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品第一之五
九 在法性寺開講東山法門
[經文]
一日思惟:時當弘法,不可終避。遂出至廣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師,講涅槃經。因二僧論風幡義,一曰風動,一曰幡動,議論不已。
惠能進曰: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⑴。
一衆駭然。
【注】
⑴ 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 是風動?是幡動?都不錯啊!但是,對要修證菩提、要求得明心見性的修行人來說,這樣說就不對了。面對眼前景物,保持清淨心,向內返照,便沒有風動還是幡動的問題了。
[星雲大師譯文]
有一天,我暗自在想:應當是出來弘法的時候了,不能永遠隱遁下去。于是我離開了獵人隊,來到廣州法性寺,遇上印宗法師正在講《涅槃經》。當時有一陣風吹來,旗幡隨風飄動,一個僧人說這是風動,另外有一個僧人則說是幡動,兩個人爲此爭論不休。我走上前向他們說: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是仁者的心在動。
大衆聽到了,都十分驚異。
[經文]
宗雲:行者定非常人,久聞黃梅衣法南來,莫是行者否?
惠能曰:不敢!
[星雲大師譯文] 印宗法師請我坐到上席,詢問佛法奧義。他聽我說法,言辭簡潔,說理透徹,並非從文言字句中來,于是問道:行者一定不是平常人!很早就聽說黃梅五祖的衣法已經傳到南方,莫非就是行者嗎? 我說:不敢! [經文] 宗于是作禮,告請傳來衣缽,出示大衆。 宗複問曰:黃梅付囑,如何指授? 惠能曰:指授即無,惟論見性,不論禅定解脫⑴。 宗曰:何不論禅定解脫? 謂曰:爲是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 【注】 ⑴ 惟論見性,不講禅定解脫 禅定解脫是修學佛法入門的途徑。佛陀在世時,先教弟子修學聲聞乘、緣覺乘,聲聞乘、緣覺乘是小乘法,合起來稱爲二乘。當弟子們修習聲聞乘、緣覺乘功德圓滿後,再說大乘法,引導弟子再發菩提心,舍小從大,修習大乘法門。修習大乘法門的人中,有利根大智的,可以在上師的點撥下,心心相印,當下見性成祖作佛,這就是頓教法門。五祖知道惠能是利根大智,在密授衣法時,不必再講禅定解脫,講《金剛經》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時,惠能大師已當下明心見性了。當今有不少人根據惠能大師說的五祖在密授衣法時“只講見性,不講禅定解脫”這句話,認爲禅宗頓教法門總不講禅定解脫,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如果真正用心讀好這部《壇經》,便會明白,惠能大師只是反對像枯木死灰那樣的空心靜坐,說這不是禅,而是禅病。在妙行品第五中就專門講說修習禅定之法。 [星雲大師譯文] 于是印宗法師向我作禮,請我出示五祖傳授的衣缽給大家看。印宗法師又再問說:黃梅五祖傳付衣法時,有指示嗎? 我說:指示是沒有,只講見性,不論禅定解脫。 印宗法師問:爲什麼不論禅定與解脫呢? 我說:因爲講禅定解脫,就有能求、所求二法,這就不是佛法;佛法是沒有分別對待的不二之法。 [經文] 宗又問:如何是佛法不二之法? 惠能曰:法師講涅槃經,明佛性是佛法不二之法⑴。如高貴德王菩薩白佛言:犯四重禁⑵,作五逆罪⑶,及一闡提⑷等,當斷善根佛性否? 佛言: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無常;佛性非常非無常,是故不斷,名爲不二。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蘊之與界,凡夫見二,智者了達其性無二;無二之性,即是佛性。 【注】 ⑴ 不二之法 外道和二乘人都修習禅定解脫修持法,在修習中,外道執著一切法是恒常的,二乘人會執著一切法是無常的。常與無常,是對立的兩個方面,執著二邊的哪一邊都是偏見,佛法又把偏見稱爲邊見。把分別二邊、執著一邊的法稱爲二法。修習大乘頓教,是出世間上上法,是佛法的究竟境界。《楞伽經》說“佛法起非常非無常”,宣講佛法的究竟境界,離常、離無常。只有建立無分別智,常無常不二,善惡不二,有無不二,生死涅槃不二,一切法平等平等,這樣才能進入無生佛地,才能見到佛國淨土,才能到達不生不滅的極樂世界。佛法的究竟境界是一切法不二、一切法平等的不二之法。 ⑵ 四重禁 犯比丘四…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自序品第一之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