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觀楞伽阿跋多羅寶經記(第13-15卷)▪P2

  ..續本文上一頁竟生滅不亡,重重起見。業已重重破斥。乃至此上又以相續解脫爲請。世尊答曰。一切相續不生。本無相續不相續相。到此不但生滅見枯。抑令聖凡情盡。可謂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矣。而大慧猶然纏綿,甚至疑佛亦墮有無二見。世尊答謂我雖說空有不墮有無。以意不在言故。然我說法以如實印印定諸法,以顯語不生心。至此無生之旨,燦然如視白黑矣。而世尊懸鑒聞者,又將隨語生解,必執無生以爲實有,立定有個無生的主意而起臆見,如此則又墮外道邪見矣。故此急處一提,猛然斥而誡之曰,我說一切法不生者,我諸弟子不應立是宗。以此法中才有絲毫意見,便落生死窠窟,即爲佛法中外道矣。故六祖謂永嘉曰,汝甚得無生意。嘉雲,無生豈有意耶。祖雲,無意誰當分別。嘉雲,分別亦非意。祖雲,如是如是。)

   所以者何。謂宗一切性非性故。及彼因生相故。

   (記曰。此征釋外道所立不生宗有二種過也。謂外道所計不出斷常二見。故所立不生宗有二。謂妄計諸法絕然斷滅以爲不生。故雲一切性非性故。此斷見也。又計別有異因能生諸法,謂是作者。如此方莊周所言生生者不生。以由不生者能生萬法。正若彼方所言作者不生而爲生因故。謂彼若言不生者既爲生因,此因即是生相矣。故雲及彼因生相故。此常見也。此出彼宗體。下顯過。)

   說一切法不生宗。彼宗則壞。彼宗一切法不生彼宗壞者。以宗有待而生故。

   (記曰。此出彼外道所立宗,有能別不極成過也。佛謂彼外道所立不生宗,彼則自壞不生義。何者。以彼宗有待而生故。謂彼二種不生義,皆有待而然也。斷見不生有待者,以待諸法滅盡,方顯不生義故。常見不生有待者,以待生法方顯不生故。既皆有待,豈真不生耶。故中論雲。若法因待成。是法還成待。名雖不生,還成生法。是故彼宗自壞不生義。亦名自教相違。)

   又彼宗不生入一切法故。不壞相不生故。立一切法不生宗者,彼說則壞。

   (記曰。此出彼宗過之所以,而以正法揀之也。然彼宗所以壞者,以彼宗所立不生墮有無斷常等一切法故。且一切法皆是生滅無常。而彼依有無二立宗,其實未出生法。是彼言雖不生,而義實生也。故墮自教相違過。是違自宗也。故雲彼宗不生入一切法故。若以正法揀之。然我法以不壞相爲不生。以生即無生故。彼以壞相爲不生。然既壞相,是無常也。豈真無生耶。然彼壞相者,以斷滅爲不生,是壞生相也。以不生能生,是壞不生相也。今以我不壞相法揀之。故彼所立一切法不生宗者,彼說則壞。以彼妄計不出有無生法故也。故下文出其所以。)

   大慧。有無不生宗。彼宗入一切性。有無相不可得。

   (記曰。此言彼宗壞之所以也。謂我說彼宗則壞者。以彼計有無皆不生,故依之立宗。然一切生滅之法,不出有無。是則彼所立宗即入一切法中矣。且諸法本無。若有若無皆不可得。有無既不可得。彼卻依何處而立宗耶。是故我說彼宗則壞。故唐譯雲。彼宗有無法皆不生。此宗即入一切法中。有無相亦不生故。亦不生者,謂有無亦本不有也。)

   大慧。若使彼宗不生一切性不生而立宗。如是,彼宗壞。以有無性相不生故。不應立宗。五分論多過故。展轉因,異相故。及爲作故。不應立宗分。

   (記曰。此以正教因相揀彼邪宗以成彼過,結不許立宗義也。若使,猶設使也。佛謂設使彼宗依一切性而立宗。如此則彼宗自壞。以一切法有無性相本自不生故。以一切諸法本自無生。何又用彼立宗耶。故彼不應依之立宗。然彼所立宗,若以正教因明五分勘之,則彼犯多過。以展轉因相與宗不合,多異相故。不但因不合宗,而宗自體亦不成就。何者。以彼計作者爲不生故。是故我說,教諸弟子于無生義,不應更立宗分也。五分論多過者。五分,即一宗,二因,叁喻,四合,五結。多過者。謂宗有九過。因有十四過。同喻有五過。異喻有五過。共有叁十叁過。其外道所立叁支。若以正法揀辯,但有一過未遣,即屬邪宗。以因喻秪爲成立宗體故。故因不轉喻不齊,皆不成宗。故展轉因異相,及爲所作故,則成多過,故不應立宗。五分義,具載因明入正理論。以義廣,恐繁不能備出。知此,則能定佛法綱宗,摧伏邪見。觀者應探討彼論,庶得其旨。)

   謂一切法不生。如是一切法空。如是一切法無自性。不應立宗。

   (記曰。此總結前義也。向雲空無生無二離自性相。今謂不生既不應立宗,則若空若無性都不應立宗。以但有言說,都無實義。凡所分別,皆不如實知見故。)

   大慧。然菩薩摩诃薩說一切法如幻夢。現不現相故。及見覺過故。當說一切法如幻夢性。除爲愚夫離恐怖句故。大慧。愚夫墮有無見。莫令彼恐怖,遠離摩诃衍。

   (記曰。此如來教諸菩薩說法之式也。問曰。菩薩于不生法既不應立宗。當說何等法耶。答曰。然菩薩當說一切法如幻夢,現不現故。然幻夢雖現,其實不現。意顯諸法雖生,其實無生也。諸法本自不生,而現有生者,非法生也。乃衆生見覺之過,妄見有生耳。故當說一切法如幻夢性。不可說諸法實有不生也。然而亦有說不生者,乃爲令愚夫離恐怖句故,不得已而以不生句斷彼生見耳。以一切法不生,不容有說。起心動念,即墮生死故。然爲愚夫說不生者。因愚夫一向堅執有無實法。一旦說如幻夢,便生恐怖,則遠離大乘,斷佛種姓。苟不以不生句隨機而開導之,則于佛法絕分,而菩薩亦失慈悲。故雲愚夫墮有無見,莫令彼恐怖,遠離摩诃衍。摩诃,此雲大。衍,此雲乘。菩薩如此說法,則得二通相矣。)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曰。

   無自性無說  無事無相續

   彼愚夫妄想  如死屍惡覺(唐譯雲。惡覺如死屍。)

   一切法不生  非彼外道宗

   至竟無所生  性緣所成就

   一切法不生  慧者不作想

   彼宗因生故  覺者悉除滅

   (記曰。此通頌五難章空無生無自性,本離言說相離心緣相,以明外道不應立宗也。無事即空。以諸法本空,故無相續。但愚夫妄想于不實計實。如此惡覺,如死屍無知,徒增穢汙耳。是則空無自性,不可思議。而不生義,豈容外道妄計而可宗之耶。以彼所立不生,至于畢竟斷滅無所生法。以不達緣生無性,無性緣生。故雲至竟無所生,性緣所成就。下句性字,義貫上句讀。又所成就所字,作不字看。故唐譯雲。以彼所有生,非緣所成故。然一切法不生義,唯在有智者忘心默契而已。不應作想。況彼宗,因生相而立,豈真不生耶。故覺者悉除滅。以彼不生,亦生相故。)

   譬如翳目視  妄見垂發相

   計著性亦然  愚夫邪妄想

   施設于叁有  無有事自性

   施設事自性  思惟起妄想

   相事設言教  意亂極震掉

   佛子能超出  遠離諸妄想

   (記曰。此頌諸法本無,但妄想有,以誡佛弟子不應起見也。空中本無毛輪,而因翳目有之。以喻真中本無叁界諸法,而因妄想計之。愚夫但執假名,動亂心識。具正知見者,當遠離也。故唐譯雲。叁有唯假名。無有實法體。由此假施設。分別妄計度。假名諸事相。動亂于心識。佛子悉超過。遊行無分別。)

   非水水想受  斯從渴愛生

   愚夫如是惑  聖見則不然

   聖人見清淨  叁脫叁昧生

   遠離于生滅  遊行無所有

   修行無所有  亦無性非性

   性非性平等  從是生聖果

   (記曰。此頌明叁界之相不異,聖凡之見乃殊也。然叁界本無實法,而愚夫妄見爲實有者,如陽焰非水而作水想,是從渴愛所生也。愚夫如此。聖智豈然之哉。以聖見清淨,故所見叁界空洞無物,即此便證解脫叁昧,遠離生滅矣。唐譯雲。常行無相境。修行無相境。亦複無有無。有無悉平等。是故生聖果。由凡夫所見差別,故有業果相續。聖人所見叁界不異,故生聖果耳。故經雲。不如叁界見于叁界。)

   雲何性非性  雲何爲平等

   謂彼心不知  內外極漂動

   若能壞彼者  心則平等見

   (記曰。此頌征釋上義,以明聖凡平等也。謂叁界是一,雲何凡愚見有無,雲何聖人見平等。以彼愚夫不了叁界本空,妄計心境以爲實有,故內外極漂動。若能了此,則當念平等矣。平等,寂滅之異稱。所謂未達境唯心,起種種分別。達境唯心已,分別即不生。◎上遣所觀境已竟◎下遣能觀智)

   爾時大慧菩薩複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說如攀緣事智慧不得。是施設量建立施設。所攝受非性。攝受亦非性。以無攝受故。智則不生。唯施設名耳。(唐譯雲。如佛所說,若知境界但是假名,都不可得,則無所取。無所取故,亦無能取。能取所取二俱無故,不起分別,說名爲智。)

   (記曰。上辯妄想無性已,此大慧理佛一往所談聖智境界,以辯聖智無知也。魏譯雲。如世尊說,智慧觀察,不能見前境界諸法。乃至如實覺知,無法可取,亦無能取。是故智亦不能分別而取。故雲智則不生。然攀緣事,乃前境界。諸法,所謂相也。前雲不得相是智,而智所以不得相者,以一切境界,但是妄想施設建立,本無所取能取性故。既無可取之境,縱有真智,又何從分別而取之耶。故雲以無可取故智則不生。殊不知妄想境界如暗,智慧如明。明來則暗自去。非是有暗與明作對也。是故所言聖智無知者。由無所知之境,則了境之智亦亡。以無能所取相,故雲不得相耳。所謂唯如如智獨存。殆非絕然無知也。如此,大慧似乎不會聖智不得相義。將謂有境相對,如何不得。必欲知境方名爲智。故此起疑,乃牒舉前義將以致難也。此牒義。下致疑。)

   雲何世尊。爲不覺性自相共相異不異故智不得耶。爲自相共相種種性自性相隱蔽故智不得耶。爲山岩石壁地水火風障故智不得耶。爲極遠極近故智不得耶。爲老小盲冥諸根不具故智不得耶。

   (記曰。此致疑也。不覺等者,謂全然不知…

《觀楞伽阿跋多羅寶經記(第13-15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