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日常修行方法▪P2

  ..續本文上一頁同阿彌陀佛一樣的了。“等”字同了“倫”字,都是一樣的意思。須彌山,在山裏頭是最大的。阿彌陀佛兩條眉毛中間的一根毫毛,直有五座須彌山這樣大,還了得麼。這根毫毛,是雪白的,所以叫做白毫。並且是八楞的,中間是空的,有很大的光明的。現在塑的佛像額上嵌一顆珠子,就是顯明白這根白毫的地位。講到這根毫毛,向了右邊旋轉圍繞五匝的樣子,那就沒有法子可以顯明白了。“绀”字,是青色帶紅色的一種顔色。“澄”字,也是清的意思。 阿彌陀佛做法藏比丘的時候,發過四十八個大願心,都是度脫衆生,跳出叁界,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的願心。因爲生在我們這個世界裏頭,有種種的煩惱事情,容易造業,永遠跳不出這生死的輪回。那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是只有修種種的真實功德,沒有造業的;並且壽命很長很長,沒有窮盡的日期,所以一世都可以修到候補佛位的大菩薩的地位。東、西兩個世界(東方的娑婆世界、西方的極樂世界),譬如兩條海岸,我們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免去了這生生死死,譬如已經離開了這邊有生死的岸(就是娑婆世界),到了那邊沒有生死的岸上去了(就是極樂世界)。 這前四句,是贊阿彌陀佛的相貌莊嚴。第五、第六兩句,是贊阿彌陀佛的神通廣大。末兩句,是贊阿彌陀佛的大誓願、大恩德,無窮無盡。這一個贊,很好很好的,是宋朝時候桐江地方,一位擇瑛法師做的。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阿彌陀佛。 念了這一遍,就接下去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的佛號。 給人家受快樂,叫做慈。拔去人家的苦,叫做悲。阿彌陀佛能夠拿成佛的樂處來給人,能夠拔去人生死的苦,所以稱做大慈大悲。 南無阿彌陀佛。 最少念五百聲,或是一千聲、二千聲。 這種念佛的數目,是做一堂功課的說法。若是全天的念佛,那末能夠念一萬聲、幾萬聲,更加好。不過應該連“南無”兩個字一同念。若是只念“阿彌陀佛”四個字,雖然也可以的,不過不加上“南無”兩個字,就不能夠顯明白恭敬的意思,那末功德就差些了。 念的時候,低聲念,高聲念,坐著念,跪著念,盤著膝念,向了右邊繞圈子念,都可以隨便的。若是心要散亂,只要念的時候,自己聽自己念的聲音,一個一個字,都要聽的清清楚楚,就可以漸漸的心不亂了。這是收束心思,除去亂念頭的第一個好法子。 念完了,再念叁聲,拜叁拜,或是九拜、十二拜、二十四拜、四十八拜,隨各人的意思,都可以的。

  南無觀世音菩薩摩诃薩。 念叁聲,拜叁拜。

  南無大勢至菩薩摩诃薩。 念叁聲,拜叁拜。

  南無清淨大海衆菩薩摩诃薩。 念叁聲,拜叁拜。

  上邊叁行,都是佛同了菩薩的名號,沒有什麼意思可以解釋的,所以只說念的方法。 觀世音、大勢至兩位大菩薩,也是在西方極樂世界的,同了阿彌陀佛,大家稱他們做“西方叁聖”的。念佛的人,到了臨終的時候,這兩位大菩薩,同了阿彌陀佛,都來接引念佛人,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的。所以念了阿彌陀佛後,這兩位大菩薩的名號,也都要念的。 “清淨大海衆菩薩”,是所有的一切菩薩,都是很清淨的。“大海衆”,說菩薩的多,譬如大海一樣。就是所有一切的菩薩,也要一齊念念,一齊拜拜的意思。

  十念法

  十念法,是專門爲了事情極多極忙的人,想的最方便、最簡單的方法。不論在什麼地方,不論在什麼時候(能夠早晨起來就念,自然是最好),有供好的佛,就向佛叁拜。沒有供佛,就面向了西,拜一拜,或是深深的作一個揖,都可以的。不過要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的。不論念幾聲,盡一口氣念下去。氣長的,一口氣念十幾聲也好。氣短的,一口氣念幾聲也好。總共念滿十口氣。再念下邊那一種最簡單的《回向偈》一遍,再向佛叁拜,或是向西拜一拜,或是深深的作一個揖,就算完了。這個就叫做十念法。只要誠心照這個法子念,也可以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的,因爲也是阿彌陀佛四十八個大願心裏頭的一個願(下邊《回向文》裏頭,會說明白的),所以念了,功德也很大的。

  回向偈

  修行的人,不論念經念佛,念完了一定要把《回向偈》念一遍的。“回”字,是旋轉的意思。“向”字,是歸向的意思。就是把這個念經念佛的功德,都旋轉回來,一齊歸向在求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上面去。不但是念經念佛要回向,就是做了一些些無論什麼善事,也都要回向在求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上面去。積得功德多一分,往生的希望,也就多一分。倘然不回向在求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上面去,就恐怕下一世得天道,或是人道的福報。福報越大,造業越容易,那末再下一世,就很可怕了。所以必定要回向在求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上面去,那末可以盼望就在這一世上,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了。 但是《回向偈》也多得很,各人有各人念慣的。我把修念佛方法的人,常常念的幾種,寫出來,解釋解釋。使得各人都可以曉得,平常所念的《回向偈》,究竟是什麼意思。講到應該念哪一種,那是隨便各人喜歡的,喜歡念哪一種,就念哪一種,都是一樣的。

  ○第一種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叁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解]第一句說,情願把這個念經念佛的功德。第二句說,幫助阿彌陀佛的淨土,格外的好。第叁句說,把這種念佛念經的功德,上頭報答父、母、師長,同了佛的四重恩德。第四句說,下邊救濟畜生、餓鬼、地獄叁惡道的苦惱。第五句說,若是有看見,或是聽到我念經念佛的人。第六句說,大家都要發出道心來。第七句說,等到這一個身體受完了報應。第八句說,就大家一同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

  [釋]“莊嚴”兩個字,實在不容易把白話來解釋清楚。西方極樂世界種種的好處,雖然是阿彌陀佛的願心,同了功德,所成功的。但是也可以說是衆生本來有的功德,一同成功的。所以衆生念了經,念了佛,就可以仗了這種念經念佛的功德,使得西方極樂世界,格外的端莊尊嚴,就是格外的好。並且西方極樂世界,就是衆生自己的清淨心裏頭,現出來的形相。仗了念經念佛的功德,可以使得自己心裏頭,現出來的西方極樂世界,格外的好。這個道理,是很深很深的。若是懂得,自然最好。若是不懂,就不要理會他,只要一心念佛,慢慢的自然而然會明白的,不消性急得的。 所說的四重恩,第一是父,第二是母。因爲一個人的身體,是父母所生的。沒有父母,哪裏來的身體呢?所以父母的恩,一定不可以忘記的,一定要報答的。第叁是師長,一個人的學問,都是師長所教的。這教導的恩,也不能夠不報的。若是出家人的師父,是傳授佛法的,那是恩德更加大了,更加不能夠不報了。第四是佛,我們在世界上,受種種的苦惱,佛發大慈大悲的心,教導我們,勸化我們,用種種的方法,使得我們跳出這個生死的苦海。這種恩德,又不是父母師長的恩,所可以比得的了,所以更加不可以不報了。 講到畜生、餓鬼、地獄叁惡道,爲什麼要去救濟他們呢?這是前邊已經講過的,就是發菩薩的心,發大乘的心,不像小乘只曉得免除自己的苦,不肯度脫旁人的苦。 第五、第六兩句,是求佛菩薩暗裏頭幫助我,使得看見我念經念佛的人,或是聽到我念經念佛的人,都能夠自然而然的發出道心來。第七、第八兩句,是情願大家就在這一世上,一同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這都是菩薩心、大乘心,都不是自己只顧自己的小乘心。上一句的“報身”,就是我們這些人的身體,都是受前生所做種種善業惡業的報應的,所以叫做報身。“盡此一報身”,就是說大家受完了這一世的果報,不再受那虛假生死的果報身體。下一句“同生極樂國”,是祝禱凡有看見聽見我念經念佛的人,也都發心念經念佛,求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並且也一同受著我回向的功德,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 回向的話,若是每句的字數,多少一樣的,叫做“回向偈”。句子長短不一樣的,叫做“回向文”。無論是“回向偈”、“回向文”,總是以發願爲正主的。

  ○第二種

  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華爲父母, 華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爲伴侶。

  [解]第一句說,情願生到西方淨土那裏去。第二句說,九品的蓮華,做我的父母。第叁句說,蓮華開了,見到了佛,就可以明白無生的道理了。第四句說,同了不會退回轉來的菩薩,在一處做同伴。

  [釋]要發願生到西方去,大家都已經曉得了。但是西方的世界多得很,有淨土,也有穢土,並且還有半穢半淨的土,現在發願生到西方的哪裏呢?所以要說明,情願生到西方的淨土中。但是西方淨土,也多得很,情願生在哪裏的淨土呢?所以又說明情願生在蓮華爲父母的淨土,那就是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了。因爲凡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的,都是從蓮華裏頭生出來的,所以蓮華就可以算是父母了。 但是往生的人,功夫很有高下的分別,所以蓮華也分做九品。等到這個蓮華開了,就可以見到佛菩薩的金面,聽到佛菩薩的說法。不過蓮華開的早晚,那就很有分別了。上品上生的,一到西方極樂世界,立刻蓮華就開,立刻可以見到佛。上品中生的,經過一夜,蓮華就開,就可以見佛。上品下生的,經過一日一夜,蓮華才開,七日裏頭,可以見佛。中品上生的,也是到了西方,蓮華就開的。但是雖然見到佛,聽到了佛法,也只能夠先證小果,不能夠就悟無生的道理,所以比不上上品上生的人。中品中生的,到第七日,蓮華才開,可以聽到佛法。中品下生的,生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去,再要經過七日,方才見到觀世音、大勢至兩大菩薩,能夠聽到佛法。下品上生的,必須經過四十九日,蓮華方才開放,見到觀世音、大勢至兩大菩薩,說佛法給他聽。下品中生的,就要經過六劫,蓮華才能夠開放,觀世音、大勢至兩大菩薩,說佛法給他聽。下品下生的,直要滿十二大劫,蓮華才能夠開放,觀世…

《日常修行方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