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span>師,我們自己不努力,不用功,也空遇名師。現在的人,“師不師,徒不徒”,老師有時也不自尊自重,學生、徒弟也不知道尊師重道,如此的師道尊嚴,不禁令人慨歎萬分。我們自己如果不爭氣,不能自度,縱使師父想度,也度不了我們。
八 點化惠明
[經文]
惠能辭違祖已,發足南行,兩月中間,至大庾嶺,
五祖歸,數日不上堂。衆疑,詣問曰:和尚曬病少惱否?
曰:病即無,衣法已南矣。
問:誰人傳授?
曰:能者得之。
衆乃知焉。
[星雲大事譯文] 我辭別了五祖,動身向南方走,大約經過了兩個月的時間,到了大庾嶺。
五祖回到禅寺,幾日不出禅堂。衆人心生疑惑,相邀到禅房探望,問:“和尚是不是有點疾病,有點煩惱?”
五祖說:“病就沒有,衣法已在南方了。”
問:傳給誰了?
答:能者得之。
大衆一下子都明白了。
[經文]
逐後數百人來,欲奪衣缽。
一僧俗姓陳,名惠明,先是四品將軍,性行粗燥,極意參尋,爲衆人先,趨及惠能。
惠能擲下衣缽,隱草莽中。
有數百人從後面追趕而來,想要奪取衣缽。 其中有一位僧人,俗姓陳,名叫惠明,在家時曾經做過四品將軍,性情粗魯,參禅求道的心卻很積極。他急著要追尋我,比其他人先一步追上了我。 我把衣缽扔在石頭上,說:這袈裟是代表傳法的信物,可以用暴力來爭奪嗎?說完我就隱避到草叢中。
[經文]
惠明至,提不動,乃喚雲:行者!行者!我爲法來,不爲衣來。
惠能遂出,坐盤石上。惠明作禮雲:望行者爲我說法。
惠能曰:汝既爲法而來,可屏息諸緣,勿生一念,吾爲汝說。
明良久,惠能曰: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麽時,哪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⑴?
惠明言下大悟。
【注】
⑴ 明上座的本來面目 進入禅境時,面對在眼前顯現的景象,只有當你排除善惡等一切思量的時候,你才有可能照見這個眼前景象的本來面目。當前,惠明面對眼前的惠能,既然是來求法,惠能代表了禅宗頓教的正法,就是明上座。也是只有在排除善惡等一切思量,回複清淨的本心本性的時候,才有可能照見正法的本來面目。
[星雲大師譯文]
惠明趕到,提拿衣缽不動,于是大聲喊道:行者!行者!我是爲求法而來,不是爲奪衣缽而來。
于是我從草叢叢中走出來,盤坐在石頭上。惠明作禮,說道:希望行者爲我說法。
我說:既然你是爲求法而來,先要屏除心識中的一切緣影,不要使有一念生起,我再爲你說法。
惠明默然而立。經過許久,我說:不思量善,不思量惡,就在這時,哪個是明上座的本來面目呢?
惠明在此言下忽然契悟。
[經文]
複問雲:上來密語密意外,還更有密意否?
惠能雲:與汝說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密在汝邊⑴。
明曰:惠明雖在黃梅,實未省自己面目,今蒙指示,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今行者即惠明師也。
惠能曰:汝若如是,吾與汝同師黃梅,善自護持。
明又問:惠明今後向甚處去?
惠能曰:逢袁則止,遇蒙則居。
明禮辭。
【注】
⑴ 汝若返照,密在你邊 當以清淨心返照自己的本心本性時,便能認識自己的本來面目,便能開發無上的智慧,獲得無上菩提。這些功夫,靠自己修證。所以說“密在你邊”。
[星雲大師譯文] 惠明趕到,提拿衣缽不動,于是大聲喊道:行者!行者!我是爲求法而來,不是爲奪衣缽而來。 于是我從草叢叢中走出來,盤坐在石頭上。惠明作禮,說道:希望行者爲我說法。 我說:既然你是爲求法而來,先要屏除心識中的一切緣影,不要使有一念生起,我再爲你說法。 惠明默然而立。經過許久,我說:不思量善,不思量惡,就在這時,哪個是明上座的本來面目呢? 惠明在此言下忽然契悟。 [經文] 惠能後至曹溪,又被惡人尋逐,乃于四會,避難獵人隊中,凡經一十五載,時與獵人隨宜說法。獵人常令守網,每見生命,盡放之。每至飯時,以菜寄煮肉鍋。或問,則對曰:但吃肉邊菜。 [星雲大師譯文] 後來我到了曹溪,又被惡人追尋,于是就在四會避難,隱藏在獵人隊中十五年。在這期間,我時常隨機爲獵人說法。獵人常令我守網,每當我看見禽獸落網被捕,便將他們統統放生。每到吃飯的時候,我就以蔬菜寄煮在肉鍋中,有人問起,就對他說:我只吃肉邊的蔬菜。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自序品第一之四》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