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宣說唯一之本性,唯一覺性一切諸法根,種種顯現于一中不動,說爲唯一根本自然智,猶如一摩尼中火與水,以個別緣而有不同見,本是一根如淨琉璃寶,一本覺中起現輪涅二,唯一根本勝義菩提心,明與無明唯幻化差別。[13]
(二)唯一
譬如黃金其體雖一,以作佛像則贊稀有,以作嚴飾環則爲美好,以作痰溺之器則穢濁。而其體性唯是一黃金界,清淨爲佛,不淨爲衆生,所謂業與習氣縱如何顯現,然皆是心之分位各別安立之假名而已,而菩提心及作用唯是一界故,于菩提心中全無勝劣可得。《普作續》雲:佛與有情諸業與習氣,除菩提心外別無余法。[14]
(叁)唯一
菩提心者如太虛空寂,無有憶念尋思修中勝,自己本性不動無修治,如如實性所在勝義心,诠表唯一佛陀離一切,唯一正見遠離戲論邊,唯一觀修遠離念慮邊。唯一正行遠離勤修邊,唯一正果遠離取舍邊。[15]
(四)唯一
《珍寶鑲嵌續》雲:“自己心髒之壇城,唯一明點本自圓,本來即住大圓義,秘密義是圓覺性,明點空寂之炬光,自然界光此二者,遠離空與不空邊。無有功用現實住,爲境界圓故自住。”[16]
二、北傳佛經相關內容
在北傳佛經大乘佛法中,唯一是重要修行解脫見地,舉例如下:
(一)佛言,如是以一切法本性唯一,能證所證不可得故,善現當知。諸法一性即是無性,諸法無性即是一性,如是諸法一性無性是本實性,此本實性無造無作,善現,若菩薩摩诃薩,能如實知諸所有法一性無性無造無作,則能遠離一切執著。[17]
(二)“又複,一切堅固相應者,謂一切法自性堅固,原始至終唯一真智,自性堅固自體無別故。[18]
(叁)一切佛剎中,一切如來所,如是遍法界,悉見真實體,十方廣大剎,億劫勤修行,能遊正遍知,一切諸法海,唯一堅密身,一切塵中見,無生亦無相,普現于諸國。[19]
(四)法無差別文字分別,是名神變,法無所行說有修行,是名神變,法無來去說有來去,是名神變,于一道證建立諸果,是名神變,于一味法分別叁乘,是名神變,一切諸佛唯是一佛,說無量佛是名神變,一切佛土唯一佛土,說無量土是名神變,無量衆生即一衆生,說無量衆生是名神變,一切佛法唯一佛法,說無量法是名神變,法不可示顯示諸法,是名神變,法無所得修習作證,是名神變。[20]
(五)有分別者,謂于正道而能求進,無分別者,觀諸神變猶如虛空,有分別者,謂于定門而能積集,無分別者,謂住奢摩他而唯一境,有分別者,謂于毗缽舍那而有積集,無分別者,謂善入法性,有分別者,善能入解諸因緣法,無分別者,謂善能了知非因緣法。[21]
(六)智者常精進,修行爲福慧,智海得增滿,得成諸佛海,修禅及般若,得離諸煩惱,不分別叁界,得住于如如,智者修禅智,出世住實際,不染于諸法,離一切分別,不分別諸法,不見有衆生,諸唯一相,得見佛境界,無量菩薩衆,安住此法性,不惱于汝等,以住聖般若,如來于汝等,容恕不爲惱。[22]
(七)諸佛如來不生不滅寂靜不二,離垢法身故,以唯一法身究竟清淨處故。[23]
--------------------------------------------------------------------------------
[1] 龍欽饒降巴.《上師心滴如意寶》(索達吉堪布譯).香港:佛教慈慧服務中心,2001年.第292~294頁.
[2] 龍欽饒降巴.《句義寶藏論廣講》(劉立千譯).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350~351頁.
[3] 龍欽饒降巴.《大圓滿心性休息大車疏》(索達吉堪布譯).香港:佛教慈慧服務中心,2001年.第806~826頁.
[4] 龍欽饒降巴.《句義寶藏論廣講》(劉立千譯).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82頁下~第83頁上.
[5] 同上,第83頁中~第84頁上.
[6] 《佛說文殊菩薩最勝真實名義經》,沙啰巴譯,《大正藏》第二十冊. 第821頁.
[7] 《聖妙吉祥真實名經》卷第二十一,元釋智譯,《大正藏》第二十冊. 第827頁下.
[8] 《佛說護國尊者所問經》卷第二,施護譯,《大正藏》第十二冊. 第5頁上.
[9] 龍欽饒降巴.《句義寶藏論廣講》(劉立千譯).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120~122頁.
[10] 洛桑傑嘉措.《圖解大圓滿》.西安: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第106頁.
[11] 事業洲尊者.《六中有自解脫導引》(談錫永翻譯).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79~80頁.
[12] 洛桑傑嘉措.《圖解大圓滿》.西安: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第106頁.
[13] 龍欽饒降巴.《實相寶藏論詳釋》(劉立千譯).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16頁.
[14] 同上,第89頁.
[15] 同上,第131頁.
[16] 同上,第170頁.
[17]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叁十六,第二分清淨品第四十,玄奘譯,《大正藏》第七冊. 第196頁中.
[18] 《佛說最上根本大樂金剛不空叁昧大教王經》卷第六,一切如來大叁昧曼拏羅儀軌分第二十二,法賢譯, 《大正藏》第八冊. 第819頁中.
[19]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六,如來現相品第二,實叉難陀奉製譯,《大正藏》第十冊. 第31頁下.
[20] 《大寶積經》卷第八十六,大神變會第二十二之一,大唐菩提流志譯,《大正藏》第十一冊. 第493頁下.
[21]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二十七,精進波羅蜜多品第九之叁,法護等譯,《大正藏》第十一冊. 第852頁上.
[22]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五十一,月藏分第十四諸惡鬼神得敬信品第八之二,高齊那連提耶舍譯,《大正藏》第十叁冊. 第341頁上.
[23] 《究竟一乘寶性論》卷第二,竟一乘寶性論僧寶品第四,後魏勒那摩提譯,《大正藏》第叁十一冊. 第826頁中.
《附錄一(第二章 大圓滿法正行見地研究)第叁十二節、第叁十叁節、第叁十四節》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