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母大孔雀明王經簡介(見如法師)▪P8

  ..續本文上一頁,譯曰慶喜。二十五歲出家,從侍佛二十五年,能受持一切佛法。佛滅後,摩诃迦葉于摩竭陀國,大石窟結集叁藏時,使阿難結集經藏。在密教中,《胎藏界曼荼羅鈔》叁曰:「阿難密號集法金剛。」

  

  蛇之一字,爬蟲類,身圓而長。分有毒無毒兩種。佛經中多喻黃金財寶爲毒蛇。《大莊嚴論》六曰:「舍衛國中,佛與阿難曠野中行,見田畔有伏藏。佛告阿難是大毒蛇……」又喻女色甚于蚖蛇。《智論》十四曰:「蚖1蛇含毒猶可觸,女情惑人不可近。」故蛇表貪,但于密教中,女人表貪,蛇表瞋。

  

  佛者,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究竟果德之稱。

  

  世尊者,佛十號具足之謂。世出世間皆尊也。古德謂世尊爲十號之一,十號者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如來者,《金剛經》曰:「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如者真如也,乘真如之道,來叁界垂化,故名如來。

  

  《金剛經》的發起序,如來以托缽、飯食經行、洗足敷坐尋常日用事,發起了正宗分。古今信衆都認爲很高妙,大家都歡喜讀誦。《楞嚴經》以媱女摩登伽,迷戀阿難爲發起序。大家都懷疑:「佛怎麼把男女間床第情感的事,當作題材說呢?可能是僞經。」豈不知男女間情感,也是大家最看不破的尋常日用事。今本經以莎底比丘爲衆破薪,營澡浴事,被毒蛇所螫,發起了本經的正宗分。事雖有異,卻都屬尋常日用,也是不能否認。因此也是同樣的高妙。

  

  在密教《曼荼羅》某種修法(大正藏十九冊六一二中)女人表貪,蛇表瞋,豬表癡。本經發起序,蛇表貪、瞋、癡,自是開合不同。莎底比丘代表我們苦惱衆生,毒蛇螫到莎底比丘,也就是螫到我們。若不遇佛救護,其毒足以致命。我們的法身慧命,淪落六道,長劫受苦,而不自知。

  

  爾時,阿難尊者,見彼苾刍爲爲毒所中。疾往白佛,請示如何救護,就是爲我們苦惱衆生爲貪瞋癡叁毒所染汙,請示如何身心環保之法?就發起了正宗分。

  

  在《大藏經別尊雜記》第十五,《孔雀經緣起》雲:「夫五濁亂漫之世,佛法世道澆薄之時,諸衆生類,沈淪病患之苦,不知對治方法,迷于出離要途。所以大覺慈父,住無緣大悲,開無礙權巧妙智,據莎底苾刍之損緣,法則阿難尊者求請之因。蓋即爲救護未來濁世,受苦逼迫諸有情類,而速令到菩提涅槃之津梁故,佛說此經法也。」(序分竟)

  

  乙、正宗簡介叁

  (丙)一、學者考據二

  (丁)一、名著譯叢

  

  《世界佛學名著譯叢》,《大孔雀明王經》及《正法念經的研究》裏,尚有《大孔雀經藥叉名錄輿地考》,其本文概說如後:

  

  「考《大孔雀明王經》(Maha-mayurividya-rajni),爲北方佛教所稱『《五護》』(Panca-raksa)真言之一。時雖逾千百年,而民衆之笃信如故也。中國自紀元四世紀,此經已經四譯,西藏文亦有譯本,尼泊爾(Nepal)亦鈔錄不絕。近人在中亞西亞最初之發現,曾獲有梵文原本二殘卷,可見流傳之遠。其內容則以舊有之咒語爲中心,複以諸咒附依其間。按孔雀之在印度,視爲蛇之勁敵,《大孔雀咒》自爲滅除蛇毒救護災害之良咒。相傳昔有孔雀明王名曰金光Suvarnavab hasa居于雪山Himalaya誦咒自護。一時忘誦此咒,與衆多孔雀婇女,從林至林,從山至山,而爲遊戲。爲補獵怨家之所縛,旋再誦咒得脫。」

  

  經首爲莎底(Svati)苾刍,破薪爲蛇所螫。阿難陀(Ananda)見彼苦痛,疾往佛所白佛。佛告阿難陀有《摩诃摩瑜利(Mahamayuri,此言大孔雀明王大陀羅尼。)(Dharani此言咒)》有大威力,能滅諸毒。佛說此咒之後,曆數諸種神道不能惱害持此咒者。所說諸神,名稱之衆,實爲佛教之大動員,尤以民衆所信神團爲衆。佛所說者,有七佛世尊、四大天王(Maharaja)、長子珊逝耶(Naravahana)、矩吠羅(Kuvera)。各地護持佛法之諸大藥叉(Yaksa)、二十八藥叉大將(Mahayaksa senapati)、薜室羅末拿天王(Vaisravana),並諸法弟(Dharmahhratr)。複次說菩薩處胎時初生時及生已守護之鬼女,有十二大畢會遮女(Mahapisaci)、八大女鬼、七大女鬼、五大女鬼。八大羅剎女(Maharaksasi)、十大羅剎女、十二大羅剎女、十二天母(Matr)。複有一大畢舍遮女(Mahapisaci)、一吉(Ekajata)是大羅剎(Raksasa Ravana)婦,居大海岸。複有七十七大羅剎女(Maharaksasi)。次又說一百零八龍王(Nagaraja)、過去七佛、慈氏菩薩(Maitreya)、大梵天王(Bra hmasahati)、帝釋天王(Sakra)、叁十九河王(Nadirajni)、五十八山王(Parvataraja)、二十八星神(Naksatra),分爲四方,方各七宿(Graha)。複有六十七仙人(”Rsi)、十叁大毒藥(Maha prajapati)。佛說此《大孔雀明王真言》無能違越者,常得遠離一切不善之事,獲大吉祥雲雲。阿難陀聞佛說已,往以《大孔雀明王法》爲莎底救護,遂苦毒消散。此經內容,大致如此。

  

  (丁)二、佛書解說

  

  《佛母大金曜孔雀明王經》大意

  

  本經又有《佛母大金曜孔雀明王經》、《孔雀明王經》、《大孔雀明王經》、《孔雀經》等異名,收在《大正藏》十九冊,分上中下叁卷。此外,另有序文與《讀誦大孔雀明王經》的經前的《啓請法》。尚有序文,其作者不詳。其要旨是說不空叁藏周遊五天竺歸唐後,譯此名爲《佛母大孔雀明王經》的由來,文中另以細字說此經有大神力,願求者皆靈驗。凡居于五天之地,南海十洲2及北方吐貨羅(Tukhara)等二十余國,不問道俗,皆共尊敬,讀誦願求,鹹蒙福利。由于舊譯經文有阙文,神洲內不廣流通,雖遭厄難而讀誦者也不多,故今綜尋諸部梵本,譯成叁卷,並記《畫像壇場軌》雲雲。

  

  《啓請法》是本經人的一部分,由不空譯出。文中先皈依叁寶與七佛,敬禮慈氏等諸大菩薩,並謂今讀誦摩诃摩瑜利(Mahamayura)大孔雀明王經,所求諸願皆如意滿足。所有諸天靈祇,或居地上、或處虛空及諸蠱魅人及非人等,皆來此道場,聽我讀誦《佛母大孔雀明王經》,舍除暴惡,鹹起慈心,于佛法僧,生清淨信,今施設香花飲食,願生歡喜,鹹聽我言雲雲。其次說神咒。

  

  卷上述及世尊居室羅伐(”Sravasti)城逝多林給孤獨園時,有一名爲莎底(Svati)的比丘,出家不久,執掌砍柴,營澡浴事。適逢大黑蛇自朽木孔出,螫其右足拇指,毒氣遍行全身,倒地悶絕,口中吐沫,兩目翻上。阿難見狀,疾往佛所白佛。佛告訴阿難:「《摩诃摩瑜利佛母明王大陀羅尼》有大威力,能滅一切諸毒怖畏災惱,攝受覆育一切有情,使得安樂。」又令阿難誦此神咒救護該比丘,並述說陀羅尼。

  

  附注

  1蚖:水陸兩棲動物,形如守宮。

  2十洲:

  一、瀛洲──一名環州,在東海中。

  二、玄洲──在北海中。

  叁、長洲──在南海中。

  四、流洲──在西海中。

  五、元洲──在北海中。

  六、生洲──在東海中。

  七、祖洲──在東海中,秦始皇使徐福入海求蓬萊,至祖洲不返。

  八、炎洲──在南海中,漢時曾通中國。

  九、鳳麟洲──在西海中,出續弦膠。

  十、聚窟洲──在西海中,出返魂香,秦時嘗通中國。

  (出《佛學名相彙解》卷第七十七,二八五七頁)

  

  世尊告阿難陀:「昔雪山南側,有金曜孔雀,每晨朝誦持《佛母大孔雀明王陀羅尼》,晝必安隱;慕時讀誦,夜必安隱。」其次說《佛母大孔雀明王陀羅尼》。佛又對阿難述其功德如下:「人若入聚落,應憶念此《大孔雀明王陀羅尼》,或于礦野中、道路中,甚至入王宮,或逢劫賊、鬥诤、水火難、會怨敵于大衆中、爲蛇蠍所螫而中毒、或有諸怖畏時、患風黃痰癊時,乃至有苦惱時,應憶念此《心陀羅尼》,則一切憂惱悉皆消散。」又說東方有天王名持國,爲彥達嚩(Gandharva)之主,以無量百千彥達嚩爲眷屬,守護東方,其子孫、兄弟、軍將、大臣、雜使等,亦以此《佛母大孔雀明王陀羅尼》,擁護某一衆生及諸眷屬,除憂惱,保壽命百歲。又說南方增長天、西方廣目天、北方多聞天,亦以此《心咒》擁護行者。

  

  卷中說住在諸國諸城的藥叉,皆護持佛法,懷慈心,彼等亦以此《佛母大孔雀明王真言》,常擁護某人,攝受饒益之,使得安隱,所有厄難,皆悉消除。或刀杖損傷,或中毒、王賊、水火逼惱,或天龍諸鬼等害,悉皆遠離。又東南西北四方中,有四藥叉大將,皆以佛母大孔雀明王擁護所欲濟助之衆生及眷屬,使壽命百歲,諸願皆滿足。其它諸鬼神或諸病難,因讀誦此經,皆得消除。又十二大畢舍遮(Pisaca)等鬼女也有大神力,具大光明,形色圓滿,在帝釋天與阿修羅(Asura)相戰時,出大威力,對帝釋天加勢,時彼等皆以此《孔雀明王真言》,去護持衆生及眷屬,使得壽命百年。其它八大女鬼、七大女鬼、五大女鬼、八大羅剎女(Raksa)、十大羅剎女、十二羅剎女、十二天母、七十叁大羅剎女等,也同樣地依之護持衆生及其眷屬,使得壽命百歲。還有大海龍王、海子龍王等,或降甘雨成熟苗稼,曾由如來受叁皈依戒,有大勢力富貴自在,彼都如此。

  

  下卷說過去七佛,亦以《佛母明王真言》守護行者。其它河神、山神、諸星宿、諸大仙、諸藥神,皆依佛母大孔雀明王,守護衆生及眷屬,使壽命百年,離…

《佛母大孔雀明王經簡介(見如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