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2011百日共修 不共之五内加行 发心(七)▪P2

  ..续本文上一页放下是一种心态、一种觉悟,不是一种行为。很多人认为:原来要做的事,现在不做了,这是放下;原来要的东西,现在不要了,这是放下;工作、孩子等都不要了,这是放下。这不叫放下,这是放弃。

  

   我们有一句法语:你真正放下的时候,不会放弃一个人,不会放弃一件事。因为人人都是好人,事事都是好事,处处都是好处。都是让你解脱,让你成就的助缘。我们只会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但是都不会做。若是在生活、工作中运用这个道理,那就是“要放下但不放弃,要认真但不执着,要随缘但不随便”。若是没有觉悟,没有成就,这个道理很难懂,尺度也不好把握。一说不能执着就不认真了,一说要随缘就随便了,一说要放下就都放弃了。能将这种空性和缘起的道理运用到生活工作中,这叫智慧。

  

   不放弃一个众生叫慈悲,放下一切众生叫智慧。不放弃一个众生,是因为有悲心、有愿力;放下一切众生,是因为有智慧,知道一切众生都是无我的、空性的。放下是一种觉性、一种觉悟。所以大家要有智慧。

  

   为了求法、修法,受苦是好事。上山的路况有时候不太好,也确实很危险。你们下了很大的决心,冒着很大的风险,千里迢迢、跋山涉水地来到这里,很不容易。这种勇敢的心,不是一般人都能有的,你们才是勇士、勇母!这也是你们宿世修来的福报与善根,否则根本不可能有这样的决心与勇气。你可能自己觉察不到,实际上就是这样的。但是大家通过这样的一个机缘,消除了多少的业障啊!遣除了多少的磨难啊!积累了多少的善根啊!圆满了多少的福德啊!这是佛讲的,为了求法,往寂静处迈一步,能遣除数劫的业障和磨难。而你们来到这里,不是迈一步,是迈了好多步。大家应该高兴,有上师三宝的加持,你不会死的,即使死了,保证也能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像你们做生意一样,有了赚钱的契机,即使累点、苦点,忍耐一下,就能赚几百万,很值!所以我说离得越远,交通越不方便,路况越危险,遭受的痛苦、磨难越多越好!

  

   你们每年若是能真心来求法,来参加万盏法会,这是最好的一种消灾免难的机缘,肯定会消除一年中的灾难的。因为发这个心、发这个愿不容易,所以发心越大、愿越大,对治力越强、功德越大。

  

   第三、不畏甚深法义之安忍

  

   八万四千法门都是脱离痛苦的方法,比如九乘次第的佛法都是正法,都是解脱的方法。佛根据不同众生的根基、意乐而讲了这么多法门。什么叫根基?即每个人的喜好、追求都不一样:有的喜欢人天福报,追求平安、发财、健康等,不求解脱,不求其他功德;有的喜欢声闻缘觉的果位,只求自我解脱,希望没有烦恼、痛苦、能入定享受禅悦等寂灭的境界;有的喜欢菩萨和佛的境界,不为自己,只求利益众生、度化众生。

  

   法门平等,都是正法,都是殊胜的。没有对错好坏,没有哪个法门殊胜或不殊胜之分。但对个人来讲,法有殊胜和不殊胜之分,如果这个法和你的相续相应,对你来说这个法就是殊胜的;如果暂时和你不相应,对你来说这个法就是不殊胜的。什么叫与法不相应?这个法高于自己的相续,自己还没到那个层次;或者自己的相续高于这个法,已经超越了这个法的层次。殊胜或不殊胜是以这样的标准来区分的,不是说法本身不殊胜。说“法门平等”,是从本体的角度来讲的;说“法殊胜或不殊胜”,是从所化众生的角度来讲的。

  

   法有了义和不了义,也是针对所化众生而言的。对这个人来说是了义的,但对另外一个人来说是不了义的;或者修行的层次不一样,你在这个层次时,这个法对你来说是了义的,另外一个法就是不了义的。如你的根基或是修行层次是在小乘里,那小乘法对你来说就是了义的;当你超越了的时候,小乘法对你来说就是不了义的,大乘佛法是了义的。

  

   佛当时传法的时候,是针对众生的相续应机说法,传的是相应法,这是佛卓越超群的智慧,也是佛伟大高明之处。只有佛才会讲相应法,其他人没有这个能力。

  

   什么叫佛法?通达无碍叫佛法。佛讲的每一句话,包括每一个字,怎么讲都是通的,都是圆融的!那才是真正佛的智慧。你真正到了这个时候,才是真正掌握了佛法。有很多人说,小乘是不对的,大乘是对的;显宗是正法,密宗是邪法;显宗不好,密宗才是正法等等。这都是因为没有精通佛理,没有真正掌握佛法。真正掌握佛法时,一精通一切精通。都是正法、佛法,都是对的。通达就是不分别,无碍就是不执着。若是有分别、有执着,就不是佛法。

  

   无我、空性,大光明、大圆满都是正确的,都是殊胜的。显宗、密宗,小乘、大乘都是正法,都应该恭敬。不应该去评论判断,更不应该诽谤,那是造业,是错误的。你暂时不理解、不明白是正常的,你的智慧、修行还没有到那个层次。那都是佛、菩萨的境界,不是你凡夫的境界,不是所有的境界都是你所能了知的!但不管你是否明白,是否能接受,都应该恭敬,不能否认。

  

   你已经皈依三宝了。皈依法的时候,是皈依一切正法。没有说只皈依显宗或密宗,或者说只皈依小乘或大乘。所以若是诽谤就是违反了誓言,舍弃了誓言。舍弃誓言就是舍弃生命,就是一具烂尸体!

  

   以前佛讲般若空性的时候,很多小罗汉都捂着耳朵不敢听,最后吐血而亡。后来弘扬密法的时候,很多人也都接受不了,甚至诽谤,结果身上着火,脚下的大地裂开,活着下了地狱。这都是很多人亲眼所见的。这都是诽谤密法、诽谤大圆满法的果报。所以不明白、不能接受,是你的境界不到、修行不到,慢慢就好了。应该将一切观为清净,恒时恭敬才是对的。

  

   (四)精进

  

   什么叫精进?表面上看,每天都起早贪黑,刻苦地做课、念经、修法,很多人都会觉得这个人挺精进,自己也觉得挺精进,但这不叫精进。真正的精进是喜于善,是对善法有一种强烈的喜悦、欢喜之心。喜欢善念、善业,喜欢无漏的功德,喜欢出世间的境界。我们现在懈怠懒惰,就是因为不喜欢善业,即使喜欢了也不强烈。愿力没有超越业力,善念没有超越恶念。对善的喜悦没有超越对恶的喜欢,所以做善事很难,造恶业很容易。不知不觉就杀生、偷盗、欺骗了,不知不觉就说假话、恶语、绮语了……就是因为我们喜欢恶不喜欢善。我们喜欢善若是像喜欢恶那样就好了。若是能精进,修法一点都不难,成就一点都不难。

  

   有智慧不如能精进。能精进的人,绝对能成就。但是有一般智慧的人,不一定能成就。这里说的智慧是指一般的小智慧、小聪明。有一句谚语,“智者如入宝山,空手而归。”意思是指有小聪明、小智慧的人虽然进入了宝山,但可能最后会空手而归。因为有一点小聪明、小智慧,一看就明白,一听就掌握,这样的人容易忽略自己,觉得自己好像什么都知道了,什么都明白了,什么都行了。不深入学修,这样不容易获得大智慧,不容易获得成就。有些人虽然不是很聪明,但特别刻苦、特别精进,最后基本上都能成就。如愚公移山那样,即使再大的山也能移走。

  

   精进分为三种:擐甲精进、加行精进和不满精进。

  

   第一、擐甲精进:即心里做准备、发愿。喜欢无漏的功德,喜欢善业,自己想学想修,心里有充分的准备,心里有强烈的愿望,提前做好了心理准备,叫擐甲精进。首先是明白,然后是喜欢,最后是欲望。擐甲形容如同将士迎战,先穿上盔甲,全副武装,整装待发。这是刚开始、初步的精进。

  

   第二、加行精进:即喜欢并且有行动。闻法时满怀喜悦,修法时法喜充满,都是迫不及待,这才叫精进。就像饥饿的牦牛吃草一般,前一口还没有吃完,就迫不及待地盯着下一口,那样积极,那样用心。而你们现在闻法、修法的时候,总是迟到,闷闷不乐的,一点积极性都没有,一点欢喜心都没有。就像在狗的面前放青草一样,根本没有兴趣。这叫不精进。

  

   学佛修行要像“懦夫怀里钻蛇”、“美女头上燃火”般,不能一拖再拖。“懦夫怀里钻蛇”,懦夫本来就是胆小鬼,害怕蛇,怀里突然钻进了蛇,他会不会等待,等会儿再跑?不可能!他会立即跳起来,撒腿就跑。“美女头上燃火”,美女特别在乎自己的容貌,头上着火了,她会立即想尽办法把火熄灭,绝不可能等火再燃一会儿。

  

   我们现在不精进,还是没有明白死期不定的道理。这座不观,下一座再观吧;今天不修,等明天再修吧;现在不行,等退休或老了再说吧……不能这样一拖再拖了。谁都知道有一天会死,但是现在死、明天死、还是其他时间死,谁也不能确定。修行不能等待,因为死亡不会等待,随时随地都会死,处处都会死。所以时时刻刻都要精进起来,修持正法,一定要在死亡来临之前成就。

  

   第三、不满精进:自己掌握了一点佛理或者稍微有了一点成就的时候,不能满足。我们对世间法要知足少欲,但是对出世间法,对佛法应该是永不满足,直至成佛。即使你明白得再多,掌握得再多,成就再高,也不能满足。你向上比,和上师、佛菩萨比,你所获得的这些什么也不是。

  

   为什么精进不起来呢?每天都懈怠懒惰,闻法修法的时候不精进、不用功、不用心,就是因为信心不足!因为没有出离心!虽然在参加百日共修,但都是大概地听一听、看一看、坐一坐,根本没有深入,这样走马观花、蜻蜓点水般地修学,根本不会成就!《大圆满前行引导文》、《前行备忘录》里都是怎么讲的?要像书里说的那样仔仔细细、扎扎实实地修,才能修出来,最后才能成就。而你们张口就是大妄语:什么“万法皆空”“四大皆空”……以后不要这样好高骛远,不要这样糊弄自己、欺骗自己。

  

   《前行备忘录》除了极少数人,一般人不一定能看得懂。我学修了这么多年的佛法,这次才明白了一点点,才知道了一点点。虽然书里面都是普通的词句,但内容非常深奥,这些内容都是很特别的窍诀。这种实修窍诀非常殊胜!现在我是真的明白了,如果没有按照《前行备忘录》中所讲的那样仔仔细细、扎扎实实地实修,不会有成就的。我现在才深刻地体会到:什么叫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什么叫华智仁波切所讲的“偶尔性的修行”、“空闲性的修行”。所以说,成就说容易也容易,说不容易也真的不容易。没有一定的善根、福德,非常难啊!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前行备忘录》里的语言、词句都很普通、简单。真正的窍诀、修学就在这些很普通的词句里,这才是难!凡夫总认为那些高深的、复杂的才是难,一些普通的、简单的、生活化的,就觉得没什么。高深的法我听过、学过,也会说,我学修因明、中观也不是一两年,可以说显密一切经典都已经串习过了,都是稍微有些了解的。和你们一样,以前我也没把《大圆满前行引导文》和《前行备忘录》放在眼里,没当回事,也没明白这里有这么多深奥的道理,更没明白这里有这么多的实修窍诀。我在喇荣很多年,我的屋子很小,满屋子都是书,但很难找到这两本书。

  

   我十几岁的时候就学习了《入行论》、《大圆满前行引导文》等论著,而且还能给大家宣讲,也没觉得有什么。后来我到喇荣学习五部大论时,连翻都没翻过这些书,更没看过。考上了堪布以后,稍微轻松了一点儿,开始想实修的时候,才发现那些厚厚的书籍、复杂的理论里面,根本找不到真正的窍诀。这时才开始回顾《前行引导文》,才找到了真正的修行窍诀。我处处强调加行,处处讲加行,因为这才是修学真正的必经之路,才是真正不可缺少的条件,才是一条完整的到达彼岸、成就佛果的路。这是我的亲身体会。

  

   所以,大家要仔细再仔细,深入再深入地学习加行,不要浮在表面上,自认为很精进,那是欺骗自己。以前你们什么也不明白,对佛法一无所知,现在学到了很多,明白了很多,掌握了很多,也很有改变,很有成就,这是佛法的力量。以前是凡夫俗子,刚强难化,现在你们真的改变了,真的有进步了。但是这些进步、成就,还远远不够,远远不够啊!只是刚刚会站,还没有站稳。根本不可靠啊!不值一提!若是真心想成就,就要深入一点、用心一点,仔仔细细地学,扎扎实实地修!不然,想成就比登天还难!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2011百日共修 不共之五内加行 发心(七)》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