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彌勒大菩薩(佛)思想▪P4

  ..續本文上一頁,雖行于舍而不廢舍利益他事者之所住處;是雖行九次第定而不厭離欲界受生,雖知一切法無生無滅而不于實際作證,雖入叁解脫門而不取聲聞解脫,雖觀四聖谛而不住小乘聖果,雖觀甚深緣起而不住究竟寂滅,雖修八聖道而不求永出世間,雖超凡夫地而不墮聲聞、辟支佛地,雖觀五取蘊而不永滅諸蘊,雖超出四魔而不分別諸魔,雖不著六處而不永滅六處,雖安住真如而不墮實際,雖說一切乘而不舍大乘。此大樓閣,是住如是等一切諸功德者之所住處。」

  

  

3、《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七十九,入法界品第叁十九之二十

  

彌勒菩薩與善財童子對話:

  

  善財童子言:「大聖從何處來?」

  

  彌勒言:「善男子!諸菩薩無來無去,如是而來;無行無住,如是而來;無處無著,不沒不生,不住不遷,不動不起,無戀無著,無業無報,無起無滅,不斷不常,如是而來。善男子!菩薩從大悲處來,爲欲調伏諸衆生故;從大慈處來,爲欲救護諸衆生故;從淨戒處來,隨其所樂而受生故;從大願處來,往昔願力之所持故;從神通處來,于一切處隨樂現故;從無動搖處來,恒不舍離一切佛故;從無取舍處來,不役身心使往來故;從智慧方便處來,隨順一切諸衆生故;從示現變化處來,猶如影像而化現故。

  

  然,善男子!汝問于我從何處來者。善男子!我從生處摩羅提國而來于此。善男子!彼有聚落,名爲:房舍;有長者子,名:瞿波羅。爲化其人,令入佛法,而住于彼;又爲生處一切人民隨所應化而爲說法,亦爲父母及諸眷屬、婆羅門等演說大乘,令其趣入故住于彼。而從彼來。」

  

  善財童子言:「聖者!何者是菩薩生處?」

  

  答言:「善男子!菩薩有十種生處。何者爲十?善男子!菩提心是菩薩生處,生菩薩家故;深心是菩薩生處,生善知識家故;諸地是菩薩生處,生波羅蜜家故;大願是菩薩生處,生妙行家故;大悲是菩薩生處,生四攝家故;如理觀察是菩薩生處,生般若波羅蜜家故;大乘是菩薩生處,生方便善巧家故;教化衆生是菩薩生處,生佛家故;智慧方便是菩薩生處,生無生法忍家故;修行一切法是菩薩生處,生過、現、未來一切如來家故。

  

  「善男子!菩薩摩诃薩,以般若波羅蜜爲母,方便善巧爲父,檀波羅蜜爲乳母,屍波羅蜜爲養母,忍波羅蜜爲莊嚴具,勤波羅蜜爲養育者,禅波羅蜜爲浣濯人,善知識爲教授師,一切菩提分爲伴侶,一切善法爲眷屬,一切菩薩爲兄弟,菩提心爲家,如理修行爲家法,諸地爲家處,諸忍爲家族,大願爲家教,滿足諸行爲順家法,勸發大乘爲紹家業,法水灌頂一生所系菩薩爲王太子,成就菩提爲能淨家族。

  

  「善男子!菩薩如是超凡夫地,入菩薩位,生如來家,住佛種性,能修諸行,不斷叁寶,善能守護菩薩種族,淨菩薩種,生處尊勝,無諸過惡,一切世間天、人、魔、梵、沙門、婆羅門恭敬贊歎。

  

  「善男子!菩薩摩诃薩生于如是尊勝家已,知一切法如影像故,于諸世間無所惡賤;知一切法如變化故,于諸有趣無所染著;知一切法無有我故,教化衆生心無疲厭;以大慈悲爲體性故,攝受衆生不覺勞苦;了達生死猶如夢故,經一切劫而無怖畏;了知諸蘊皆如幻故,示現受生而無疲厭;知諸界、處同法界故,于諸境界無所壞滅;知一切想如陽焰故,入于諸趣不生倒惑;達一切法皆如幻故,入魔境界不起染著;知法身故,一切煩惱不能欺诳;得自在故,于一切趣通達無礙。

  

  「善男子!我身普生一切法界,等一切衆生差別色相,等一切衆生殊異言音,等一切衆生種種名號,等一切衆生所樂威儀,隨順世間教化調伏;等一切清淨衆生示現受生,等一切凡夫衆生所作事業,等一切衆生想,等一切菩薩願,而現其身充滿法界。

  

  「善男子!我爲化度與我往昔同修諸行,今時退失菩提心者;亦爲教化父母、親屬;亦爲教化諸婆羅門,令其離于種族憍慢,得生如來種性之中。──而生于此閻浮提界、摩羅提國、拘吒聚落、婆羅門家。善男子!我住于此大樓閣中,隨諸衆生心之所樂,種種方便教化調伏。善男子!我爲隨順衆生心故,我爲成熟兜率天中同行天故,我爲示現菩薩福智變化莊嚴;超過一切諸欲界故,令其舍離諸欲樂故,令知有爲皆無常故,令知諸天盛必衰故,爲欲示現將降生時大智法門;與一生菩薩共談論故,爲欲攝化諸同行故,爲欲教化釋迦如來所遣來者令如蓮華悉開悟故,于此命終,生兜率天。善男子!我願滿足,成一切智,得菩提時,汝及文殊俱得見我。

  

  「善男子!汝當往詣文殊師利善知識所而問之言:『菩薩雲何學菩薩行?雲何而入普賢行門?雲何成就?雲何廣大?雲何隨順?雲何清淨?雲何圓滿?』善男子!彼當爲汝分別演說。何以故?文殊師利所有大願,非余無量百千億那由他菩薩之所能有。

  

  「善男子!文殊師利童子,其行廣大,其願無邊,出生一切菩薩功德無有休息。善男子!文殊師利常爲無量百千億那由他諸佛母,常爲無量百千億那由他菩薩師,教化成熟一切衆生,名稱普聞十方世界;常于一切諸佛衆中爲說法師,一切如來之所贊歎;住甚深智,能如實見一切諸法,通達一切解脫境界,究竟普賢所行諸行。

  

  「善男子!文殊師利童子是汝善知識,令汝得生如來家,長養一切諸善根,發起一切助道法,值遇真實善知識;令汝修一切功德,入一切願網,住一切大願;爲汝說一切菩薩秘密法,現一切菩薩難思行;與汝往昔同生同行。

  

  「是故,善男子!汝應往詣文殊之所莫生疲厭,文殊師利當爲汝說一切功德。何以故?汝先所見諸善知識聞菩薩行、入解脫門、滿足大願,皆是文殊威神之力,文殊師利于一切處鹹得究竟。」

  

  時,善財童子頂禮其足,繞無量匝,殷勤瞻仰,辭退而去。

  

  

注:《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七十八是彌勒菩薩與善財童子對話,亦很重要,請讀者自行閱讀。

  

  

附錄二:《大寶積經》彌勒菩薩所問會(《彌勒菩薩本願經》)

  

《大寶積經》彌勒菩薩所問會 第四十二 大唐叁藏菩提流志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波羅奈國施鹿林中。與大比丘衆五百人俱。一切皆爲衆所知識。其名曰阿若憍陳如。摩诃迦葉。優樓頻螺迦葉。伽耶迦葉。那提迦葉。舍利弗。大目揵連。阿難。羅睺羅等。而爲上首。

  

複有菩薩摩诃薩一萬人俱。其名曰善意菩薩。增上意菩薩。堅固意菩薩。師子意菩薩。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辯積菩薩。美音菩薩。勝幢菩薩。信慧菩薩。水天菩薩。帝勝菩薩。帝天菩薩。無攀緣菩薩。具辯才菩薩。神通妙華菩薩。彌勒菩薩。文殊師利法王子等。而爲上首。

  

爾時世尊。無量百千大衆圍繞。供養恭敬而爲說法。

  

是時彌勒菩薩摩诃薩。在衆會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頂禮而白佛言。世尊。我有少疑今欲咨問。唯願如來見垂聽許。

  

佛告彌勒菩薩言。若有所疑今恣汝問。當爲解說令得歡喜。

  

爾時彌勒菩薩聞佛許已。歡喜踴躍而白佛言。世尊。菩薩成就幾法。離諸惡道及惡知識。而能速證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耶。

  

佛告彌勒菩薩言。善哉善哉。彌勒。汝今爲欲哀愍一切。利益安樂天人世間。能問如來如是深義。汝應谛聽善思念之。吾當爲汝分別解說。

  

彌勒菩薩即白佛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佛告彌勒言。菩薩成就一法。離諸惡道及惡知識。速能證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雲何爲一。所謂發勝意樂菩提之心。是名爲一。

  

彌勒。複有二法。離諸惡道及惡知識。速能證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雲何爲二。一者于奢摩他常勤修習。二者于毗缽舍那而得善巧。是名爲二。

  

彌勒。複有叁法。離諸惡道及惡知識。速能證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雲何爲叁。一者成就大悲。二者修習空法。叁者于一切法不生分別。是名爲叁。

  

彌勒。複有四法。離諸惡道及惡知識。速能證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雲何爲四。一者安住淨戒。二者離諸疑網。叁者樂阿蘭若。四者起正見心。是名爲四。

  

彌勒。複有五法。離諸惡道及惡知識。速能證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雲何爲五。一者住于空法。二者不求他過。叁者常自觀察。四者愛樂正法。五者攝護于他。是名爲五。

  

彌勒。複有六法。離諸惡道及惡知…

《彌勒大菩薩(佛)思想》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