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郭耀華講《金剛經》▪P12

  ..續本文上一頁人家要入帳非要寫名字,那就寫“不二法門”哈哈。如果你修到境界,連名字都不是你的名字那都好,自己取個小筆名法名也很好,只要不執著了什麼都沒有關系。大乘菩薩是寫東寫西都不會管了,如果初修行就寫一個比較簡單的吧,這樣慈悲心越來越大。不能說這個發票我要報賬,那就麻煩了。有功德就是有爲法。不要執著于寫什麼,忘記它吧。

   第十五分持經功德分。佛陀說“是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如來爲發大乘者說,爲發最上乘者說。”這樣的觀念、想法是爲最大乘心胸的人才說的,一般人沒有辦法接受這種想法。一般人都認爲我做了個什麼事就要回饋一個什麼。看到那個就不是那個,我看到電燈你非說那不是電燈,那就慘了。佛說的無爲法很少有人接受,什麼樣的人能接受呢?大乘菩薩,累世修行,智慧比較高的人才能接受。他們接受說釋迦牟尼佛說的也許有道理,我們去做看看。佛說的這個觀念比恒河沙的珠寶堆起來的功德還要大。這樣的說法是對大乘菩薩說的,對一般人是沒有辦法說的,都跑光了,搞不好都睡著了。因爲聽不下去,不能接受,所以如果有人能受持讀誦,廣爲人說,如來悉知是人,釋迦牟尼佛知道你在讀這個經。佛一直強調菩薩認爲這部經非常重要,你讀了,他們看到你在讀。“悉見是人,皆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這樣的功德非常的大,你能讀這部經、聽這部經、想這部經,功德非常大。你們是什麼人呢?是荷擔如來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者。什麼叫這些人荷擔如來家業的人呢?我(佛)就靠你們了,你們能了解接受我的想法就是荷擔我的人才,你們就是傳承者。我就靠你們了,其它人的福報還要慢慢來,沒有辦法傳承佛法。你們這些人能了解佛法的道理才能跟人家講,才能修行成就佛、大菩薩。“何以故?須菩提,若樂小法者,著我見、人見、衆生見、壽者見(修佛想長壽),則于此經不能聽受讀誦,爲人解說。”這樣的人一定不能接受這樣的想法。“須菩提,在在處處,若有此經,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應供養。當知此處,則爲是塔,皆應恭敬,作禮圍繞,以諸華香而散其處。”這是修煉這部經非常莊嚴的地方,講道的地方。所有天、人、阿修羅都要好好保護這個地方,因爲這是傳承正法的地方。

   第十六分能淨業障分。這個分跟業障、業力有關系。“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爲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爲消滅,當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你以前有很大罪過,如果受持讀誦這部經的話,你的罪業都會消除的,也會提升的。“我念過去無量阿僧祇劫,于燃燈佛前,得值八百四千萬億那有他一萬萬諸佛,悉皆供養承事,無空過者。”“若複有人,于後末世,能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于我所供養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你們要受持讀誦《金剛經》比他供養諸佛的功德還要大。你們去拜佛啊,或去供養誰啊不如好好受持《金剛經》,因爲它的功德是非常大的。釋迦牟尼佛馬上說了一句,我跟你們說這部經的功德這麼大你們相信嗎?“有人聞,心即狂亂,狐疑不信。”有的人聽到這部經有這麼大的功德就不相信,哪有可能?佛說“當知是經義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不要小看它,真的是有這麼大的功德,你們不要懷疑了。

   第十七分究竟無我分。須菩提又問佛:“雲何降伏其心?”佛馬上說“我應滅度一切衆生,滅度一切衆生已,而無有一切衆生滅度者。”我幫一切衆生實際上沒有幫一切衆生,是一樣的邏輯。爲什麼呢?“若菩薩有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則非菩薩。”菩薩是沒有四相的,菩薩是一體化,把別人當自己,所以很多事都是利他的。“所以者何?須菩提,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者。”實無有法,就是沒有固定的方法,沒有一個絕對的方法。因爲每個方法釋迦牟尼佛都給他否決了,說完就否決了。“如來于燃燈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不?不也,世尊。”他說我在燃燈佛那裏得到成佛的方法了嗎,他說沒有,沒有聽到任何一句話。“無有法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沒有任何一個法,我都忘記了,我聽了很多法但都忘記了,沒有固定法。佛說“須菩提,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須菩提,若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者,燃燈佛則不與我授記”我剛剛說了,釋迦牟尼佛沒有得任何一個法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沒有任何有爲法,所以燃燈佛才會給他授記說將來稱爲釋迦牟尼佛。最後的結論是,因爲沒有任何有爲法才會被授記得到釋迦牟尼佛號,“如來者,即諸法如義。”什麼叫諸法如義呢?是諸法無我義的意思,如來者就是諸法無我或諸法無執。“若有人言,如來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須菩提,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下面的結論是重點,“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以後你們看一些經典要注意,如來說一切法都是佛法。“須菩提,所言一切法,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他的那一套邏輯又來了,你說這是佛法,但是我說的一切法都不是法才叫一切法。意思是說不能執著。“一切法都是佛法沒有錯,但一切法都不能執著,都是一個方便法門”。佛教都在強調這個精神,如果大家都能懂佛經的話,就是要懂方便,方便就是妙用。“如來說人身長大,即爲非大身,是名大身。”你說是大就不是大,那才叫大。我當滅度無量衆生,你不滅度無量衆生才是滅度無量衆生。他的邏輯就是這樣,你做了很多事情,當作沒做很多事情才是真的做了很多事情。中國的道家就是爲善當作沒有做才是至善法,這就是佛法的基本精神。“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衆生、無壽者。”“若菩薩作是言,我當莊嚴佛土,是不名菩薩。何以故?如來說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你看,又來了,又是這樣的邏輯。也就是說,你做了,你不能說你做了,才叫真的做了。“須菩提,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我剛才強調這部經的重點,菩薩若通達無我法者才叫真正的菩薩。有我執,有我的精神在裏面就不是菩薩,就不是真的菩薩。這裏是指高級的菩薩,可能初修行的菩薩還會有我執,初地的菩薩是達不到這種境界的,他做事情是不可能不想到自己的。有時候碰到企業家做善事,他總是在想他做好事可以得到回報,他總是想東想西的,他不可能做了很多事情都不想的,沒有這種呆人。幫助別人什麼回報都不要了,有這種呆子嗎?佛說你多做一點呆子的行爲你就成功了。他所謂成功就是成就佛性了,將來像太陽一樣和佛合一了。中國儒家講的“天人合一”就是這樣的概念。你們這樣做了就和我(佛)一樣了。一般人很崇拜佛,那怎麼和佛合一啊,佛說你這樣子做吧。

   第十八分一體同觀分。“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肉眼。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天眼。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慧眼。”我剛才講過一次了,如來有這些眼。“須菩提,

  于意雲何,如來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法眼。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佛眼。”“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說是沙不?如是,世尊,如來說是沙。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是諸恒河所有沙數佛世界”這是在講宇宙,宇宙中有很多佛世界。“如是甯爲多不?”“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衆生若幹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爲非心,是名爲心。”又是同一個句子。“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叁心不可得就能得最大的清靜,這跟後面“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有關系。叁心不可得不是不知道,佛有大神通,他掐指一算感應就到了,它是“常應、常靜、常清靜”我再講一次,它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大家要慢慢去體會,衆生心不可得,不可得的意思是不能執著。而且是非常清靜,不會想東想西,不會像大家有那麼多的煩惱。因爲叁心不得,所以不會煩惱。那個心是變幻的心,隨時變來變去的,沒有執著。你要隨時感應一個東西,執著于一個東西,老是感覺是這樣,那就很慘了,就會有煩惱和困擾。佛陀因爲叁心不可得,他不會煩惱。

   第十九分法界通化分。關于有沒有什麼福德,又來講一次。“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他是用反思的語言來論法,說什麼就不是什麼就是什麼。你不說什麼就會得到什麼。難道真沒有福德嗎,做很多好事,福德多的很。你常常做善事就會發現你的生命就會很順。但佛說,你做很多好事你不要當作你在做啊,本來很多福德,你當作沒有,福德就會更多。你當作有就會更少一點,而且有執著心,有一得一啊,有二得二啊,那很慘的,提升智慧是不容易的,心胸不容易擴展,心量老是很小很小。

   第二十分離色離相分。“佛可以具足色身見不?”能看到色身嗎?就是外面的形象,可見光區看到的樣子。“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色身見。”爲什麼?佛說“如來說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又來了,他的邏輯又來了。你說我是這個就不是這個,你看到的一定是假的。你以爲是這樣的,你的眼睛看到的是可見光區,絕對不是真的我。“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可以具足諸相見不?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如來不是那麼簡單就看得到的,你看到我坐在這裏這個樣子,你以爲我就是這個樣子嗎,不是這樣子的。“何以故?如來說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諸相具足。”又來一句同樣的邏輯論述方法。你說這樣就不是這樣,我(佛)就是那樣,但就不是你想象的那樣,所以你要好好修,以後你就能看…

《郭耀華講《金剛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