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松大師全集》校閱等付出了辛勤勞動。衆沐以此種種參與全集的編輯,付出了很多心力,不計勞苦和時間,積極配合。對上述各位,超晔內心十分感激。又要特別感激的是衆鍐同學,他主動熱情地提出,願意承擔《持松大師全集》51-99%的出版費用,以便與同學們共同來圓滿此功德。他還與衆紹操心此全集出版事宜之全過程,首先特地去北京會晤正在此進行講學的衆明林教授,洽談由嘉豐出版社出版此書事宜。衆明欣然同意此事,而超晔深知:衆明體質較差,還要爲《持松大師全集》勞精傷神,還有他的同事們,熱衷爲此事出力,超晔內心實是歉甚感甚。正是仰仗各位同學的群策群力及衆多有緣者的鼎力相助,才有了《持松大師全集》的面世。超晔親近大師時間較長,了解較深,法緣所致,蒙真言宗大日如來諸聖傳承之力,持祖授予之船槳法寶,使弟子們于此得法系法理加持之受用。今爲報佛恩,主編《持松大師全集》,實乃群體之功也。如是,此全集出版可期大師挽回之千載絕學祖業唐密文化能得久長保存于世,續宏流傳,利益人天,拔苦衆生。
大師取回唐密續弘,而成爲唐密複興初祖。自1923年至今近90年間,大師之後傳弟子始終勤苦修習唐密,延續著大師清淨的法脈。自大師1972年涅槃後,即陸續有有緣者拜訪超晔,希望得到接引。更有出家僧寶仰慕複興祖國唐密的持松大阿阇黎之德行,專程前往叩大師靈塔,祈請得法。超晔思及真言宗叁句義谛,認爲末法時期學法困難,乃依教之方便爲究竟,自己作爲“船”(法)授法予之,視爲法眷屬,皆爲密林持松大師加持之化人,如此可上遂大師普渡衆生之心願,下共菩薩救苦利他之悲願,遂一一方便指引,以“吉”爲首字作法名,至1978年已有結緣弟子30多位,衆人皆法喜充滿。
超晔見佛弟子們誠懇求法,不乏堪能者,于是自2000年後,秉承持松祖師教旨及弟子之請,按其所製之付法衍派四十字,陸續以“衆”字、“妙”字起法名,予以觀修指導。時超晔雖已年邁(出生于1923年),體力不支,仍殚精竭慮提攜後來者,而置自己的身體于不顧:在精氣神低落、發不出聲音時,硬以丹田之氣回答同學疑問,剖析佛理;在視力模糊、看不太清晰字迹(視力爲0.1)時,仍堅持書面解答提出的問題。同時,又以梁惠慈師兄所贈《梵文字母讀法及叁大陀羅尼注音》一卷授于同學們,作爲學習梵文之基礎,希其易召感本尊宿誓,悉地相應。21世紀初方能購得一些梵文資料,去年大師所著《梵昙入門》也浮出水面,大家欣喜異常,又認真地學習。因真言梵文的聲韻、音頻、光波、色譜,與法界同頻共振共場;加上手印、意念(即身口意叁密),與金胎兩界各大本尊、法界六大體性同步融通,故能速得悉地。祖國傳統理念“天人合一”、科學概念之“宇宙全息論”皆基于此。由此,使得“衆”字輩、“妙”字輩同學見地證量不斷提高。現今衆紹經十年如法勤勇虔誠修證,心性德智逐漸提高,已由真言宗叁密相應、金胎兩部大法契入華嚴法界大門,以“十緣生句”爲心臺之明鏡、“六無畏”爲精進之铠甲,意堅勇猛,深有證悟。衆契、衆林、衆成、妙喜等也由修持真言密法而窺見華嚴性海之端倪。其他同學們也都沈浸在無盡法喜之中,無論教相、事相,都在不斷分證提高,爲擴展, 延伸開拓自己的生命價值而精進不懈,爲自利利他,成就自受用身、令他受用而刻苦用功。
大師對傳承法脈要求很嚴謹,一直恪守教規,待機而傳,非器不傳,甯可失傳,不可濫傳;若遇機不傳,乃違反叁昧耶戒,亦有罪過。按其付法衍派,密林持松大阿阇黎爲唐密複興初祖,密林傳超晔(第二世),超晔傳衆紹(第叁世)等。如今,由大師複興的唐密法脈已傳至第四世,大師“衆”字輩再傳弟子(第叁世)有17位、“妙”字輩再傳弟子(第四世)有7位,都非常優秀,目前其中有相當證量者7位,較大成就者3位。思往昔大日如來付法于金剛薩埵,金剛薩埵將密藏封存在南天鐵塔中,釋迦如來入滅八百年後方得龍樹菩薩開塔承此大法;龍樹傳龍智菩薩,龍智又等了七百多年方將密藏大法傳于善無畏與金剛智兩位祖師;至唐開元年間,密法由“開元叁大士”善無畏、金剛智、不空自印度傳入華夏,中國又再傳于日本,日本複再傳回中國,至今綿延,密教有待機而傳之宗規,目今應法運而興,實不可思議也。
持松祖師“唯冀以著述利方來”,留下了大量顯密典籍。《華嚴經》普賢菩薩曰:文字所說皆有齊限,悉不能知如來智慧。大師發起無上之道,以如來解脫味不得不賴文字以傳。若無阿阇黎指點,如有筏無槳,不能直抵寶所。且師師相傳,代代相接,灌頂證明,加持提攜,咐囑法要,必不可缺。還需增上意樂,勇猛修學,方能起等覺于無還。故般若文字及教授阿阇黎兩者必具,此真言宗異于他宗,因其宗旨爲即身成佛所在故。實踐證明,其著述是無上珍貴的法寶。因弟子超晔一人精力畢竟有限,在輔導啓發再傳同學們修持不斷提高的過程中,需要更多法理及行相上的指導。而持祖的著述法寶都有相應的詳細纂注,正如一把把鎖鈅,把大家遇到的疑問疑難之處一一打開,從而使同學們欣喜異常,不斷的飛躍進入:以前看不懂的佛經都能理解了,所證境界也與佛經和持祖著述相應了,證量也就提高了。超晔看著大家的各種進步和收獲,衷心歡喜。
持祖論著衆多,超晔于《心經闡秘》深受啓迪。持祖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至“無智亦無得”以顯密精辟同闡,先明此乃四谛、十二因緣之小涅槃,成阿羅漢、辟支佛果位。由“以無所得故,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此乃明入“般若波羅蜜門”,菩薩以“般若波羅蜜多故”,得證無上正等正覺之大涅槃,法身佛位。自“故知般若波羅蜜多”至結束,持祖闡釋:從總持藏來看,般若咒正是入“金剛波羅蜜門”之鎖鑰。自此,究持真言便可修證得金剛報身、化身、自性法身;住叁摩地,金剛波羅蜜成就。自利竟,以本誓利他度生無盡。由此,超晔深深感恩持祖闡解《心經》、《菩提心論》、《住心品》、《理趣經》、《仁王護國經》等經典之功德。因這些經典實爲般若之肝要,均爲釋迦如來指明成佛進趣之階陛、解脫之路徑。持祖于此等經典均有闡解,其中他闡秘《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字數雖不多,但卻把整部經闡秘得靈活從容,對怎樣依般若及般若咒層次分明地修持成佛都說明了。弘法大師說:披精進铠甲,如來法無二,淨心者得之,依法不依人。持祖曰:依得法菩薩,因法還是要依第叁者傳授下去。人和菩薩之差別,那要依于行者的淨信和法緣了。多祈請吧!釋迦牟尼世尊一時在王舍城說《無盡意菩薩經》,經中曾有上偈,乃是顯說,佛滅後,一生中(寺院傳法視爲叁寶)。我佛慈悲,爲救度衆生,于末法時期遇善知識難,依法不依人,皆權宜之說。因此,超晔又聯想到釋迦牟尼佛滅後,結集佛所說之叁藏、五藏,及後來翻譯佛藏之古今高僧大德,他們必然經過解悟修證或皆是佛菩薩化現才能完成此等重任傳予後世。而密宗傳法師也應如此才能應答印證弟子們之分證境界,使之不斷提高,有些法必須口傳,以心印心,得法菩薩即代表已經有定量證悟之僧寶或居士。大師在《密教通關》中關于阿阇黎之種類詳明有十類,次言弟子可授與否,詳述複以十種法驗之,漫授或漫受均有罪愆。
超晔在接納堪能弟子時提出要求:一生清淨心,二身心健康,叁家庭和睦,四遠離诤論,五守護誓戒,六不傷生靈,七不取名養。八不好煙酒。由此,同學們得以身口意逐漸淨化,行善、歡喜,菩提覺心增進,改變素質,漸次趨于常、樂、我、淨境界,以達自利、利他、利國、利民、利益法界一切衆生之境界。
這是持祖的悲願,是大悲毗盧遮那佛、大日如來一脈法身曆代祖師的悲願,也是應化身釋迦牟尼如來一代行法的悲願。持松大師顯密並重而弘真言,其著述也即是真言密教之*輪。唯願後進法眷屬們:*輪常轉,于此百千萬劫難遭遇、無上甚深微妙之法,見聞受持,紹隆佛種,饒益衆生,同圓種智。
12月12日,超晔收到了一份由陝西省佛教協會副會長、法門寺博物館原館長韓金科先生寄來的特殊禮物――大師當年爲長安大興善寺大雄寶殿撰書的巨幅抱柱楹聯拓片。此聯乃大師于1939年應灌頂弟子朱慶瀾之請所作,原件總高四米有余,既是朱將軍71前年修複大興善寺的成果再現,更是大師複興唐密的有力見證。韓先生在附信中寫道:“見此楹聯,如見持祖。此聯字字親切,句句珠玑,氣勢磅礴,真是無上妙品。”此前,爲將這一珍貴的墨寶收錄于即將出版的《持松大師全集》,超晔求助于韓先生。爲此,韓先生專程前往正在拆除重建中的大興善寺,向陝西省佛教協會副會長、大興善寺住持寬旭大和尚說明了這一情況。寬旭大和尚十分重視,立即委托專人製作了楹聯拓片,並請韓先生轉贈超晔留念。超晔由衷地感恩兩位大菩薩的支持,並深信:《持松大師全集》編輯工作結束之際,收到大師撰書的楹聯拓片,獲悉祖庭重建工程進展順利,此叁喜臨門,乃密宗法祚綿延、國運昌盛之兆也。在此,真誠地祝願:
全集出版,密印薪傳徧四海;
梵宇重輝,唐密複興濟群生。
最後,謹以持松大師《滿月世界依正莊嚴頌》末句爲《持松大師全集》結語:
虛空有盡願無盡,不動如來作證明;
誓願一致行一致,續佛慧命轉*輪;世間衆生恒安樂,自他法界同利益。
《持松大師年譜》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