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自序品第一之四

  

自序品第一之四

  

  [經文]

  

  惠能叁更,領得衣缽,五祖送至九江驿,祖令上船,惠能隨即把橹。

  

  祖雲:合是吾渡汝。

  

  惠能雲:迷時師度,悟了自度;度名雖一,用處不同。惠能生在邊方,語音不正,蒙師付法!今已得悟,只合向性自度。

  

  祖雲:如是,如是。以後佛法,由汝大行矣。汝今好去,努力向南,不宜速說,佛法難起。

  

  [星雲大師譯文]

  

  

  我在叁更時分領得衣缽後,對五祖說:我原是南方人,向來不熟悉這裏的山路,如何才能走到江口呢?

  

  五祖說:你不必憂慮,我親自送你去。

  

  五祖一直送我到九江驿,讓我上船,五祖自己把櫓搖船。我說:和尚請坐!弟子應該搖櫓。

  

  五祖說:應該是我度你。

  

  我說:迷的時候由師父度,悟了就要自己度;度的名稱雖然一樣,但它的用出不一樣。我生長在偏遠的地方,講話的語音不正,承蒙師父傳授心法,現已開悟,只應自性自度。

  

  五祖說:是的!是的!以後佛法要靠你弘傳。叁年以後,我就要示寂,你要珍重,一直向南走,也不要急于說法,佛法是很難興盛起來的。

  

  [星雲大師問題講解]

  

  如何自度和如何度?

  

   五祖在送六祖惠能離開黃梅的候,經過一條江、五祖:我擺度,度你過去。

  

  惠能回答:迷時師度,悟自度。

  

  如何是度?如何是自度?

  

  自度,就是我要培福、要結;要用心、要修慧。所福慧雙修,行解並重。培福,也就是助人快樂之本,能隨喜隨緣爲人服務,就是培福;乃至修橋鋪路,做種種的救災恤也是培福。

  

  “要佛道,先結人”。廣結人,就是培植無量福德的修行;不肯人服務,所“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也”,是悭吝、是自私、是懶惰。人生的意義在于願意自我奉獻,所以,常聽人:“我要做一支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種喜舍的善心,就是培福。

  

  在世上,常常稱贊人:“某人很偉大” 。要付出多少的辛苦、多少的犧牲,才能人家稱贊一句“偉大”!我要想自度,有了福慧,有了行解,正如孫中山先生的“知行合一”,能知行合一,在我的生活裏,自然就能安心;能安住身心,就不被人家的言、利誘乃至誹謗所。所以,要能自主,要能安心,一切都要靠自己。

  

  在《佛遺教經》裏,佛陀:“我如良醫,知病予藥;汝若不服,不在醫。”

  

  佛陀又:“我如善導,導人善路,汝若不行,不在導。”

  

  謂師度,只是找到一。在佛“叁分徒,七分道友”。就算遇到良<…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自序品第一之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