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識,開發慧眼照破,豈有無明能斷無明之理耶。故雲譬如有人,不自斷命。
《是故當知。有愛我者。我與隨順,非隨順者,便生憎怨,爲憎愛心,養無明故,相續求道,皆不成就。》
此序無明相續,長劫之所以也。謂此無明相續,長劫而難斷者,以有憎愛二惑,以滋養之也。以執我故,則偏愛我。若有愛我者,則更增長我之愛見;若違我者,必生憎怨,然憎怨亦從愛起,以不順其愛,故憎怨耳。以此憎怨資熏無明種子,發起現行,故劫劫生生,愛憎未斷,故無明日厚,所以相續長劫生死耳。今以愛憎之心,而求佛道,豈有成道之理耶。故雲皆不成就。下示相。
《善男子,雲何我相?謂諸衆生,心所證者。》
此正示我相之體也。此我等四相,舊解都分粗細,今詳佛意,指無始無明,爲己主宰,是爲我體,是則四相單約生相無明。今以觀照研窮,對待未忘,輾轉有四。原非粗細之分也。何以明之,謂妙性圓明,本無能所,良由最初一念,障此妙性,失其本明,故名無明。自爾以來,一向皆是無明爲己主宰,而爲我體。今以始覺觀照,欲證圓覺,未能圓合,中間皆因根本無明,而爲障礙。故對待未忘,即此所對所證者,乃是無明,非覺性也。故雲心所證者,乃我相也。按此始起無明爲我,豈有粗細之分耶。永嘉一念中五陰正此意耳。智者請深觀之。下以喻明。
《善男子,譬如有人百骸調適,忽忘我身。四肢弦緩,攝養乖方,微加針艾,則知有我,是故證取方現我體》
此以喻明我相也。謂衆生向以無明用事,不知有我,任運而已,故如人調適忘身。今以觀照研窮,方顯無明之體。故如人針艾,知有我身也。以觀心所取證者,乃是無明,非覺性也,故雲取證乃現我體。前佛明言,無始無明,爲己主宰,乃的指根本無明爲我,豈可以粗惑目之也。下結指。
《善男子,其心乃至證于如來,畢竟了知清淨涅槃,皆是我相,》
此結指我相根本也。意謂不獨叁賢十聖之所證者爲我,乃至證于如來究竟涅槃,若一念證性未忘,乃生相無明未破,正是我相根本。雲門雲,法身亦有兩般癡。得到法身邊,若法執不忘,己見猶存,亦是病。問曰:叁乘教中,說俱生我執,七地已破其八地。後乃俱生法執,破此法執,即入妙覺。今經等覺後心猶未破我相,何相懸若此耶。答曰:然,我法二執,總屬一我,謂我之我,我之法。然俱生法執,正是我所執之法,故法亦名我,以異熟未空故,但約證取爲我耳。此經不同諸說,以四相總屬一我,故雲皆是我相。
《善男子,雲何人相?謂諸衆生,心悟證者。善男子,悟有我者,不複認我,所悟非我,悟亦如是,悟已超過一切證者,悉爲人相。》
此示人相也。謂前所證者是我,則不複認我。若存我能悟之心,即爲人相,以約對我爲人,非他人也。
《善男子,其心乃至圓悟涅槃,俱是我者,心存少悟,備殚證理,皆名人相。》
此釋人相也。謂縱然悟得涅槃是我,不自證取,即此能悟之心,皆名人相。殚,盡也,謂了悟涅槃極盡之理爲我,若存絲毫悟心未忘,即名人相。
《善男子,雲何衆生相?謂諸衆生,心自證悟所不及者。》
此示衆生相也。謂覺前證悟,二皆是妄。即此覺了之心,名衆生相。以此覺了之心,非證悟之可及者,以見有證悟之可離,故名衆生相。
《善男子,譬如有人作如是言:“我是衆生,則知彼人說衆生者,非我非彼,雲何非我?我是衆生,則非是我,雲何非彼?我是衆生,非彼我故。”》
此借明衆生相也。以凡夫之衆生相,乃計我所感苦樂,變異相續,爲衆生相。今聖人但以了悟證取,兩忘能所,只存能了之心,爲衆生相,以不屬能所故。借世人彼此之語,以喻明之,謂言我是衆生,故非我非彼。
《善男子,但諸衆生了證了悟,皆爲我人,而我人相所不及者,存有所了,名衆生相。》
此正示其相。謂了前證悟,二皆不及,只此了心不忘,爲衆生相耳。
《善男子,雲何壽命相?謂諸衆生,心照清淨,覺所了者,一切業智所不自見,猶如命根。》
此示壽命相也。謂前能了之心爲衆生相。今觀智增明,照此了心,亦不可得,唯一清淨覺體,所謂覺心源,故名究竟覺。到此境智俱泯,一切俱離,謂以即心之智,還照寂滅之體,境智一如。如眼不見眼,故雲一切業智所不自見。以返妄歸真,至法身極則處。但守住寂滅不能轉位回機。所謂抱守竿頭,靜沈死水,宗門名爲尊貴墮,即此墮處,不能超越,故猶如命根,爲壽命相。語雲:百尺竿頭坐的人,雖然得入未爲真,百尺竿頭重進步,大千世界現全身。故以坐守玄微,命根不斷。前雲不住生死,不住涅槃,此正住涅槃相耳。
《善男子,若心照見一切覺者,皆爲塵垢,覺所覺者,不離塵故,如湯消冰,無別有冰,知冰消者,存我覺我,亦複如是。》
此直示妄源也。一切覺者,前叁相也。謂心照清淨覺,前叁相皆爲塵垢。即此覺心,亦未離塵。然以真照妄,妄即是真,故如湯消冰,冰即是湯。今存我覺,我則如冰。知冰以不能自遣,如不自斷命,所以爲壽者相也。下明我爲法障。
《善男子,末世衆生不了四相,雖經多劫,勤苦修道,終不能成一切聖果,是故名爲正法末世。》
此明我爲法障道之本也。謂末世衆生,若不了此四相,縱多劫勤苦,終不能成聖果,以執我見而修故也。正法末世,謂末世衆生,幸遇此圓教法門,可爲正法。若錯亂修習,與不修等,故無行證,所以爲末法也。釋迦法中,正法一千年,教理行果,四法皆全。像法一千年,有教理行,而證果者少。末法一萬年,但有教理,而無行證。今教理雖存,而徒勞無益者多矣。下有叁征,叁釋。此久修無證之義。
《何以故?》
此征何故久修無證耶。下釋。
《認一切我爲涅槃故,有證有悟名成就故。譬如有人,認賊爲子,其家財寶,終不成就。》
釋義謂所以久修不證者,以認一切我爲涅槃故,以證悟未忘,得少爲足故。言認一切我者,謂凡所修行,皆依我見,將此我見,以爲涅槃,故終不成就耳。認賊爲子,喻終不成就。
《何以故?》
此征何故認我便妨于道耶。
《有愛我者,亦愛涅槃,伏我愛根,爲涅槃相,有憎我者,亦憎生死,不知愛根,真生死故,別憎生死,名不解脫。》
釋義所以認我妨道者,以我爲愛憎之根本故也。謂凡執我者必愛我,今以我愛而求涅槃,則涅槃但資愛根,非真涅槃也。故雲伏我愛根爲涅槃相,故非真也。凡不順我愛者,必起憎心,以有憎我者,亦憎生死。然此憎心,本從愛起,不知此愛,真生死本。故今修行人,不知斷己愛根,而別憎生死,迷之甚也,故不解脫。然說認妨道者,以愛資愛故也。
《雲何當知,法不解脫?》
此征雲何當知愛涅槃者,本解脫法,何以返不解脫耶。
《善男子,末世衆生習菩提者,以己微證,爲自清淨,猶未能盡我相根本。》
釋義所以于涅槃法不解脫者,以執我而求。以取微證,便自以爲清淨。得少爲足,未盡我相根本,故不解脫耳。
《若複有人,贊歎彼法,即生歡喜,便欲濟度,若複誹謗彼所得者,便生嗔恨,則知我相堅固執持,潛浮藏識,遊戲諸根,曾不間斷。》
此以違順二境,以驗我相未忘也。言修行人自謂以得涅槃法矣,假若有人贊歎彼法,則生歡喜;誹謗彼法,則生嗔恨。然涅槃乃空法也,何有喜怒于其間。今聞贊誹而生喜怒,即此喜怒,本于我相,非涅槃也。以此驗知其人我相堅固執持,以此種子潛伏藏識,遇境激發現行,則遊戲諸根,曾不間斷。以此求道,雲何而得解脫耶。
《善男子,彼修道者不除我相,是故不能入清淨覺。》
此總結執我求道之過也。下翻顯病源。
《善男子,若知我空,無毀我者,有我說法,我未斷故,衆生壽命,亦複如是。》
此以法驗病,翻顯我相未忘也。然涅槃乃空法也,若果證涅槃,則我相必空,我相若空,則何有贊毀哉。今因贊毀其法,而生喜怒,正是我相未斷。若我相未斷,則人及衆生壽命四相,居然全在,如此正是衆生病根,又豈可爲得涅槃耶。下正示病源。
《善男子,末世衆生,說病爲法,是故名爲可憐愍者,雖勤精進,增益諸病,是故不能入清淨覺。》
此正示病源也。謂末世修行之人,未斷我相,以認我爲法,故所說者,乃說其我相之病,非說涅槃之法也。故雲說病爲法。以此之故,雖精進修行,但增益諸病,故不能入清淨覺耳,是故名爲可憐愍者。下示執病之過。
《善男子,末世衆生不了四相,以如來解及所行處,爲自修行,終不成就。》
此示執病爲法之過也。謂修行之人,不了四相,但以如來解行,回爲己有,非己親證。故終不成就。
《或有衆生,未得謂得,未證謂證,見勝進者,心生嫉妒,由彼衆生未斷我見,是故不能入清淨覺。》
此示執病之過,必墮增上慢人也。其實未得未證而自謂爲證爲得。少得爲足,故爲增上慢人。乃是我愛未斷者。何以知之?但于見勝進者,心生嫉妒,然此嫉妒之心,發于我愛,故知此人,乃未斷我愛者。是故不能入清淨覺。此甚言我愛爲病根也。下誡防過。
《善男子,末世衆生希望成道,無令求悟,惟益多聞增長我見,》
此深誡防過也。謂上執病爲法之人,所以四相未除者,只是將心待悟一事,爲病根耳。苟有待悟之心。則必廣求經教,執相似語,回爲己解,故此但只增益多聞,增長我見,非真修也。末法志道之士,可不懼哉。
《但當精進降伏煩惱,起大勇猛,未得令得,未斷令斷,貪嗔愛慢谄曲嫉妒,對境不生,彼我恩愛,一切寂滅,佛…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直解》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