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郭耀華講《金剛經》▪P14

  ..續本文上一頁,就是應你的機去照著這個方法修,到下一個階段就修另外一個法,不斷去提升。所以你不要去批判這個法好或不好,漸修的不好頓悟的好。每個人的條件不同,快慢就不同。你叫一個漸修的人去修頓悟,他的智慧沒到那裏,就修不下去,所以要漸進。大家修《金剛經》裏面的想法是大乘的心胸,根器比較好、累世緣分比較好才能修到這樣一個比較好的一個方式。但以法來講是平等的,不要以爲金剛法最好另外的法就都不好,是應機。釋迦牟尼佛再叁強調你們是承擔我的家業的人,但你們是應機、平等的,注意最後那句話,善法就是沒有依法才叫善法,善法有執著就不是善法。再強調一次,任何一個法絕對不能有執著。

  第二十四分福智無比分。又來一次,《金剛經》反複強調,有很多福報,你們做了很多事情沒有比受持《金剛經》的福德更大。所以它又強調一次這個功德是最大的,是不能計算的,你們要盡可能多的了解《金剛經》。

  第二十五分化無所化分。這個觀念又再強調一次,有沒有衆生讓我度的,沒有。“若有衆生如來度者。如來則有我人衆生壽者”如來是無相解脫的,他度衆生不覺得有衆生被他度。他叫隨緣講法,應機講法。不是說,今天你在我旁邊,你就是被我度的,不是這個意思。如來是傳播法性的人,法性流轉到他身上講法給這個人聽,這個人得到提升,不是你被我度的。所以我郭耀華講《金剛經》,這些同學就是被我度的,不是這個意思。我們只是這個緣分、應機,今天你們來是有緣分就來坐在這裏。社團一通知你們馬上就願意來聽這個《金剛經》,我講是因爲我的老師曾經給我講過,我懂這部經,這部經是如來家業荷擔者,很希有的人才聽的,一般人聽不懂也看不太懂,不了解這個意思。我把這個意思講給大家聽,以後大家就按照這個做,如來說你們這就是承擔如來家業了。今天是我講的嗎?不是噢。它是一個法性的流轉,緣分剛好到我這裏,我就講給你們聽。不要以爲是我講的,錯了錯了,我沒有講。這是蠻重要的觀念啊,不要老是說郭大哥,那是假相假相,根本就沒有。這裏講的很清楚了,“如來說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爲有我。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即非凡夫,是名凡夫。”你說他是凡夫嗎,他聽不懂他是凡夫。釋迦牟尼佛說你不要把他當凡夫,如來說他不是凡夫就是凡夫。佛心中也沒有這樣概念的,所有的東西都是應緣應機才發生的,有人很早就知道大乘思想,有人緣分沒那麼好就慢一點。總是有機會的,也許等了很多輩子他會接受這種想法。這輩子接觸不到大乘佛法,下輩子就能接觸到,也許這輩子根本對佛教一點興趣都沒有,沒有緣分聽這個法,也許他到了天界、天堂就能聽這個法。天堂也許有人講《金剛經》,現在宗教大同,釋迦牟尼佛跑到耶稣的天堂去講道,也不一定是釋迦牟尼佛去,懂得《金剛經》的法性的佛來講。搞不好有一天耶稣也來講《金剛經》。(釋迦牟尼講基督教),哈哈,不是沒有這個可能啊,因爲以前各民族互不流通,釋迦牟尼佛搞不好把基督教的東西早就學過了。

  第二十六分法身非相分。他說你可以叁十二相觀如來嗎?他剛才講過這個觀念了,不可以叁十二相得見如來,這是重複的。我剛才不斷解釋給大家聽,叁十二相不能代表如來。所以現在的迷信,把佛像搞成叁十二相。一般修煉的佛性、佛法的東西,他們都願意把一個莊嚴的東西擺出來他們才會信,才開始拜,才開始修。但那都是外相的東西,佛教常常破外相,禅宗最喜歡破這個外相。爲什麼這本書能成爲禅宗的傳承的經典,很簡單他破相,破叁十二相,把像拿出來燒一燒也可以。有的禅宗祖師激烈一點,把一些佛像拿出來燒一燒。佛在哪裏,燒一燒,佛在燒裏面。他在強調佛在自性,佛不能以外相來看,但佛的自性怎麼顯,就是修煉的過程。修煉的過程要忘我,要無我執,修六度波羅蜜道的時候不能有執著。大家注意,《金剛經》的偈語出來了,這是名言“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你看到我的外形,你聽到我的聲音都不可以執著,要中道去判斷。如來不只在聲音,那如果修觀音菩薩修行法門怎麼辦,觀世音菩薩是修聲音的,不是一天到晚聽聲音嗎,所以即使是聲音也不能執著。釋迦牟尼佛爲什麼破空性就在這裏,執著會産生很多問題。但是修的過程中會産生很多現象,現象出來就當成參考,越高的層次對這些現象就掌握的越好,也許他科學法則掌握的越好,也許他生命現象掌握的越來越好,掌握住了,你就會自由自在。只有佛教能自由自在得觀自在菩薩,觀音菩薩得自在就是觀自在菩薩,觀自在就是色、音聲,還有色、聲、香、味、觸、法這些東西都不會執著,都當作參考。所以這裏邊還有分別的功夫,因爲很多人都是以色、音聲來分等級,但是大家當作參考就好了。爲什麼講色呢?因爲修煉的人氣色會比較好,氣比較好,但是容易執著于氣就不行。有人說女人越修越漂亮,這個漂亮就是修行好,不漂亮就是修行不行。好聽的聲音就好,不好聽的聲音都不好也不行,那都有種執著。你還有去分辨聲音的等級,震動的頻率。釋迦牟尼佛不是說你不能去理解聲音,而是說你以音聲求我,你求佛拜佛就能見到如來,佛說這個不是究竟的。不是說你不能拜我,也不是說你不能用聲音感應到我,感應到如來的法性,但是這樣做不是最究竟的,不是根本的,那都是方便法。而且這種方便法,如來認爲是有點偏斜的,因爲不是修自性成佛,不是從自性的裏面去解脫自我,是一種外在的東西解脫,對外在的東西通常容易執著,會被當前的現象困住,他不希望這樣。

  (學生:那我應該怎樣自性成佛?怎麼用自性修煉啊?)答:每天念自性成佛。念到有一天你就會圓滿了,因爲你念的時候還在看書啊。你本來就是佛,但你不知道,所以你要自性成佛。你的心在那裏有佛,你的肚子那裏沒有佛,但也許有佛在那裏。我講這個是有道理的,你修氣脈就會了解,它跟能量有關系。佛是光明的現象,它跟明體的能量有關系,也就是跟智慧、解脫有關系。這部《金剛經》就是讓大家智慧解脫的,智慧不解脫修很久的佛法也開悟不了,他會在外面團團轉。它破這個破那個就是把你的執著破光,這樣你看到很多神通的現象也不會執著在上面,這才是很好的修行。釋迦牟尼佛稱贊這樣的修行,用這種方法提升自己。第二個,如果這樣修,無論東方佛國、西方佛國、北方佛國、南方佛國,你到哪裏去就比較自在,愛去就去,不去就不去,隨意自在,這才是佛講的觀自在的想法。

   第二十七分無斷無滅分。“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不要以外相來看。“說諸法斷滅,莫作是念。”佛很擔心誤入頑空的思考。釋迦牟尼佛這種修法不是對境諸相都不起了,不是頑空的、斷滅法。在古代的修煉方法什麼都沒有,空的,什麼都空掉。完全不做事就空了。修大乘佛法得到佛道,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的願力的人,修法、想法、求法、行法的時候不會修到斷滅相。完全的空掉跟釋迦牟尼佛講的空性是不一樣的,跟我剛才講的沒有執著也不是一樣的東西。沒有執著是有做,不是什麼都沒有,斷滅空就是什麼都沒有,頑空。

   第二十八分不受不貪分。這一分又在說福德很大,是說“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是故說不受福德”菩薩做的福德不能有貪戀的心,不能是有爲法。有貪著就是有爲法,而一切賢聖皆以無爲法而有所差別,無爲法分高下,不是有爲法分高下。有爲法就是有執著,就是不能解脫,放在那裏很久還是在那裏。

   第二十九分威儀寂靜分。這一分講什麼叫如來?“如來若來若去,若坐若臥,是人不解我所說義。何以故?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沒有來沒有去,你看我釋迦牟尼佛講法四十九年有講法嗎,沒有。你說我釋迦牟尼佛是太子嗎,好像有,但是我說沒有,方便而已。沒有來也沒有去,他只是傳播法的一個工具而已,他是方便身而已。我釋迦牟尼佛跟人家講的很清楚,我沒有來啊,你們不要以爲我常常在這裏來啊;我沒有去啊,我釋迦牟尼佛常在哦,所以你們要感應釋迦牟尼佛,我還會再來找你們的。我沒有來沒有去,不生不滅。他只是一個方便示現,在印度他活了七十九歲,但事實上他以前就在、未來也在,一直都在,這個觀念一定要記住。已經開悟的能量的他來跟去就像遊戲一樣,我講遊戲是一個方便講法,就是願力允許他要來或不來。他來來去去,不來不去,隨便他自由自在。我們的習慣思想,明明他在這個朝代就是活了80年,他就是來了。釋迦牟尼佛說你不要總是這麼想,我只是方便示現四個字,方便來而已。我怎麼知道是誰叫我來,是釋迦牟尼佛,但他是代表很多佛菩薩說法。所以到底是誰要來,是佛菩薩要來還是我要來,是釋迦牟尼佛要來還是阿閦佛還是阿彌陀佛要來,誰曉得啊,都在他身上了。我這樣講對那個解釋可以理解,他身上代表太多的能量,他也代表太多轉換的工具,他甚至代表文殊師利菩薩對話,誰是文殊師利菩薩,有時候釋迦牟尼佛當文殊師利菩薩在現象界對話(注:這種解釋法大家參考參考,在靈界對話各自仍存在靈體!或已融入大靈體!無個體自性了,修道就修這個無我的法則)。我們回答語言實際上是感應對方來回答語言,比方說,觀世音菩薩或釋迦牟尼佛一句話,文殊師利菩薩身上想要回答,釋迦牟尼佛感應到文殊師利菩薩要回答什麼的話由釋迦牟尼佛的嘴巴說出來。但釋迦牟尼這句話說出來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是感應到文殊師利菩薩回答觀世音菩薩,記住這句話的講法。所以對他來講,沒有,不是他,他叫如如不動如來佛。如如不動,來了去了,法性常在。這樣的修行不容易,大家累世修行才今天過來聽《金剛經》,如果沒有累世修行的話,聽我剛才講的一下子跑掉了。聽完《金剛經…

《郭耀華講《金剛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