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2011百日共修 不共之五内加行 发心(六)▪P2

  ..续本文上一页一般人能做到的。辗转*轮是成佛以后的事,除了佛谁也没有能力转*轮。讲经说法也要有一定成就,最好是一地以上的菩萨。之前你掌握得再多,讲得再流利,也很难感化众生。为什么说“世间的千言万语不如成就者的一句话”?因为力量不一样。不是看你掌握得有多好,讲得有多流利,主要是看你的发心有多清净,愿力有多大。

  

   不管是闻法、修法还是做其他事情的时候,发心、发愿、回向都非常重要。比如说你今天闻法、修法或学习某种知识、能力等,每次结束时都应该发个愿,愿这些能成为真正利益众生的一种方便。愿力很重要,非常不可思议!我在汉地刚开始弘法的时候,不靠别的,只靠愿力。我学汉语的时候每天都发愿,后来每次讲经说法的时候也都发愿。真的要靠愿力,有愿什么都能成功,没有愿是不可能成功的。

  

   若是你有讲经说法的能力是最好的,若是没有这个能力,你跟别人谈话或交流的时候,最好把佛观在喉间,或者把上师观在心间,然后想:自己所说所做的一切,都有上师的加持,都有佛的力量,如果真能这样想,真的不可思议。

  

   不要总是自以为是、自作主张,那样做一点用都没有。你有学问、有知识,能说会道又怎样?若是没有一个清净的愿,没有一种虔诚的信念,都是徒劳无益的!有知识、有学问、能言善辩的人有很多,但利益众生不是靠这些。滔滔不绝、出口成章又怎样?感化不了人,感动不了人心!若是有清净的愿力,有虔诚的信念,即使你学问不高,掌握的知识不多,口才也一般,也能感化众生、感动人心,这个力量是不可想象的。

  

   我们现在虽然做不了大法布施和极大法布施,但是可以做一般的法布施,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自身条件来做,没有什么可难的。一切都要按次第一步一步来,没有一步登天的,没有一口吃成胖子的。

  

   第三、无畏布施。无畏布施可以分小布施、大布施、极大布施。比如,你去保护小含生等动物的生命,尽量地放生,爱护众生,这是普通的无畏布施;如果有能力保护人类,比如说保护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安全,这是大无畏布施;保护上师三宝的生命,保护僧众的生命,保护自他的慧命,保护佛教事业,保护僧众事业,这是极大无畏布施。

  

   修财布施,能财富圆满;修法布施,能获得知识、智慧,能智慧圆满;修无畏布施,能获得健康长寿。佛在经中讲,以财施圆满福德资粮,以法施圆满智慧资粮。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都圆满了,你就成佛了。

  

   布施也可以具足六度。

  

   布施:无论是财富还是法,都能发自内心地舍掉,就是布施。

  

   持戒:若是做布施的过程中,身口意能如理如法,保持清净,不求今生的回报,不求功德和善根,不求来世的福报、成就,就是持戒。

  

   安忍:在布施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内外的违缘、障碍,能忍耐一切,就是安忍。

  

   精进:能发自内心,满怀喜悦地做布施;能心甘情愿,心平气和地做布施,这是精进。

  

   有时候也不一定直接做布施,只要听到了乞讨的声音,心里就欢喜、高兴,也是布施。而现实中,我们上街怕碰到要饭的,一碰到心里就烦,哪有喜悦啊?还找很多理由,有时候说:“这都是假冒的。”让父母高兴叫孝顺,让众生高兴叫善事。修施舍心,让对方高兴就行,哪有那么多理由?有时候说:“他们拿讨来的钱去造业,所以不能施舍。”你要是这样想,就什么都不能做了。因为卖菜、卖粮食的人同样会拿你付的钱去造业,所以你也不能买菜、买粮了。

  

   不是不考虑,只是不要太较劲,否则就没有圆满了。差不多就行,只要心善良就行,不用考虑太多。你不仅不给他,而且还说几句他不爱听的话,他不高兴,甚至生气了,你就跟他结恶缘了,将来就要承受果报,没有必要这样。你应该让他高兴。你给父母,尤其给儿女再多的钱财,他们也不会高兴,不会满足。可是你只给乞丐一两块钱,他们都特别高兴,特别满足。

  

   今生不求回报,来世不求福报,才是真正的布施。现在我们有时候也做一些布施,也帮助一些人,但是如果当下他人的表现不好,或没有如是地回报,心里就不舒服,就开始烦恼了。这都没有成为真正的布施,说明我们的发心不纯净,是有要求、要回报的,所以给自己带来了很多的烦恼与痛苦。若你真心想做布施,真心想帮助他人,就不要考虑这些,这样任何时候都是开心的、愉快的。即使对方不理解,或是没有回报,你的心也不会动,因为你早就有准备。

  

   大家任何时候都要调整心态。无论做什么,最好都能成为供养或布施。上供和下施的区别是什么?向上是供养,向下是布施;以信心是供养,以悲心是布施。大家好好发心,包括给父母儿女,给亲朋好友,给冤亲债主,都应该发心。他们是你种福德的福田,你可以好好地利用这样的机缘。若是你对他有信心,他是个有功德的人,你最好供养他;若是你对他没有信心,觉得他没有功德,就发慈悲心,尽量把他视为可怜的众生,或者视为需要帮助的众生,这样布施,都是消业积福。

  

   儿女来要钱了,如果不给,怕自己万一有病了、死了,他们不闻不问;如果给了,心里还舍不得,觉得还不如做供养、做布施。面对儿女心里都这么矛盾,更不用说给其他人了。若是有人来讨债或者把钱骗走了,心里就更不舒服,更怨恨了。不应该这样,应该心平气和地接受,心甘情愿地照做。

  

   给儿女也是布施,然后回向,不求回报。有的人觉得,今天给儿子钱了,儿子表现得挺好,但是不知道儿媳妇是怎么想的,打电话问一问,看儿媳妇怎么说。现在的人都会哄人:“啊,她也挺高兴的,挺感激的。”自己听了以后就高兴了,心里有点舒服了,“行,儿子今天很高兴,很满意,儿媳妇可能也很高兴,很满意,以后肯定会对我好一些。”希望儿子、儿媳将来会善待自已。不要这样!病了是否有人看,死了是否有人管,这是你自己的缘分。若是你有这个缘分,你有病的时候来看你、帮助你的人,不一定是你的儿女。若是没有这个缘分,你有再多的儿女,有几十个、几百个也无济于事。你有病,甚至到死的那天,他们都不一定在你身边。所以不要执着这些,了缘就行了。今生你做他的父母,他做你的儿女,这也是一种缘分,就去了这个缘、还这个债就行了。不要抱太多的希望,到时候会失望的。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不要考虑那么多。

  

   所以,大家不要求回报,就回向,就还债,就了缘,这样心里多舒服啊,这叫舍。若是你心里有要求,求回报,那是表面上的舍,不是心里的舍。表面上的舍不是舍,心里的舍才是真正的舍。真正的舍是没有要求,不求回报的。了缘了债了才叫舍,要钱给钱,要房给房,要车给车,要力给力,要命给命,要什么给什么。这才是布施!

  

   能心甘情愿、心平气和地做布施,这就是精进。

  

   禅定:做布施的时候一心一意、诚心诚意地去做,就是禅定。

  

   智慧:要站在三轮体空的角度,布施者自己、布施的对境、布施的物品,不是实有,都观为空性,如幻如梦地去做,就是智慧。

  

   (二)持戒

  

   持戒分三种:第一、断恶行戒;第二、行善法戒;第三、饶益有情戒。

  

   第一、断恶行戒:是要断除恶习,断除身三恶业、口四恶业、意三恶业。戒是净,断除身口意一切恶业,让自己的身口意清净,就是持戒。我们现在为什么不断恶?为什么不持戒?就是觉得难、觉得苦。这不叫难、不叫苦。若你的身口意散乱,你的身口意不正当,那才是难、才是苦!大家要明白:三门越清净,受持戒律越精进,你会越轻松,内心会越快乐。

  

   大家不要把苦当成乐!无论杀生、偷盗还是邪淫,无论是妄语、绮语、恶语还是离间语,无论是贪心、害心还是邪见,都是害自己。那不叫享受,叫刺激!看看它直接或间接地对你的伤害。比如你杀生吃肉、欺骗偷盗,暂时来讲,对身体、生命都有害;将来的果报更不用说了。

  

   第二、行善法戒:持戒不难,这是一种轻松、快乐的方法。你受戒持戒,三门清净了,内心的快乐是无比的,那种喜悦才是真正的喜悦,那种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无始劫以来的习气,让我们一直把痛苦的因当成快乐,作为一个佛弟子,作为一个大乘行者,不能再愚痴颠倒。那些凡夫俗子是愚痴颠倒的,你不能跟他们学啊!我们已经发愿要向佛学,他们和凡夫肯定是不一样的,思想不一样,行为也肯定不同。凡夫俗子所做的这些都不是快乐,都是痛苦的因,你们也不是没有经历过,也不是没有感受过,现在应该清醒了吧!你们到山上学法,应该也是因为这个吧!看透了,觉得没意思了,所以才选择了这样一条路,选择了这样一种活法。人心是容易变的,以后要注意环境,注意周围的人,不要再去接触这些。现在你有一点点的出离心,有一点点正确的想法,但这都是容易改变、容易动摇的。所以要好好地依止寂静处,好好地依止善知识。

  

   龙钦巴尊者说:“只要是跟随我的弟子都应该依止寂静处,尤其是依止上师的时间应该多一些、长一些。”因为成就很难,如同烧红的铁块一样,拿出来放一会儿,就会恢复原状,还和以前一模一样。大家一定要注意,这颗心不可靠,即使偶尔生起了出离心,也是不可靠的。所以大家要断一切恶,行一切善,然后尽量地受持别解脱戒、菩萨戒、密乘戒。

  

   第三、饶益有情戒:就是要帮助他人,要利…

《2011百日共修 不共之五内加行 发心(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