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是故一切法從本已來。離名字相。離言說相。離心緣相。畢竟平等。無有變異。不可破壞。唯是一心。故名真如。以一切言說假名無實。但隨妄念,不可得故。言真如者,亦無有相。謂言說之極,因言遣言。此真如體,無有可遣,以一切法悉皆真故。亦無可立,以一切法皆同如故。當知一切法,不可說不可念,故名爲真如。問曰。若如是義者,諸衆生等,雲何隨順而能得入。答曰。若知一切法,雖說無有能說可說。雖念亦無能念可念。是名隨順。若離于念,名爲得入。故雲,如真實義見,離先妄想心心數法,逮得如來自覺聖智,我說是涅槃。)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滅除彼生論(唐譯雲。爲除有生執。) 建立不生義
我說如是法 愚夫不能知
一切法不生 無性無所有
犍闼婆幻夢 有性者無因
不生無自性 何因空當說
以離于和合 覺知性不現
是故空不生 我說無自性
(記曰。此下至頌終,總明真如一心離生滅因緣相也。謂如來本無法說,而其所以說無生無自性者,以爲破彼生見,執有自性故。以彼愚夫不知諸法不生,本無自性,故說犍城幻夢以喻之。然彼所執有自性者,墮無因故。然如來何因說無生無自性耶。以諸法空故。故雲何因空當說。以彼外道妄執諸法各有自性和合而生,今則離之。是以諸法本空當體無生,故說無自性耳。此頌離生滅相。)
謂一一和合 性現而非有
分析無和合 非如外道見
夢幻及垂發 野馬犍闼婆
世間種種事 無因而相現
折伏有因論 申暢無生義
申暢無生者 法流永不斷
熾然無因論 恐怖諸外道
(記曰。此頌離因緣相也。以外道妄計實有生因和合而生諸法。世尊謂我但分析彼和合雖現而非有,故說幻夢垂發陽焰犍城,以喻明世間諸法雖現而無因,以折伏有因論,申暢無生義耳。然能申暢無生義者,則使法流永不斷滅。且我熾然說無因論以破彼有因,令其外道聞者生恐怖故。然佛說無因論,乃無彼生因,殆非外道無因比也。識之。)
爾時大慧以偈問曰。
雲何何所因 彼以何故生
于何處和合 而作無因論
(記曰。此大慧趣舉佛問外道生因偈以反質疑,將破無因論義也。佛問外道雲。汝之生法雲何而生。爲從有因生。爲從無因生。答言。從有因生。佛又問雲。既從有因生,有何所因耶。答言。從微塵四大勝性等爲生因。佛又問雲。彼微塵四大等,複以何故生耶。答言。以無因生。佛言。若彼微塵等既是無因。無因則無法。無法則無處。無處則無和合。無和合則無生矣。汝言無因,乃于何處和合而作無因論耶。大慧舉此質疑者,以聞上佛說無因破彼有因,故此疑雲,且無因乃外道所計,佛嘗以此破之矣,今何故又說無因破彼有因耶。故此涉疑致問。以外道所計生因亦無因。故佛說緣生乃破彼無因。又說無因以破彼生因。意在直指無生以息彼生滅之見耳。故下文明答之。)
爾時世尊複以偈答。
觀察有爲法 非無因有因
彼生滅論者 所見從是滅
(記曰。此答意顯離生滅因緣相也。謂能觀察一切諸法不屬有因無因,而即頓見無生,而彼生滅之見自悉矣。龍勝曰。有物從緣生。無物從緣滅。起唯諸緣起。滅唯諸緣滅。乃知色生時但是空生。色滅時但是空滅。以空不屬緣,故不生耳。)
爾時大慧說偈問曰。
雲何爲無生 爲是無性耶
爲顧視諸緣 有法名無生
名不應無義 惟爲分別說
(記曰。此征無生義也。由上佛說離生滅法以顯無生。大慧遂問雲何爲無生耶。爲諸法無性是無生耶。爲別有生性顧視諸緣名無生耶。既有無生名,必有無生義。惟願爲我說之。)
爾時世尊複以偈答。
非無性無生 亦非顧諸緣
非有性而名 名亦非無義
一切諸外道 聲聞及緣覺
七住非境界(魏譯作七地。) 是名無生相
遠離諸因緣 亦離一切事
唯有微心住 想所想俱離
其身隨轉變 我說是無生
(記曰。此頌無生義也。以離諸因緣及以作者,入唯心住,得二轉依意生法身,乃真無生義。然此無生,非無性,亦非有性。既有此名,亦非無義。但此無生義,乃八地已上所證如實住處。殆非外道二乘及七地菩薩之境界也。以彼外道邪見,二乘偏執,七地菩薩未離心量,尚在生滅數中。未入微細真實住處,心境未忘,故此非彼所知也。離此諸過,是真無生。)
無外性無性 亦無心攝受
斷除一切見 我說是無生
如是無自性 空等應分別
非空故說空 無生故說空
(記曰。此頌心境雙絕,法身真空,以顯無生實義也。以境離有無,心離執取,斷一切見,即是真空法身。此非斷滅之空。以心境無生故說空耳。◎上頌無生義◎下總頌離生滅因緣相)
因緣數和合 則有生有滅
離諸因緣數 無別有生滅
舍離因緣數 更無有異性
若言一異者 是外道妄想
有無性不生 非有亦非無
除其數轉變 是悉不可得
但有諸俗數 展轉爲鈎鎖
離彼因緣鎖 生義不可得
(記曰。此頌一心真如離因緣相也。因緣者生滅之本也。離此因緣,別無生法。故肇公雲。一切諸法,緣會而生。緣會而生,則未生無有。無有則無生。故雲離諸因緣數,無別有生滅,以十二因緣轉變生法,故雲諸因緣數。舍此,不但無生,抑且平等平等,了無一異之性矣。此中若言一異者,即外道見。何者。以有無二性皆悉不生,總非有故。除因緣外,悉不可得。是則緣生無性故空。空故無生。無生則法身平等,離一切相。此所以離因緣外,更無生義可得。)
生無性不起 離諸外道過
但說緣鈎鎖 凡愚不能了
(記曰。此正示緣生無性義也。性者因緣也。謂生本無生,必待緣生。以緣生無性,故生本無也。唐譯雲。生無故不生。是則生即無生,故離外道生法之過。以緣生即無生,故我但說因緣而密顯無生。所以凡愚不能曉了,妄謂離因緣外別有生性耳。)
若離緣鈎鎖 別有生性者
是則無因論 破壞鈎鎖義
如燈顯衆像 鈎鎖現若然
是則離鈎鎖 別更有諸性
(記曰。此釋外道計因緣外別有生性義也。佛謂若果離因緣外別有生性者,則是墮無因論,淪于斷滅矣。故雲破壞鈎鎖義。鈎鎖者即因緣也。以彼外道妄計別有生性,要待因緣而生。譬如衆像先有,要待燈照而後見,故因緣現生法,即如燈之現衆像。故佛斷之曰。若此論者,正是離因緣外別有生性。故我說彼是無因論。)
無性無有生 如虛空自性
若離于鈎鎖 慧無所分別
(記曰。此責外道不達緣生無性,故妄生分別也。以緣生無性,故無有生。無生則無性,體相如虛空。此乃離緣之道,絕諸對待。于此境界,叁世諸佛不敢觑著,誰當于此分別乎。故雲慧無所分別。今彼既于離因緣外而生分別者,足知皆妄計也。)
複有余無生 賢聖所得法
彼生無生者 是則無生忍
(記曰。此揀無生義也。謂彼外道所計生法固是邪見。而我法中複有余無生義,乃二乘賢聖所得,亦非真實。以彼斷盡生法,然後方得無生。不了生本無生,故非真實。是則我說生即無生,方是真實無生法忍。乃八地所證。又非二乘淺智所知也。)
若使諸世間 觀察鈎鎖者
一切離鈎鎖 從是得叁昧
(記曰。此揀正行也。謂外道妄計離因緣法,則增長邪見,非真離也。若使諸世間人,一一能觀因緣無性,了知離緣無生之理,則從是即得無生叁昧正定矣。下示觀之之方。)
癡愛諸業等 是則內鈎鎖
鑽燧泥團輪 種子等名外
若使有他性 而從因緣生
彼非鈎鎖義 是則不成就
若生無自性 彼爲誰鈎鎖
展轉相生故 當知因緣義
(記曰。此示觀因緣之方法也,癡愛諸業等,乃十二因緣,即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悲苦惱。叁世輪轉,牽纏不斷。故爲內鈎鎖。鑽燧得火,泥團成瓶,種子生芽,此叁者爲外物因緣。此等內外因緣諸法,但觀空無自性,即證無生。何必離此之外,更立他性耶。若使此外別有他性從因緣生者,即是無因。此則不但壞因緣義。抑且彼法不成。以彼所計自性,乃無因故。若觀生法本無自性,則因緣頓空,又複誰爲鈎鎖耶。以有展轉相生故,故說因緣之義耳。意謂若有因緣,必無自性。若離因緣,即是無生。豈有離因緣外,別有自性耶。是則能觀緣生無性,無性緣生,則了因緣體空,即入真生義。智者當作如是觀。)
堅濕暖動法 凡愚生妄想
離數無異法 是則說無性
(記曰。此釋諸法無性之所以也。謂四大等法,當體全空,本無自性。但以緣會而生,更無別法。而外道不了,橫計四大實有自性以爲生因,乃妄想分別,非正見也。是故我說緣生無性即是無生,以破彼計。離此數外,了無異法。但說無性耳。)
如醫療衆病 無有若幹論
以病差別故 爲設種種治
我爲彼衆生 破壞諸煩惱(唐譯雲。滅除煩惱病。)
知其根優劣 爲彼說度門
非煩惱根異 而有種種法
唯說一乘法 是則爲大乘
(記曰。此結歸一乘,以顯一心真如究竟義也。謂如來說法,唯說無生。然無生本無有說。而有多種言辭方便開示者,以其病病故也。故如醫療重病,病多而方亦異。佛爲破除衆生煩惱病故,以其病根不同,故說諸度法門。此其法本不異,異自機耳。所謂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叁。除佛方便說。但以假名字,引導于衆生,入大乘爲本。故雲唯說一乘法,是則爲大乘。前顯理究竟處,則曰我大乘非乘。今明斷證已竟,故亦以大乘結之。◎上明一心真如離一切相總顯究竟涅槃真我德已竟◎下破外道七種無常以顯究竟涅槃真常德)
《觀楞伽阿跋多羅寶經記(第13-15卷)》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