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放下是一種心態、一種覺悟,不是一種行爲。很多人認爲:原來要做的事,現在不做了,這是放下;原來要的東西,現在不要了,這是放下;工作、孩子等都不要了,這是放下。這不叫放下,這是放棄。
我們有一句法語:你真正放下的時候,不會放棄一個人,不會放棄一件事。因爲人人都是好人,事事都是好事,處處都是好處。都是讓你解脫,讓你成就的助緣。我們只會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但是都不會做。若是在生活、工作中運用這個道理,那就是“要放下但不放棄,要認真但不執著,要隨緣但不隨便”。若是沒有覺悟,沒有成就,這個道理很難懂,尺度也不好把握。一說不能執著就不認真了,一說要隨緣就隨便了,一說要放下就都放棄了。能將這種空性和緣起的道理運用到生活工作中,這叫智慧。
不放棄一個衆生叫慈悲,放下一切衆生叫智慧。不放棄一個衆生,是因爲有悲心、有願力;放下一切衆生,是因爲有智慧,知道一切衆生都是無我的、空性的。放下是一種覺性、一種覺悟。所以大家要有智慧。
爲了求法、修法,受苦是好事。上山的路況有時候不太好,也確實很危險。你們下了很大的決心,冒著很大的風險,千裏迢迢、跋山涉水地來到這裏,很不容易。這種勇敢的心,不是一般人都能有的,你們才是勇士、勇母!這也是你們宿世修來的福報與善根,否則根本不可能有這樣的決心與勇氣。你可能自己覺察不到,實際上就是這樣的。但是大家通過這樣的一個機緣,消除了多少的業障啊!遣除了多少的磨難啊!積累了多少的善根啊!圓滿了多少的福德啊!這是佛講的,爲了求法,往寂靜處邁一步,能遣除數劫的業障和磨難。而你們來到這裏,不是邁一步,是邁了好多步。大家應該高興,有上師叁寶的加持,你不會死的,即使死了,保證也能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像你們做生意一樣,有了賺錢的契機,即使累點、苦點,忍耐一下,就能賺幾百萬,很值!所以我說離得越遠,交通越不方便,路況越危險,遭受的痛苦、磨難越多越好!
你們每年若是能真心來求法,來參加萬盞法會,這是最好的一種消災免難的機緣,肯定會消除一年中的災難的。因爲發這個心、發這個願不容易,所以發心越大、願越大,對治力越強、功德越大。
第叁、不畏甚深法義之安忍
八萬四千法門都是脫離痛苦的方法,比如九乘次第的佛法都是正法,都是解脫的方法。佛根據不同衆生的根基、意樂而講了這麼多法門。什麼叫根基?即每個人的喜好、追求都不一樣:有的喜歡人天福報,追求平安、發財、健康等,不求解脫,不求其他功德;有的喜歡聲聞緣覺的果位,只求自我解脫,希望沒有煩惱、痛苦、能入定享受禅悅等寂滅的境界;有的喜歡菩薩和佛的境界,不爲自己,只求利益衆生、度化衆生。
法門平等,都是正法,都是殊勝的。沒有對錯好壞,沒有哪個法門殊勝或不殊勝之分。但對個人來講,法有殊勝和不殊勝之分,如果這個法和你的相續相應,對你來說這個法就是殊勝的;如果暫時和你不相應,對你來說這個法就是不殊勝的。什麼叫與法不相應?這個法高于自己的相續,自己還沒到那個層次;或者自己的相續高于這個法,已經超越了這個法的層次。殊勝或不殊勝是以這樣的標准來區分的,不是說法本身不殊勝。說“法門平等”,是從本體的角度來講的;說“法殊勝或不殊勝”,是從所化衆生的角度來講的。
法有了義和不了義,也是針對所化衆生而言的。對這個人來說是了義的,但對另外一個人來說是不了義的;或者修行的層次不一樣,你在這個層次時,這個法對你來說是了義的,另外一個法就是不了義的。如你的根基或是修行層次是在小乘裏,那小乘法對你來說就是了義的;當你超越了的時候,小乘法對你來說就是不了義的,大乘佛法是了義的。
佛當時傳法的時候,是針對衆生的相續應機說法,傳的是相應法,這是佛卓越超群的智慧,也是佛偉大高明之處。只有佛才會講相應法,其他人沒有這個能力。
什麼叫佛法?通達無礙叫佛法。佛講的每一句話,包括每一個字,怎麼講都是通的,都是圓融的!那才是真正佛的智慧。你真正到了這個時候,才是真正掌握了佛法。有很多人說,小乘是不對的,大乘是對的;顯宗是正法,密宗是邪法;顯宗不好,密宗才是正法等等。這都是因爲沒有精通佛理,沒有真正掌握佛法。真正掌握佛法時,一精通一切精通。都是正法、佛法,都是對的。通達就是不分別,無礙就是不執著。若是有分別、有執著,就不是佛法。
無我、空性,大光明、大圓滿都是正確的,都是殊勝的。顯宗、密宗,小乘、大乘都是正法,都應該恭敬。不應該去評論判斷,更不應該誹謗,那是造業,是錯誤的。你暫時不理解、不明白是正常的,你的智慧、修行還沒有到那個層次。那都是佛、菩薩的境界,不是你凡夫的境界,不是所有的境界都是你所能了知的!但不管你是否明白,是否能接受,都應該恭敬,不能否認。
你已經皈依叁寶了。皈依法的時候,是皈依一切正法。沒有說只皈依顯宗或密宗,或者說只皈依小乘或大乘。所以若是誹謗就是違反了誓言,舍棄了誓言。舍棄誓言就是舍棄生命,就是一具爛屍體!
以前佛講般若空性的時候,很多小羅漢都捂著耳朵不敢聽,最後吐血而亡。後來弘揚密法的時候,很多人也都接受不了,甚至誹謗,結果身上著火,腳下的大地裂開,活著下了地獄。這都是很多人親眼所見的。這都是誹謗密法、誹謗大圓滿法的果報。所以不明白、不能接受,是你的境界不到、修行不到,慢慢就好了。應該將一切觀爲清淨,恒時恭敬才是對的。
(四)精進
什麼叫精進?表面上看,每天都起早貪黑,刻苦地做課、念經、修法,很多人都會覺得這個人挺精進,自己也覺得挺精進,但這不叫精進。真正的精進是喜于善,是對善法有一種強烈的喜悅、歡喜之心。喜歡善念、善業,喜歡無漏的功德,喜歡出世間的境界。我們現在懈怠懶惰,就是因爲不喜歡善業,即使喜歡了也不強烈。願力沒有超越業力,善念沒有超越惡念。對善的喜悅沒有超越對惡的喜歡,所以做善事很難,造惡業很容易。不知不覺就殺生、偷盜、欺騙了,不知不覺就說假話、惡語、绮語了……就是因爲我們喜歡惡不喜歡善。我們喜歡善若是像喜歡惡那樣就好了。若是能精進,修法一點都不難,成就一點都不難。
有智慧不如能精進。能精進的人,絕對能成就。但是有一般智慧的人,不一定能成就。這裏說的智慧是指一般的小智慧、小聰明。有一句諺語,“智者如入寶山,空手而歸。”意思是指有小聰明、小智慧的人雖然進入了寶山,但可能最後會空手而歸。因爲有一點小聰明、小智慧,一看就明白,一聽就掌握,這樣的人容易忽略自己,覺得自己好像什麼都知道了,什麼都明白了,什麼都行了。不深入學修,這樣不容易獲得大智慧,不容易獲得成就。有些人雖然不是很聰明,但特別刻苦、特別精進,最後基本上都能成就。如愚公移山那樣,即使再大的山也能移走。
精進分爲叁種:擐甲精進、加行精進和不滿精進。
第一、擐甲精進:即心裏做准備、發願。喜歡無漏的功德,喜歡善業,自己想學想修,心裏有充分的准備,心裏有強烈的願望,提前做好了心理准備,叫擐甲精進。首先是明白,然後是喜歡,最後是欲望。擐甲形容如同將士迎戰,先穿上盔甲,全副武裝,整裝待發。這是剛開始、初步的精進。
第二、加行精進:即喜歡並且有行動。聞法時滿懷喜悅,修法時法喜充滿,都是迫不及待,這才叫精進。就像饑餓的牦牛吃草一般,前一口還沒有吃完,就迫不及待地盯著下一口,那樣積極,那樣用心。而你們現在聞法、修法的時候,總是遲到,悶悶不樂的,一點積極性都沒有,一點歡喜心都沒有。就像在狗的面前放青草一樣,根本沒有興趣。這叫不精進。
學佛修行要像“懦夫懷裏鑽蛇”、“美女頭上燃火”般,不能一拖再拖。“懦夫懷裏鑽蛇”,懦夫本來就是膽小鬼,害怕蛇,懷裏突然鑽進了蛇,他會不會等待,等會兒再跑?不可能!他會立即跳起來,撒腿就跑。“美女頭上燃火”,美女特別在乎自己的容貌,頭上著火了,她會立即想盡辦法把火熄滅,絕不可能等火再燃一會兒。
我們現在不精進,還是沒有明白死期不定的道理。這座不觀,下一座再觀吧;今天不修,等明天再修吧;現在不行,等退休或老了再說吧……不能這樣一拖再拖了。誰都知道有一天會死,但是現在死、明天死、還是其他時間死,誰也不能確定。修行不能等待,因爲死亡不會等待,隨時隨地都會死,處處都會死。所以時時刻刻都要精進起來,修持正法,一定要在死亡來臨之前成就。
第叁、不滿精進:自己掌握了一點佛理或者稍微有了一點成就的時候,不能滿足。我們對世間法要知足少欲,但是對出世間法,對佛法應該是永不滿足,直至成佛。即使你明白得再多,掌握得再多,成就再高,也不能滿足。你向上比,和上師、佛菩薩比,你所獲得的這些什麼也不是。
爲什麼精進不起來呢?每天都懈怠懶惰,聞法修法的時候不精進、不用功、不用心,就是因爲信心不足!因爲沒有出離心!雖然在參加百日共修,但都是大概地聽一聽、看一看、坐一坐,根本沒有深入,這樣走馬觀花、蜻蜓點水般地修學,根本不會成就!《大圓滿前行引導文》、《前行備忘錄》裏都是怎麼講的?要像書裏說的那樣仔仔細細、紮紮實實地修,才能修出來,最後才能成就。而你們張口就是大妄語:什麼“萬法皆空”“四大皆空”……以後不要這樣好高骛遠,不要這樣糊弄自己、欺騙自己。
《前行備忘錄》除了極少數人,一般人不一定能看得懂。我學修了這麼多年的佛法,這次才明白了一點點,才知道了一點點。雖然書裏面都是普通的詞句,但內容非常深奧,這些內容都是很特別的竅訣。這種實修竅訣非常殊勝!現在我是真的明白了,如果沒有按照《前行備忘錄》中所講的那樣仔仔細細、紮紮實實地實修,不會有成就的。我現在才深刻地體會到:什麼叫走馬觀花、蜻蜓點水,什麼叫華智仁波切所講的“偶爾性的修行”、“空閑性的修行”。所以說,成就說容易也容易,說不容易也真的不容易。沒有一定的善根、福德,非常難啊!
《大圓滿前行引導文》、《前行備忘錄》裏的語言、詞句都很普通、簡單。真正的竅訣、修學就在這些很普通的詞句裏,這才是難!凡夫總認爲那些高深的、複雜的才是難,一些普通的、簡單的、生活化的,就覺得沒什麼。高深的法我聽過、學過,也會說,我學修因明、中觀也不是一兩年,可以說顯密一切經典都已經串習過了,都是稍微有些了解的。和你們一樣,以前我也沒把《大圓滿前行引導文》和《前行備忘錄》放在眼裏,沒當回事,也沒明白這裏有這麼多深奧的道理,更沒明白這裏有這麼多的實修竅訣。我在喇榮很多年,我的屋子很小,滿屋子都是書,但很難找到這兩本書。
我十幾歲的時候就學習了《入行論》、《大圓滿前行引導文》等論著,而且還能給大家宣講,也沒覺得有什麼。後來我到喇榮學習五部大論時,連翻都沒翻過這些書,更沒看過。考上了堪布以後,稍微輕松了一點兒,開始想實修的時候,才發現那些厚厚的書籍、複雜的理論裏面,根本找不到真正的竅訣。這時才開始回顧《前行引導文》,才找到了真正的修行竅訣。我處處強調加行,處處講加行,因爲這才是修學真正的必經之路,才是真正不可缺少的條件,才是一條完整的到達彼岸、成就佛果的路。這是我的親身體會。
所以,大家要仔細再仔細,深入再深入地學習加行,不要浮在表面上,自認爲很精進,那是欺騙自己。以前你們什麼也不明白,對佛法一無所知,現在學到了很多,明白了很多,掌握了很多,也很有改變,很有成就,這是佛法的力量。以前是凡夫俗子,剛強難化,現在你們真的改變了,真的有進步了。但是這些進步、成就,還遠遠不夠,遠遠不夠啊!只是剛剛會站,還沒有站穩。根本不可靠啊!不值一提!若是真心想成就,就要深入一點、用心一點,仔仔細細地學,紮紮實實地修!不然,想成就比登天還難!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叁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谛之加持,
僧衆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回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
《2011百日共修 不共之五內加行 發心(七)》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