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月中水。
此水爲複從珠中出?空中自有?爲從月來?
【注】
1 方諸玉石做的盤子,裏面有玉石做的珠子。
白話解
阿難,水大種沒有自性。或流或止,其性不定。室羅筏城中有幾個號稱仙人的迦毗羅、斫迦羅、缽頭、摩诃薩多,這些幻術師采月精水配製迷幻藥。他們在月明之夜,手執方諸6,承接月中露水。
他們說這是月精水。你想想,這水從珠出?空中自有?從月亮來?
原文
阿難,若從月來,尚能遠方令珠出水,所經林木,皆應吐流。
流,則何待方諸所出?不流,明水非從月降。
若從珠出,則此珠中,常應流水,何待中宵承白月晝。
若從空生,空性無邊,水當無際,從人洎天,皆同滔溺。雲何複有水陸空行。
汝更谛觀,月從天陟。珠因手持,承珠水盤,本人敷設,水從何方流注于此?
月珠相遠,非和非合,不應水精,無從自有。
白話解
阿難,若說從月來,月能在遠方令盤中珠生水,所經的林木都應有水流。
林木若有水流,何必用方諸求月精水?若無此水流,可知水也不從月來。
若說水從珠出,這珠應當隨時出水,何待半夜月明之時才有水出?
若說此水是空中自有,虛空無邊,水應無際,從人至天都滿是水,還有水陸空之分嗎?
你再想想,月在天邊,方諸在手,承接珠水的盤,這都是人爲的安排。究竟水從何方流注到此?
月和珠相隔這麼遠,不能和,不能合,不會是月精水無所從來而自有。
原文
汝尚不知,如來藏中,性水真空,性空真水,清淨本然,周遍法界。隨衆生心,應所知量。
一處執珠,一處水出。遍法界執,滿法界生。生滿世間,甯有方所,循業發現。
世間無知,惑爲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白話解
你原來不了解如來藏之性,這如來藏,性水真空,性空真水,清淨本然,周遍法界。隨衆生心,應所知量。
在哪裏執方諸求月精水,哪裏便有水出。世界上任何一處都能執方諸求水,這水並無定處,無非循業而發。
世間人無知,錯誤地認爲是因緣生或自然有。其實都是識心分別計度的見識,無非隨緣施設的言說,都無實義。”
四 風大種無自性
原文
阿難,風性無體,動靜不常。汝常整衣入于大衆,僧伽梨1角動及傍人,則有微風拂彼人面。此風爲複出袈裟角?發于虛空?生彼人面?
阿難,此風若複出袈裟角,汝乃披風,其衣飛搖,應離汝體。我今說法會中垂衣。汝看我衣,風何所在?不應衣中有藏風地。
【注】
1 僧伽梨 又名袈裟,僧人披的外衣。
白話解
阿難,風大種無體,沒有自性,時動時靜。衆人在堂內靜坐時,你從外邊入來,隨入隨整理衣衫,搧動袈裟角,旁人會感覺到有微風拂面。這風是出自袈裟?是發于虛空?是出自人面?
阿難,若說這風出自袈裟,等于你披著風,這風已飛到別人面上,這袈裟應不再在你身上。我現在說法,坐著不動,你見我身上的袈裟有風嗎?不會是袈裟有藏風之處吧!
原文
若生虛空,汝衣不動,何因無拂。空性常住,風應常生。若無風時,虛空當滅。滅風可見,滅空何狀。
若有生滅,不名虛空。名爲虛空,雲何風出。
若風自生被拂之面,從彼面生,當應拂汝。自汝整衣,雲何倒拂。
汝審谛觀,整衣在汝,面屬彼人,虛空寂然,不曾流動,風自誰方鼓動來此?
風空性隔,非和非合,不應風性無從自有。
白話解
若說風發自虛空,你衣不動時,何以無風拂人面?虛空常住,應常有風生才是。當無風時,虛空應當滅了。如果滅風可知,滅的虛空是什麼形狀?
若有生滅,不能稱爲虛空。既然稱爲虛空,怎會有風從空生?
若說風出自被拂人之面,風從面生,應當先拂你自己的面。你整衣爲什麼有風拂別人之面?
你再認真想想,你整你的衣,面在別人處,虛空寂然,不會流動。這風究竟是從哪裏鼓動來到這裏?
風性和空性截然不同,不能和,不能合,不會是風無所從來而自有。
原文
汝宛不知如來藏中,性風真空,性空真風,清淨本然,周遍法界隨衆生心,應所知量。
阿難。如汝一人微動服衣,有微風出。遍法界拂,滿國土生周遍世間,甯有方所,循業發現。
世間無知,惑爲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白話解
你原來不了解如來藏之性,這如來藏性,性風真空,性空真風,清淨本然,周遍法界。隨衆生心,應所知量。
阿難,你一人在一處輕輕搧動衣角,便有微風生。任何人在任何處搧動任何東西,都有風生,應知這風並無定處,無非循業而發。
世間人無知,錯誤地認爲是因緣生或自然有。其實都是識心分別計度的見識,無非隨緣施設的言說,都無實義。”
《楞嚴經白話解卷第六 第十六章 地水火風空見識 隨緣施設無實義之一》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