概述,非常適于日常誦持,也適宜用于爲諸初學者作簡短而全面的開示傳法。爲了方便諸修習者日後傳講或閱讀理解、修持此甚深精要法門,今略要解釋文句。
此分叁:一、初善;二、中善;叁、後善。
甲一分二:一、頂禮;二、立誓。
乙一、(頂禮):
南無聖者師尊!
“南無”即“皈命”或“歸依”,是以身口意叁門全體歸附或歸屬怙主之意。“聖者”即超越一切世間的出世成就者,是作者贊歎自己的上師之詞。修行者所得到的一切佛法,皆依賴于善知識的傳授,故于傳法之始,應先頂禮憶念師尊,以示不忘自己所學的佛法來源、憶念上師恩德祈求加持等,有多種必要。
聖人救主天中之天,無比導師調禦大士,
釋迦尊前我恭頂禮,請挽六道心向正法。
今此南瞻部洲的佛法根本來源,乃是“聖人”——本師釋迦佛的恩賜。本師是超越一切世間的出世聖尊,是解救一切有情脫離輪回苦難的救星之主尊,也是天中之天——即最爲尊貴的導師;能引導一切人天有情趨至無上涅槃寶城,其度化衆生之力再無堪可倫比者,故名無比導師;佛陀善能以無量方便善巧調伏有情,以無盡安樂之道引導衆生脫離輪回險道,到達無上安樂之地,具如是調化有情之功德事業,故名“調禦大士”。在如是尊勝無比的本師釋迦尊前,作者以叁門恭敬頂禮,誠懇祈請世尊廣轉*輪,以功德神力加持六道衆生的心相續,使彼等于充滿險情怖畏的世俗業惑欲塵妄境中回過頭來,趨向于正法安樂之道。欲使自心向法,也欲加持所化者心向正法,誠當如是憶念祈禱佛陀!
乙二、(立誓):
嗟爾宿業有緣雙蜂,心若向道當念此理,
此乃佛旨應當思察,此乃法要應當牢記:
嗟,真是難得啊!你們這對宿具善業,與佛法有緣的雙蜂,如果內心真的向往解脫之道,就應當時刻意念如下所說的法理,這些都是佛陀所宣說的解脫正法,是八萬四千法蘊之精要,修行者應當牢記于自心!
此文中所言的“雙蜂”,玉蜂阿甯實際上是指仁增卓瑪,華智仁波切的妹妹,金蜂達陽是指紮西格勒仁增卓瑪的丈夫,後成爲華智仁波切座的弟子。紮西格勒由于經曆了妻亡家破的輪回慘劇,內心生起了難忍的厭離世間之心。在依止華智仁波切精勤修習之際,爲激勵勸勉沈溺于世俗五欲塵境中的人們,懇切祈求上師以他的經曆爲題材,寫下了這部不朽的醒世傑作。故我等所有沈溺于世俗妄境中的衆生,若有緣聞此教言者,皆是“宿業有緣之蜂”,誠當谛聽,善思維此中法義!
甲二(中善)分十一:一、暇滿難得;二、壽命無常;叁、輪回皆苦;四、因果不虛;五、依止善知識;六、解脫之勝利;七、皈依叁寶;八、發菩提心;九、忏悔罪業;十、積累資糧;十一、上師瑜伽。
乙一、(暇滿難得):
嗚呼流轉六道有情,往昔長此漂流輪回,
今後業感妄境無窮,百千萬劫不可勝數,
叁寶名號難得耳聞,值遇佛教廖若晨星。
嗚呼,可悲可歎啊!流轉于天、阿修羅、人、旁生、餓鬼、地獄的六道有情,自無始劫前的往昔,就因無明愚癡的覆蔽而長劫隨業惑漂流于輪回苦海之中,不斷感受著苦苦、變苦、行苦所攝的無邊痛苦之煎熬。期間雖有無量的佛陀出現于世,然自己不具善緣至今尚未得到解脫。而且在無邊的將來,以無法測度的有漏業所感,今後的輪回妄景也會無窮無盡。不可計數的百千萬劫流轉之中,我等凡夫異生爲惡業所束縛牽引,將會墮入更深的無明癡暗中,就連叁寶的名號也難得耳聞,而具足暇滿人身值遇正法的機緣,也就更爲稀微了。如《頂寶龍王請問經》中雲:“親睹導師極難得,聞說寂法亦極難,轉人獲暇滿極難。”故應思無邊的業惑輪回長河瀑流中,要獲得轉生爲人的善緣,如同撒豆留壁一般極爲難得,而今得人身者,理當珍惜善自爲之!
今第四佛淨飯王子,勝能仁王來臨世間,
初中後叁轉妙*輪,五十百年教期未盡,
汝自有心尋求聖道,有緣獲得善士接引,
若不決心尋求聖道,來生不複生此聖城,
叁寶名號且難耳聞。
現今,賢劫千佛中的第四位佛陀已出現,他以淨飯王的太子身份在印度降生,示現十二相成佛而來臨世間。殊勝的能仁王本師釋迦佛于成道之初時,在鹿野苑初轉了四谛*輪,中間在靈鹫山轉了第二轉般若*輪,後時在廣焰城等不定地轉了第叁轉*輪;而且,現在本師釋迦佛的五千年教期未盡(五千年教期具如《大圓滿前行引導文》中所述),教法尚住在世間;你等自身業際無倒,對佛法具有信心,能以恭敬心尋求聖道,進入佛門尋求解脫利樂;也具有善緣獲得了善知識的攝受接引;如是遠離無暇,獲得了極爲難得的自他諸種圓滿修法條件。此時若不下決心尋求解脫聖道出離輪回苦海,而虛耗了暇滿人身寶,于後世將因惡業串習更加愚癡,不知取舍而趨入更深的邪道惡趣之中,如是不能再次投生于現在這種具足解脫善緣的處所。而墮入輪回惡趣深淵之中,就連叁寶的名號也無由得以耳聞,更況聽聞正法呢?如《入行論》中雲:“若值佛出世,爲人信佛法,宜修善希有,何日複得此?……縱曆一億劫,不聞善趣名。”應如是思維暇滿難得之教言,于內心深處生起定解,唯一追求暇滿難得實義而精進修持正法。
乙二、(壽命無常):
嗚呼迷惑幻景凡夫,有爲虛幻妄執爲常,
外器世間大種無常,內情世間壽命無常,
中間四季時令無常,佛及佛子大聖大賢,
皆般涅槃無常宜詳!世間主宰最大梵王,
此生雖圓滿具足了人身善緣,然世間一切皆無常無實不可依止。但可悲愍的是,爲相續幻景所迷惑的凡夫,不知“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的實相,反而由惡見迷妄地執諸法爲常恒。若詳觀察外境世間中,地水火風四大種所成的一切事物,從細小之物乃至大海,日月須彌山王等,無一不是刹那遷流變滅的無常性。內的有情世間,有生必有死,壽命無有常恒,叁界中從來就沒有常住不死的衆生;于器情世間之中,四季時令等一切也是無常變化不停的,無有恒住之法;即使是超越一切世間的怙主佛陀及菩薩高僧大德等大聖賢尊主,也都顯現了涅槃隱沒,這一切無常都應當如實知悉(詳即知悉了知)。叁界之中,世間的主宰大梵天王等世間尊主,雖然福德威光赫然,壽命長達數劫,然而彼等最終也要受到無常死魔的牽引束縛,而其余的叁界衆生,其生命之脆弱無常,又何必說呢?
何時何地死皆無定,死緣衆多生緣寡鮮,
是故若不速求聖道,死魔何時來無定期,
衆生必死如牲就屠。
叁界有情不但有生必死,而且何時死,何地死皆無定准,誰也無法把握。世間的死緣極衆多,遍滿諸時處,而生緣甚爲稀少,即使獲得了少許生緣也會轉爲死緣,如《寶鬘論》中雲:“死緣極衆多,活緣唯少許,此等亦死緣。”因此,應思自己當下若不速求聖道,死魔何時降臨無有定期,不會待你圓滿修積了解脫資糧後,才將你帶走。衆生囚于叁界之中,如同畜牲一樣被死主屠夫逐個宰殺而蠢然無動。故有識者當勵修無常,于相續中生起定解,以啓開解脫之門。
乙叁、(輪回皆苦):
嗚呼死後不歸空無,行行複來輪回受生,
隨生何處無容安樂, 十八地獄寒熱苦逼,
餓鬼饑渴旁生相食,人命短淺修羅鬥爭,
諸天放蕩臨死墮落,到處不安到處火坑,
生生世世苦難連綿,面對輪回當生厭離。
嗚呼,衆生輪回之苦無處可逃!有情的一期生命終結淒慘地死亡後,並不如外道所言那樣一死百了歸于空無如同燈滅,而是遷謝流轉不停(“行行”即走動不停之意)地而死而複來,在輪回各趣隨業受生,而且任隨你生于六趣何處,也不容有安樂。首先看地獄道,地獄分八熱八寒、近邊孤獨十八種。八熱即複活地獄、黑繩地獄、衆合地獄、號叫地獄…
《解脫道總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