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ign="left">【四】、參考文獻:
1. 《大寶積經》:卷88 ,摩诃迦葉會第二十叁之一,(大正新修大藏經第11冊P.503);卷111,彌勒菩薩所問會第四十二(《彌勒菩薩本願經》)(大正新修大藏經第11冊)。
2. 《中阿含經》卷13〈王相應品〉《說本經》(大正藏第1冊,P.508~P.511)。
3. 《長阿含經》卷6《轉輪聖王修行經》,大正藏第1冊P.39~P.42;《長部》的《轉輪聖王獅子吼經》。
4. 實叉難陀譯:《大方廣佛華嚴經》卷77~卷79,入法界品(卷60~卷80)第叁十九之十八~二十(大正藏第10冊P.425~~P.439)
5. 鸠摩羅什譯:《妙法法華經》卷1(大正藏第9冊,P.4)
6. 鸠摩羅什譯,張新民、龔妮麗釋:《法華經 今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版。
7. 【唐】般刺蜜帝譯:《大佛頂首楞嚴經》卷5(大正藏第19冊P.128)另見臺北文殊佛教文化中心,1988年版《楞嚴經》。
8. 印順:《大乘初期佛教之起源與開展》,臺灣正聞出版社,1981年版,第八章第二節淨土的仰信,P.463~P.532
9. 彌勒:《彌勒五論》,西安市西北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10. 談錫永:《寶性論梵本新譯》,臺北全佛文化公司,2006年版。
11. 法尊法師:《現觀莊嚴論略釋》,臺北大千出版社,2004年版。
12. 業露華:《佛說彌勒上生下生經釋譯》,臺灣高雄佛光文化事業公司,1997年版。
13. 慈陽居士:《彌勒聖蹤》,臺灣桃園大道文化公司,2007年版。
14. 韓廷傑:《成唯識論校釋》,北京中華書局出版,1998年版。(唐朝玄奘譯)
15. 《胎藏金剛教法名號》(大正藏第18冊P.203); 《金剛頂瑜伽中略出念誦經》卷3(大正藏第18冊P.241);《賢劫十六尊》(大正藏第18冊P.339)。
【五】、附錄一:《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七十七 ~卷第七十九 ,入法界品第叁十九之十八、二十
1、《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七十七,入法界品第叁十九之十八
德生童子與有德童女對彌勒菩薩的見解
德生童子與有德童女告之言:「善男子!于此南方,有國名:海岸,有園名:大莊嚴,其中有一廣大樓閣,名:毗盧遮那莊嚴藏,從菩薩善根果報生,從菩薩念力、願力、自在力、神通力生,從菩薩善巧方便生,從菩薩福德智慧生。」
「善男子!住不思議解脫菩薩,以大悲心,爲諸衆生,現如是境界,集如是莊嚴。彌勒菩薩摩诃薩安處其中,爲欲攝受本所生處父母、眷屬及諸人民,令成熟故;又欲令彼同受生、同修行衆生,于大乘中得堅固故;又欲令彼一切衆生,隨住地、隨善根皆成就故;又欲爲汝顯示菩薩解脫門故,顯示菩薩遍一切處受生自在故,顯示菩薩以種種身普現一切衆生之前常教化故,顯示菩薩以大悲力普攝一切世間資財而不厭故,顯示菩薩具修諸行知一切行離諸相故,顯示菩薩處處受生了一切生皆無相故。汝詣彼問:菩薩雲何行菩薩行?雲何修菩薩道?雲何學菩薩戒?雲何淨菩薩心?雲何發菩薩願?雲何集菩薩助道具?雲何入菩薩所住地?雲何滿菩薩波羅蜜?雲何獲菩薩無生忍?雲何具菩薩功德法?雲何事菩薩善知識?」
「何以故?善男子!彼菩薩摩诃薩通達一切菩薩行,了知一切衆生心,常現其前教化調伏。彼菩薩已滿一切波羅蜜,已住一切菩薩地,已證一切菩薩忍,已入一切菩薩位,已蒙授與具足記,已遊一切菩薩境,已得一切佛神力,已蒙一切如來以一切智甘露法水而灌其頂。善男子!彼善知識能潤澤汝諸善根,能增長汝菩提心,能堅汝志,能益汝善,能長汝菩薩根,能示汝無礙法,能令汝入普賢地,能爲汝說菩薩願,能爲汝說普賢行,能爲汝說一切菩薩行願所成功德。」
2、《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七十七,入法界品第叁十九之十八
善財童子對毗盧遮那莊嚴藏樓閣的見解:
又決定知一切諸報皆從業起,一切諸果皆從因起,一切諸業皆從習起,一切佛興皆從信起,一切化現諸供養事皆悉從于決定解起,一切化佛從敬心起,一切佛法從善根起,一切化身從方便起,一切佛事從大願起,一切菩薩所修諸行從回向起,一切法界廣大莊嚴從一切智境界而起。離于斷見,知回向故;離于常見,知無生故;離無因見,知正因故;離顛倒見,知如實理故;離自在見,知不由他故;離自他見,知從緣起故;離邊執見,知法界無邊故;離往來見,知如影像故;離有無見,知不生滅故;離一切法見,知空無生故,知不自在故,知願力出生故;離一切相見,入無相際故。知一切法如種生芽故,如印生文故。知質如像故,知聲如響故,知境如夢故,知業如幻故。了世心現故,了果因起故,了報業集故,了知一切諸功德法皆從菩薩善巧方便所流出故。
善財童子入如是智,端心潔念;于樓觀前,舉體投地,殷勤頂禮;不思議善根流注身心,清涼悅怿。從地而起,一心瞻仰,目不暫舍,合掌圍繞,經無量匝,作是念言:
「此大樓閣,是解空、無相、無願者之所住處;是于一切法無分別者之所住處;是了法界無差別者之所住處;是知一切衆生不可得者之所住處;是知一切法無生者之所住處;是不著一切世間者之所住處;是不著一切窟宅者之所住處;是不樂一切聚落者之所住處;是不依一切境界者之所住處;是離一切想者之所住處;是知一切法無自性者之所住處;是斷一切分別業者之所住處;是離一切想心、意、識者之所住處;是不入不出一切道者之所住處;是入一切甚深般若波羅蜜者之所住處;是能以方便住普門法界者之所住處;是息滅一切煩惱火者之所住處;是以增上慧除斷一切見、愛、慢者之所住處;是出生一切諸禅解脫叁昧通明而遊戲者之所住處;是觀察一切菩薩叁昧境界者之所住處;是安住一切如來所者之所住處;是以一劫入一切劫,以一切劫入一劫,而不壞其相者之所住處;是以一刹入一切刹,以一切刹入一刹,而不壞其相者之所住處;是以一法入一切法,以一切法入一法,而不壞其相者之所住處;是以一衆生入一切衆生,以一切衆生入一衆生,而不壞其相者之所住處;是以一佛入一切佛,以一切佛入一佛,而不壞其相者之所住處;是于一念中而知一切叁世者之所住處;是于一念中往詣一切國土者之所住處;是于一切衆生前悉現其身者之所住處;是心常利益一切世間者之所住處;是能遍至一切處者之所住處;是雖已出一切世間,爲化衆生故而恒于中現身者之所住處;是不著一切刹,爲供養諸佛故而遊一切刹者之所住處;是不動本處,能普詣一切佛刹而莊嚴者之所住處;是親近一切佛而不起佛想者之所住處;是依止一切善知識而不起善知識想者之所住處;是住一切魔宮而不耽著欲境界者之所住處;是永離一切心想者之所住處;是雖于一切衆生中而現其身,然于自他不生二想者之所住處;是能普入一切世界而于法界無差別想者之所住處;是願住未來一切劫而于諸劫無長短想者之所住處;是不離一毛端處而普現身一切世界者之所住處;是能演說難遭遇法者之所住處;是能住難知法、甚深法、無二法、無相法、無對治法、無所得法、無戲論法者之所住處;是住大慈大悲者之所住處;是已度一切二乘智、已超一切魔境界、已于世法無所染、已到菩薩所到岸、已住如來所住處者之所住處;是雖離一切諸相而亦不入聲聞正位,雖了一切法無生而亦不住無生法性者之所住處;是雖觀不淨而不證離貪法亦不與貪欲俱,雖修于慈而不證離瞋法亦不與瞋垢俱,雖觀緣起而不證離癡法亦不與癡惑俱者之所住處;是雖住四禅而不隨禅生,雖行四無量爲化衆生故而不生色界,雖修四無色定以大悲故而不住無色界者之所住處;是雖勤修止觀爲化衆生故而不證明脫,雖行于舍而不舍化衆生事者之所住處;是雖觀于空而不起空見,雖行無相而常化著相衆生,雖行無願而不舍菩提行願者之所住處;是雖于一切業煩惱中而得自在爲化衆生故而現隨順諸業煩惱,雖無生死爲化衆生故示受生死,雖已離一切趣爲化衆生故示入諸趣者之所住處;是雖行于慈而于諸衆生無所愛戀,雖行于悲而于諸衆生無所取著,雖行于喜而觀苦衆生心常哀愍…
《彌勒大菩薩(佛)思想》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