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楞嚴說通卷九(劉道開)▪P10

  ..續本文上一頁佛。身著白衣。受比丘禮。誹謗禅律。罵詈徒衆。讦露人事。不避譏嫌。口中常說神通自在。或複令人旁見佛土。鬼力惑人。非有真實。贊歎行淫。不毀粗行。將諸猥媟。以爲傳法。(如近世比臍度氣之類)此名天地大力山精海精風精河精土精一切草木積劫精魅或複龍魅。(龍亦成魅。如今日黃河活龍王之類)或壽終仙再活爲魅。或仙期終計年應死。其形不化。他怪所附。年老成魔。惱亂是人。厭足心生。去彼人體。弟子與師。多陷王難。汝當先覺。不入輪回。迷惑不知。墮無間獄(八貪求神力竟)。

  又善男子。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叁摩地中。心愛入滅。研究化性。貪求深空。(妄想盡而真空顯。生滅除而寂滅現。深空寂滅非可貪之境也。一起貪心。便有魔擾矣)爾時天魔。候得其便。飛精附人。口說經法。其人終不覺知魔著。亦言自得無上涅槃。來彼求空善男子處。敷座說法。于大衆內。其形忽空。中無所見。還從虛空。特然而出。存沒自在。(出則存入則沒)或現其身洞如琉璃。或垂手足作栴檀氣。或大小便如厚石蜜。(因貪空而現空。因現空而並現諸相)誹謗戒律。輕賤出家。(即此便可驗其爲魔神怪何足畏乎)口中常說無因無果(因果空)一死永滅無複後日(死後空此論儒家盛執之)及諸凡聖。雖得空寂。潛行貪欲。(謂諸凡之證聖者。雖不空寂。猶不斷貪欲。我輩何爲而不行乎)受其欲者亦得空心。(受其教而行欲者。亦得空心。魔力攝持與之俱化也)撥無因果。(以上皆撥無因果也)此名日月薄蝕精氣(二曜相迫而致相虧蝕。則沴氣成精矣)金玉芝草麟鳳龜鶴。經千萬年不死爲靈。出生國土(問金玉無情之物。何得出生。答如苌弘之血化碧。此碧便非無情矣。大約天壤間。何所不有。惟少見者多怪也)年老成魔惱亂是人。厭足心生去彼人體。弟子與師多陷王難。汝當先覺不入輪回。迷惑不知墮無間獄(九貪求深空竟)。

  又善男子。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叁摩地中。心愛長壽。辛苦研幾。貪求永歲。棄分段生。(分段生死。自叁果以下。見思未盡者。皆有之)頓希變易(變易生死。斷見思盡。生法性土者受之。二乘無學登地菩薩是也)細相常住。(變粗身爲細質。易短壽爲長齡。此是羅漢境界。行破之後。自然得之。今此躁求。故招魔事也)爾時天魔。候得其便。飛精附人。口說經法。其人意不覺知魔著。亦言自得無上涅槃。來彼求生善男子處。敷座說法。好言他方往還無滯。或經萬裏瞬息再來。皆于彼方。取得其物。(至遠成近。此五通中神境通也)或于一處。在一宅中。數步之間。令其從東詣至西壁。是人急行。累年不到。(至近成遠。皆詐現可延可促。以投其欲也)因此心信疑佛現前。(驚異其事認優孟爲叔敖也)口中常說。十方衆生皆是吾子。我生諸佛。我出世界。我是元佛。(無始根元之佛)出世自然。不因修得。(衆生諸佛皆由他生。其長壽豈有紀極。所以投其本念也)此名住世自在天魔。(欲界第六天上別有此魔王居處)使其眷屬如遮文茶。(此名嫉妒女。又名奴神。即役使鬼也)及四天王毗舍童子。(此雲啖精氣。即毗舍遮鬼。隸四天王部下。)未發心者。(已發心則護人未發心則害人)利其虛明。(利彼人定力虛明)食彼精氣。或不因師。(或時不必附人說法而親現身)其修行人。親自觀見。稱執金剛與汝長命。(現金剛身。則稱金剛而與長命)現美女身。盛行貪欲。(現美女則行淫欲。如小說遼陽海神之類)未逾年歲。肝腦枯竭。口兼獨言。(既自見魔現與之行欲。他人不見。謂彼。獨言。彼實與魔言也)聽若妖魅。(徐而聽之即此行人亦似妖魅矣)前人未詳。(前人即行人也。不詳其意。誤中其謀)多陷王難。(以妖[罩-卓+離]法)未及遇刑。先已幹死。(肝腦竭也)惱亂彼人。以至殂殒。汝當先覺不入輪回。迷惑不知。墮無間獄(十貪求永歲竟)。

  阿難當知。是十種魔。于末世時。在我法中。出家修道。(昔佛住世時。諸魔壞法。佛神力故。皆不能壞。魔作誓言。如來滅後。依教出家。破壞佛法。佛即墮淚曰。無奈汝何。譬如師子身中蟲自食師子肉。是知末世壞法比丘皆魔侶也)或附人體。(或附比丘)或自現形。(自現比丘)皆言已成正遍知覺。贊歎淫欲。破佛律儀。先惡魔師與魔弟子。淫淫相傳。如是邪精。魅其心腑。(自說法之師傳與弟子。如是相傳。總是一淫。總是邪精所魅也)近則九生。多逾百世。(害延後世。源流不絕。何其長也)令真修行總爲魔眷。命終之後。必爲魔民。失正遍知。墮無間獄。汝今未須先取寂滅。縱得無學。(大阿羅漢)留願入彼末法之中。起大慈悲。救度正心(見谛直正)深信(樂欲無厭)衆生。令不著魔得正知見。(慧眼圓明洞照魔奸)我今度汝。已出生死。汝遵佛語。名報佛恩(觀佛遺。難足知阿囑四分入滅亦假示現。而依佛留願在世冥救也)。

  此囑當機留願度生也。阿難當知。此十種魔者。曾有誓言。于後末法世時。削發披缁。入我法中。破壞我教。雖如來無可奈何也。且自起初惡魔所附之師。傳與弟子。代代相承。淫淫不絕。自九生以逾百世。害亦長矣。此教盛行。令真修行之人。生爲魔眷。死作魔民。失正見而墮地獄。再無出頭日子。害亦烈矣。降魔護正。非子而誰。是故汝今未須先取寂滅也。縱使已得無學。亦當且留悲願。入彼末法之中。起大慈悲。度此正心深信之衆生。令不著魔。而得正知見焉。庶于汝所雲。願今得果成寶王。還度如是恒沙衆者。爲不虛矣。況我今度汝。已出生死。一大事已明。此恩可不報乎。然汝無別可報也。遵依今日佛語。留願度生。流通教法。即名報佛之恩。庶于汝所雲將此身心奉塵刹。是則名爲報佛恩者。爲不虛矣。汝勉乎哉。籲。欽聞斯囑。而不痛心下淚者。木石人也。

  ○總結獨多此一段。與前後不同者。以此十魔。破佛律儀。更甚于四陰諸魔。故須苦口叮囑也。

  阿難。如是十種禅那現境。皆是想陰用心交互。故現斯事。衆生頑迷。不自忖量。(此與前稍異。前之忖量。謂不忖己之所造勝劣與佛何如也。此之不忖。謂不忖說法人之真假也)逢此因緣。迷不自識。謂言登聖。(此亦異前。謂得聖師而登聖果也)大妄語成。墮無間獄。汝等。(前專責阿難。此等字兼囑大衆)必須將如來語。于我滅後。傳示末法。遍令衆生開悟斯義。無令天魔得其方便。保持覆護。成無上道。

  此總結想陰十境而勉令覆護也。講與前同。

  ○尊者所以結集諸經者。受佛囑也。即今教法流通。孰非尊者憫世之心。悲救之力耶。

  

《楞嚴說通卷九(劉道開)》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