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身集會品第二
昨天我們講一第一品,我再把它概括一下。
“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從“如是我聞”起,計了六成就:如是,即信成就;我聞,即聞成就;一時,即時成就;佛,主成就;忉利天是講法的地方,即處成就;從爲母說法一直到皆來集會,即衆成就當機來說地藏菩薩的經,是法成就。
序分在《地藏經》中,在科判上,有的把第一品整個算爲序分,也有它的道理。但確切的應該在:“如是等鬼王皆來集會”爲止。底下“爾時,釋迦牟尼佛告文殊師利法王子菩薩摩诃薩”起,應是正式的正宗分。序分是一部經的開頭語、前言,就是講佛是在什麼時間、地點,什麼人參加、說了什麼話等等。正宗分以下就是正式說這個法門的內容。最後的就是流通分。所以第一品中,正宗分也開始了。從第一品中,我們已提到地藏經是教願、教信、教孝、教修福報之“五教”。這經中第一品講了文殊菩薩問地藏菩薩在因地的時候因何行、立何願而成就這些不思議的事,解答了這個問題。經中“時長者子見佛相好,千福莊嚴,因何彼佛:作何行願,而得此相?”當得到師子奮迅具足萬利如來所告之後,“因發願言:我今生今世盡未來際不可計劫,爲是罪苦六道衆生,廣設方便,盡令解脫,而我自身方成佛道。”同時在這一品最後“立弘誓願”,這兩個願,一個是在師子奮迅具足萬得如來那個佛時發的,一個是在覺華定自在王如來這個佛的時候發的願,這就是他的本願。這兩個願的原文,我們應該記下來。這是地藏菩薩因地的本願。那麼,地藏菩薩因地作了什麼修行呢?如前所述,即爲教孝、教施等“五教”。比如經中地藏菩薩教他母親信佛,這就是教信。他母親不信佛,後來命終了,他想念母親,擔擾母親必因不信叁寶,墮入惡道。他想知道母親的什麼地方,後來在佛的教導下,把自己的房子賣掉辦供養,這就是教施。佛告訴他要證得佛身須廣修福報,如是就發願,即教願,教修福報。修福報的內容很多,《地藏經》中教修福報的方法是超度亡者。經上,地藏菩薩因在廟裏爲母親設供養修福,布施“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塔寺”,不但他母親得到解脫,那個無間地獄裏的罪人,在那一天都得受樂,俱同生訖,都超度了。所以《地藏經》教修福報,不但包括了對生者的造福,更著重度亡,爲亡者造福。所以我們在盂蘭盆法會裏講《地藏經》,做“地藏七”,拜地藏忏,都是比較合法的。
下面講第二品“分身集會品第二”。
爾時百千億不可思議、不可議、不可量、不可說無量阿僧祗世界,所有地獄處,分身地藏菩薩,俱來集在忉利天宮。以如來神力故,各以方面、與諸得解脫、從業道出者,亦各有千萬億那由他數,共持香華,來供養佛。彼諸同來等等輩,皆因地藏菩薩教化,永不退轉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是諸衆等,久遠劫來流浪生死,六道受苦,暫無休息。以地藏菩薩廣大慈悲、深誓願故,各獲果證。既至忉利,以懷踴躍,瞻仰如來,目不暫舍。
爾時世尊舒金色臂,摩百千萬億不可思不可議不可量不可說無量阿僧祗世界諸分身地藏菩薩摩诃薩頂,而作是言:吾于五濁惡世,教化如獲至寶剛強衆生,令心調伏,舍邪歸正。十有一二尚惡習在,吾亦分身千百億,廣設方便。或有利根,聞即信受;或有善果,勤勸成就;或有暗鈍,久化方歸;或有爲業重,不生敬仰。如是等辇衆生,各各差別,分身度脫。或現男子身,或現女子身,或現天龍身,或現神鬼身,或現山林川原、河池泉井,利及于人,悉皆度脫。
或現天帝身,或現梵王身,或現轉輪王身,或現居士身,或現國五身,工現宰輔身,乃至聲聞羅漢、辟支佛、菩薩等身,而以化度,非但佛身獨現其前。
汝觀吾累劫勤苦度脫如是等難化剛強窮苦衆生,其有未調伏者,隨業報應。若墮惡趣,受大苦時,汝當憶念吾在忉利天宮殷勤付囑,令裟婆世界至彌勒出世已來衆生,悉使解脫,永離諸苦,遇佛授記。
這一段的標題叫“分身集會”。我們對身,要有一個了解。我們讀經,佛經中一個“身”,一個“土”都要把它弄清楚。差不多每部經都要牽涉到這個問題,每一個佛以什麼身來講經說法,以什麼身來現什麼境界,在什麼淨土裏講經說法。這個身,它的本意即“聚集”,“蘊藏”。
我們人的身體,有身根,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之身根。身根裏有勝義根,也有不淨根。《阿含經》中講我們的身根裏由叁十六種不幹淨的東西構成。我們人的身體是地、水、火、風四大組成的,但這個身體裏應也有寶藏,也有勝義的精華的東西。人的寶貴,在于有身體,但出問題的地方也是因爲有身體。有了身體,就把人從整個法界隔開了,就有了界限。沒有身體就沒有界限,有身體就有了界,故說“身爲界分”。身體爲界,由此而欲界、色界、無色界之界分,“法界法身,色界色身”。老子講“吾的民有大患者,爲吾有身也”。人最大的患在有身體,有了身體就什麼問題都來了。這是講人身體真理的一面。但人的身體也最寶貴,叁德秘藏都在這個身體裏頭。我們常講,凡夫貪執于肉身,將身體執意爲我,“我的身體”、“我的,我的……”貪戀這個身體不放,因此不能得到真正的解脫。貪著身體不放,使身體造各種業,以致于輪回生死。聲聞緣覺二乘的人,爲了修道,使自己能夠證入寂滅,就厭棄這個身體,認爲它就是煩惱源,視自己身體爲臭皮囊,看得不值錢,因而灰身滅智,就修苦行。這個也是不圓滿的。當然,小乘的人厭棄這個身體,比凡夫執著這處身體的境界高得多。但厭棄身體,同樣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所以只有菩薩對自己身體的處理是萬德莊嚴,莊嚴自己的身體,既不是凡夫的貪著,也不是二乘人的厭棄,而是自己修功德,利益衆生,使自己的功德來莊嚴的身體,使自己的身體能象佛在世的時候那樣,叁十二相、八十種好。將來最後成佛的時候,能夠也象佛涅槃時那樣,成就法身、解脫、般若叁德秘藏。所以只有菩薩對人的身體處理得最恰當、最圓滿。我們學佛,生菩薩道,就要象菩薩那樣來處理自己的身體,既不要貪執,也不要糟蹋、厭棄,而要以功德、修行來莊嚴自己的身體,使自己的身體與心靈能很好諧調,得以發展。
地藏菩薩地量劫的修行及最初的發願,我們已在第一品中看到了,他就是看到師子奮子迅具足萬行如來相好莊嚴,想要佛那樣的身體,千福莊嚴,所以他才發願,來度盡衆生。因此,地藏菩薩發願修行,他所證得的身體不是一個身體,而是有分身。因爲六道,實是業力形成,故又稱業道。業道的衆生無盡,地藏菩薩自己的願也無盡。地藏菩薩發願度盡一切衆生。比如第一品忉利天宮大會中來了那麼多菩薩、神鬼,甚至于釋迦牟尼佛問文殊,你數得盡嗎?文殊說數也數不盡。佛講我以佛眼來看,也數不盡。哪裏來的這麼多呢?這些來的神、鬼、都是地藏菩薩已經度的、正在度的、還沒有度完的,甚至包括我們在座的都在內,都在忉利天宮。沒有度的都在裏面,不可能漏掉了我們,只不過你我都不記得,到過忉利天宮啊!已度、未度、當度,已成就、未成就、當成就,地藏菩薩都給他辦了。地藏菩薩怎麼能度過這麼多無窮無盡的衆生呢?你看看,“爾時百千萬億,不可思、不可議、不可量、不可說,無量阿僧祗世界”,這些分身的地藏菩薩都來到忉利天宮了,這許多的地藏菩薩,都是分身的地藏菩薩,不這樣,他就有再大的神通也不能是這個度法。地藏菩薩的度法,就是分身千百萬,你不多少衆生,我就有多少地藏菩薩。這就是說每個衆生裏,地藏菩薩都與你在一起,這就是分身。每一個地獄裏,都有地藏菩薩,地藏菩薩分身到六道,包括地獄的各個處所。地藏菩薩爲何能分身呢?就是由于他的悲大願大。他的慈悲的力量,他的誓願的力量,悲深願重,悲願形成了力量,以地久遠劫來的悲願修行、無量修行,使地藏分身到六道,分身到地獄的各個處所。
關于身體的分法,佛教中有法身、報身、應身或者叫化身的說法。應身與化身意義有區別,但又有聯系。佛教對這個身體的分法有各種說法,有叁身、四身,有五、六、七、八、九乃至十身等各種分類的方法。但叁身說講得最多。就算是叁身裏面的說法也有十幾種。通常概括地分不是法、報、應叁身或法、報、化叁身和化身主要是講變化之身。地藏菩薩的分身就都是應、化之身。地藏菩薩的法身是不可見的。他的報身因地之時,體現爲師子奮迅萬行具足如來時的“長者子”,在覺華定自在王如來時是婆羅門女,乃至我們現在所謂九華山的金喬覺、金地藏,這個報身是有肉體的。但地藏菩薩真正的報身人有一個,現在所現的,又都是他的應身、化身。所以金喬覺又是地藏菩薩的化身。地藏菩薩的化身是因爲他的願力,他可以隨每個衆生而去,分身到每個衆生的身上。因此,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地藏菩薩,如果你修行,學地藏法門,你慢慢就會感覺到。當然不學你就感覺不到。
地藏菩薩雖未成佛,還在辟支佛地,但實際上地藏菩薩他的願力、他的修持,很多都是佛的境界。所以他的神通,他的不可思議的境界連釋迦牟尼佛也贊歎:“我以佛眼來看,也數不盡。”所以地藏菩薩有很多境界是現出“佛”的境界的。佛的境界一般來說都是佛果,都是華嚴的境界,都是重重無盡的。華藏世界、華嚴世界都是重重無盡的世界。這也就是說我們的法界是重重無盡的。理法界、事法界、事理無礙法界、事事無礙法界。佛的法界、境界都是全體的、無礙的。無礙就是沒有任何限製,沒有任何阻滯,是大自在的,是絕對脫的,沒有任何東西限製它、妨礙它。所以佛的境界是圓融無礙的。文殊菩薩說,我得了無礙智。此無礙以即沒有妨礙,正因爲無礙,才能跟佛證得圓融無礙,才能跟衆生、跟法界互信互容、互入互即。
什麼叫互入?就是互相攝入、互相容攝、互相涵攝,就是你中有…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分身集會品第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