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百日共修上師瑜伽(十)
爲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爲度化一切父母衆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爲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大圓滿法分前行引導和正行引導。現在已經把前行部分講完了,主要包括四個共同外加行和五個不共同內加行,一共九個加行。
一、對“共同”和“不共同”的理解
第一種理解,是大乘和小乘的共同和不共同。共同是指與小乘共同,不共同是指與小乘不共同。
共同四外加行——暇滿難得、壽命無常、因果不虛和輪回過患,這些是大乘、小乘共同的學處。無論是修大乘佛法還是修小乘佛法,都要學修這些內容,都要修出離心。若是相續中沒有生起出離心,無論修什麼法都是世間法。“我修的是無我、大空性、大光明、大圓滿,這些怎麼能是世間法呢?”這些法本身是出世間法,但是到你這裏都變成了世間法,因爲你的相續不成熟,沒有成爲這些法的法器。相續中沒有生起出離心,你所修的法都是世間法,所做的善根和所積累的功德、福德只能成爲世間一些福報的因,還是輪回的因,只能得到一些人天安樂,不會有其他任何成就。小乘的聲聞和緣覺也一樣,都是求從六道輪回中解脫的,他們修的是解脫法,所以也必須要有出離心。要有出離心必須要學修四外加行,這是大乘、小乘共同修的法,所以叫共同外加行。
五內加行都是與小乘不共同的:第一、小乘也有皈依,但是小乘裏沒有我們主要講的上士道的皈依,也不用修上士道的皈依;第二、發菩提心。小乘也發利他心,但它求的是自我解脫,還有自私自利心,所以不發真正的菩提心,也沒有究竟的利他心。除皈依和發心外,還有叁個加行:金剛薩垛除障法、供曼茶羅、上師瑜伽。小乘行者也要消業,也要積福,也要證悟無我,但是他們有自己的方法,不學修這叁個加行。這叁個加行都是以菩提心爲前提條件的,小乘無法學修這些。所以,這叁個加行也與小乘不共同。這五個內加行叫不共同加行。
還有一種理解,即指與顯宗的共同與不共同。共同指與顯宗共同,不共同指與顯宗不共同,是密宗所特有的。
顯宗裏無論是聲聞乘、緣覺乘,還是菩薩乘,若是沒有出離心的基礎,都不能成就。四外加行是修出離心的方法,是佛法的基本理念。佛所有的理念都是建立在因果觀、輪回觀的基礎上的。若是沒有通達這些道理,沒有這些理念,不會有佛理。這是佛法的根,是必須要掌握的學修內容,是必須要經曆的學修過程。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波羅蜜乘),這叁個都屬于顯宗,都是要逃脫叁界、了脫生死的。要解脫,出離心是必須要具有的,沒有出離心的基礎不可以,根本無法逃脫叁界,無法了脫生死。所以都要學四外加行,這是顯密共同的修法。
爲什麼說不共同五內加行呢?皈依和發心,顯宗裏也有,但是有些方法不相同。顯宗裏雖有上士道的皈依,但主要是皈依叁寶;而密宗裏講的是四皈依,而且是以上師爲主的,觀皈依境的時候,中間是師寶,主尊是上師,這是密宗裏特有的竅訣。這是皈依的不共同之處。顯宗菩薩乘也發菩提心,但是密宗裏有一些特有的發菩提心的方法,也有一些不共同之處。在積累資糧、淨除業障方面,只有密宗才有金剛薩垛除障法這樣殊勝、極具加持的消業方法,顯宗沒有這樣的方法。顯宗裏也講了很多積累資糧的方法,但是只有密宗才有如叁身曼茶羅等這樣極爲殊勝、最迅速積累資糧的方法。上師瑜伽也是密宗特有的。雖然顯宗也講精通佛理要靠善知識的指導與竅訣,但是顯宗沒有上師瑜伽這樣的修持方法,它也不強調把善知識視爲佛。前兩個加行——皈依和發心裏有一些主要的修持方法和顯宗不共同,後叁個加行是全部不共同。
二、加行是通向大圓滿的唯一之路
加行共有九個。前面共同四外加行是修出離心,去掌握佛基本的理念,去修持最基礎的法要。在生起出離心的基礎上,再進一步地皈依、發心。
皈依是發菩提心、受菩薩戒的前提條件,就是進入佛門。我們曾經講過,誰都可以得到戒體,但是未皈依叁寶的人得不到戒體。發菩提心,尤其是受菩薩戒,要得到戒體,必須要先皈依上師叁寶。皈依上師叁寶就相當于正式進入佛門,入門後還要入道。道有近道、遠道和捷徑道。若選擇的是捷徑道——阿底瑜伽,即無上瑜伽,即身成佛的道,這屬于大乘,所以要發菩提心,相續中生起了菩提心,才是進入大乘妙道。
發菩提心進入大乘妙道,這是世俗菩提心。靠世俗菩提心不能達到最究竟的果位,因此還要發勝義谛的菩提心,這樣才是真正的入道,才能最終成就,真正到達目的地。勝義谛菩提心是有空性的智慧,有大光明、大圓滿的智慧。空性的智慧屬于遠道,大光明的智慧屬于近道,大圓滿的智慧屬于捷徑道。
你剛才已經選擇了捷徑道。要證得大圓滿的境界應具足叁個條件:第一、消除業障;第二、積累資糧;第叁、獲得上師的加持。消除業障最殊勝的方法是金剛薩垛除障法,積累資糧最殊勝的方法是供曼茶羅。其實金剛薩垛除障法裏也有積累資糧的方法,但它主要的功德是消業;供曼茶羅裏也有消業的方法,但它主要的功德是積累資糧。最後修上師瑜伽,通過上師的竅訣與加持,能夠把自己的心直接安住于大圓滿,就是佛的境界,佛的果位。因爲通過邏輯推理,無法能夠真正地進入大圓滿的狀態,無法將心安住于大圓滿的境界。真要進入大圓滿的境界,唯一的方法就是上師不可思議的加持和竅訣。這樣的加持和竅訣什麼時候才能得到?就是對上師生起了具足的、堅定的信心之時。能發自內心地把上師視爲佛,堅信上師就是佛,這才是具足的信心。這種信心是不動搖的,這個時候才會得到真正的加持,才會得到真正的竅訣。之前,給你竅訣你也得不到。
現在,很多人都在求竅訣。實際上,上師的言談舉止,所做的一切,包括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都是竅訣。但是因爲你還沒有具足的信心,你的相續還沒有成熟,所以你領悟不到、不明白。求竅訣不著急,相續沒有成熟,對上師沒有生起真實無僞的、具足的、堅定不移的信心之前,不會得到真正的加持,也不會得到真正的竅訣。也許有時候也能得到一些加持,但那是水,還不是真正的甘露。當你真正是從心坎裏、從內心深處對上師具有了那種說不出的、堅定的、真正無與倫比的信心的時候,才能得到加持。這種信心不是裝的,不是心裏特意作意的。以前也講過,當你真正能把上師視爲佛的時候,才能得到如甘露般的加持。之前得到的只是白開水般的加持和竅訣,那不是殊勝的甘露,不稀有。一般普通的竅訣都不是什麼。能直指人心,把你的心安住于本覺當中,才是真正的竅訣,才是如甘露般的加持。
真正要領悟、證得大圓滿法,就要靠消業積福。消業積福也是爲了對上師生起具足的信心。通過邏輯推理等方法分析,只能明白相似的,不會明白真正的。“于此猶如以指標示月”,順著手指能看到月亮,但那只是一個模糊的、大概的月影,不是真實的、真正的月亮。只有對上師具足了信心,才會得到真正的加持和竅訣,才能徹底領悟、證悟大圓滿的境界,才能在那種境界中保持不動,這是一個過程。
大圓滿分前行引導和正行引導。這九個加行都屬于大圓滿前行引導,後面還有正行,正行也有正行的加行。
叁、大圓滿法的叁種傳承方式
九乘之巅——大圓滿法,屬于密法。密法分外密和內密,內密有瑪哈瑜伽、阿努瑜伽和阿底瑜伽。阿底瑜伽(大圓滿法)是即身成佛的方法,不用說顯宗,密宗其他派別也沒有,只有舊譯甯瑪派才有。
前些時候阿炯仁波切虹化了,趨入涅槃後沒有留下身體。他本來是格魯派的一位大成就者,在他沒虹化之前,藏地幾乎沒有人知道他。很多大德判斷,他一生中主要修的是大圓滿法,因爲他是虹身成就,即身成佛了。雖然格魯派也有殊勝的密法,他也修密集金剛、時輪金剛、大威德金剛等法,但這些法最快的也只是臨終時成就,沒有活著時即身成佛、虹身成就的。
大圓滿法是舊譯甯瑪派特有的法。它從佛界傳到了天界,由天界傳到了人間,是通過叁種傳承方式傳下來的。
第一、如來密意傳。如來密意傳是佛與佛之間,在這裏指法身普賢王如來和報身金剛薩垛佛之間的傳講方法。我們的第一代傳承上師普賢王如來是本初佛,他只有覺,從未迷過,所以叫本初佛。其他的佛都是先迷後覺。大圓滿法主要是普賢王如來的法,普賢教指的就是大圓滿。所謂的“佛”、“覺”,實際上就是法界,就是我們的自性光明,它是不會迷的。其實,普賢王如來就是我們的佛性,
是一切諸法的法性,即法界。第二代傳承上師是報身金剛薩垛佛,他屬于五部佛。
報身是從法身中顯現的,法身普賢王如來和報身金剛薩垛佛是一體的,他們之間傳講的方法是如來密意傳,即心心相通,也可以說傳而不傳,講而不講。說講了也沒講,說沒講也講了,就是一個自性,一個法界。那樣的一種狀態,稱爲“傳講”。
第二、持明表示傳。第叁代傳承上師是化身極喜金剛。在人間,他是第一位傳承上師,是大圓滿法的開創祖師。以前有一位勝心天子在天界傳揚大圓滿法,後來在人間弘揚大圓滿法的時機到了,勝心天子轉生爲極喜金剛。普賢王如來、金剛薩垛佛通過金剛手菩薩將此事業傳給了極喜金剛,極喜金剛成就了。第四代傳承上師是文殊友。文殊友聽說極喜金剛在…
《2011百日共修 不共之五內加行 上師瑜伽(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