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已复献上,香极妙色衣。
二、擦拭:等待诸佛菩萨沐浴之后,用妙香熏染、清洁柔软、无与伦比的衣物擦拭他们的身体。
三、妙衣:擦拭完毕以后,如果是出家装束的佛菩萨,则供上袈裟等适合出家身份的芬芳妙衣;如果是身著在家装束的尊众,则献上色彩各异、柔软飘逸的妙衣。
亦以细柔服,最胜庄严物,
庄严普贤尊,文殊观自在。
四、庄严:以成百上好的冠冕等装饰品庄严现见真谛而成为圣者的普贤菩萨、文殊菩萨、观自在菩萨、金刚手菩萨、弥勒菩萨等根据所化众生的根机而持在家相的诸位大菩萨。
香遍三千界,妙香涂敷彼,
犹如纯炼金,发光诸佛身。
五、《俱舍论》中云:“四大部洲与日月,须弥山王及欲天,梵天世界一千数,许为小千之世界,彼之千数承许为,二千中千之世间,彼之千数三千界。”在这样的所有三千世界等无量刹土中恒时飘散着阵阵的芳香,遍及各处,以如此的殊胜妙香涂敷宛如纯金般奕奕发光的佛身。
于诸胜供处,供以香莲花,
曼陀青莲花,及诸妙花鬘。
六、在堪为殊胜福田的一切佛像等上供上令人感到惬意、香味沁人肺腑的曼陀罗、莲花以及青莲花等所有天花,还有这些美花及珍宝等穿成的五颜六色悦意的花鬘、宝鬘。
亦献最胜香,香溢结香云。
复献诸神馐,种种妙饮食。
七、殊胜合意的妙香洋溢各方,结成香云,旋绕遍布空中,这些也都供养佛菩萨。
八、又敬献上白糖神馐以及核桃汁等花样繁多、味道鲜美的饮食。
亦献金莲花,齐列珍宝灯。
香敷地面上,散布悦意花。
九、井然有序排列着的金莲花中安放有各式各样光芒闪闪的宝灯,这些也供养诸佛菩萨。
十、香水涂敷的地面上,遍满令人赏心悦目的花朵,以此作供养。
广厦扬赞歌,悬珠耀光泽,
严空无量饰,亦献大悲主。
十一、具有庄严等功德的无量宫殿,传颂着天子天女们所吟唱的悦耳动听的赞歌,各种珍珠宝珠串悬垂的饰品将宝幢等严饰得光怪陆离、光芒万丈,遍布虚空界,成为虚空庄严的这些装饰品也都供献给大慈大悲的诸位尊主。
金柄撑宝伞,周边缀美饰,
形妙极庄严,亦展献诸佛。
十二、周围有珍珠等饰品严饰的悦意金柄高高撑起珍宝组成、造形美观见而生喜的胜妙宝伞,也恒时供养一切如来。
子四、发愿供养:
别此亦献供,悦耳美歌乐,
愿息有情苦,乐云常住留。
惟愿珍宝花,如雨续降淋,
一切妙法宝,灵塔佛身前。
除上述这些供品以外,也愿伴随更为殊胜动听的乐声妙音、具有息灭有情痛苦、带来安乐这种特殊能力的所有祥云也能长久住留。愿在教法、证法及其所依经函等一切法宝及所有佛塔、佛像等前,连续不断地降下珍宝花等妙雨。
子五、无上供养:
犹如妙吉祥,昔日供诸佛,
吾亦如是供,如来诸佛子。
如同文殊菩萨等诸位大菩萨曾于十方诸佛前作供养的方式一样,我也如是供养一切如来怙主及佛子。如《宝箧经》中云:“多种鲜花花华盖,以及五彩缤纷花,铺遍形形色色花,供大尊主彼等佛。”
子六、赞叹供养:
我以海潮音,赞佛功德海,
愿妙赞歌云,飘临彼等前。
我以无量无边的一切赞歌海潮赞颂诸佛菩萨功德的大海,愿美妙动听的赞歌云朵一定飘荡到他们功德的海边。
辛二、顶礼:
化身微尘数,匍伏我顶礼,
三世一切佛,正法最胜僧,
敬礼佛灵塔,菩提心根本,
亦礼戒胜者,堪布阿阇黎。
于过去、现在、未来三时的一切佛陀、正法与胜会僧众前,我以所有刹土诸微尘数的身体匍匐顶礼,同时我也顶礼一切生起菩提心的根本佛像与大乘经藏等,还有能生起或修行或宣讲菩提心的一切根本以及佛塔,并且也敬礼传法的堪布阿阇黎以及勤于解脱之事的殊胜禁行者。
辛三(皈依)分二:一、总义;二、论义。
壬一(总义)分二:一、抉择皈依;二、随皈依而行持。
子一(抉择皈依)分三:一、本体;二、分类;三、各自之自性。
丑一、本体:
为了遣除恐怖而依止皈依处。
丑二、分类:
皈依有世间皈依与出世间皈依,出世间皈依又分为大乘皈依与小乘皈依两种。
丑三、各自之自性:
世间皈依:为了摆脱某些恐惧而皈依世间的天神等,并非是殊胜的皈依。《胜幢经》中云:“处于畏惧恐怖地,多数皈依山树林,寺院树神及佛塔,彼非主要皈依处,依止彼等皈依处,不能解脱大痛苦。”
出世间皈依(有小乘皈依与大乘皈依):其中为了自己脱离轮回的痛苦乃至有生之年皈依三宝,是小乘皈依。大乘皈依:以大悲心引发,为一切有情脱离痛苦,而欲求自己获得佛果,时间乃至菩提果之间,这是大乘的三皈依。
子二、随皈依而行持:
经中云:“皈依佛宝者,彼为真居士,何时不皈依,其他诸天神。皈依正法者,远离损害心。皈依僧众者,不交外道徒。”首先在上师前受皈依戒后,依照经中所说于一切时分中诚心依赖三宝,恭敬精进供养,对任何有情都不作损害,不交往恶友等。应通过这种方式而不失毁皈依戒。如果失毁,则以再次受等方式断除罪业,增上功德。
壬二、论义:
乃至菩提果,皈依诸佛陀,
亦依正法宝,菩萨诸圣众。
时间乃至菩提果之间,对境是一切佛陀、正法与菩萨僧众,方式是皈依,也就是说我依止您,愿得以庇护。
辛四(忏罪)分二:一、总义;二、论义。
壬一(总义)分三:一、所净罪业之六门;二、能净四对治力;三、净法加行正行后行。
子一、所净罪业之六门:
即时间、因、门、加行、对治与分类。
子二(能净四对治力)分四:一、厌患对治力;二、所依对治力;三、现行对治力;四、返回对治力。
丑一、厌患对治力:
见到过患后追悔莫及,如同饮毒者见到后果一般。
丑二、所依对治力:
依止能摆脱罪业的方法,如依止药物一般。
丑三、现行对治力:
奉行善法,如服药一样。
丑四、返回对治力:
从今以后纵遇命难也不造罪,如同以后不再服毒一样。
必须要具足以上四种对治力,如果具足,那么必定能清净罪业。四对治力的数量是确定的,《宣说四法经》中云:“弥勒,菩萨若具四法则清净一切所造所积之罪业。何为四法?即厌患对治、依止菩提心(所依对治)、现行对治、返回对治。”
子三、净法加行正行后行:
加行皈依、发心;正行以具足四对治力的方式念诵忏悔文,观修罪业清净;后行观想依靠忏悔对境的加持而净除一切罪业,作回向等,这是诸位上师的窍诀。
壬二(论义)分四:一、厌患对治力;二、所依对治力;三、现行对治力;四、返回对治力。
子一(厌患对治力)分二:一、总说忏悔罪业之方式;二、依殊胜对境特殊罪业忏悔之方式。
丑一、总说忏悔罪业之方式:
我于十方佛,及具菩提心,
大悲诸圣众,合掌如是白:
无始轮回起,此世或他生,
无知犯诸罪,或劝他作恶,
或因痴所牵,随喜彼所为,
见此罪过已,对佛诚忏悔。
在忏悔的对境诸方安住的圆满正等觉佛陀及菩萨所有大慈大悲的尊主前,身体合掌,口中如是呈白:从无始时轮回到今世或在以往他世中,我因不知晓罪业的过患,自己或令他人造罪,以及由于自己被愚痴迷惑所牵引,欣然随喜他人造罪,见到所犯下的这些罪过后,诚心诚意在一切怙主前不覆不藏发露忏悔。
寅二、依殊胜对境特殊罪业忏悔之方式:
惑催身语意,于亲及父母,
师长或余人,造作诸伤害。
因昔犯众过,今成有罪人,
一切难恕罪,佛前悉忏悔。
我因烦恼驱使,身语意对三宝、父母、堪布阿阇黎及其他上师进行过的所有加害,总之由于犯了贪欲等许多罪过,如今已成了恶贯满盈、罪大恶极的我对于自己所造的难以宽恕的所有罪业在导师诸佛前忏悔。
子二(所依对治力)分三:一、皈依原因;二、所皈依之对境;三、如何皈依。
丑一(皈依原因)分二:一、略说;二、广说。
寅一、略说:
罪业未净前,吾身或先亡,
云何脱此罪,故祈速救护!
为什么要精勤忏悔呢?假设在罪业未得以清净之前,也许我先死亡,倘若如此,那么就会堕落到恶趣中,到那时如何能摆脱这些罪业呢?因此祈求迅速得以救护!
寅二(广说)分二:一、思维疾速死亡而生起皈依之心;二、思维死亡极恐怖而生起皈依之心。
卯一(思维疾速死亡而生起皈依之心)分三:一、略说;二、广说;三、摄义。
一、略说:
死神不足信,不待罪净否,
无论病未病,寿暂不可恃。
因吾不了知,死时舍一切,
故为亲与仇,造种种罪业。
这么急迫皈依是什么原因呢?不可信赖的这个死亡不会等到你罪业清净与否,也不会照顾你事情完未完成,无论生病还是没有生病,都不能保证你不会突然一命呜呼,寿命实在是不可靠的。死亡时必须要抛下亲怨等一切,只剩下自己孤身一人,可是我由于未能懂得这一点而为利亲害怨造下了各种罪业。
二、广说:…
《入行论释·善说海 第二品 忏悔罪业》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