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母大孔雀明王經簡介(見如法師)▪P2

  ..續本文上一頁辭典》一叁七九頁上:《孔雀音義》凡叁卷,爲唐朝不空所譯《佛母大孔雀明王經》之注釋書,收于《大正載》六十一冊。全書分成述大意、釋題目、入文解釋等叁門。述大意中簡述經旨;釋題目再分顯、密兩種,以顯密二教之立場,解釋「佛母大孔雀明王經」八字。其次入文解釋,則將附于經首之《讀誦佛母大孔雀明王經啓請法》與經之本文加以批注,批注之語凡千四百六十。解說其字音字義,或有關事項。全書對各語解釋之精粗差別極其顯著,所引書目極多,計百叁十部,舉凡經典、密部、論部、史傳、中國撰述、日本撰述、外典等皆用之。《釋教諸師製作目錄》卷二、《錄內啓蒙》卷十五,書末細注雲:清書之本狠藉無極之上,忽書之間,定多誤欤……。若以栂尾藏庫之書文字脫落,蠹損文義,雖殘難終讀,末流生不逢時,誰敢忽之?伏請明王本誓照察弟子微志,命法久住利益人天。

  

  走筆至此,白內障的老眼昏花,加上盈眶的淚珠,祇好合眼不勝唏噓地,仰白佛母大孔雀明王菩薩,常以智慧光明加被,萬勿把此《孔雀法》的講稿寫得乖誤百出啊!

  

  張曼濤教授的百部《佛教學術叢刊》密教部分,搜羅些蛛絲馬迹,在中國廣播錄音室點子小姐底催促下,趕寫講稿。講稿未竟,先行錄音播出。測試播出的波段,臺北地區過多幹擾,臺中、埔裏,彰化、員林都收不到訊號。祇好停止錄音,得以再次清稿整理的機會,俾便配合廣播,或到各地弘揚,迅能出書,不致錯誤百出。

  

  將釋此經,略以七門分別:

  一、略釋名題

  甲、 釋經題 乙、釋人題 丙、追溯鑒定

  

  二、經功威德

  甲、持驗略述 乙文獻明德 丙、語驚今古 丁、校顯主助

  

  叁、法統簡述

  甲、源流概說 乙、知一知二

  

  四、教乘攝屬

  甲、不究不明 乙、宗用略述 丙、正統密圓

  

  五、菩薩德相

  

  六、修法須知

  甲、引述經藏 乙、殘食處理 丙、德外施恩 丁、曼荼簡介

  

  七、入文略釋

  甲、序分

  (乙)一、證信序

  (乙)二、發起序

  乙、正宗簡介

  (丙)一、學者考據

  (丁)一、名著譯叢

  (丁)二、佛書解說

  (丙)二、引序簡介

  (丙)叁、再知所以

  (丁)一、引音義明

  (丁)二、系統整合

  (丁)叁、名相簡釋

  (丁)四、念段顯義

  

  丙、流通分

  

  

  一、略釋名題叁

  

  甲、釋經題

  

  《佛母大孔雀明王經》八個字,在《佛書解說大辭典》第九冊,解經題「佛母大孔雀明王經」條,經題未解只字,卻把經底內容作了完整的描述,這也很好。

  

  佛母者,佛之一字,是聖位之極。這裏的佛字泛指一切諸佛。母字有出生之義。《大方便報恩經》六曰:佛以法爲師,法是佛母。又般若能出生諸佛,故般若是佛母。

  

  大孔雀者,大之一字有橫豎無邊際義,數量過塵沙義,最勝最上義。孔雀者禽類也,它的特性好食毒蟲毒草,諸毒不能爲害,反增其羽毛豐潤光澤,勝諸他鳥他獸的消毒能力。鳥者譬喻經之德也;以所喻之鳥德,顯能喻之經德。本經下卷雲:「貪欲瞋恚癡,是世間叁毒,佛法將毒除。」以孔雀鳥所喻之德,顯本經能喻之經德,實在妙極,恰當極了。《涅槃經》:「孔雀聞雷聲成胎。」佛說法譬喻震法雷鳴法鼓。春雷一震,動植物鹹蒙其益。《法華經藥草喻品》雲:「叁草兩木,以喻五乘之機。一切衆生聞我法者,隨力所受,住于諸地……。」孔雀不但開雷聲可以成孕,聞公孔雀之叫聲,或與其影子接觸,亦可成孕。更顯示本經不思議力,末學幸親見其事,複聞其理,誠不虛也。

  

  這大孔雀顯然不是普通的孔雀,而是釋迦如來化現的。在本經裏也說:「此孔雀王者,我身是。」密教也說:「此孔雀王者,大日如來化身是。」大日如來是法身佛,釋迦是化身佛;顯教法身是不說法的,密教法身不但說法,且以六塵作佛事,它強調處處比顯教高一籌。其實「是法平等,無有高下」。《華嚴》諸大法身大士說法,就是法身佛說法,法身無相,無不相故。青青翠竹,潺潺流水,皆說妙法。顯教不亦六塵作佛事麼!?祖師們不是因見聞而明心見性開悟麼!?或曰:「此大日如來化身與釋迦化身如何會通?」曰:「名雖異,體常一;法、報、化非一非異,缺一則不可也。」《普賢觀經》雲:「釋迦牟尼名毗盧遮那……」是大日如來之梵名。《金剛頂經疏》、《法華》久遠成佛,亦是毗盧遮那佛,不可異解。大日如來爲內證之秘說,外《法華》終極妙談之用。雖內證外用之不同,皆如來隨智之妙教也。

  

  

  明王者,明是光明之義;亦雲咒或真言。《佛學大辭典》雲:「由佛口說者,謂之真言;身放光光中說者,謂之明。能破衆生暗障。所謂以智慧力,摧破煩惱業障之主,故雲明王。」

  

  在《現代佛教學術叢刊》73冊,《密宗思想集》二一九頁郭元興大德的《佛母大孔雀明王經之勝利》十一行:「大孔雀佛母明王者,佛部之尊,雙具部母、明王之德,故稱佛母明王也。」這又是一解。

  

  《西域記》叁:珊尼羅阇川北,石崖邊有塔池,水有卻病之德,病者往求,每多以水而愈。昔孔雀王攜眷至此,熱渴求,每多以水而愈。昔孔雀王攜眷至此,熱渴所迫,以嘴啄崖,湧泉流注,迄今水池不涸。石上尚有孔雀趾迹。(出《孔雀音義》)

  

  經者,契經之義;上契諸佛度生之理,下契衆生得度之機。尚有貫攝常穿之義,衆常開茲不贅。

  

  凡是修學菩薩道的行人,本經是不可或阙的度生法寶;凡欲成就佛道,必須行菩薩道度衆生,約本經而言,也可以出生諸佛,佛佛道同故。故曰《佛母大孔雀明王經》。

  

  佛經很多,其題名不外別題與通題;「經」之一字就是通題,「佛母大孔雀明王」就是別題,別于他經故。

  

  本經在七法立題中,屬法、喻、人叁法立題:

  

  

  

  佛母是法,大孔雀是喻,明王是人,叁法立題。

  

  若雲單人立題也很妙,因爲佛母大孔雀明王就是叁世諸佛之母故。

  

  《世界佛學名著譯叢》一書裏雲,考《大孔雀明王經》Mahamayuri vidyarajni,爲北方佛教「五護」(panca-raksa)之一,時逾千百年,而民笃信如故也。中國自紀元四世紀,此經已有四譯。西藏亦有譯本,尼泊爾亦鈔錄不絕。

  

  佛教的經典,唯本經考據學家,經過實地的勘對;諸藥叉名,也經曆朝版本一一對照,確認佛所宣說,所以值得大家信賴,尤其是爲佛弟子。

  

  「五護」者,(1)密護出離罪業及其它凶惡底《大隨求陀羅尼》。(2)抵禦惡魔底《守護大千國土經》。(3)抵禦毒蛇底《佛母大孔雀明王經》。(4)抵禦惡星野獸毒蟲底《大寒林聖難陀陀羅尼》。(5)祛除疾病底《大護明大陀羅尼經》。

  

  《佛學大辭典》七○四頁,有關本經的題目:

  (1)《佛說大金色孔雀王咒經》,一卷共八紙,失譯人。

  (2)《大金色孔雀王咒經》一卷共五紙,唐.義淨譯。

  (3)《孔雀王咒經》一卷,秦.羅什譯。

  (4)《佛說大孔雀王咒經》叁卷六十紙,唐.義淨譯。

  (5)《佛說孔雀王咒經》二卷共五十叁紙,梁.僧伽婆羅譯。

  (6)《佛母大孔雀明王經》叁卷,唐.不空譯。此本最爲流通,蓋其經過專家考據,值當信賴也。(釋經題竟)

  

  

  乙、釋人題

  

  唐特進試鴻胪卿開府儀同叁司肅國公贈司空谥大辯正廣智大興善寺叁藏沙門不空奉 诏譯(奉玄宗、肅宗二帝恩命)

  

  唐,是朝代名;特進試者,是唐代宗時製授的官銜。漢製諸王公將軍,功高德盛,爲朝廷所敬重者賜位特進試,位次「叁公」,隋唐改爲散官,清時廢之。「散官」者,無實職之虛位也。

  

  鴻胪卿者,秦稱「典客」,漢稱鴻胪卿。掌接待外賓及凶喪儀慶等事。北齊曰鴻胪寺。佛教初傳入中國即接待于鴻胪寺,由其卿指示進退。唐代盛世,西域僧人有追贈鴻胪卿者,尚有菩提流支、善無畏二位大師,清末始廢。

  

  開府者,開建府署,設置僚屬也。漢製惟「叁公」開府。漢末李傕、張揚、董承等,以將軍開府,開府之名始此。魏晉以後,開府者益多,別置「開府儀同叁司」之名。晉羊祜1督荊州,亦以將軍開府。故後世稱督撫(總督、巡撫)爲開府。公元七七四年,大曆九年六月十六日,師寂于長安,生前帝親臨病榻探視,並任師爲開府儀同叁司。同時封他爲肅國公食邑叁千戶。雖師一再堅辭,帝意已決。七月十五日帝又敕贈「司空」,谥大辯正廣智叁藏和上。谥是人死後追贈的封號,和上即和尚。

  

  叁司者,古官名,亦稱「叁公」。西漢稱「大司馬、大司徒、大司空」爲叁司;東漢以「太尉、司徒、司空」爲叁公;唐時以「禦使大夫、中書(中書舍人)、門下給事中」爲叁司。

  

  儀同叁司者,于叁司(叁公)之外,對權高位重之官員所別加贈之尊號曰儀同叁司,意謂其儀製與叁司同也。

  

  大廣智者,帝所加號也。敕贈司空。谥號大辦正。

  

  不空是師的法名,梵名Amoghavajra。

  

  大興善寺者,位于長安城南約十裏,唐十大寺之一。隋開元年中建立之後,不空叁藏駐錫大開灌頂道場。

  

  叁藏者,《經藏》、《律藏》、《論藏》之謂也。

  

  沙門者,梵語Sramana,修道者之總稱,通于內外二道。亦即指剃除須發,止息諸惡,善調身心,勤行諸善,期以行趣涅槃之出家修道者。

  

  奉 诏譯者,是奉皇帝诏旨翻譯的。

  

  師,西域人也,又名不空金剛,爲唐代譯經家,密教付法第六祖。誕于大唐神龍元年(七○五)南印度師子國2人。天資聰明,幼從叔父遊南洋諸國。其後出家,年方十四(七一八),于阇婆國見大弘教叁藏金剛智而…

《佛母大孔雀明王經簡介(見如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