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仔细妥善保存,待国泰民安之期,方令应现于世。”在后来的半个多世纪,许家历经了各种惊心动魄的事件,一次在被抄家后,到处杂物零乱,许华瀚急切地寻找,终于在满地乱纸中将原纸包裹的舍利找到,此后更是谨慎收藏不离身。现已是国富民强、社会安定之际,故与超晔商议,拟将舍利献于上海静安寺,由国家保管为善。于是,即电话通知静安寺常住。德悟长老携慧明法师、圣怀法师及益华法师等亲自前来迎请舍利,时静安寺四众弟子于大雄宝殿整肃排班,并焚香唱赞,兴大供养恭迎佛舍利的来到。
5月,台湾法鼓山圣严法师率“大陆佛教胜迹巡视团”来静安寺参访,并瞻仰了密坛和持松法师纪念堂。面对大师法相,圣严法师拈香顶礼,思绪万千。圣严当年曾受学于静安佛教学院。
日本福岗十轮寺主持藤本善光长老写信给超晔说:“河野清晃长老于前年十一月圆寂,我已将您的著作转交给其弟子,供于其灵前;我愿接替河野清晃长老,协助搞好中日佛教交流工作。”
是年为大师诞辰103年,杨毓华结颂以缅怀大师:
(一)
桃李无言成蹊径,著作等身通古今。
事事无碍周法界,谆谆善诱导群生。
(二)
爱国爱教人天敬,所作已办立梵行。
寂光现前早预知,总持法门原无生。
1997年,丁丑,寂后25年
是年为静安寺建寺1750周年,杨毓华撰《静安古寺》一诗载于《香港佛教》第9期,诗曰:
寺建东吴三国时,今从此地得良师。
静安八景都湮没,古刹千年几转移。
玉佛尊容供顶礼,密坛仪轨备修持。
行将扩建十年后,轮奂辉煌更胜之。
1999年,己卯,寂后27年
《持松法师论著选集(二)》(《荆门文史资料》第十六辑,主编:杨毓华、陈广珍)由湖北省荆门市政协学习文史委员会编辑出版,主要有大师撰写的《自述》、《摄大乘论义记》、《贤密教衡》、《贤密教衡释惑》、《住心品纂注》、《师奘文钞》、《般若理趣经集解》、《密林诗词》,同时还收录了《持松上师佛学论著书目》、《瑞征撮要·遗嘱》等。
持松法师论著选集(二).tif
晚清两朝帝师翁同龢之后裔中有多人归依大师,敬其为长老,其玄孙翁宗庆居士是上海著名律师,早年从持松大师受灌顶,以书法、诗辞闻名于沪上。翁居士与静安寺德悟长老交往甚密,九十年代,超晔探望德悟长老时与翁居士有缘会晤交流,后翁居士作“《持松法师论著选集(二)》将出版敬献三章”,奉诗礼赞大师:
(一)
诗僧手迹遍虞山,讲述真言抵万千。
东渡扶桑为学密,孤行高野惜衣单。
(二)
密坛布设自陈监,大日如来法相端。
古刹静安人瞩目,金刚胎藏隐荷担。
(三)
沧桑万变涅槃甘,虽死犹生道永耽。
论著煌煌顷选集,遗篇传世意弘坚。
2000年,庚辰,寂后28年
《华严宗教义始末记》由台北大乘精舍印经会再版。2008年,台北空庭书苑又将此书重新标点后再次印行。
华严宗教义始末记.tif
2002年,壬午,寂后30年
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持松法师》(杨毓华著),此书作为“法门寺文化丛书”之十六,系大师传记,资料详实客观,许多史料为首次公布,为研究近现代佛教史、密教史及持松大师的佛学思想提供了珍贵的史料。日本河野清晃及吴立民、吴企尧、梁惠慈等大德分别作序,时任陕西法门寺博物馆馆长的韩金科研究员作跋——《呼唤历史——读〈持松法师〉》。同时,还收入了《持松上师名号浅释》、《悼弘一法师》、《略述〈长寿息风法〉——摘自持松法师〈几种呼吸法〉》、《持松上师佛学论著列要》、《密林持松上师咏灵山八景诗》、《有关释祖真身指骨舍利和法门寺真身宝塔地宫唐密曼荼罗近见》等,并有照片40多幅。
持松法师.tif
李中流教授青年时期曾就学于静安佛教学院,退休后受聘于静安寺,从事文史研究工作,曾撰写虞山兴福寺持松大师碑铭之偈颂,1999年发心于焦山定慧寺依茗山长老披剃出家,法名“觉真”,后长期在香港僧伽学院弘法。香港信众很敬仰持松大师,因港地有关持松大师之密教著述资料较少,故觉真法师求咨于超晔,以此因缘,促成了《持松大师选集》(五编)的编印。
2004年,甲申,寂后32年
是年为日本真言宗开祖空海大师入唐求法1200周年。4月29日至30日,由复旦大学历史系和日本高野山大学主办、上海静安寺协办的“空海与中日文化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举行,这是中国内地第一次由中日两国的大学联合举办密宗研究会议。来自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国内知名学府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空海研究会、敦煌研究院等学术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来自日本高野山大学、关西大学、大正大学、种智院大学的教授学者共30多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与会期间,教授学者们围绕密宗、空海以及中日文化交流的主题展开了认真的学术切磋和讨论,共发表论文20余篇。静安寺改制十方丛林的第一任方丈持松大师曾三渡扶桑学密,传回了失传千年的唐密,静安寺与日本高野山有着传统的友谊。静安寺住持慧明法师作为此次活动的协办方代表参加了研讨会的开幕式。在研讨会开幕前,静安寺接待了日本的学者,研讨会闭幕后,静安寺又设宴招待了与会的全体学者。韩金科、杨毓华等全程参加了这一活动。
2005年,乙酉,寂后33年
由香港的大德发心,组织编印《持松大师选集》(杨毓华主编),分五编:以1993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持松法师论著选集》作为《持松大师选集(一)》;以1999年出版的《持松法师论著选集(二)》(《荆门文史资料》第十六辑)作为《持松大师选集(二)》;以《师奘全集》中的《胎藏界行法记》和《金刚界行法记》作为《持松大师选集(三)》和《持松大师选集(四)》;以大师撰写的《观所缘缘论讲要》、《三陀罗尼释》、《十八道略诠》、《护摩行法记》、《几则简修法》等集为《持松大师选集(五)》。
2008年,戊子,寂后36年
12月28日,静安寺大雄宝殿落成典礼隆重举行,此举标志着静安寺改建工程基本完成。21世纪初,为配合市政建设需要,上海静安寺把二十年来修建的殿堂陆续拆除并着手改建。
新落成的静安寺山门由三个白色拱券门组成,上有佛教手印图案和警句,山门外两侧各置一个大型铜狮和灯柱;东侧矗立高18米由整块花岗石雕刻而成的梵幢,正面“正法久住”四个大字,幢后镌刻宋苏轼所书《金刚经》一部,梵幢顶部为铜铸贴金四座狮子像,金光晃耀;山门二层平台与钟鼓楼及东西配殿全部用天桥相连接,天桥四周饰以汉白玉栏杆,饰以佛教图案;钟鼓楼顶上均置有精美庄严之五轮塔;金色光芒四射;山门正中悬挂隶书“静安寺”铜制匾额,与山门内侧所嵌汉白玉匾额“为甚到此”相对应。上述题字均为方丈慧明法师所书。静安寺还将恢复真言宗密坛及持松大师纪念堂。
无论从何角度视之,改建后的静安寺殿堂错落有致,瑰丽堂皇,高贵秀丽,显密融通,庄严祥和,启示和祝佑人们崇尚真诚、和谐,静宁、安康!
2009年,己丑,寂后37年
在大师诞辰115周年到来前夕,《持松大师选集(六)》(主编:杨毓华)由华夏出版社出版,该书主要收入了散见于各种佛教期刊的大师著述88篇,分8部分:专集、专论、讲述、疏释、书札、序跋、诗赋、文钞。新编定的《持松大师年谱》(包括新发现的若干照片)、《新发现的持松大师史料》、《<满月世界依正庄严颂>敬释》及《<密教通关>初解》也一并收入附录,供大家参考。此外,新发现了赵朴初居士于1943年执笔撰写的《持松上师五十寿序》,特代本书序言,以资纪念。
持松大师选集(六).tif
《持松大师选集(六)》出版后,受到了众多大德、专家及同学们的欢迎和赞赏。是年底,大师再传弟子众绍之友读此书后,欣然表示愿出资再版《持松大师选集(六)》及所有持松大师的著述。于是,众绍遂萌发编纂《持松大师全集》之念,随将此想法告诉了超晔。超晔意思:除《持松大师选集》外,尚有众多大师墨宝尚未刊出,尚有众多大师著述正思能陆续刊印。且自1941年《师奘全集》面世以来,30多年间,大师著作不断,尤其是日本侵华后,局势动荡,其许多著作未能出版。期间,又因种种关系,散失焚毁者众多。现在陆续有许多前所未见者浮出水面,此乃国运昌盛、国家文明所致。他留下的诸多著作,不但填补了我国失传千余年之久的唐代密宗这一空白,而且也是留给后来者学习参考和进修的各宗典籍。我等弟子效法前人,举全力保存大师的心血结晶法宝,即是保存我国密教史、佛教史、佛教文化史、中外佛教文化交流史。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众生机有深浅,迷有厚薄,,不假种种言教开导、种种法门对治、种种文字般若,则迷云障于性空,何由令其一一彻见心月、改变素质、自利利他?通过编辑大师著作,可促使我们更好地学习他爱国爱教、不断求索进取探求人生真理的思想,及和谐社会、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精神,并进而便捷地证入华严一真法界,得大觉位。因此,编纂《持松大师全集》已成为保存大师著作、复弘唐密责无旁贷之大事,也是迅速自觉觉他、回报大师法乳恩德之举。而有大德愿出资刊印,着实令人喜出望外,欢喜异常,实功德无量之举也。因此,决定编纂《持松大师全集》。
2010年,庚寅,寂后38年是年伊始,《持松大师全集》编纂工作正式启动,杨毓华任主编,众多“众”字辈、“妙”字辈弟子鼎力协助,一起投入到紧张而有序的工作上来。
持松大师全集.tif
5月4日,海峡两岸佛教和平祈福法会暨白圣法师舍利入塔回奉仪式在江…
《持松大师年谱》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