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苏常熟兴福寺隆重举行,海峡两岸高僧大德、诸山长老等约五百人出席。同时还举办了“兴福寺与近现代佛教文化”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宝岛台湾以及日本的佛教研究专家学者近40人参加了此次会议,畅谈了兴福寺在近现代佛教中的地位和作用,高度评价了月霞老法师、持松大师等高僧大德在佛教教育和文化传承中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会议还向与会者赠送了《持松大师选集(六)》及《常熟破山兴福寺志》。台湾的侯坤宏、卓遵宪等专家对《持松大师选集(六)》非常赞赏,希望让台湾更多有缘者了解和学习持松大师在佛学上的光辉成就。白圣法师舍利自台湾经过上海时,静安寺举行了暂奉法会,为白圣法师上供回向。
5月20日上午,上海静安寺大雄宝殿内白银释迦牟尼佛像开光圣典暨慧明方丈升座十周年庆贺典礼举行,恭贺盛会的四众弟子遍满大殿内外直至山门,均欲沐佛光深恩,翘首恭敬释迦世尊降临世间,护佑人民。是日上午,天空阴霾,不见阳光。超晔早早来到,有幸挤身大殿内前排。开光过程中,慧明方丈恭请本师释迦如来、满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一切菩萨、护法圣众光降道场。恭诵请圣三遍毕,忽闻空中响起闷雷之声,随之突然光明闪亮。众闻此声,及见光明,皆欢呼“太阳出来了”。超晔闻此,喜呼:“此乃佛光也,是佛菩萨降临矣!”言毕,一脚跨出大殿高槛,欲向外走,但又想:开光仪式未毕,怎能离开道场,遂又复返入。其时,方丈正朗诵开光偈,在诵佛功德时,天空突然又有如雷之声,且大放光明之象刹那又起。此时,群情激奋,法喜无量。随后,及方丈诵“我与十方善信同入如来大光明藏”时,虚空刹那遍满光明,真是万里无云万里光,群生悉蒙福,万物尽滋荣。超晔自思:清净法身大悲毗卢遮那佛,与坛场大殿内的白银化身释迦牟尼佛合一矣。当时,适有“众”字辈、“妙”字辈同学于大殿外右上方随声见有光明刹那显现处,光中有许多白色莲花,重重叠叠,莲花外围还见到白色大圆光环……如此祥瑞,如此圣景,能不令人欣慰、法喜充满耶?佛法之灵验,感应道交,于此也可见一斑矣。稍后,超晔等复回大殿,瞻仰释尊大佛,见银佛莲花座下之四周铸有胎藏界中台八叶九尊及一切如来智印(遍知印)、诸大菩萨及明王像,此乃显密同曼,契大日如来真言宗旨意。此亦是秉承静安寺传统、前方丈持松大师唐密再续之意也。静安寺于大雄宝殿之后正修建楼房,拟于四楼恢复真言宗密坛。
7月23日,静安寺举行“泰王国金身佛像捐赠仪式暨泰佛殿落成庆典”。泰国诗琳通公主及中泰来宾、信众300余人出席了捐赠仪式,超晔有幸参与庆典。世界佛教徒联谊会为泰国国王普密蓬八十寿诞专门铸造了十九尊金身佛像,静安寺即是十九尊金身佛像供奉地之一。于此祝愿佛日增辉,*轮常转,世界和平,人民安乐!中泰友谊万古长青!中国与世界各国友谊万古长青!
11月,《持松大师全集》编辑工作进入尾声。超晔回想大师一生即显即密,贤密相辉,复兴唐密,续法衍脉,可谓功绩卓著:
――他于每一经、一宗、三藏、五藏皆熟谙于心,如百川众流归浩瀚大海,胸怀宽广,圆融无碍,即显即密,显密一如,且以出世法圆融于世间法,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见之者、与之共事者,皆和谐相处。他高洁的人品,卓越的智慧,高深的学养,理想的施展,无不令人心悦诚服。大师著作等身,如显密双管齐下之《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阐秘》,其再传弟子众林读后叹曰:“持祖阐秘此书尚年轻,非佛再来、势至应化,焉能如此!”弟子梁惠慈(超愍)读师尊晚年所撰《密林诗词》后曰:“一草一木,无非实相,看似平淡,寓意甚深,不同于一般文人之诗词笔调。”弟子许华翰(超洁)云:“每一首都是畅抒己怀,引人入胜,事理圆融,即事而真,发人沉思,令人悟入。师尊在晚年逆境中光明坦荡,心契法界,熙怡自在,常在满月世界庄严胜景定景中流连,因而他所修悟到的高超境界,便从笔端溢于言表,非佛之再来或现世成佛,怎能有如此多成就留于世间,供后人观摩学习也?”即事而真者,为事理本来无二,浅近之事相上,自具甚妙之真理也。止观亦曰:离说无理,离理无说,皆说无说,无说皆说,无二无别,即事而真。
――大师是禅宗法嗣,又系华严宗、密宗嫡裔,身负复兴华严大教与真言密教的双重责任。他于第一次东渡回国后的1923年即撰有《贤密教衡》,1929年又撰《贤密教衡释惑》。从文中看出:从理义部署上讲,华严宗涵摄密宗;从事相修持上说,则密宗优于华严。依华严宗贤首五教,真言密教与《法华》悉判为同圆一乘,皆为开权显实、摄末归本之教,分摄显密之机,而同归《华严》别圆一乘。因此,他提出“以贤首真言并重,而弘密教”。真言即陀罗尼,指佛的心印,是佛菩萨所说佛经中提纲挈领的精华,因此又称总持。持此陀罗尼,纲举目张,圆满诸愿,尤其于末法时期,更是苦难众生籍本尊之威神力迅捷离苦得乐的良药。大师显密融通,理论达于实践,故有《贤密教衡》及《释惑》之作。大师提出,贤密并重而弘真言,则可使贤密金玉互焕,相映相澈,两得其准,使大法大教互不湮没,亦是为末法众生设置之大方便也,激励众生更有信心也。如果说,大师将真言密教由日本重新传回并复兴于祖国是一项伟大的功业,那么,此中他最突出最殊胜的功德就是:以真言总持密契于华严海印三昧,成就华严法界,畅泳于华严性海。依大师所传之真言宗三句义、六大缘起、四曼不离、三密相应,密宗行者与本尊法身相应成就后,则尊尊成就,行者与本尊诸佛之光互摄互入,互为一体,重重无尽,光光不离,不一不二,一智成就,智智成就。真言宗之妙理行持如锁钥般方便妙巧,行者修证真言成就,则自然启契华严三昧一真法界大门。真言行者依阿阇黎教示如法修证,可较快入此境界,由初证、分证,见到人体本具之佛性法身光明。真理光明之显现如由朔至望月轮之渐圆,圆明佛性智光完全显现,达本不生际,则为全证真理,即是佛陀。大师谓华严真言,相映相澈,金玉互焕,行果相彰。果其然哉!唐密复兴后辈传人修证中对此已有深刻的体悟,证实大师之观点,贤密相辉,贤密一如也。大家不胜庆幸欣喜,顶礼感恩持祖也。释迦文佛成道后,初转*轮,称性极谈,说华严大教法界缘起,信者绝稀,唯有法身大士能懂。故知,华严法界乃不退法身菩萨以上能达,一一尊相应,量同虚空。
密教真言宗金胎两部大法乃释佛涅槃后所说。金刚界者,毗卢遮那、大日如来异名;界者,身也,由金刚坚固不坏之智而成,具九会,为初地发心至佛果之行相。成佛时,从初降三世三昧耶会至第九羯摩会(成身会)。若从本垂迹时,则示从初羯摩会至第九降三世三昧耶会。胎藏界示理,为阿字本不生之理。两部诸尊、理智二门,均以大日如来为主,以心王统摄万德,心所众德各别而成普门及一门曼荼罗。门门互具,是以称为轮圆具足。举一为主,余皆为伴,如华严之主伴重重之义。由举胎藏,金刚必具;言胎藏,金刚必随,故虽二而全体不二。其中,佛、菩萨、明王、金刚护法,各有其法相而德性不改,如药之现诸药相而其药性不改,诸圣亦各以不同之誓愿现不同之法相而德性不改。大师于《住心品纂注》中又云:于十地后等妙觉中,更得开四分之一上上智,断除最微之住地无明,成金刚身,证金刚后心,故须经五十四个阶位,方始臻无上妙境。今所绘之金刚界现图曼荼罗者,皆佛于色究竟天及须弥山顶金刚峰楼阁集会时(见《密教通关·佛果道场》)传于观世音和金刚手菩萨等大日如来三摩地门,大日如来以自受用令他受用,此系果位毗卢遮那圆满法身之道,非属释尊应化范围。华严海会该毛端含刹尘海,纳永劫于刹那中。华严法界涵摄无量无数重重无尽佛果刹土乃至无尽圣众,周遍含融,各不相碍。持祖曰:“此乃一大总相法门体也”。
――又关于密宗之称谓,且今有唐密、汉密、川密(包括峨密)、东密、台密、华严密、港密等。唐时“开元三大士”由印度经海路、陆路将密教弘传至唐都长安及东都洛阳等地,盛极一时,形成中国大乘佛教的最后一个宗派――密宗,又因正处盛唐,故称唐密。汉密、川密(包括峨密)则亦属唐密,为会昌法难后佛教临绝,秘密流传于中土者。东密、台密乃唐时日僧空海、最澄等入唐求法佩绶东归后所主。港密近几年兴起,源于东密、唐密。华严密的称谓源于台湾地区,实则佐以真言弘传华严,其真言亦系唐密传承。此外,台湾岛内弘传密教者还有多家,大都源于东密、台密。以上诸多密宗派别,皆不出祖业唐密根本。陕西扶凤法门寺佛塔地宫,保存着一千一百多年前瘗埋的释尊指骨舍利及唐密结集的立体供养坛场;不空大师译经弘教的大兴善寺,及惠果祖师灌顶传法的青龙寺古道场,至今庄严犹在,故唐密的根本在此。密宗各派的名谓虽异,其源则唯一唐密也。又藏密者,稍晚于唐密,乃印度密教祖师越过大雪山进入藏地留下的传承。唐密、藏密两大传播法系,皆因时代、地理、环境、人文特征及群体生活、精神需求之不同,而各具特色地传承发展,一直于今。
回顾《持松大师全集》的编纂,超晔对各方极力促成这一胜缘感恩不已。近一年来,大师之再传弟子众契、众沐等始终陪伴着超晔,一起收集资料,不停地进行整理、讨论、补充、修改,并一遍又一遍的校对,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新近浮出水面和发掘出来的许多论著,如《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阐秘》、《华严宗教义始末记》、《华严宗专号》、《真言宗专号》、《随行一尊供养念诵私记注》、《悉昙入门》等等,令同学们感奋不已,大家边学习边编辑,如醍醐灌顶,甘露飫身。众绍、众莲先后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众契、众林、众悦、妙亮、妙乐等为收集持祖法宝、墨宝及《持…
《持松大师年谱》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