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第叁章 第一節 從《聖妙吉祥真實名經》(《文殊真實名經》)談起

  第叁章 第一節 從《聖妙吉祥真實名經》(《文殊真實名經》)談起

  第一節 從《聖妙吉祥真實名經》(《文殊真實名經》)談起

  甯瑪派大圓滿法修持從印度時期開始,就非常重視《文殊真實名經》,修行人要經常持誦本經,以獲得文殊菩薩(化身金剛手菩薩)的加持,了解大圓滿法前行與正行修行見地,當時,印度祖師們就認爲金剛手菩薩的真實名就是文殊菩薩,龍欽饒降巴尊者在《曆史寶鬘論》中就提到金剛手菩薩爲大圓滿法持有者,換言之,文殊菩薩就是大圓滿法持有者與弘揚者。本經還包括了大圓滿法修行的竅訣,爲後世所推崇,是大乘佛法中瑜伽行者實修實證的典範,大圓滿法又稱爲阿底瑜伽,注重法報化叁身同修而任運。分析如下:

  一、有四位大圓滿法祖師都爲此經作釋論

  (一)俱生喜金剛(嘉饒多傑)的《聖文殊真實名經釋·咒義現觀顯論》

  (Ārya-Manjuśrināmasamgityarthalokakara-nāma)

  (二)妙吉祥友的《文殊真實名經廣釋》

  (Ārya-Manjuśri-nāma-Samgitivrtti)

  (叁)無垢友的《文殊真實名經釋·顯義明燈論》

  (Ārya-Manjuśri-nāmārthaprakasakanamadipa-nāma)

  (四)不二金剛(lilavajra)的《文殊真實名經近解》

  (Ārya-Manjuśri-mantravalokini-nāma)[1]

  此外,從大圓滿法的傳承來看,嘉饒多傑祖師、妙吉祥友祖師、吉祥獅子祖師、無垢友大士皆與文殊菩薩關系密切,就如同龍欽饒降巴尊者、宗喀巴大師被藏族公認爲文殊的化身一般。而《大正藏》第二十冊收錄不同時期翻譯的本經四種版本。

  (一)佛說最勝妙吉祥根本智最上秘密一切名義叁摩地分(北宋,傳法大師施護譯)

  (二)文殊所說最勝名義經(宋朝,明因妙善普濟法師金總持等譯)

  (叁)佛說文殊菩薩最勝真實名義經(元朝,沙啰巴譯)

  (四)聖妙吉祥真實名經(元朝,釋智譯)

  另公元2000年臺北林崇安教授從西藏大藏經中翻譯月宮菩薩的《聖妙吉祥真實名經廣釋》[2],另外,談錫永上師公元2008年又從梵文本校譯出版了《聖妙吉祥真實名經》。

  甯瑪派及藏族學者們極度重視本經,目前出版的《西藏大藏經》,將本經編列在第六﹝甲﹞十萬怛特羅部的首部密續,爲編號360部經。此外,文殊菩薩幻化爲大威德金剛,爲密教五大金剛之一,影響藏傳佛教甚大。

  二、本經重點分析(文殊菩薩化身金剛手菩薩)

  (一)虛空自然智(佛內自證智、本覺智光)

  在《佛說最勝妙吉祥根本智最上秘密一切名義叁摩地分》經文中,提到“不動大主宰,叁身勝根本,五身正智主,五智大自在,五佛冠妙嚴,五眼淨無著,諸佛最勝尊,出生諸佛子,慧最上出生,正法中所作,金剛一實理,世主最上生,虛空自然智,大智大慧眼,大光明遍照,大智光大日,智光照世燈,大光明熾盛。”[3]其中,“金剛一實理,世主最上生,虛空自然智,大智大慧眼。”在《聖妙吉祥真實名經》中譯作“獨一堅固金剛性,初生已作有情主,現空性中自超出,勝智妙智如大火。”另在談錫永上師著作《聖妙吉祥真實名經梵本校譯》中譯爲“唯一不壞金剛性,即生即作世間主,虛空中生、自然生,大般若智如大火。”他認爲,頌文第叁、四句,說佛內自證智爲自然智(故離戲論、離作意、離因緣而轉起),以其現證一切法無生,故名爲“大般若智火”,以斷除一切分別,即如火燒柴薪。此外,第叁句直譯爲“虛空中生自顯現”。釋智譯爲“現空性中自超出”,這是用“超出”來表示“顯現”。第一句譯爲“唯一”較佳,以此“唯一”乃形容佛法身境界。“堅固”以其可說爲空性故,如虛空不可壞。自然智是大圓滿法修行無勤自然住、本淨、平等無分別智,追求解脫、輪涅不二如虛空的關鍵,筆者在第二章第一節引用相關佛經及龍欽饒降巴尊者觀點,已有詳細介紹。

  (二)覺性赤裸

  《聖妙吉祥真實名經》中提到:“殊勝不動自性淨,持于正覺妙菩提,一切正覺現于前,智火熾焰光顯盛。”談錫永上師新譯爲:“無動最極澄明我,持于等正覺菩提,即一切佛之現證,智火熾焰極光明。”

  “無動最極澄明我”此句梵文爲stimitah suprasannātma,其中suprasanna,漢譯爲“清淨”,但其意實爲非常清澈、非常明亮,故宜譯爲“極澄明”較貼切,另一詞ātma,即“我”,而漢譯則譯爲“性”、“自性”。筆者認爲藏族學者將清澈、明亮、澄明,如水晶球般的清澄翻譯成“赤裸、赤露”比較准確、生動,加上覺性顯露﹙持于等正覺菩提﹚將前兩句相組合,就變成爲“覺性赤裸”的名句,龍欽饒降巴尊者這裏使用“內法覺性通徹赤裸,如水晶球,以證悟故”。[4]准確描述了大圓滿法開悟心境,因此曆代大圓滿法祖師皆沿用此種敘述。而當前甯瑪派真的使用水晶球輔助修行,特別脫噶修煉看光的輔助,並非只是文字形容描述。(注:甯瑪派也使用叁棱鏡輔助脫噶修行)龍欽饒降巴尊者在《開顯喻義明燈》一文提到,“因水晶是無量光佛之繼承者,並可遣除衆生的分別念,所以稱爲大舍利。因其能以法身比喻诠示明現金剛薩埵之智慧,所以稱爲金剛薩埵明鏡。……最爲殊勝應當是水晶,以水晶自性清淨、無有內外、清澈透明而認識法身本面;依靠水晶內明之光從具四支智慧命風中所現智慧明相認識報身本面;依靠其外明光芒而認識化身光芒現相;依靠水晶表示而認識基住智慧本面;以其內明而認識執相智慧本面;以其外明而認識遍知智慧本面”[5]。另在《直指本性廣釋》雲:“普賢如來顯示此明鏡,覺性通澈住故如水晶,覺性無念明故如水晶,覺性任運住故如水晶,覺性不滅無方如水晶。”[6]總之,以水晶之光而認識覺性智慧本來面目,而達解脫。且可從水晶塔出處理解,大圓滿法在五臺山傳承早于岡底斯山脈傳承,即文殊菩薩傳承早于印度的傳承。[7]

  (叁)金剛手(吉祥金剛持)菩薩即是文殊菩薩化身

  持金剛金剛手,此妙吉祥智勇識不共真實名,是出有壞之智身一切如來之智身。[8]這裏描述文殊菩薩化身即是金剛手菩薩。以下每段經文前半段引用談錫永上師梵文新譯,後面經文引用《大正藏》釋智譯。

  1、爾時吉祥金剛持,難調能調衆中勝,降叁世間勇猛者,金剛自在秘密主。(複次吉祥持金剛,難調伏中勝調伏,勇猛超出叁界內,自在金剛密中勝)。[9]

  2、如是密主金剛手,至如來前作祈請,合掌告白而恭敬,告已恭坐于其前。(密自在者持金剛,向如來前說是言,告白畢已而合掌,以身恭敬坐其前)。[10]

  3、以能周遍叁世間,美妙梵音作答贊,贊彼秘密(自在)主,具大力之金剛手。(于其清淨梵音中,遍滿叁種世界已,爲持金剛大力者,密自在主而答說)。[11]

  4、善哉吉祥金剛持,善哉汝是金剛手,汝爲利益諸世間,故是具足大悲者。(善哉吉祥持金剛,手持金剛汝善哉,密主我爲此事故,爲汝巧妙令宣說)。[12]

  以上梵本重新校譯的經文,明白表示聖妙吉祥菩薩(文殊菩薩)別名爲金剛手菩薩,在龍欽饒降巴尊者著作《曆史寶鬘論》中提到,金剛手菩薩是大圓滿法祖師嘉饒多傑的老師。而且金剛手菩薩與金剛薩埵同時接受普賢王如來化身金剛持佛的指導,學習大圓滿法。因此文殊菩薩化身金剛手菩薩與金剛薩埵爲大圓滿法共同祖師。

  (四)幻化網現證菩提

  叁身無分別諸佛,我是佛即智化身。(釋智保留梵文音沒有翻譯)

  本段經文叁身任運由菩提自然智慧修成,法界中法報化叁身相融,平等無比。(有關龍欽饒降巴尊者大圓滿法叁身自現、無分別智見解及相關佛經請參考第二章第八節、第一節)

  (五)金剛界大壇城

  1、如是世尊諸佛陀,等正覺由a字生,a字一切字中勝,是具大義微妙字。(如是正覺出有壞,究竟正覺阿中出,阿者一切字中勝,是大利益微妙字)。[13]

  上文是大圓滿前行及徹卻正行使用眼觀梵文或藏文“ ”字訣,“ ”(阿)字是無生的意思。“阿”是代表最高境界的字。有時咒語也使用“阿”字。

  2、大生機者實無生,此即遠離于言說,是一切說殊勝因,令一切語放妙光。(諸境之內出無生,即此遠離于言說,是諸說中殊勝因,令顯一切諸言說)。[14]

  上文是“阿”字爲藏密修習“心氣無二”、“現空無二”的竅訣,一切音唯“阿”字不依外緣而生,由腹中自然出氣變成“阿”音,余音則須依喉、舌、齒、颚以爲外緣,故唱誦“阿”音是離一切外緣之無生,”妙吉祥尊者說“阿”是虛空之風。

  (六)清淨法界智

  1、彼大毗盧遮那佛,具大寂默大牟尼,自大密咒理出現,具大密咒自性理。(廣大正覺衆明主,具大寂默大寂默,大密咒中令出現,有大密咒自性理)。[15]

  上文指大毗盧遮那佛自空性中生出,自性自成。

  2、衆之主尊衆之師,衆王衆主具自在,以其執持大威德,大理不受他人引。(集中之師集中勝,集王集主集自在,執持愛護大靈驗,大義不受他恩念)。[16]

  上文指文殊菩薩(金剛手菩薩)是菩薩中的主尊,具有大威德金剛的力量,自主任運。

  3、妙法之具明法王,能照世間故最勝,法之自在法之王,是妙善道宣說者。(法王妙法具顯現,于世間中勝明照,以法自在法中王,能演妙道令宣說)。[17]

  上文指文殊菩薩(金剛手菩薩)是殊勝妙法之王,照破世間黑暗,講道妙理無礙。

  4、義成就及願成就,一切分別盡舍離,無分別界無窮盡,勝妙法界無有盡。(有義成就滿誓…

《第叁章 第一節 從《聖妙吉祥真實名經》(《文殊真實名經》)談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