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女答曰:我母邪見,譏毀叁寶。設或暫信,旋又不敬。死雖日淺,未知生處。無毒問曰:菩薩之母,姓氏何等?聖女答曰:我父我母俱婆羅門種,父號屍羅善現,母號悅帝利。
無毒合掌啓菩薩曰:願聖者卻返本處,無至憂憶悲戀。悅帝利罪女生天以來,經今叁日,雲承孝順之子爲母設供修福,布施覺華定利在王如來塔寺。非唯菩薩之母得脫地獄,應是無間罪人,此日悉得受樂,俱同生訖。鬼王言畢,合掌而退。
婆羅門女尋如夢歸,悟此事已,便于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塔像之前立弘誓願:願我盡未來劫,應有罪苦衆生,廣設方便,使令解脫。佛告文殊師利:時鬼王無毒者,當今財首菩薩是;婆羅門女者,即地藏菩薩是。
這一段較長。上一段是講地藏菩薩因地在師子奮訊具足萬行如來的時候,這裏是講地藏菩薩在覺華定自在王如來的那個時候,她身爲一個婆羅門女,但其母因不信叁寶,結果墮入地獄裏去了。爲了孝順母親,她在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塔像面前行供養、祈願,希望得知她母親的去向,結果,覺華定自在王如來給了她感應,叫她趕快回家,並于夢中償願,在夢中到了業海,並有無毒鬼王身她講述業海的情況。大家注意,這一段經文中提到了業力、業海等幾個名詞,從這一段我們可以看出,首先地藏菩薩勸母生信正見:“聖女廣說方便,勸誘其母,令生正見”。但她母親不信叁寶、不信正見,卻信邪、信外道、信旁門左道,而且輕視叁寶。我們不是反複講《地藏經》是教信的嗎?因而地藏菩薩首先是勸她母親信正見,她母親不信,婆羅門女知道她母親不信死後必有果報,但不知道是什麼果報,不知她母親到哪裏去了。因而求佛,怎麼求呢?她把房子賣了,在覺華定自在如來的塔前布施、供養,專心致志地憶念她的母親。當時,覺華定自在王如來是末法時代一樣,所謂正法、像法、末法。婆羅門女是在那個佛的像法時代,所以她就在那個佛的塔前,看著佛的像,懷念她的母親。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無論是泥雕的、木雕的,只要雕塑得如法,至心誠意,一樣可以得感應。
經文中,婆羅門女勸母生信,心誠供養,瞻像念母,神遊業海,那個無毒鬼王對婆羅門女說,你是怎麼到業海來的。只有在兩種情況下才能來到這裏,一個是佛的威神之力,一個是業力。婆羅門女沒有造業,不可能到業海裏去,只能是佛的威神之力,使她能神遊業海。這裏提到的業力、業海,我們從中可以曉得地藏菩薩所觀之境,是利益六道的衆生,特別是地獄道,更爲他的所觀境。與前面經上說的一樣,地藏菩薩所發之願就是要度脫所有衆生,度盡衆生。所以,從這一段中,我們要曉得,孝順父母,要大孝,度亡要大度,這是真實不虛的。盂蘭盆節中,我們設個供養,燒個香,故去的親人父母他是否知道?凡是你精誠來供養,象婆羅門女一樣來信華、信法、信僧,做大法事,就必然能夠成就功德。
我們在前面講了,地藏菩薩教孝、教施,而且教信、教願。教信、教施除了供養佛以外,還要爲亡者,爲已亡之人超度、造福。所以,地藏菩薩的願亦無盡,行亦無盡,他的造福亦無盡,直到現在還是這樣,利益著我們衆生。到此,忉利天宮神通品這一品我們念完了。這一品讀完之後,我提醒大家要爲下幾品做一個准備,就是這一品已經提出了業力、業海,第二品、第叁品叫業感品、業緣品。業感、業緣、業海、業力,都有一個“業”字。在開始時我們已經講了,要真正地懂得地藏法門,就一定要懂得業力。懂得業力,才能懂得地藏菩薩教願、發願度盡一切衆生,正是要解除衆生因業力而造成的苦查。而地藏教信,信什麼?從根本上說,就是信“業力”。教孝、教施也都是從業力上來講的。所以我們首先要懂得業力。
我常說,我們佛教,一個大乘,一個小乘,大乘的根本教義在般若,小乘的根本教義在業力。這個般若和業力又是一而二、二而一的關系。業力有“有”與“非有”兩面。般若有“空”與“不空”兩面,=。業力的“有”與“非有”兩面。般若有“空”與“不空”兩面。業力的“有”與“非有”,就是般若的“空”與“不空”。但是我們後來學佛的人,修大乘的人,往往講般若講得多,講業力講得少,特別是晚近以來,修慧的多,修福的少,總把業力上的修福報認爲是小乘,認爲是人天果報,認爲是庸俗,甚至斥爲迷信。這就錯了,所以我們爲什麼說,沒有福報的智慧,這個智慧也是空的。沒有業力爲基礎、爲根基,你證得的般若也是空的,斷滅空、頑空。所以提醒大家,在接著講下幾品的時候,一定要先懂得業力。
在講業力之前,我再講講過去常講的一個問題。這個問題就是讓我們回過頭來,從業力的問題上來看宇宙的萬事萬物究竟從哪裏來的?我曾講,古今中外的學者在答複這個問題時,不外乎兩種學說:一種認爲萬事萬物都是由最簡單、最基本的物質合成的。在古代說是氣、是水、是火;在現代說是分子、原子、原子核,乃至于基本粒子,再由基本粒子深入到誇克層。另處一種認爲,萬事萬物都是由一種超自然的神力變化的。比如印度的婆羅門教裏講這個世界是大梵天造的,基督教、天主教講這個世界是上帝造的,伊斯蘭教這是真主安排的,哲學家講這是自然法則規定的等等,無非是有一種超自然的神力來安排世界。而佛教不贊同這兩種說法,認爲兩種說法都不正確。因爲佛教有一個基本觀點,就是世界上沒有第一因。比如說,萬事物都是由一個最簡單的基本物質構成的,那麼這個基本物質又是由什麼組成的?你說還有一個更基本的物質,那麼這個偈基本的物質又是由什麼組成的呢?你說還有一個更更基本的物質,如此,你說一個,我問一個,你說到底,我問到底,一直答不完。你說萬事萬物是上帝安排的,上帝又是誰造的?如此推問,總有一個第一因的問題,可第一因是說不出來的。佛教認爲沒有第一因,正因爲沒有第一因,所以時間才是無始,如有第一因,時間就有了一個開始了。因爲沒有第一因,時間才無始,無發始才無終。因沒有第一因,時間才能無始無終,空間到此爲止,就有邊了,正因爲沒有第一因,時間才能無始無終,空間才能無邊無際。正因爲沒有第一因我們才能生,否則,第一因又從哪裏出來?所以,正因爲沒有第一因,這個世界才能生生不已。
這一段,應好好體會,我們的業力都是從這個沒有第一因來的,不然大家會問,我們的業力怎麼造的?這個問題大家好好體會一下,我們在講下一品的還會繼續講。這裏首先要明確的一個問題:沒有第一因。
第二,我們在講業力時還要明確一個問題,現在的科學講明了兩條道理,我覺得很好。一個就是物質不滅,再一人能量守恒,能力也不滅,熱能、光能、電能、化學能,能力不滅。同時物質可以變爲能力,能力也可以轉化爲物質。具體到我們人來說,則物質可以變精神,精神也可以變物質。就物質可以變精神來說,大家比較容易明白,而精神變物質,則一下子難得說清。大家知道,釋迦牟尼佛不是有佛的舍利嗎?有些高僧大德不是有舍利嗎?那個舍利就是精神變成的物質。一個人修行一生,如何呢?他的肉體得出舍利,這就是精神變出的物質。我前面講了,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叁十二相八十種好;佛涅槃了,他的肉體粉碎空虛,變成舍利。佛涅槃後,他的五蘊(色、受、想、行、識)中的色蘊變成法身,他的受蘊、行蘊得了解脫,他的識蘊成就 了般若。所以釋迦牟尼佛涅槃之後的樣子就是般若、解脫、法身,這是涅槃的叁個德相,這就是常樂我淨,這就說明物質不滅、能力不滅,說明物質可以變能力,能力可以變物質,也就是物質可以變精神,精神可以變物質。
第叁點,我們要搞清楚,人死了,是否就拉倒了?這輩子生了,又死了,究竟是怎麼回事?我們人往往無明,就是糊塗,爲什麼說糊塗呢?就是連自己是怎麼生的都不大清楚,更別說怎麼死的了。孔子講:“未知生,焉知死”,在易經中又講“知幽冥之故,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我們人如果這一輩子死了就拉倒了,那就什麼問題都解決了。問題是人死了解並沒有拉倒,你這裏死了,那裏又生了。你說它是迷信吧?科學現在尚未達到可以證明的程度。但是間接的證明是有的。現在研究靈魂學的,研究心理學的,研究超心理學的,研究醫藥學的等等,都積累了大量的材料,就是人死了以後並非一死了之。《地藏經》中講輪回、因果、生死、業力。這些問題都是我們佛教教義上的根本問題。把這幾個問題弄清楚了,很多問題就可以說清楚了,就可以對萬事萬物的來源,從根本上得到回答。真正從中悟得、證明、體會到這些基本問題,由此而修學到因緣論——認識因緣;慈悲論——認識慈悲;無神論——認識無神的法門,認識不生不滅的道理。所以,修學地藏法門,不要以爲它是小乘,不要以爲它是虛的,而是很真實的,沒有這些真實物質的東西、業力做基礎,我們想修般若、想證得般若,那都是空的,是斷滅的空,而非佛學中的真正的空。真正的空是般若空性的空。所以我講完這一品之後,特別的提醒大家對業力這個問題,要好好想想,想想由這個問題牽涉而來的因果、輪回、生死等等,我們希望通過學《地藏經》,能夠將這個問題弄得比較清楚明白。在我們盂蘭盆法會期間,欠們的講座也等于打一個“地藏七”。希望我們大家修學,並通過地藏王的加持,在業力認識萬事萬物從哪裏來,認識不生不滅的根本道理。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