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是故一切法从本已来。离名字相。离言说相。离心缘相。毕竟平等。无有变异。不可破坏。唯是一心。故名真如。以一切言说假名无实。但随妄念,不可得故。言真如者,亦无有相。谓言说之极,因言遣言。此真如体,无有可遣,以一切法悉皆真故。亦无可立,以一切法皆同如故。当知一切法,不可说不可念,故名为真如。问曰。若如是义者,诸众生等,云何随顺而能得入。答曰。若知一切法,虽说无有能说可说。虽念亦无能念可念。是名随顺。若离于念,名为得入。故云,如真实义见,离先妄想心心数法,逮得如来自觉圣智,我说是涅槃。)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灭除彼生论(唐译云。为除有生执。) 建立不生义
我说如是法 愚夫不能知
一切法不生 无性无所有
犍闼婆幻梦 有性者无因
不生无自性 何因空当说
以离于和合 觉知性不现
是故空不生 我说无自性
(记曰。此下至颂终,总明真如一心离生灭因缘相也。谓如来本无法说,而其所以说无生无自性者,以为破彼生见,执有自性故。以彼愚夫不知诸法不生,本无自性,故说犍城幻梦以喻之。然彼所执有自性者,堕无因故。然如来何因说无生无自性耶。以诸法空故。故云何因空当说。以彼外道妄执诸法各有自性和合而生,今则离之。是以诸法本空当体无生,故说无自性耳。此颂离生灭相。)
谓一一和合 性现而非有
分析无和合 非如外道见
梦幻及垂发 野马犍闼婆
世间种种事 无因而相现
折伏有因论 申畅无生义
申畅无生者 法流永不断
炽然无因论 恐怖诸外道
(记曰。此颂离因缘相也。以外道妄计实有生因和合而生诸法。世尊谓我但分析彼和合虽现而非有,故说幻梦垂发阳焰犍城,以喻明世间诸法虽现而无因,以折伏有因论,申畅无生义耳。然能申畅无生义者,则使法流永不断灭。且我炽然说无因论以破彼有因,令其外道闻者生恐怖故。然佛说无因论,乃无彼生因,殆非外道无因比也。识之。)
尔时大慧以偈问曰。
云何何所因 彼以何故生
于何处和合 而作无因论
(记曰。此大慧趣举佛问外道生因偈以反质疑,将破无因论义也。佛问外道云。汝之生法云何而生。为从有因生。为从无因生。答言。从有因生。佛又问云。既从有因生,有何所因耶。答言。从微尘四大胜性等为生因。佛又问云。彼微尘四大等,复以何故生耶。答言。以无因生。佛言。若彼微尘等既是无因。无因则无法。无法则无处。无处则无和合。无和合则无生矣。汝言无因,乃于何处和合而作无因论耶。大慧举此质疑者,以闻上佛说无因破彼有因,故此疑云,且无因乃外道所计,佛尝以此破之矣,今何故又说无因破彼有因耶。故此涉疑致问。以外道所计生因亦无因。故佛说缘生乃破彼无因。又说无因以破彼生因。意在直指无生以息彼生灭之见耳。故下文明答之。)
尔时世尊复以偈答。
观察有为法 非无因有因
彼生灭论者 所见从是灭
(记曰。此答意显离生灭因缘相也。谓能观察一切诸法不属有因无因,而即顿见无生,而彼生灭之见自悉矣。龙胜曰。有物从缘生。无物从缘灭。起唯诸缘起。灭唯诸缘灭。乃知色生时但是空生。色灭时但是空灭。以空不属缘,故不生耳。)
尔时大慧说偈问曰。
云何为无生 为是无性耶
为顾视诸缘 有法名无生
名不应无义 惟为分别说
(记曰。此征无生义也。由上佛说离生灭法以显无生。大慧遂问云何为无生耶。为诸法无性是无生耶。为别有生性顾视诸缘名无生耶。既有无生名,必有无生义。惟愿为我说之。)
尔时世尊复以偈答。
非无性无生 亦非顾诸缘
非有性而名 名亦非无义
一切诸外道 声闻及缘觉
七住非境界(魏译作七地。) 是名无生相
远离诸因缘 亦离一切事
唯有微心住 想所想俱离
其身随转变 我说是无生
(记曰。此颂无生义也。以离诸因缘及以作者,入唯心住,得二转依意生法身,乃真无生义。然此无生,非无性,亦非有性。既有此名,亦非无义。但此无生义,乃八地已上所证如实住处。殆非外道二乘及七地菩萨之境界也。以彼外道邪见,二乘偏执,七地菩萨未离心量,尚在生灭数中。未入微细真实住处,心境未忘,故此非彼所知也。离此诸过,是真无生。)
无外性无性 亦无心摄受
断除一切见 我说是无生
如是无自性 空等应分别
非空故说空 无生故说空
(记曰。此颂心境双绝,法身真空,以显无生实义也。以境离有无,心离执取,断一切见,即是真空法身。此非断灭之空。以心境无生故说空耳。◎上颂无生义◎下总颂离生灭因缘相)
因缘数和合 则有生有灭
离诸因缘数 无别有生灭
舍离因缘数 更无有异性
若言一异者 是外道妄想
有无性不生 非有亦非无
除其数转变 是悉不可得
但有诸俗数 展转为钩锁
离彼因缘锁 生义不可得
(记曰。此颂一心真如离因缘相也。因缘者生灭之本也。离此因缘,别无生法。故肇公云。一切诸法,缘会而生。缘会而生,则未生无有。无有则无生。故云离诸因缘数,无别有生灭,以十二因缘转变生法,故云诸因缘数。舍此,不但无生,抑且平等平等,了无一异之性矣。此中若言一异者,即外道见。何者。以有无二性皆悉不生,总非有故。除因缘外,悉不可得。是则缘生无性故空。空故无生。无生则法身平等,离一切相。此所以离因缘外,更无生义可得。)
生无性不起 离诸外道过
但说缘钩锁 凡愚不能了
(记曰。此正示缘生无性义也。性者因缘也。谓生本无生,必待缘生。以缘生无性,故生本无也。唐译云。生无故不生。是则生即无生,故离外道生法之过。以缘生即无生,故我但说因缘而密显无生。所以凡愚不能晓了,妄谓离因缘外别有生性耳。)
若离缘钩锁 别有生性者
是则无因论 破坏钩锁义
如灯显众像 钩锁现若然
是则离钩锁 别更有诸性
(记曰。此释外道计因缘外别有生性义也。佛谓若果离因缘外别有生性者,则是堕无因论,沦于断灭矣。故云破坏钩锁义。钩锁者即因缘也。以彼外道妄计别有生性,要待因缘而生。譬如众像先有,要待灯照而后见,故因缘现生法,即如灯之现众像。故佛断之曰。若此论者,正是离因缘外别有生性。故我说彼是无因论。)
无性无有生 如虚空自性
若离于钩锁 慧无所分别
(记曰。此责外道不达缘生无性,故妄生分别也。以缘生无性,故无有生。无生则无性,体相如虚空。此乃离缘之道,绝诸对待。于此境界,三世诸佛不敢觑著,谁当于此分别乎。故云慧无所分别。今彼既于离因缘外而生分别者,足知皆妄计也。)
复有余无生 贤圣所得法
彼生无生者 是则无生忍
(记曰。此拣无生义也。谓彼外道所计生法固是邪见。而我法中复有余无生义,乃二乘贤圣所得,亦非真实。以彼断尽生法,然后方得无生。不了生本无生,故非真实。是则我说生即无生,方是真实无生法忍。乃八地所证。又非二乘浅智所知也。)
若使诸世间 观察钩锁者
一切离钩锁 从是得三昧
(记曰。此拣正行也。谓外道妄计离因缘法,则增长邪见,非真离也。若使诸世间人,一一能观因缘无性,了知离缘无生之理,则从是即得无生三昧正定矣。下示观之之方。)
痴爱诸业等 是则内钩锁
钻燧泥团轮 种子等名外
若使有他性 而从因缘生
彼非钩锁义 是则不成就
若生无自性 彼为谁钩锁
展转相生故 当知因缘义
(记曰。此示观因缘之方法也,痴爱诸业等,乃十二因缘,即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三世轮转,牵缠不断。故为内钩锁。钻燧得火,泥团成瓶,种子生芽,此三者为外物因缘。此等内外因缘诸法,但观空无自性,即证无生。何必离此之外,更立他性耶。若使此外别有他性从因缘生者,即是无因。此则不但坏因缘义。抑且彼法不成。以彼所计自性,乃无因故。若观生法本无自性,则因缘顿空,又复谁为钩锁耶。以有展转相生故,故说因缘之义耳。意谓若有因缘,必无自性。若离因缘,即是无生。岂有离因缘外,别有自性耶。是则能观缘生无性,无性缘生,则了因缘体空,即入真生义。智者当作如是观。)
坚湿暖动法 凡愚生妄想
离数无异法 是则说无性
(记曰。此释诸法无性之所以也。谓四大等法,当体全空,本无自性。但以缘会而生,更无别法。而外道不了,横计四大实有自性以为生因,乃妄想分别,非正见也。是故我说缘生无性即是无生,以破彼计。离此数外,了无异法。但说无性耳。)
如医疗众病 无有若干论
以病差别故 为设种种治
我为彼众生 破坏诸烦恼(唐译云。灭除烦恼病。)
知其根优劣 为彼说度门
非烦恼根异 而有种种法
唯说一乘法 是则为大乘
(记曰。此结归一乘,以显一心真如究竟义也。谓如来说法,唯说无生。然无生本无有说。而有多种言辞方便开示者,以其病病故也。故如医疗重病,病多而方亦异。佛为破除众生烦恼病故,以其病根不同,故说诸度法门。此其法本不异,异自机耳。所谓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入大乘为本。故云唯说一乘法,是则为大乘。前显理究竟处,则曰我大乘非乘。今明断证已竟,故亦以大乘结之。◎上明一心真如离一切相总显究竟涅槃真我德已竟◎下破外道七种无常以显究竟涅槃真常德)
《观楞伽阿跋多罗宝经记(第13-15卷)》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