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敵化虛無,諸親亦煙滅,
吾身必死亡,一切終歸無。
爲之造罪的怨敵們如今已不複存在,親友們也已煙消雲散,我也不會例外,終究要死亡,所有衆生與受用最終也將化爲烏有,爲了這一切而造罪實在是無有意義。
人生如夢幻,無論何事物,
受已成念境,往事不複見。
如果認爲令親友們歡喜等快樂以後也會跟隨,實際上這樣的快樂等、現在所有的一切受用等任何事物今後只能成爲回憶的對境罷了,不可能再親眼目睹、親身感受,因爲往事已經流逝過去了,不會再度現見,猶如夢中所享受的快樂在醒來時蕩然無存一般。
複次于此生,親仇半已逝,
造罪苦果報,點滴候在前。
不用說是生生世世,就是暫時活存的今生中也可以看得出,多半過世的親朋好友、怨家對頭以及曾經與之相伴的快樂等都如夢境一樣不複再現,然而爲了他們所造的難以饒恕的罪業及所有習氣果報卻都在前方等候著。
叁、攝義:
因吾不甚解:命終如是驟,
故起貪嗔癡,造作諸惡業。
由于我沒有深刻地認識到死亡如此突然,因此以貪嗔癡造下了衆多罪業,要想在即生中得以清淨,就必須盡快淨除。
晝夜不暫留,此生恒衰減,
額外無複增,吾命豈不亡?
因爲朝夕流逝,片刻不停,今生稍縱即逝,只減無增,爲此我怎麼會不死亡呢?定死無疑。
卯二(思維死亡極恐怖而生皈依之心)分二:一、略說;二、廣說。
一、略說:
臨終彌留際,衆親雖圍繞,
命絕諸苦痛,唯吾一人受。
如果認爲雖然必定死亡,但在死時也需要親友等。在臨終彌留之際,自己躺在床榻上,盡管所有的親友在四周團團圍繞,但命絕身亡的苦痛只有我獨自一人感受,他們根本無法分擔。
魔使來執時,親朋有何益?
唯福能救護,然我未普修。
若想:盡管如此,但他們在那時也能救護吧我。被閻羅獄卒捉住時,親戚朋友們能有什麼利益呢?根本無有利益。那麼,什麼才能有利嗎?到那時,唯有福德才能救護,然而我卻從未修過。
放逸我未知:死亡如是怖,
故爲無常身,親造諸多罪。
于是不由得悲哀大聲呼喊:怙主啊!沒有修過善法自心也未曾防護有漏法一直放逸無度的我不知道死亡這般恐怖,因此爲了無常的現世而親身造下了許多罪業。
二、廣說:
若今赴刑場,罪犯猶驚怖,
口幹眼凸出,形貌異故昔。
何況形恐怖,魔使所執持,
大怖憂苦纏,苦極不待言。
例如,一名罪犯今日就要被帶到刑場上去,他也會驚恐萬分,口幹舌燥,雙目凸出,面目皆非,與往昔判若兩人,那麼被面目猙獰十分可怕的閻羅獄卒捉住、被極大的恐懼所逼、痛苦不堪、極爲可憐、膽顫心驚的情景就更不用說了。
誰能救護我,離此大怖畏,
睜大凸怖眼,四方尋救護,
四方遍尋覓,無依心懊喪,
彼處苦無依,惶惶何所從?
到那時,有誰能救護我擺脫這麼巨大的恐怖呢?于是睜大向外凸出慌恐不安的雙眼四處尋覓救護者,經過一番苦苦尋找,結果發現四方無有任何可皈依處,不禁心灰意冷,極度失望。如果處在那種無依無靠的境地中,那麼當時我該何去何從呢?實在是無計可施。
醜二(所皈依之對境)分二:一、皈依共同叁寶;二、皈依具願力之菩薩。
寅一、皈依共同叁寶:
佛爲衆怙主,慈悲勤護生,
力能除衆懼,故我今皈依。
如是亦皈依,能除輪回怖,
我佛所悟法,及菩薩聖衆。
爾時,無有可依處,只能皈依叁寶,衆生的怙主大慈大悲的佛陀以最大的精進行持救護一切有情的事業,具有超凡的護佑威德力,能遣除一切怖畏,因此我從今起皈依佛陀;若依靠佛陀所了悟的正法則能解除輪回的恐怖;同樣也真實皈依菩薩僧衆。
寅二、皈依具願力之菩薩:
因怖驚顫栗,將身奉普賢,
亦複以此身,敬獻文殊尊。
我由于害怕地獄等處的痛苦而驚恐不安、瑟瑟發抖,于是將自己奉獻給普賢大菩薩,也將自己的身體獻給文殊菩薩。
哀號力呼求,不昧大悲行,
慈尊觀世音,救贖罪人我!
痛苦不堪悲哀哭泣,極力呼喚具有無僞大悲心與大悲行的怙主觀世音菩薩,爲什麼呢?祈求救護罪大惡極的我。
複于虛空藏,及地藏王等,
一切大悲尊,由衷祈救護。
也同樣發自內心地呼喚聖者虛空藏菩薩、地藏王菩薩、彌勒菩薩、除蓋藏菩薩等具有大悲心的所有怙主,祈願能得救護。
皈依金剛手,懷嗔閻魔使,
見彼心畏懼,四方速逃逸。
我也皈依能令那些嗔恨衆生的閻羅獄卒等見而生畏、四處逃串的金剛手菩薩。
醜叁、如何皈依:
昔違尊聖教,今生大憂懼。
願以皈命尊,救速除怖畏!
如今見到(由于昔日違越佛陀教的)罪業果報如此可怕,而皈依您祈求迅速消除恐怖。
子叁(現行對治力)分叁:一、理當精進對治;二、迅速精進;叁、如何精進。
醜一(理當精進對治)分二:一、以患者之喻說明;二、以險處之喻說明。
寅一、以患者之喻說明:
若懼尋常疾,尚須遵醫囑,
何況貪等患,宿疾恒纏身。
既便是畏懼風、膽等平常疾病,也需要謹遵醫囑而治療,那麼恒常貪欲等百罪的痼疾萦身需要精進依如來言教對治就更不必說了,因爲彌天大罪的重症難以治愈。
一嗔若能毀,贍部一切人,
療惑諸藥方,遍尋若不得。
醫王一切智,拔苦諸聖教,
知已若不行,癡極應诃責。
爲什麼呢?貪等疾患一者就足可以毀滅南贍部洲爲主的一切人,除了依如來教奉行外尋遍各方也得不到能治愈這些疾患的妙藥。能治療這些煩惱病的靈丹妙藥就是一切種智,因爲依靠它能去除一切痛苦,明明知道這一點卻不依教奉行,顯然愚昧至極,成爲呵責之處。
寅二、以險處之喻說明:
若遇尋常險,猶須慎防護,
況墮千由旬,長劫險難處。
縱然遇到一般小小的險處也是爲了不墮落其中而小心翼翼,萬分謹慎,那麼對于墮入極度痛苦、長久不得解脫、深達千由旬的深淵中,更需要謹小慎微就不言而喻了。
寅二(迅速精進)分叁:一、壽命不可靠;二、受用不可靠;叁、親友不可靠。
寅一、壽命不可靠:
若思今不死,安逸此非理,
吾生終歸盡,死期必降臨。
誰賜我無懼?雲何定脫苦?
倘若必死亡,爲何今安逸?
如果心裏想:雖然罪過嚴重,但以後再忏悔也可以。實際上所謂今日不死而悠閑自得也是不合理的,我最終必定壽終正寢,死亡的時刻一定會來臨,誰能賜予我不死的無畏?誰也不能賜予。怎麼能確定擺脫死亡呢?根本不可能擺脫。如果必死無疑,那麼我如何能心安理得、逍遙自在地度日呢?實在不合理。
寅二、受用不可靠:
除憶昔經曆,今吾複何余?
然因執著彼,屢違上師教。
回憶以往享受的那些財産受用,如今我還有什麼尚未毀壞剩余的受用呢?然而我卻由于貪戀受用而屢屢違背上師的言教,這實在不應理,但願以後不再就犯。
寅叁、親友不可靠:
此生若須舍,親友亦如是,
獨行無定所,何須結親仇?
不僅僅是受用,就連自己存活的今生以及朝夕相伴的親友們都要舍棄而獨自一人前往後世,那麼有何必要與衆人結親結怨呢?貪執這些無有任何實義。
醜叁(如何精進)分二:一、意樂;二、加行。
寅一、意樂:
不善生諸苦,雲何得脫除?
故吾當一心,日夜思除苦。
痛苦是由不善業産生,因此我理當日日夜夜恒時唯一思維如何才能脫離痛苦。
寅二、加行:
吾因無明癡,犯諸自性罪,
或佛所製罪,如是衆過罪,
合掌怙主前,以畏罪苦心,
再叁禮諸佛,忏除一切罪。
我由于愚昧無知而造了諸如殺生誰犯都成罪業的自性罪,或者如過午進食只有受戒才成罪業的所有佛製罪,對于所造的這一切罪業,我于怙主前,恭敬合掌,以畏苦之心再叁頂禮,誠心忏悔。
子四、返回對治力:
諸佛祈寬恕,往昔所造罪,
此既非善行,爾後誓不爲!
請求一切導師寬恕我往昔所造的罪業,既然罪業不是善行,發誓今後再也不造。
《入行論釋·善說海 第二品 忏悔罪業》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