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郭耀华讲《金刚经》▪P12

  ..续本文上一页人家要入帐非要写名字,那就写“不二法门”哈哈。如果你修到境界,连名字都不是你的名字那都好,自己取个小笔名法名也很好,只要不执着了什么都没有关系。大乘菩萨是写东写西都不会管了,如果初修行就写一个比较简单的吧,这样慈悲心越来越大。不能说这个发票我要报账,那就麻烦了。有功德就是有为法。不要执着于写什么,忘记它吧。

   第十五分持经功德分。佛陀说“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这样的观念、想法是为最大乘心胸的人才说的,一般人没有办法接受这种想法。一般人都认为我做了个什么事就要回馈一个什么。看到那个就不是那个,我看到电灯你非说那不是电灯,那就惨了。佛说的无为法很少有人接受,什么样的人能接受呢?大乘菩萨,累世修行,智慧比较高的人才能接受。他们接受说释迦牟尼佛说的也许有道理,我们去做看看。佛说的这个观念比恒河沙的珠宝堆起来的功德还要大。这样的说法是对大乘菩萨说的,对一般人是没有办法说的,都跑光了,搞不好都睡着了。因为听不下去,不能接受,所以如果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释迦牟尼佛知道你在读这个经。佛一直强调菩萨认为这部经非常重要,你读了,他们看到你在读。“悉见是人,皆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这样的功德非常的大,你能读这部经、听这部经、想这部经,功德非常大。你们是什么人呢?是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什么叫这些人荷担如来家业的人呢?我(佛)就靠你们了,你们能了解接受我的想法就是荷担我的人才,你们就是传承者。我就靠你们了,其它人的福报还要慢慢来,没有办法传承佛法。你们这些人能了解佛法的道理才能跟人家讲,才能修行成就佛、大菩萨。“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着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修佛想长寿),则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这样的人一定不能接受这样的想法。“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则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这是修炼这部经非常庄严的地方,讲道的地方。所有天、人、阿修罗都要好好保护这个地方,因为这是传承正法的地方。

   第十六分能净业障分。这个分跟业障、业力有关系。“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你以前有很大罪过,如果受持读诵这部经的话,你的罪业都会消除的,也会提升的。“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祇劫,于燃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有他一万万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若复有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你们要受持读诵《金刚经》比他供养诸佛的功德还要大。你们去拜佛啊,或去供养谁啊不如好好受持《金刚经》,因为它的功德是非常大的。释迦牟尼佛马上说了一句,我跟你们说这部经的功德这么大你们相信吗?“有人闻,心即狂乱,狐疑不信。”有的人听到这部经有这么大的功德就不相信,哪有可能?佛说“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不要小看它,真的是有这么大的功德,你们不要怀疑了。

   第十七分究竟无我分。须菩提又问佛:“云何降伏其心?”佛马上说“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切众生灭度者。”我帮一切众生实际上没有帮一切众生,是一样的逻辑。为什么呢?“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非菩萨。”菩萨是没有四相的,菩萨是一体化,把别人当自己,所以很多事都是利他的。“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实无有法,就是没有固定的方法,没有一个绝对的方法。因为每个方法释迦牟尼佛都给他否决了,说完就否决了。“如来于燃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他说我在燃灯佛那里得到成佛的方法了吗,他说没有,没有听到任何一句话。“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没有任何一个法,我都忘记了,我听了很多法但都忘记了,没有固定法。佛说“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燃灯佛则不与我授记”我刚刚说了,释迦牟尼佛没有得任何一个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没有任何有为法,所以燃灯佛才会给他授记说将来称为释迦牟尼佛。最后的结论是,因为没有任何有为法才会被授记得到释迦牟尼佛号,“如来者,即诸法如义。”什么叫诸法如义呢?是诸法无我义的意思,如来者就是诸法无我或诸法无执。“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下面的结论是重点,“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以后你们看一些经典要注意,如来说一切法都是佛法。“须菩提,所言一切法,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他的那一套逻辑又来了,你说这是佛法,但是我说的一切法都不是法才叫一切法。意思是说不能执着。“一切法都是佛法没有错,但一切法都不能执着,都是一个方便法门”。佛教都在强调这个精神,如果大家都能懂佛经的话,就是要懂方便,方便就是妙用。“如来说人身长大,即为非大身,是名大身。”你说是大就不是大,那才叫大。我当灭度无量众生,你不灭度无量众生才是灭度无量众生。他的逻辑就是这样,你做了很多事情,当作没做很多事情才是真的做了很多事情。中国的道家就是为善当作没有做才是至善法,这就是佛法的基本精神。“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你看,又来了,又是这样的逻辑。也就是说,你做了,你不能说你做了,才叫真的做了。“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我刚才强调这部经的重点,菩萨若通达无我法者才叫真正的菩萨。有我执,有我的精神在里面就不是菩萨,就不是真的菩萨。这里是指高级的菩萨,可能初修行的菩萨还会有我执,初地的菩萨是达不到这种境界的,他做事情是不可能不想到自己的。有时候碰到企业家做善事,他总是在想他做好事可以得到回报,他总是想东想西的,他不可能做了很多事情都不想的,没有这种呆人。帮助别人什么回报都不要了,有这种呆子吗?佛说你多做一点呆子的行为你就成功了。他所谓成功就是成就佛性了,将来像太阳一样和佛合一了。中国儒家讲的“天人合一”就是这样的概念。你们这样做了就和我(佛)一样了。一般人很崇拜佛,那怎么和佛合一啊,佛说你这样子做吧。

   第十八分一体同观分。“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我刚才讲过一次了,如来有这些眼。“须菩提,

  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这是在讲宇宙,宇宙中有很多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又是同一个句子。“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三心不可得就能得最大的清静,这跟后面“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有关系。三心不可得不是不知道,佛有大神通,他掐指一算感应就到了,它是“常应、常静、常清静”我再讲一次,它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大家要慢慢去体会,众生心不可得,不可得的意思是不能执着。而且是非常清静,不会想东想西,不会像大家有那么多的烦恼。因为三心不得,所以不会烦恼。那个心是变幻的心,随时变来变去的,没有执着。你要随时感应一个东西,执着于一个东西,老是感觉是这样,那就很惨了,就会有烦恼和困扰。佛陀因为三心不可得,他不会烦恼。

   第十九分法界通化分。关于有没有什么福德,又来讲一次。“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他是用反思的语言来论法,说什么就不是什么就是什么。你不说什么就会得到什么。难道真没有福德吗,做很多好事,福德多的很。你常常做善事就会发现你的生命就会很顺。但佛说,你做很多好事你不要当作你在做啊,本来很多福德,你当作没有,福德就会更多。你当作有就会更少一点,而且有执着心,有一得一啊,有二得二啊,那很惨的,提升智慧是不容易的,心胸不容易扩展,心量老是很小很小。

   第二十分离色离相分。“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能看到色身吗?就是外面的形象,可见光区看到的样子。“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为什么?佛说“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又来了,他的逻辑又来了。你说我是这个就不是这个,你看到的一定是假的。你以为是这样的,你的眼睛看到的是可见光区,绝对不是真的我。“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如来不是那么简单就看得到的,你看到我坐在这里这个样子,你以为我就是这个样子吗,不是这样子的。“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又来一句同样的逻辑论述方法。你说这样就不是这样,我(佛)就是那样,但就不是你想象的那样,所以你要好好修,以后你就能看…

《郭耀华讲《金刚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