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ign="left">【四】、参考文献:
1. 《大宝积经》:卷88 ,摩诃迦叶会第二十三之一,(大正新修大藏经第11册P.503);卷111,弥勒菩萨所问会第四十二(《弥勒菩萨本愿经》)(大正新修大藏经第11册)。
2. 《中阿含经》卷13〈王相应品〉《说本经》(大正藏第1册,P.508~P.511)。
3. 《长阿含经》卷6《转轮圣王修行经》,大正藏第1册P.39~P.42;《长部》的《转轮圣王狮子吼经》。
4. 实叉难陀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卷77~卷79,入法界品(卷60~卷80)第三十九之十八~二十(大正藏第10册P.425~~P.439)
5. 鸠摩罗什译:《妙法法华经》卷1(大正藏第9册,P.4)
6. 鸠摩罗什译,张新民、龚妮丽释:《法华经 今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7. 【唐】般刺蜜帝译:《大佛顶首楞严经》卷5(大正藏第19册P.128)另见台北文殊佛教文化中心,1988年版《楞严经》。
8. 印顺:《大乘初期佛教之起源与开展》,台湾正闻出版社,1981年版,第八章第二节净土的仰信,P.463~P.532
9. 弥勒:《弥勒五论》,西安市西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0. 谈锡永:《宝性论梵本新译》,台北全佛文化公司,2006年版。
11. 法尊法师:《现观庄严论略释》,台北大千出版社,2004年版。
12. 业露华:《佛说弥勒上生下生经释译》,台湾高雄佛光文化事业公司,1997年版。
13. 慈阳居士:《弥勒圣踪》,台湾桃园大道文化公司,2007年版。
14. 韩廷杰:《成唯识论校释》,北京中华书局出版,1998年版。(唐朝玄奘译)
15. 《胎藏金刚教法名号》(大正藏第18册P.203); 《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经》卷3(大正藏第18册P.241);《贤劫十六尊》(大正藏第18册P.339)。
【五】、附录一:《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七十七 ~卷第七十九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八、二十
1、《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七十七,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八
德生童子与有德童女对弥勒菩萨的见解
德生童子与有德童女告之言:「善男子!于此南方,有国名:海岸,有园名:大庄严,其中有一广大楼阁,名:毗卢遮那庄严藏,从菩萨善根果报生,从菩萨念力、愿力、自在力、神通力生,从菩萨善巧方便生,从菩萨福德智慧生。」
「善男子!住不思议解脱菩萨,以大悲心,为诸众生,现如是境界,集如是庄严。弥勒菩萨摩诃萨安处其中,为欲摄受本所生处父母、眷属及诸人民,令成熟故;又欲令彼同受生、同修行众生,于大乘中得坚固故;又欲令彼一切众生,随住地、随善根皆成就故;又欲为汝显示菩萨解脱门故,显示菩萨遍一切处受生自在故,显示菩萨以种种身普现一切众生之前常教化故,显示菩萨以大悲力普摄一切世间资财而不厌故,显示菩萨具修诸行知一切行离诸相故,显示菩萨处处受生了一切生皆无相故。汝诣彼问:菩萨云何行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云何学菩萨戒?云何净菩萨心?云何发菩萨愿?云何集菩萨助道具?云何入菩萨所住地?云何满菩萨波罗蜜?云何获菩萨无生忍?云何具菩萨功德法?云何事菩萨善知识?」
「何以故?善男子!彼菩萨摩诃萨通达一切菩萨行,了知一切众生心,常现其前教化调伏。彼菩萨已满一切波罗蜜,已住一切菩萨地,已证一切菩萨忍,已入一切菩萨位,已蒙授与具足记,已游一切菩萨境,已得一切佛神力,已蒙一切如来以一切智甘露法水而灌其顶。善男子!彼善知识能润泽汝诸善根,能增长汝菩提心,能坚汝志,能益汝善,能长汝菩萨根,能示汝无碍法,能令汝入普贤地,能为汝说菩萨愿,能为汝说普贤行,能为汝说一切菩萨行愿所成功德。」
2、《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七十七,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八
善财童子对毗卢遮那庄严藏楼阁的见解:
又决定知一切诸报皆从业起,一切诸果皆从因起,一切诸业皆从习起,一切佛兴皆从信起,一切化现诸供养事皆悉从于决定解起,一切化佛从敬心起,一切佛法从善根起,一切化身从方便起,一切佛事从大愿起,一切菩萨所修诸行从回向起,一切法界广大庄严从一切智境界而起。离于断见,知回向故;离于常见,知无生故;离无因见,知正因故;离颠倒见,知如实理故;离自在见,知不由他故;离自他见,知从缘起故;离边执见,知法界无边故;离往来见,知如影像故;离有无见,知不生灭故;离一切法见,知空无生故,知不自在故,知愿力出生故;离一切相见,入无相际故。知一切法如种生芽故,如印生文故。知质如像故,知声如响故,知境如梦故,知业如幻故。了世心现故,了果因起故,了报业集故,了知一切诸功德法皆从菩萨善巧方便所流出故。
善财童子入如是智,端心洁念;于楼观前,举体投地,殷勤顶礼;不思议善根流注身心,清凉悦怿。从地而起,一心瞻仰,目不暂舍,合掌围绕,经无量匝,作是念言:
「此大楼阁,是解空、无相、无愿者之所住处;是于一切法无分别者之所住处;是了法界无差别者之所住处;是知一切众生不可得者之所住处;是知一切法无生者之所住处;是不著一切世间者之所住处;是不著一切窟宅者之所住处;是不乐一切聚落者之所住处;是不依一切境界者之所住处;是离一切想者之所住处;是知一切法无自性者之所住处;是断一切分别业者之所住处;是离一切想心、意、识者之所住处;是不入不出一切道者之所住处;是入一切甚深般若波罗蜜者之所住处;是能以方便住普门法界者之所住处;是息灭一切烦恼火者之所住处;是以增上慧除断一切见、爱、慢者之所住处;是出生一切诸禅解脱三昧通明而游戏者之所住处;是观察一切菩萨三昧境界者之所住处;是安住一切如来所者之所住处;是以一劫入一切劫,以一切劫入一劫,而不坏其相者之所住处;是以一刹入一切刹,以一切刹入一刹,而不坏其相者之所住处;是以一法入一切法,以一切法入一法,而不坏其相者之所住处;是以一众生入一切众生,以一切众生入一众生,而不坏其相者之所住处;是以一佛入一切佛,以一切佛入一佛,而不坏其相者之所住处;是于一念中而知一切三世者之所住处;是于一念中往诣一切国土者之所住处;是于一切众生前悉现其身者之所住处;是心常利益一切世间者之所住处;是能遍至一切处者之所住处;是虽已出一切世间,为化众生故而恒于中现身者之所住处;是不著一切刹,为供养诸佛故而游一切刹者之所住处;是不动本处,能普诣一切佛刹而庄严者之所住处;是亲近一切佛而不起佛想者之所住处;是依止一切善知识而不起善知识想者之所住处;是住一切魔宫而不耽著欲境界者之所住处;是永离一切心想者之所住处;是虽于一切众生中而现其身,然于自他不生二想者之所住处;是能普入一切世界而于法界无差别想者之所住处;是愿住未来一切劫而于诸劫无长短想者之所住处;是不离一毛端处而普现身一切世界者之所住处;是能演说难遭遇法者之所住处;是能住难知法、甚深法、无二法、无相法、无对治法、无所得法、无戏论法者之所住处;是住大慈大悲者之所住处;是已度一切二乘智、已超一切魔境界、已于世法无所染、已到菩萨所到岸、已住如来所住处者之所住处;是虽离一切诸相而亦不入声闻正位,虽了一切法无生而亦不住无生法性者之所住处;是虽观不净而不证离贪法亦不与贪欲俱,虽修于慈而不证离瞋法亦不与瞋垢俱,虽观缘起而不证离痴法亦不与痴惑俱者之所住处;是虽住四禅而不随禅生,虽行四无量为化众生故而不生色界,虽修四无色定以大悲故而不住无色界者之所住处;是虽勤修止观为化众生故而不证明脱,虽行于舍而不舍化众生事者之所住处;是虽观于空而不起空见,虽行无相而常化著相众生,虽行无愿而不舍菩提行愿者之所住处;是虽于一切业烦恼中而得自在为化众生故而现随顺诸业烦恼,虽无生死为化众生故示受生死,虽已离一切趣为化众生故示入诸趣者之所住处;是虽行于慈而于诸众生无所爱恋,虽行于悲而于诸众生无所取著,虽行于喜而观苦众生心常哀愍…
《弥勒大菩萨(佛)思想》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