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母大孔雀明王经简介(见如法师)▪P2

  ..续本文上一页辞典》一三七九页上:《孔雀音义》凡三卷,为唐朝不空所译《佛母大孔雀明王经》之注释书,收于《大正载》六十一册。全书分成述大意、释题目、入文解释等三门。述大意中简述经旨;释题目再分显、密两种,以显密二教之立场,解释「佛母大孔雀明王经」八字。其次入文解释,则将附于经首之《读诵佛母大孔雀明王经启请法》与经之本文加以批注,批注之语凡千四百六十。解说其字音字义,或有关事项。全书对各语解释之精粗差别极其显著,所引书目极多,计百三十部,举凡经典、密部、论部、史传、中国撰述、日本撰述、外典等皆用之。《释教诸师制作目录》卷二、《录内启蒙》卷十五,书末细注云:清书之本狠藉无极之上,忽书之间,定多误欤……。若以栂尾藏库之书文字脱落,蠹损文义,虽残难终读,末流生不逢时,谁敢忽之?伏请明王本誓照察弟子微志,命法久住利益人天。

  

  走笔至此,白内障的老眼昏花,加上盈眶的泪珠,祇好合眼不胜唏嘘地,仰白佛母大孔雀明王菩萨,常以智慧光明加被,万勿把此《孔雀法》的讲稿写得乖误百出啊!

  

  张曼涛教授的百部《佛教学术丛刊》密教部分,搜罗些蛛丝马迹,在中国广播录音室点子小姐底催促下,赶写讲稿。讲稿未竟,先行录音播出。测试播出的波段,台北地区过多干扰,台中、埔里,彰化、员林都收不到讯号。祇好停止录音,得以再次清稿整理的机会,俾便配合广播,或到各地弘扬,迅能出书,不致错误百出。

  

  将释此经,略以七门分别:

  一、略释名题

  甲、 释经题 乙、释人题 丙、追溯鉴定

  

  二、经功威德

  甲、持验略述 乙文献明德 丙、语惊今古 丁、校显主助

  

  三、法统简述

  甲、源流概说 乙、知一知二

  

  四、教乘摄属

  甲、不究不明 乙、宗用略述 丙、正统密圆

  

  五、菩萨德相

  

  六、修法须知

  甲、引述经藏 乙、残食处理 丙、德外施恩 丁、曼荼简介

  

  七、入文略释

  甲、序分

  (乙)一、证信序

  (乙)二、发起序

  乙、正宗简介

  (丙)一、学者考据

  (丁)一、名著译丛

  (丁)二、佛书解说

  (丙)二、引序简介

  (丙)三、再知所以

  (丁)一、引音义明

  (丁)二、系统整合

  (丁)三、名相简释

  (丁)四、念段显义

  

  丙、流通分

  

  

  一、略释名题三

  

  甲、释经题

  

  《佛母大孔雀明王经》八个字,在《佛书解说大辞典》第九册,解经题「佛母大孔雀明王经」条,经题未解只字,却把经底内容作了完整的描述,这也很好。

  

  佛母者,佛之一字,是圣位之极。这里的佛字泛指一切诸佛。母字有出生之义。《大方便报恩经》六曰:佛以法为师,法是佛母。又般若能出生诸佛,故般若是佛母。

  

  大孔雀者,大之一字有横竖无边际义,数量过尘沙义,最胜最上义。孔雀者禽类也,它的特性好食毒虫毒草,诸毒不能为害,反增其羽毛丰润光泽,胜诸他鸟他兽的消毒能力。鸟者譬喻经之德也;以所喻之鸟德,显能喻之经德。本经下卷云:「贪欲瞋恚痴,是世间三毒,佛法将毒除。」以孔雀鸟所喻之德,显本经能喻之经德,实在妙极,恰当极了。《涅槃经》:「孔雀闻雷声成胎。」佛说法譬喻震法雷鸣法鼓。春雷一震,动植物咸蒙其益。《法华经药草喻品》云:「三草两木,以喻五乘之机。一切众生闻我法者,随力所受,住于诸地……。」孔雀不但开雷声可以成孕,闻公孔雀之叫声,或与其影子接触,亦可成孕。更显示本经不思议力,末学幸亲见其事,复闻其理,诚不虚也。

  

  这大孔雀显然不是普通的孔雀,而是释迦如来化现的。在本经里也说:「此孔雀王者,我身是。」密教也说:「此孔雀王者,大日如来化身是。」大日如来是法身佛,释迦是化身佛;显教法身是不说法的,密教法身不但说法,且以六尘作佛事,它强调处处比显教高一筹。其实「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华严》诸大法身大士说法,就是法身佛说法,法身无相,无不相故。青青翠竹,潺潺流水,皆说妙法。显教不亦六尘作佛事么!?祖师们不是因见闻而明心见性开悟么!?或曰:「此大日如来化身与释迦化身如何会通?」曰:「名虽异,体常一;法、报、化非一非异,缺一则不可也。」《普贤观经》云:「释迦牟尼名毗卢遮那……」是大日如来之梵名。《金刚顶经疏》、《法华》久远成佛,亦是毗卢遮那佛,不可异解。大日如来为内证之秘说,外《法华》终极妙谈之用。虽内证外用之不同,皆如来随智之妙教也。

  

  

  明王者,明是光明之义;亦云咒或真言。《佛学大辞典》云:「由佛口说者,谓之真言;身放光光中说者,谓之明。能破众生暗障。所谓以智慧力,摧破烦恼业障之主,故云明王。」

  

  在《现代佛教学术丛刊》73册,《密宗思想集》二一九页郭元兴大德的《佛母大孔雀明王经之胜利》十一行:「大孔雀佛母明王者,佛部之尊,双具部母、明王之德,故称佛母明王也。」这又是一解。

  

  《西域记》三:珊尼罗阇川北,石崖边有塔池,水有却病之德,病者往求,每多以水而愈。昔孔雀王携眷至此,热渴求,每多以水而愈。昔孔雀王携眷至此,热渴所迫,以嘴啄崖,涌泉流注,迄今水池不涸。石上尚有孔雀趾迹。(出《孔雀音义》)

  

  经者,契经之义;上契诸佛度生之理,下契众生得度之机。尚有贯摄常穿之义,众常开兹不赘。

  

  凡是修学菩萨道的行人,本经是不可或阙的度生法宝;凡欲成就佛道,必须行菩萨道度众生,约本经而言,也可以出生诸佛,佛佛道同故。故曰《佛母大孔雀明王经》。

  

  佛经很多,其题名不外别题与通题;「经」之一字就是通题,「佛母大孔雀明王」就是别题,别于他经故。

  

  本经在七法立题中,属法、喻、人三法立题:

  

  

  

  佛母是法,大孔雀是喻,明王是人,三法立题。

  

  若云单人立题也很妙,因为佛母大孔雀明王就是三世诸佛之母故。

  

  《世界佛学名著译丛》一书里云,考《大孔雀明王经》Mahamayuri vidyarajni,为北方佛教「五护」(panca-raksa)之一,时逾千百年,而民笃信如故也。中国自纪元四世纪,此经已有四译。西藏亦有译本,尼泊尔亦钞录不绝。

  

  佛教的经典,唯本经考据学家,经过实地的勘对;诸药叉名,也经历朝版本一一对照,确认佛所宣说,所以值得大家信赖,尤其是为佛弟子。

  

  「五护」者,(1)密护出离罪业及其它凶恶底《大随求陀罗尼》。(2)抵御恶魔底《守护大千国土经》。(3)抵御毒蛇底《佛母大孔雀明王经》。(4)抵御恶星野兽毒虫底《大寒林圣难陀陀罗尼》。(5)祛除疾病底《大护明大陀罗尼经》。

  

  《佛学大辞典》七○四页,有关本经的题目:

  (1)《佛说大金色孔雀王咒经》,一卷共八纸,失译人。

  (2)《大金色孔雀王咒经》一卷共五纸,唐.义净译。

  (3)《孔雀王咒经》一卷,秦.罗什译。

  (4)《佛说大孔雀王咒经》三卷六十纸,唐.义净译。

  (5)《佛说孔雀王咒经》二卷共五十三纸,梁.僧伽婆罗译。

  (6)《佛母大孔雀明王经》三卷,唐.不空译。此本最为流通,盖其经过专家考据,值当信赖也。(释经题竟)

  

  

  乙、释人题

  

  唐特进试鸿胪卿开府仪同三司肃国公赠司空谥大辩正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奉玄宗、肃宗二帝恩命)

  

  唐,是朝代名;特进试者,是唐代宗时制授的官衔。汉制诸王公将军,功高德盛,为朝廷所敬重者赐位特进试,位次「三公」,隋唐改为散官,清时废之。「散官」者,无实职之虚位也。

  

  鸿胪卿者,秦称「典客」,汉称鸿胪卿。掌接待外宾及凶丧仪庆等事。北齐曰鸿胪寺。佛教初传入中国即接待于鸿胪寺,由其卿指示进退。唐代盛世,西域僧人有追赠鸿胪卿者,尚有菩提流支、善无畏二位大师,清末始废。

  

  开府者,开建府署,设置僚属也。汉制惟「三公」开府。汉末李傕、张扬、董承等,以将军开府,开府之名始此。魏晋以后,开府者益多,别置「开府仪同三司」之名。晋羊祜1督荆州,亦以将军开府。故后世称督抚(总督、巡抚)为开府。公元七七四年,大历九年六月十六日,师寂于长安,生前帝亲临病榻探视,并任师为开府仪同三司。同时封他为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虽师一再坚辞,帝意已决。七月十五日帝又敕赠「司空」,谥大辩正广智三藏和上。谥是人死后追赠的封号,和上即和尚。

  

  三司者,古官名,亦称「三公」。西汉称「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司;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唐时以「御使大夫、中书(中书舍人)、门下给事中」为三司。

  

  仪同三司者,于三司(三公)之外,对权高位重之官员所别加赠之尊号曰仪同三司,意谓其仪制与三司同也。

  

  大广智者,帝所加号也。敕赠司空。谥号大办正。

  

  不空是师的法名,梵名Amoghavajra。

  

  大兴善寺者,位于长安城南约十里,唐十大寺之一。隋开元年中建立之后,不空三藏驻锡大开灌顶道场。

  

  三藏者,《经藏》、《律藏》、《论藏》之谓也。

  

  沙门者,梵语Sramana,修道者之总称,通于内外二道。亦即指剃除须发,止息诸恶,善调身心,勤行诸善,期以行趣涅槃之出家修道者。

  

  奉 诏译者,是奉皇帝诏旨翻译的。

  

  师,西域人也,又名不空金刚,为唐代译经家,密教付法第六祖。诞于大唐神龙元年(七○五)南印度师子国2人。天资聪明,幼从叔父游南洋诸国。其后出家,年方十四(七一八),于阇婆国见大弘教三藏金刚智而…

《佛母大孔雀明王经简介(见如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