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益衆生。這需要有善巧方便。我們現在也在幫助、利益他人,剛開始很好,你也邀請,他也發心,幾天以後就開始發生矛盾了,事兒越來越多了,最後的結果是雙方都起煩惱,都造業了。這是因爲沒有善巧方便,不要這樣。
現在的人腦子熱得快,一見面,互相剛有一點點了解的時候很親密,過幾天就開始有分歧,互相指責,造業了。做任何事情都要穩重,包括做功德、做善事,都不要太著急。爲什麼這樣說?就是怕變成惡緣,怕造惡業。想幫助他人,利益他人,也要慢慢來。有的人特別著急,這不是著急的事。機緣真正成熟那天,不用特意聯系,也不用特意邀請,善神護法自然而然就幫你聯系好,給你安排好了。若是機緣不成熟,一切努力都是徒勞的。所以不要勉強,那是造業。
人特別容易變,一會兒高興了,一會兒又不高興了。幫助他人、饒益衆生要有一定的能力。得到人身了,聞到佛法了,有這麼好的學佛修行的條件,自己好好發心、發願,好好修行,到時候什麼都會有。勉強沒有用,無論你怎樣勉強,也不可能達到目的。即使有也是暫時的,也是害己害他的,沒有用。
那些大德高僧、真正具德的上師們在弘法利生時,需要一定的能力,這個能力就是發心。我經常給大家講發心,發心非常重要。發心到位了,一切都到位了;發心不到位,一切都不會到位的。雖然說弘法利生是我們的事業,也是我們最終必須要做的,但也需要機緣成熟。若在機緣不成熟的情況下做,就是害己害他。就像兩個不會遊泳的人同時落水,卻要彼此相救,最後都被水沖走了一樣。沒有能力,誰也救不了誰,誰也幫不了誰。
同修道友之間要和睦相處,但是關系不要太密切,否則不會長久的。以前在喇榮的時候,上師就是這樣教導我們的。主要是互相之間沒有矛盾、沒有沖突,能和睦相處就行。不然,剛開始時我的衣服你穿,你的衣服我穿,我的就是你的,你的就是我的,相處特別融洽,幾天、幾個月以後就開始鬧矛盾了。不要這樣,把握好自己,把握好尺度,差不多就行。不然就是害己害他,互相傷害,不會成就的。所以,關系不要太密切,要保持一定距離,這才是完美的。
想幫助他人、利益他人是可以的,但是要先幫助自己、利益自己,自覺覺他、自度度他。自己都沒有覺悟,怎麼能讓衆生覺悟呢?自己都沒有得度,怎麼能度化衆生呢?這是非常重要的。
佛、上師的力量與加持不可思議。不管什麼時候,我唯一依靠的就是我的根本上師。無論是接觸衆生的時候,還是給衆生講經說法的時候,還是其他任何時候,我都把上師觀想在心間,盡量這樣發心:我所說的話、所做的事都是上師所說、上師所做。最後回向的時候也是,思維:我所有的思想、聲音或表現,都有上師的加持,因此能利益衆生,讓衆生獲得解脫,得到成就。靠我自己的力量肯定是不行的,因爲我是個凡夫,沒有力量。但上師是佛,我靠佛的力量。佛的加持可以融入我的身,融入我的語,融入我的心。對此我有依據,因爲佛的加持可以融入狗牙,我再差也能趕得上狗牙吧!既然佛的加持可以融入狗牙裏,上師的加持爲什麼不能融入我說話的聲音裏?爲什麼不能融入我的思想裏?爲什麼不能融入我的行爲裏?所以大家要觀清淨,好好地發心發願。
幫助他人,利益衆生要靠願力,靠信心。有清淨的願,有堅定的信念,一切都會好,都會圓滿的。我現在對自己的弘法利生事業非常有信心,因爲有上師的加持。若是沒有上師的加持,沒有上師的攝受,只靠我自己,我真的沒有信心。
要靠願力,盡管願力是否清淨很難說,但是我當時就是這樣發願的:祈求上師叁寶加持于我,相續中不要生起刹那的自私與自利,全心全意爲一切衆生。我爲什麼祈請上師叁寶加持,在相續中不要生起刹那的自私與自利?因爲我知道自己的相續不清淨,所以祈禱上師叁寶加持于我。我相信上師叁寶的加持,尤其相信我的上師的加持。可以說我的上師和我形影不離,只要我自己能憶念,自己能祈禱,上師隨時都在,上師的加持隨時都有。以前是,現在是,將來也是!若是不靠上師的加持,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勞無益,不會有意義的。希望我能時時依止上師,時時憶念上師,時時依靠上師的加持。我沒有別的依靠,沒有別的皈依之處。
大家可以互相幫助,互相利益,但是發心要到位,不能摻雜自私自利。若是你的願裏摻雜了自私自利,就不純淨了,就沒有加持、沒有力量了。就像是很好的一道菜,但裏面有毒了,就不能吃了。同樣,本來是一件很好的事,但若是發心不純淨,裏面有自私自利,做就沒有意義了。
我唯一的願望就是你們將來都能弘揚佛法、利益衆生,但這件事也要一步一步地來。若盲目地利益衆生、弘揚佛法,那不是弘揚佛法,而是破壞佛教,破壞佛的事業;那不是利益衆生,而是傷害衆生。希望大家都能真正地利益衆生,希望大家都能真正地弘法利生。我們是相信因果的,因果是不虛的。若盲目地去弘揚佛法,結上了惡緣,種下了惡因,造下了惡業,後果不堪設想啊!這樣害的不是你自己,害的是一群人;害的不是你自己,害的是一切衆生啊!大家應該謹慎、再謹慎!
弘法不是靠學曆、勢力。現在一些有學問的人也開始研究佛法,講解佛法了,但是能否利益衆生不好說,就看發心。若是發心好,就能利益衆生;若是發心不好,講得再好也不能利益衆生。現在一些有能力、有錢財、有關系的人也當上了寺院的住持,開始弘法利生了。能不能真正地弘法利生,就看他的發心與願力。若是沒有清淨的心,沒有清淨的願,就不能弘法利生,將來真的是害己害他。弘法利生不是靠學問、能力、權力和勢力,靠的是清淨的願,靠的是堅定的信念。有了這些,不用會講太多,不用會做太多。花言巧語不好用,裝模作樣沒有用,這都不是弘法利生的方法。
我喇榮的一些同學,學曆特別高,理論特別好,掌握的知識、佛理非常不可思議,但是離開喇榮後卻沒有真正的弘法利生。而有一些人學問不是很高,理論不是很好,掌握的知識和佛理也不是很多,當時看著好像不能弘法利生,但現在弘法利生事業非常廣大。雖然他講不出很多道理,做不了更多事情,但是他卻實實在在地幫助和利益了無數衆生,真的值得隨喜。
所以發心很重要,信心很重要,這兩點是弘法利生最基本的條件。若是你想弘法利生,就要一心一意,要堅定信念,要有清淨的願力。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叁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谛之加持,
僧衆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回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
《2011百日共修 不共之五內加行 發心(六)》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