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善女人傳卷下(彭際清)▪P4

  ..續本文上一頁南鹽城人也。其叔父子權。嘗往揚州上方禅智寺。問法于碩揆和尚。有省。歸以告其母靈月道人。道人喜。亦往上方請法。女年九歲。請與祖母偕行。不許。啼泣數晝夜。不食。不得已許之。先是兩年前。女照鏡。忽自疑雲。有這個臭皮囊。便有個影子。倘沒有這個臭皮囊。畢竟說話的是那一個。至是道人舉白和尚。和尚笑摩女頂曰。你是那一個。女應雲。你是那一個。和尚雲。我是上方和尚。畢竟你說話的是那一個。女直豎一指。已而道人謂曰。脫一把火燒了你。將甚麼舉。女雲。燒了正好舉。和尚複問雲。畢竟將甚麼。舉女乃拊和尚胸前叁掌。適天寗和尚至。舉前話。天寗謂女雲。你豎一指。是甚麼道理。女叉手向前。走兩步。罷去已而和尚複問女雲。畢竟你豎一指。是甚麼道理。女雲。與和尚相見了也。和尚甚異之。一日。和尚拈起篦子雲。是甚麼。女雲。和尚道看。和尚抛下雲。會麼。女雲。和尚今日瞥地。和尚雲。道得也叁十棒。道不得也叁十棒。女便喝。和尚便打。女問如何是西來意。和尚雲。腦後眉毛。颔下鼻子。會麼。女雲。鳌魚眨眼地翻身。和尚雲。甚處得這消息來。女喝。和尚亦喝。女禮拜。一日。其祖母問曰。你恁地會說。爲甚得個女身。女自指雲。莊嚴觀世音菩薩。祖母雲。你道觀世音菩薩。是甚麼面嘴。女以手作捋須勢雲。聻絡腮胡子。嘗隨祖母入佛殿。祖母指羅漢雲。你是那一尊。女努目咬牙。擎兩拳。作鼓翼勢雲。你道我是那一尊。僧問如何是西來意。女雲。道過了也。僧雲。我要你道個新鮮句子。女拈一莖草示之。僧無語。女掉臂而去。一俗人問歸依道教好。歸依釋教好。女雲。釋教好。俗人雲。釋教有甚麼好。女雲。腦後看。居頃之隨其祖母還家。子權閱。其問答機緣內一則。有雲。諸佛機。祖師機。箭鋒機。因問曰。畢竟是叁個。是一個。女雲。一個。子權雲。明明叁個。如何說一個。女雲。仔細腳下眉毛。子權雲。眉毛在眼上。因甚道腳下。女雲。你鼻孔撩天。也還不知。其季父子愚問。如何是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不答。強之。女雲。不是我不道。只怕你不信。子愚曰。安肯不信。因再舉前問。女雲。戒酒除葷。子愚咤曰。亂談亂談。女雲。我原說你不信。未幾。子權死。一日子愚思其兄。忽大哭。女在旁大笑。子愚嗔之曰。笑甚麼。女雲。你哭甚麼。子愚不顧。又大哭。女雲。丈夫有淚不輕彈。子愚雲。只因未到傷心處。女雙手捶胸雲。蒼天蒼天。其父故儒者。不甚信佛法。嘗爲子弟講中庸。女問雲。道在何處。何謂率性。父雲。道在五倫。此五倫者。禀于生初。非從外得。了此五倫。是謂率性。一有不了。于性有虧。是爲外道。女雲。如父言。何故又道。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君之與臣。父之與子。果能一刻不離否。一刻有離。如何便說不是道。父不能答。女雲。父欲求道。須恁取不可離者。畢竟是甚麼。已而和尚遣人至。問近日水牯牛作麼生。女雲。怎瞞得和尚。逾年。再往問雲。向來水牯牛。山僧已知之。此一年內。又作何行業。女雲。聖人無兩心。未幾示微疾。索浴。浴已。剃發。易僧衣冠。登榻危坐。笑謂其父母曰。吾往上方去也。便脫去。年十一(碩揆禅師語錄)。

  龔氏

  廬州儒家女。正黃旗金光前妻也。光前起身戎伍。不妄淫殺。龔氏少遭兵亂。即歸心大法。日誦佛經。光前亦從而化焉。順治十年。光前從軍福建。與龔氏偕行。過杭州。聞具德和尚說法靈隱。俱往參問。受念佛法門。十八年還京。駐錢塘江上。光前忽示疾。龔氏欲延醫。光前曰。吾昔與汝親叩靈隱。今正欲作轉身計。求和尚證明耳。何以醫爲。龔氏笑曰。不意吾夫乃能若此。遂移寓崇聖庵。命匠造二棺。謂光前曰。公先往。吾徐行矣。光前即合掌而逝。龔氏遣使造靈隱。求和尚爲兩人舉火。飯僧修忏者七日。遂屏食飲。晝夜。唱佛名。又七日晡時倦劇。倚棺而寐少頃。瞿然覺曰。時至矣。端坐念佛。而化(淨土全書)。

  徐氏

  余姚人。烏山胡振嶽妻也。年四十余。喪夫。以家事委諸子。每日晨起盥漱畢。入淨室禮佛。唱阿彌陀佛千聲。如是二十余年。一日忽謂家人曰。有金童玉女。執持幡蓋。下來迎我。越叁日行矣。及叁日之夕。集家人與訣。無他言。屬以念佛而已。端坐而逝(淨土全書)。

  張寡婦

  常熟人。居小東門外。安貧守節。專持佛號。不擇淨穢。未嘗少閑。以下痢終。遺一破裙。臭不可近。棄之中流。忽見蓮華交發。五色爛然。散布水面。見者驚異。乃取裙還。送一庵。作佛座前案圍。事在順治間(果報聞見錄)。

  陸寡婦

  常熟人。年二十。夫亡。持齋念佛。與人無競。至六十七而終。焚其衫裙。火氣既絕。忽見金光迸出。灰中俨然有佛像在焉。其數十。闾巷聚觀。皆焚香膜拜。事在康熙叁年(果報聞見錄)。

  楊氏

  張秩斯之妻也。父次弁。虞山嚴氏出。嚴家世學佛。故楊氏自幼即歸心大法。既適張。尋禮僧德真。受叁歸五戒。斷除愛欲。年二十七。病劇。發願求生西方。室中供接引佛像。高唱佛名。五日。室中聞栴檀香。至七日。瞑目。頃之。見觀音大士謂曰。蓮池種子。已有半功。其半看汝手段。問從何處著力。答雲撒手便行。即合掌唱佛。趺坐而逝(續往生集)。

  江氏

  余杭嚴讱公繼室也。讱公故雲棲弟子。奉西方之教。江氏自歸嚴。奉教甚笃。雞鳴起。跪佛前唱佛千聲。次及諸經咒。凡爇香炳燭盥飲之事。胥自爲之。不以役侍婢。康熙七年叁月六日晨課畢。俄而體憊。複就寢移時。忽大聲曰。觀世音菩薩來矣。趣具湯洗沐畢。就枕而逝。及殓。顔色紅潤。手足柔軟。若委蛻者然。(淨土全書)。

  超一子者

  揚州殷氏女也。早寡。掩關學道。叁年坐蛻。遺詩偈一卷。其一詩雲。靜中無個事。反覆弄虛空。地老天荒後。魂飛魄喪中。有師開道統。無法度愚蒙。忽底虛空碎。夕陽依舊紅。又有看花詩雲。土來澆灌水來栽。顛倒工夫任我來。滿院春風花自語。不將顔色向人開(池北偶談)。

  胡氏

  杭州潘生妻也。生故長齋。既婚。胡氏亦長齋。未幾。生疾卒胡氏屏棄華飾。日惟買豆腐一錢啖之。虔奉觀音大士。晨夕梵誦。爲女紅。得錢辄以施僧。禮靈峰寺僧爲弟子。年四十一。預置一龛。其年六月既望。移龛至家。具香湯。浴畢。入龛趺坐。手拈香叁炷。請靈峰僧爲舉火。俄頃火及龛。頂出五色光。香氣四達。男女送者數百人。莫不歎異。事在康熙叁十年(曠園雜志)。

  徐太宜人

  錢塘徐浩軒之母也。平生奉佛甚謹。誦西方佛名。繪像爲圖。旁累數千圈。記所誦數。每一圖畢。即納黃布囊中。如是數歲。康熙叁十四年卒。卒之日。家人焚囊于盆。忽聞盆內爆然。視之見五色光起。布成缁色。其上現樓閣欄楯。重疊周匝。中湧蓮華數十。華上各有一佛。合掌趺坐。複現諸天女。恭敬圍繞。一一皆如粉色畫本。見者莫不驚歎。明日。掇灰。視囊背所現諸形象。與囊面無異。惟佛後又有一老母。執拂隨行。浩軒爲之記如此(信征錄)。

  王氏

  吳江。費元亮之母也。中年喪夫。信奉佛法。喜布施。子元亮。中歲無子。王氏詣杭州天竺。禱于觀世音。遂有子。晚以家事委子婦。屏居一室。自爨爲食。留田四。百畝。收其所入。以供施予。常苦不足。有來乞者。雖乏少。必有以濟之。或探其囊以去。亦弗問也。時攜杖至門首。鄉鄰老婦辄近前訴所苦。王氏時脫簪珥爲助。年九十二。歲除得疾。語人曰。明朝是元日。不可令兒孫輩有哭泣聲。過是日可矣。及元日。既夕。沐浴更衣。方二鼓。諸眷屬圍繞。王氏命啓窗雲。空中幡蓋降臨。吾其行矣。遂取念佛珠系頸。稱阿彌陀佛數聲而逝。事在乾隆十二年(此傳至末皆聞見所及可征信者)。

  淩氏

  法名善益。吳人張廷表之妻也。母葉氏。長齋四十年。禮古潭和尚爲師。日拜大方廣佛華嚴經周而複始者叁。年八十一。夢羅漢現金色身。遂逝。淩氏年四十余。亦長齋。禮古潭爲師。日夜六時行大悲忏法。拜華嚴經凡再周。常以五更起。入佛堂。廷表爲煮湯果饷之。晚而專誦大悲咒阿彌陀佛號。求生西方。一日見觀音大士現像。遂示疾。謂其女曰。佛光滿室。吾其行矣。遂逝。年六十九。事在乾隆叁十四年。女適朱氏。奉法亦虔。課法華經。持西方佛號。其家人多從而化焉。

  余媪

  徐州宗氏女。昭月和尚之母也。和尚既主揚州高旻寺。迎媪至寺。辟一室居之。媪初入室。思家頗切。與和尚言。辄道家事。和尚爲說苦空無常無我之法。勸母一心念佛。求生西方。弗省。和尚遂匿弗見。媪召之亦弗往。媪無可奈何。遂勉強持佛名。苦不能繼。居叁年。稍益熟。遂發深信心。受菩薩戒。晨夕禮拜甚虔。和尚往見媪。問頗思家否。媪曰。念佛好。不思家也。一日。坐庭前。面塔唱佛名。忽心開。見金色世界。光耀無際。牆璧樹林。廓然摧滅。媪大喜。踴身即之。倏無所睹。自此六根悄然。動靜起居。不生二念。久之。夢至一人家。有婦坐草。媪驚曰。何爲至此。吾方求生西方。八胎出胎。大可畏也。急走出。瞿然而覺。晨起以告和尚曰。吾生緣殆盡矣。其爲我集僧唱佛名。送我西行。從之。遂西向坐逝。事在乾隆二十七年。

  謝貞女者

  長洲諸生謝有輝之女也。字同縣顧長源。貞女年十八。而長源夭。泣涕請于父母。願歸婿家。父母從其請。遂往。八門拜繼姑。行廟見禮。既殓成服。自是長齋奉。佛日有程課。布衣操作以度朝夕。繼姑授之田二十四畝。辭曰。吾家兩世喪未葬。叔年幼。請以爲公田。從之。已而會田所入。佐以私財。葬舅姑與其夫而撫叔之子爲己子。乾隆十一年 诏旌其門至年七十生日。其子欲延賓爲壽。不許尋得疾。臥床月余。忽語其子曰。治後事。後叁日逝矣。及期。盥沐令侍者焚香佛前。合掌稱西方佛號而終。事在乾隆二十九年。

  顧天瑞妻陸氏

  蘇州城西大村人也。天瑞中年長齋。偕裏中翁媪爲念佛會…

《善女人傳卷下(彭際清)》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體仁要術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