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持松大師年譜▪P37

  ..續本文上一頁蘇常熟興福寺隆重舉行,海峽兩岸高僧大德、諸山長老等約五百人出席。同時還舉辦了“興福寺與近現代佛教文化”學術研討會,來自全國各地、寶島臺灣以及日本的佛教研究專家學者近40人參加了此次會議,暢談了興福寺在近現代佛教中的地位和作用,高度評價了月霞老法師、持松大師等高僧大德在佛教教育和文化傳承中所作出的巨大貢獻。會議還向與會者贈送了《持松大師選集(六)》及《常熟破山興福寺志》。臺灣的侯坤宏、卓遵憲等專家對《持松大師選集(六)》非常贊賞,希望讓臺灣更多有緣者了解和學習持松大師在佛學上的光輝成就。白聖法師舍利自臺灣經過上海時,靜安寺舉行了暫奉法會,爲白聖法師上供回向。

  5月20日上午,上海靜安寺大雄寶殿內白銀釋迦牟尼佛像開光聖典暨慧明方丈升座十周年慶賀典禮舉行,恭賀盛會的四衆弟子遍滿大殿內外直至山門,均欲沐佛光深恩,翹首恭敬釋迦世尊降臨世間,護佑人民。是日上午,天空陰霾,不見陽光。超晔早早來到,有幸擠身大殿內前排。開光過程中,慧明方丈恭請本師釋迦如來、滿虛空遍法界一切諸佛、一切菩薩、護法聖衆光降道場。恭誦請聖叁遍畢,忽聞空中響起悶雷之聲,隨之突然光明閃亮。衆聞此聲,及見光明,皆歡呼“太陽出來了”。超晔聞此,喜呼:“此乃佛光也,是佛菩薩降臨矣!”言畢,一腳跨出大殿高檻,欲向外走,但又想:開光儀式未畢,怎能離開道場,遂又複返入。其時,方丈正朗誦開光偈,在誦佛功德時,天空突然又有如雷之聲,且大放光明之象刹那又起。此時,群情激奮,法喜無量。隨後,及方丈誦“我與十方善信同入如來大光明藏”時,虛空刹那遍滿光明,真是萬裏無雲萬裏光,群生悉蒙福,萬物盡滋榮。超晔自思:清淨法身大悲毗盧遮那佛,與壇場大殿內的白銀化身釋迦牟尼佛合一矣。當時,適有“衆”字輩、“妙”字輩同學于大殿外右上方隨聲見有光明刹那顯現處,光中有許多白色蓮花,重重疊疊,蓮花外圍還見到白色大圓光環……如此祥瑞,如此聖景,能不令人欣慰、法喜充滿耶?佛法之靈驗,感應道交,于此也可見一斑矣。稍後,超晔等複回大殿,瞻仰釋尊大佛,見銀佛蓮花座下之四周鑄有胎藏界中臺八葉九尊及一切如來智印(遍知印)、諸大菩薩及明王像,此乃顯密同曼,契大日如來真言宗旨意。此亦是秉承靜安寺傳統、前方丈持松大師唐密再續之意也。靜安寺于大雄寶殿之後正修建樓房,擬于四樓恢複真言宗密壇。

  7月23日,靜安寺舉行“泰王國金身佛像捐贈儀式暨泰佛殿落成慶典”。泰國詩琳通公主及中泰來賓、信衆300余人出席了捐贈儀式,超晔有幸參與慶典。世界佛教徒聯誼會爲泰國國王普密蓬八十壽誕專門鑄造了十九尊金身佛像,靜安寺即是十九尊金身佛像供奉地之一。于此祝願佛日增輝,*輪常轉,世界和平,人民安樂!中泰友誼萬古長青!中國與世界各國友誼萬古長青!

  11月,《持松大師全集》編輯工作進入尾聲。超晔回想大師一生即顯即密,賢密相輝,複興唐密,續法衍脈,可謂功績卓著:

  ――他于每一經、一宗、叁藏、五藏皆熟谙于心,如百川衆流歸浩瀚大海,胸懷寬廣,圓融無礙,即顯即密,顯密一如,且以出世法圓融于世間法,理事無礙,事事無礙,見之者、與之共事者,皆和諧相處。他高潔的人品,卓越的智慧,高深的學養,理想的施展,無不令人心悅誠服。大師著作等身,如顯密雙管齊下之《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闡秘》,其再傳弟子衆林讀後歎曰:“持祖闡秘此書尚年輕,非佛再來、勢至應化,焉能如此!”弟子梁惠慈(超愍)讀師尊晚年所撰《密林詩詞》後曰:“一草一木,無非實相,看似平淡,寓意甚深,不同于一般文人之詩詞筆調。”弟子許華翰(超潔)雲:“每一首都是暢抒己懷,引人入勝,事理圓融,即事而真,發人沈思,令人悟入。師尊在晚年逆境中光明坦蕩,心契法界,熙怡自在,常在滿月世界莊嚴勝景定景中流連,因而他所修悟到的高超境界,便從筆端溢于言表,非佛之再來或現世成佛,怎能有如此多成就留于世間,供後人觀摩學習也?”即事而真者,爲事理本來無二,淺近之事相上,自具甚妙之真理也。止觀亦曰:離說無理,離理無說,皆說無說,無說皆說,無二無別,即事而真。

  ――大師是禅宗法嗣,又系華嚴宗、密宗嫡裔,身負複興華嚴大教與真言密教的雙重責任。他于第一次東渡回國後的1923年即撰有《賢密教衡》,1929年又撰《賢密教衡釋惑》。從文中看出:從理義部署上講,華嚴宗涵攝密宗;從事相修持上說,則密宗優于華嚴。依華嚴宗賢首五教,真言密教與《法華》悉判爲同圓一乘,皆爲開權顯實、攝末歸本之教,分攝顯密之機,而同歸《華嚴》別圓一乘。因此,他提出“以賢首真言並重,而弘密教”。真言即陀羅尼,指佛的心印,是佛菩薩所說佛經中提綱挈領的精華,因此又稱總持。持此陀羅尼,綱舉目張,圓滿諸願,尤其于末法時期,更是苦難衆生籍本尊之威神力迅捷離苦得樂的良藥。大師顯密融通,理論達于實踐,故有《賢密教衡》及《釋惑》之作。大師提出,賢密並重而弘真言,則可使賢密金玉互煥,相映相澈,兩得其准,使大法大教互不湮沒,亦是爲末法衆生設置之大方便也,激勵衆生更有信心也。如果說,大師將真言密教由日本重新傳回並複興于祖國是一項偉大的功業,那麼,此中他最突出最殊勝的功德就是:以真言總持密契于華嚴海印叁昧,成就華嚴法界,暢泳于華嚴性海。依大師所傳之真言宗叁句義、六大緣起、四曼不離、叁密相應,密宗行者與本尊法身相應成就後,則尊尊成就,行者與本尊諸佛之光互攝互入,互爲一體,重重無盡,光光不離,不一不二,一智成就,智智成就。真言宗之妙理行持如鎖鑰般方便妙巧,行者修證真言成就,則自然啓契華嚴叁昧一真法界大門。真言行者依阿阇黎教示如法修證,可較快入此境界,由初證、分證,見到人體本具之佛性法身光明。真理光明之顯現如由朔至望月輪之漸圓,圓明佛性智光完全顯現,達本不生際,則爲全證真理,即是佛陀。大師謂華嚴真言,相映相澈,金玉互煥,行果相彰。果其然哉!唐密複興後輩傳人修證中對此已有深刻的體悟,證實大師之觀點,賢密相輝,賢密一如也。大家不勝慶幸欣喜,頂禮感恩持祖也。釋迦文佛成道後,初轉*輪,稱性極談,說華嚴大教法界緣起,信者絕稀,唯有法身大士能懂。故知,華嚴法界乃不退法身菩薩以上能達,一一尊相應,量同虛空。

  密教真言宗金胎兩部大法乃釋佛涅槃後所說。金剛界者,毗盧遮那、大日如來異名;界者,身也,由金剛堅固不壞之智而成,具九會,爲初地發心至佛果之行相。成佛時,從初降叁世叁昧耶會至第九羯摩會(成身會)。若從本垂迹時,則示從初羯摩會至第九降叁世叁昧耶會。胎藏界示理,爲阿字本不生之理。兩部諸尊、理智二門,均以大日如來爲主,以心王統攝萬德,心所衆德各別而成普門及一門曼荼羅。門門互具,是以稱爲輪圓具足。舉一爲主,余皆爲伴,如華嚴之主伴重重之義。由舉胎藏,金剛必具;言胎藏,金剛必隨,故雖二而全體不二。其中,佛、菩薩、明王、金剛護法,各有其法相而德性不改,如藥之現諸藥相而其藥性不改,諸聖亦各以不同之誓願現不同之法相而德性不改。大師于《住心品纂注》中又雲:于十地後等妙覺中,更得開四分之一上上智,斷除最微之住地無明,成金剛身,證金剛後心,故須經五十四個階位,方始臻無上妙境。今所繪之金剛界現圖曼荼羅者,皆佛于色究竟天及須彌山頂金剛峰樓閣集會時(見《密教通關·佛果道場》)傳于觀世音和金剛手菩薩等大日如來叁摩地門,大日如來以自受用令他受用,此系果位毗盧遮那圓滿法身之道,非屬釋尊應化範圍。華嚴海會該毛端含刹塵海,納永劫于刹那中。華嚴法界涵攝無量無數重重無盡佛果刹土乃至無盡聖衆,周遍含融,各不相礙。持祖曰:“此乃一大總相法門體也”。

  ――又關于密宗之稱謂,且今有唐密、漢密、川密(包括峨密)、東密、臺密、華嚴密、港密等。唐時“開元叁大士”由印度經海路、陸路將密教弘傳至唐都長安及東都洛陽等地,盛極一時,形成中國大乘佛教的最後一個宗派――密宗,又因正處盛唐,故稱唐密。漢密、川密(包括峨密)則亦屬唐密,爲會昌法難後佛教臨絕,秘密流傳于中土者。東密、臺密乃唐時日僧空海、最澄等入唐求法佩绶東歸後所主。港密近幾年興起,源于東密、唐密。華嚴密的稱謂源于臺灣地區,實則佐以真言弘傳華嚴,其真言亦系唐密傳承。此外,臺灣島內弘傳密教者還有多家,大都源于東密、臺密。以上諸多密宗派別,皆不出祖業唐密根本。陝西扶鳳法門寺佛塔地宮,保存著一千一百多年前瘗埋的釋尊指骨舍利及唐密結集的立體供養壇場;不空大師譯經弘教的大興善寺,及惠果祖師灌頂傳法的青龍寺古道場,至今莊嚴猶在,故唐密的根本在此。密宗各派的名謂雖異,其源則唯一唐密也。又藏密者,稍晚于唐密,乃印度密教祖師越過大雪山進入藏地留下的傳承。唐密、藏密兩大傳播法系,皆因時代、地理、環境、人文特征及群體生活、精神需求之不同,而各具特色地傳承發展,一直于今。

  回顧《持松大師全集》的編纂,超晔對各方極力促成這一勝緣感恩不已。近一年來,大師之再傳弟子衆契、衆沐等始終陪伴著超晔,一起收集資料,不停地進行整理、討論、補充、修改,並一遍又一遍的校對,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新近浮出水面和發掘出來的許多論著,如《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闡秘》、《華嚴宗教義始末記》、《華嚴宗專號》、《真言宗專號》、《隨行一尊供養念誦私記注》、《悉昙入門》等等,令同學們感奮不已,大家邊學習邊編輯,如醍醐灌頂,甘露飫身。衆紹、衆蓮先後提出了許多寶貴意見;衆契、衆林、衆悅、妙亮、妙樂等爲收集持祖法寶、墨寶及《持…

《持松大師年譜》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心經闡秘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